在那個家家貧窮的年代,幹媽家的那群羊是她家重要的經濟來源。
首先羊會長毛,羊毛一年剪兩次、賣兩次,這筆收入還不錯。
其次,羊可以殺了吃肉,還可以賣錢。
幹媽家殺的羊一般是淘汰羊,殺了一般也舍不得吃,羊肉賣錢。
用幹媽的話講,孩子們的學費都出在羊身上,馬虎不得。
二狗記得,每當賣羊毛之前,幹爸就會背上一尿素袋重重的沙子迴家,鋪在他們老兩口的臥室的地上。
幹什麽?
把羊毛鋪在沙子上,然後再用手重重地拍打羊毛,或者用膝蓋把羊毛狠狠地往沙子裏“跪”,最後再把羊毛卷成卷。如此反複好幾遍。
這樣做,為的是讓沙子盡量粘到羊毛裏,增加羊毛的重量。
二狗看得目瞪口呆,這樣也可以?這不是弄虛作假嗎?!
但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那個年代嘛,生活真是不易,是得多想想辦法。
是的,在那個年代,能有多點兒錢,吃點兒好吃的,買點兒好穿的,哪怕是吃上一次肉,穿上一次新鞋都覺得很幸福。
那個年代隻要能吃飽,不餓肚子就是好事兒了。幹媽也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們吃好。
二狗記得,每到開春的時候,地裏最先下來的蔬菜是“心裏美”蘿卜,就是那種外皮是紅色,內裏是白色的小蘿卜。
那時候幹媽就會拔幾個蘿卜迴來,洗洗幹淨切成絲兒,上麵再放一點點香菜,再淋上點兒醬油、醋和一兩滴香油,那就是無上的美味啦。
二狗到成年以後都還記得這道美味。後來她自己也試著做這道菜,但再也沒有當初的香味了。
這是那個年代特有的香味。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幹爸幹媽都是農民,收入低,孩子多,每個月還得給老家的老人寄錢迴去。日子過得很是清貧。
二狗記得有一年,她恰好在幹媽家過年。快過年了,幹媽家竟然什麽年貨也沒有準備。
不是不想準備,是確實沒錢了。
幹媽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實在沒辦法,她隻好包了頓餃子,給孩子們過年。
那年過年,一家人就隻吃的餃子。
那時候哪有現在這麽多的“物質”,完全是買方市場,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那時候孩子們穿的衣服,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包括鞋子都是媽媽們燈下熬夜,一針一線做出來的。
二狗到現在還記得她的媽媽和幹媽,在晚上的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納千層底布鞋的情景。
二狗記得她小的時候還是煤油燈,後來才慢慢地開始用上了電。
小的時候一直吃的是二合麵(就是把白麵和別的粗糧麵混合在一起的麵,因為白麵不夠吃),到七八歲以後才開始吃純白麵;米飯更是少見,買不上。到後來純白麵和大米才慢慢普及了。
就在這樣艱苦的歲月裏,二狗在幹媽家一直住到高三上學期。
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忘了是因為什麽原因,大人不讓二狗住在幹媽家了,讓她去學校住校。
(好像是兩家的大人關係交惡了,並且從此以後都不怎麽來往了。)
二狗也很納悶。但這是大人的決定,她隻有聽從,在高三下學期搬去了學校,住校了。
高三學生的宿舍其實是一間大教室,裏麵有十幾張上下床,足足住了30多個孩子。
孩子們的被褥和碗筷一律自己解決,吃飯到學生食堂,需要自己買糧票和飯票,打飯要用糧票和飯票,不用現錢。
二狗發現公共廁所離她們的宿舍還不算很遠,她稍微有點安心了。
宿舍裏冬天也是燒煤爐子和土火牆。爐子總也不很熱,晚上宿舍溫度很低。好在人多,還不覺得特別冷。
二狗本來還覺得幹媽家裏條件差。到了學校才知道,幹媽家算是好的。(自己真是不知足啊!)
在這樣一種嘈雜的環境中,孩子們怎麽能休息好?但這就是當年農村學校的現狀。
二狗騎著家裏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輛破舊的二八大杠自行車,每個周日吃完午飯後,半下午時,從家裏迴學校。
再在下周六下午放學以後,騎迴家來。那時候每周隻休息周日一天。
縣裏的路最多是石字路,柏油路很少。而且路很窄,匯車時隻能容兩輛汽車勉強通過。
一到冬天下雪,路上的雪是沒有人打掃的。雪被機車一遍一遍碾壓,形成了特別滑溜,高高低低的車轍。
這樣的路特別容易摔跤。因為路又滑又凹凸不平,一個車轍挨著一個車轍,根本就不適合自行車騎行啊。
二狗家離縣高中大約7km多的路。冬天的時候二狗還是得騎著自行車去上學。別的同學也是一樣。
結果大家到了學校,第一件事就是數一數自己路上一共摔了幾跤。二狗一般摔個七八跤能到校,有的同學家路遠的,竟然摔了十五六跤才到校。如果有哪個人說他一跤都沒摔就到學校了,別的同學都羨慕得很、敬佩得很。
好在那時候都是少年郎,身子骨的柔韌性好,摔幾跤也不算什麽。
在這樣艱辛的環境中,有苦也有樂,有痛苦也有歡笑,高中時代就慢慢地過去了。
高考一過,同學們都各奔前程了,有的就此別過,再也沒見了。
首先羊會長毛,羊毛一年剪兩次、賣兩次,這筆收入還不錯。
其次,羊可以殺了吃肉,還可以賣錢。
幹媽家殺的羊一般是淘汰羊,殺了一般也舍不得吃,羊肉賣錢。
用幹媽的話講,孩子們的學費都出在羊身上,馬虎不得。
二狗記得,每當賣羊毛之前,幹爸就會背上一尿素袋重重的沙子迴家,鋪在他們老兩口的臥室的地上。
幹什麽?
把羊毛鋪在沙子上,然後再用手重重地拍打羊毛,或者用膝蓋把羊毛狠狠地往沙子裏“跪”,最後再把羊毛卷成卷。如此反複好幾遍。
這樣做,為的是讓沙子盡量粘到羊毛裏,增加羊毛的重量。
二狗看得目瞪口呆,這樣也可以?這不是弄虛作假嗎?!
但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那個年代嘛,生活真是不易,是得多想想辦法。
是的,在那個年代,能有多點兒錢,吃點兒好吃的,買點兒好穿的,哪怕是吃上一次肉,穿上一次新鞋都覺得很幸福。
那個年代隻要能吃飽,不餓肚子就是好事兒了。幹媽也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們吃好。
二狗記得,每到開春的時候,地裏最先下來的蔬菜是“心裏美”蘿卜,就是那種外皮是紅色,內裏是白色的小蘿卜。
那時候幹媽就會拔幾個蘿卜迴來,洗洗幹淨切成絲兒,上麵再放一點點香菜,再淋上點兒醬油、醋和一兩滴香油,那就是無上的美味啦。
二狗到成年以後都還記得這道美味。後來她自己也試著做這道菜,但再也沒有當初的香味了。
這是那個年代特有的香味。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幹爸幹媽都是農民,收入低,孩子多,每個月還得給老家的老人寄錢迴去。日子過得很是清貧。
二狗記得有一年,她恰好在幹媽家過年。快過年了,幹媽家竟然什麽年貨也沒有準備。
不是不想準備,是確實沒錢了。
幹媽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實在沒辦法,她隻好包了頓餃子,給孩子們過年。
那年過年,一家人就隻吃的餃子。
那時候哪有現在這麽多的“物質”,完全是買方市場,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那時候孩子們穿的衣服,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包括鞋子都是媽媽們燈下熬夜,一針一線做出來的。
二狗到現在還記得她的媽媽和幹媽,在晚上的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納千層底布鞋的情景。
二狗記得她小的時候還是煤油燈,後來才慢慢地開始用上了電。
小的時候一直吃的是二合麵(就是把白麵和別的粗糧麵混合在一起的麵,因為白麵不夠吃),到七八歲以後才開始吃純白麵;米飯更是少見,買不上。到後來純白麵和大米才慢慢普及了。
就在這樣艱苦的歲月裏,二狗在幹媽家一直住到高三上學期。
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忘了是因為什麽原因,大人不讓二狗住在幹媽家了,讓她去學校住校。
(好像是兩家的大人關係交惡了,並且從此以後都不怎麽來往了。)
二狗也很納悶。但這是大人的決定,她隻有聽從,在高三下學期搬去了學校,住校了。
高三學生的宿舍其實是一間大教室,裏麵有十幾張上下床,足足住了30多個孩子。
孩子們的被褥和碗筷一律自己解決,吃飯到學生食堂,需要自己買糧票和飯票,打飯要用糧票和飯票,不用現錢。
二狗發現公共廁所離她們的宿舍還不算很遠,她稍微有點安心了。
宿舍裏冬天也是燒煤爐子和土火牆。爐子總也不很熱,晚上宿舍溫度很低。好在人多,還不覺得特別冷。
二狗本來還覺得幹媽家裏條件差。到了學校才知道,幹媽家算是好的。(自己真是不知足啊!)
在這樣一種嘈雜的環境中,孩子們怎麽能休息好?但這就是當年農村學校的現狀。
二狗騎著家裏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輛破舊的二八大杠自行車,每個周日吃完午飯後,半下午時,從家裏迴學校。
再在下周六下午放學以後,騎迴家來。那時候每周隻休息周日一天。
縣裏的路最多是石字路,柏油路很少。而且路很窄,匯車時隻能容兩輛汽車勉強通過。
一到冬天下雪,路上的雪是沒有人打掃的。雪被機車一遍一遍碾壓,形成了特別滑溜,高高低低的車轍。
這樣的路特別容易摔跤。因為路又滑又凹凸不平,一個車轍挨著一個車轍,根本就不適合自行車騎行啊。
二狗家離縣高中大約7km多的路。冬天的時候二狗還是得騎著自行車去上學。別的同學也是一樣。
結果大家到了學校,第一件事就是數一數自己路上一共摔了幾跤。二狗一般摔個七八跤能到校,有的同學家路遠的,竟然摔了十五六跤才到校。如果有哪個人說他一跤都沒摔就到學校了,別的同學都羨慕得很、敬佩得很。
好在那時候都是少年郎,身子骨的柔韌性好,摔幾跤也不算什麽。
在這樣艱辛的環境中,有苦也有樂,有痛苦也有歡笑,高中時代就慢慢地過去了。
高考一過,同學們都各奔前程了,有的就此別過,再也沒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