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詩會
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 作者:夜讀聞秋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就是放榜之日,兩人不緊不慢地去看榜,然而在路上就有聲音從一男子口中傳出:“本次‘會員’名為許觀,不知何許人也,此前我竟對他絲毫不知。”。
聽到此話,陳明心中感歎,果然是“天道酬勤”,在他看來,許觀能拔得頭籌,實屬應當。
為避免引起轟動,他隻是抬起胳膊輕輕碰了碰許觀,以示恭喜,許觀會意,微微一笑。
隻聽那男子身旁之人開口道:“你還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這許觀是揚州鄉試的‘解元’,少時便有才名,傳其有過目不忘之能,但凡他讀過的詩歌或文章,都能複述出大意。”。
陳明早已料到許觀鄉試排名靠前,隻是未想到其竟是揚州鄉試第一名,如今已算是連中兩元了。
至於說許觀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與他相處多日的陳明最清楚不過,那純粹是胡扯。世人就是這樣,不如對方時,往往看不到人家的努力,隻歸咎於天資不及。
聽到這裏,兩人不再多留,加快腳步趕往放榜之地。
此刻,出榜已有一段時間,可到了目的地,發現前方還是人山人海。
好不容易才擠到近前,陳明眯眼細看,除了榜首許觀,前五名他一個都不認識,直到第七名才是個熟人——江渚。
掠過前十,自己赫然在列。
明德十八年春,豫州士子陳明陳伯昭獲得會試第十一名。
本次會試一共錄取一百五十人,自科舉考試成形至今,是錄取人數最多的一屆。
在虞之前,科舉考試更像是一種形式主義的治國之策,它讓生活在底層的人看到,自己也可以通過努力讀書走上官僚階級。
之前的農民,起早貪黑地去種地,產出來的糧食交完賦稅都不夠吃,生活在這樣底層的人民隻有看到希望,才會選擇繼續生活下去。
如果看不到希望,被壓迫的人就會想方設法地改變現狀,這就是官逼民反。
因此,統治階級才選擇通過科舉製度加固皇權。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種方法,也選拔出了一些有用的人才,但其錄取名額十分之少,一科隻錄取幾十人。
當朝進行擴招,就大大的刺激了普通人的進取之心,都欲以讀書為業,以後入朝為官。
三日後的下午,陳王姚琛專門為會試通過的諸“貢士“發起一場宴會,雖言自願參加,卻無人敢擅自缺席。
這場宴會定在金陵城外視野開闊之地,前有遠山,旁有溝溪潺潺流水。眾人到時已有人備好筵席。
百餘人盡皆落座以後,陳王姚琛終於現身了。他身穿華服,頭戴金冠,氣度非凡。
他一出現,在場的所有士子們紛紛站起身來,恭敬地向他行禮。
然而,姚琛卻擺擺手,溫和地說道:“堂下飲宴,不必多禮,大家都坐下吧!”聽到這話,士子們才又重新坐下,但目光始終緊緊盯著姚琛。
待眾人重新坐定以後,姚琛再次開口道:“諸位以後都是朝廷重臣,今日我特意略備薄酒,以表達對你們的敬意和期望。希望諸君將來能夠為國盡忠,為陛下分憂解難,共同努力,讓我大虞更加強盛。”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充滿了威嚴和期待。
隨後,他又言些激勵之語,便讓眾人自便,自己先行一步。
此地是個好去處,陳王走後,諸君不再壓抑自己,開始高談闊論,仿佛忘記了時間。
夕陽落下,天邊彌漫紅霞,三月的山林已漸漸恢複生機,枝草漸青,遠處的楊樹高聳入雲,樹梢還有一個鳥窩,眾人看著這幅情景,都生感慨。
會試第二名沈春林提議,此情此景,何不賦詩一首,要求對仗工整,作一篇五言律詩。
許觀是會試榜首,理當為先,他走到溪上木橋,看向遠處山林,隨後吟道:“日暮碧雲淨,餘霞天際紅。村煙遠近裏,山色有無中。古樹斜陽暗,孤峰淡月蒙。門開一澗曲,星影落橋東。”。
此詩一出,直接就斷了其他人開口的念想。
陳明想到或許會流傳百世,趕忙開口道:“尚賓,快給此詩起個名字吧。”。
許觀略作思索,執筆寫下“溪上遠眺”。
待完成此詩,許觀不顧他人恭維,開口道:“伯昭,你也作一首吧。”,眾人聽到此話也將頭轉向他。
陳明麵色平和,道:“願以詩明誌,作《憶杜甫》詩一首。”。
其言曰:“青枝接紅霞,棲鳥俯流雲。倚杖茅屋外,心懷天下人。”。
許觀忍不住開口讚道:“吾等隻言寫景,獨伯昭想要明誌,杜少陵深居陋室,卻憂國憂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眾人見他如此誇耀,也出聲附和。陳明對此自不會當真,態度謙遜。
迴到席上,江渚道:“中奉大夫揭傒斯透露,殿試擬錄取一百二十人。”。
許觀接話:“也就是說吾等之中,有三十人會名落孫山。”。
陳明先是若有深意地看了江渚一眼,又拉了拉許觀示意他不要說話。
可惜為時已晚,席位上已有一人說道:“別人或許還擔憂此事,許兄連中兩元,落榜之人怎麽也輪不到你的,否則就是……”。
後邊的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就被人打斷:“蠢貨,自己在這胡言亂語也就罷了,為何要扯上別人?”。
李萬青說話被人打斷已是不悅,又遭人訓斥,立馬發作:“我與許兄講話,幹你何事,你是腦子被門擠了嗎?衝著我便咬,不就是做了一首破詩嗎?難不成三兩句吹噓你就不知東南西北了嗎?”。
陳明聽他如此說話,捋捋袖子作勢就要打他,卻被人攔下,這場酒宴終因此散場。
陳王府,聽到下屬匯報的姚琛嗬嗬一笑,道:“也不知道這人是真魯莽還是真聰明。”。
迴到住處的許觀不明所以,問陳明為何如此。
陳明臉上早已沒了怒氣,平靜地道:明德六年,朝廷對科舉選拔的人才不滿意,陛下龍顏大怒,才取消了科舉。之後過了十年,方才重啟,吾等不在朝堂,不知陛下對於科考的態度究竟如何,不過唯一能確定的是,幾日後的殿試,他勢必會不拘一格,遴選人才。如此之下,許兄可有必中的把握?”。
許觀聽到此時,臉色已經變得十分凝重,緩緩道:“未有。”
“許兄若是中了還好,可萬一沒中,那李萬青之語如果傳到有心人耳中,你覺得他會有什麽好下場嗎?這不是在打陛下的臉,罵朝廷昏庸,不識人才?到時候許兄覺得自己可以摘得幹淨嗎?”,陳明繼續道。
聽到此話,許觀已是嚇出了一身冷汗:“怪不得你平日裏溫文爾雅,今日卻變得如此荒蠻無禮,還好有你在,伯昭,否則今日就要釀成大禍。”。
見此,陳明改為安撫他:“也是我太過謹慎,那李萬青說的也沒錯,若是朝政真的清明,許兄此次殿試是必中的。”。
聽到此話,陳明心中感歎,果然是“天道酬勤”,在他看來,許觀能拔得頭籌,實屬應當。
為避免引起轟動,他隻是抬起胳膊輕輕碰了碰許觀,以示恭喜,許觀會意,微微一笑。
隻聽那男子身旁之人開口道:“你還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這許觀是揚州鄉試的‘解元’,少時便有才名,傳其有過目不忘之能,但凡他讀過的詩歌或文章,都能複述出大意。”。
陳明早已料到許觀鄉試排名靠前,隻是未想到其竟是揚州鄉試第一名,如今已算是連中兩元了。
至於說許觀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與他相處多日的陳明最清楚不過,那純粹是胡扯。世人就是這樣,不如對方時,往往看不到人家的努力,隻歸咎於天資不及。
聽到這裏,兩人不再多留,加快腳步趕往放榜之地。
此刻,出榜已有一段時間,可到了目的地,發現前方還是人山人海。
好不容易才擠到近前,陳明眯眼細看,除了榜首許觀,前五名他一個都不認識,直到第七名才是個熟人——江渚。
掠過前十,自己赫然在列。
明德十八年春,豫州士子陳明陳伯昭獲得會試第十一名。
本次會試一共錄取一百五十人,自科舉考試成形至今,是錄取人數最多的一屆。
在虞之前,科舉考試更像是一種形式主義的治國之策,它讓生活在底層的人看到,自己也可以通過努力讀書走上官僚階級。
之前的農民,起早貪黑地去種地,產出來的糧食交完賦稅都不夠吃,生活在這樣底層的人民隻有看到希望,才會選擇繼續生活下去。
如果看不到希望,被壓迫的人就會想方設法地改變現狀,這就是官逼民反。
因此,統治階級才選擇通過科舉製度加固皇權。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種方法,也選拔出了一些有用的人才,但其錄取名額十分之少,一科隻錄取幾十人。
當朝進行擴招,就大大的刺激了普通人的進取之心,都欲以讀書為業,以後入朝為官。
三日後的下午,陳王姚琛專門為會試通過的諸“貢士“發起一場宴會,雖言自願參加,卻無人敢擅自缺席。
這場宴會定在金陵城外視野開闊之地,前有遠山,旁有溝溪潺潺流水。眾人到時已有人備好筵席。
百餘人盡皆落座以後,陳王姚琛終於現身了。他身穿華服,頭戴金冠,氣度非凡。
他一出現,在場的所有士子們紛紛站起身來,恭敬地向他行禮。
然而,姚琛卻擺擺手,溫和地說道:“堂下飲宴,不必多禮,大家都坐下吧!”聽到這話,士子們才又重新坐下,但目光始終緊緊盯著姚琛。
待眾人重新坐定以後,姚琛再次開口道:“諸位以後都是朝廷重臣,今日我特意略備薄酒,以表達對你們的敬意和期望。希望諸君將來能夠為國盡忠,為陛下分憂解難,共同努力,讓我大虞更加強盛。”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充滿了威嚴和期待。
隨後,他又言些激勵之語,便讓眾人自便,自己先行一步。
此地是個好去處,陳王走後,諸君不再壓抑自己,開始高談闊論,仿佛忘記了時間。
夕陽落下,天邊彌漫紅霞,三月的山林已漸漸恢複生機,枝草漸青,遠處的楊樹高聳入雲,樹梢還有一個鳥窩,眾人看著這幅情景,都生感慨。
會試第二名沈春林提議,此情此景,何不賦詩一首,要求對仗工整,作一篇五言律詩。
許觀是會試榜首,理當為先,他走到溪上木橋,看向遠處山林,隨後吟道:“日暮碧雲淨,餘霞天際紅。村煙遠近裏,山色有無中。古樹斜陽暗,孤峰淡月蒙。門開一澗曲,星影落橋東。”。
此詩一出,直接就斷了其他人開口的念想。
陳明想到或許會流傳百世,趕忙開口道:“尚賓,快給此詩起個名字吧。”。
許觀略作思索,執筆寫下“溪上遠眺”。
待完成此詩,許觀不顧他人恭維,開口道:“伯昭,你也作一首吧。”,眾人聽到此話也將頭轉向他。
陳明麵色平和,道:“願以詩明誌,作《憶杜甫》詩一首。”。
其言曰:“青枝接紅霞,棲鳥俯流雲。倚杖茅屋外,心懷天下人。”。
許觀忍不住開口讚道:“吾等隻言寫景,獨伯昭想要明誌,杜少陵深居陋室,卻憂國憂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眾人見他如此誇耀,也出聲附和。陳明對此自不會當真,態度謙遜。
迴到席上,江渚道:“中奉大夫揭傒斯透露,殿試擬錄取一百二十人。”。
許觀接話:“也就是說吾等之中,有三十人會名落孫山。”。
陳明先是若有深意地看了江渚一眼,又拉了拉許觀示意他不要說話。
可惜為時已晚,席位上已有一人說道:“別人或許還擔憂此事,許兄連中兩元,落榜之人怎麽也輪不到你的,否則就是……”。
後邊的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就被人打斷:“蠢貨,自己在這胡言亂語也就罷了,為何要扯上別人?”。
李萬青說話被人打斷已是不悅,又遭人訓斥,立馬發作:“我與許兄講話,幹你何事,你是腦子被門擠了嗎?衝著我便咬,不就是做了一首破詩嗎?難不成三兩句吹噓你就不知東南西北了嗎?”。
陳明聽他如此說話,捋捋袖子作勢就要打他,卻被人攔下,這場酒宴終因此散場。
陳王府,聽到下屬匯報的姚琛嗬嗬一笑,道:“也不知道這人是真魯莽還是真聰明。”。
迴到住處的許觀不明所以,問陳明為何如此。
陳明臉上早已沒了怒氣,平靜地道:明德六年,朝廷對科舉選拔的人才不滿意,陛下龍顏大怒,才取消了科舉。之後過了十年,方才重啟,吾等不在朝堂,不知陛下對於科考的態度究竟如何,不過唯一能確定的是,幾日後的殿試,他勢必會不拘一格,遴選人才。如此之下,許兄可有必中的把握?”。
許觀聽到此時,臉色已經變得十分凝重,緩緩道:“未有。”
“許兄若是中了還好,可萬一沒中,那李萬青之語如果傳到有心人耳中,你覺得他會有什麽好下場嗎?這不是在打陛下的臉,罵朝廷昏庸,不識人才?到時候許兄覺得自己可以摘得幹淨嗎?”,陳明繼續道。
聽到此話,許觀已是嚇出了一身冷汗:“怪不得你平日裏溫文爾雅,今日卻變得如此荒蠻無禮,還好有你在,伯昭,否則今日就要釀成大禍。”。
見此,陳明改為安撫他:“也是我太過謹慎,那李萬青說的也沒錯,若是朝政真的清明,許兄此次殿試是必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