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過後,所有人都收拾好了東西,在瘦高男子的帶領下一起啟程迴家。路途中,房遺愛也第一次得知了他的姓名——林峰,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但卻飽含著希望,期待樹林向山峰一樣密集。


    也在這時,閑談中房遺愛知道了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在河州,距離長安城至少有一個半月的路,就在絲綢之路上,與吐蕃交界。


    房遺愛有些苦笑,這倒是真夠遠的,那地界可不太平,吐蕃與大唐連年征戰,河州曆史上可是幾次失陷,不過好在貞觀年間還算穩定。


    其實在心裏房遺愛倒是很滿意那個地界,在邊境上雖然苦了一些,但卻沒有人知曉,倒是個不錯的容身之處。這一次終於要徹底離開長安了,相信那傻丫頭不會再恨我了吧……還有這一世的爹娘,收留之恩,待研究出糧食再報答吧。


    發現了房遺愛有些失魂落魄,小石頭咬了咬嘴唇,踱步到他跟前,問道:“黑胖子,你是在想家嗎?”


    房遺愛迴過神來,看著他笑道:“我是雲遊四海,處處無家,處處是家!走吧,一會多做一些木桶,隻要是有河咱們就去釣魚。”


    “哈哈,好啊好啊。”小石頭一臉開心地說道,自從昨天房遺愛教會他釣魚後,他就特別喜歡釣魚。隻是這一路上都在趕路,根本沒什麽機會。


    與此同時,官道上一輛馬車緩緩駛來,前後均簇擁著體格健壯的兵卒。車內,高陽公主一身火紅色長裙閉眼假寐。


    忽然外麵隨行的宮女聲音傳了進來,恭敬道:“殿下,前方便是武功縣城了,要不要去看看?”


    高陽公主聞聲睜開雙眼,沉吟了片刻後,說道:“父皇當年在武功曾居住過,也算是半個故鄉。且這武功號稱中華農都,水利設施不得有馬虎。傳令侍衛進駐武功縣,讓縣官將本地水利圖備好,下午本宮要下田核驗。”


    “是,奴婢這就安排。”宮女急忙應道,轉身就將命令通知了下去。


    臨近中午的時候,高陽公主抵達了縣城,由於事先通知過,一切都早已安排的妥當。簡單的吃過飯後,高陽公主便在縣太爺和主簿的陪同下視察了周圍的水利設施,一圈轉下來後高陽公主非常不滿意。


    於是便皺眉說道:“楊知縣也休怪本宮話不好聽,這武功乃是父皇的故裏,水利建設如此缺失,如何對得起父皇對你的一片信任?”


    楊知縣被她這麽一說,臉上一片尷尬,慚愧的說道:“這的確是臣的疏忽,辜負了陛下,實在是罪無可赦。”


    “稟公主,水利向來都是臣在主管,楊大人剛來上任不過半年,還請公主明鑒。”主簿急忙站出來沉聲說道。


    楊知縣聞言迴頭瞪了他一眼,皺眉說道:“你退下,本官與公主說話,休要多話!”


    “可是大人……”


    話還沒說完,高陽公主便搖了搖頭,說道:“本宮此來不是問責的,而是代陛下巡查和完善天下水利設施的。現在大唐的首要大事便是糧食的問題,而糧食是否豐收,水利基礎很重要,所以在未來的幾年裏,糧食這一塊會是朝廷的重點關注之事,必須要重視起來。”


    說的這裏高陽公主停頓了一下,伸手指了指兩側的高崖,說道:“這裏的地勢本就不好,河流在城池前,兩側皆是高原。而絕大多數的土地卻都在原上,若水利問題不解決,則整個武功就會有大半的田地屬於旱田。”


    楊知縣也讚同地點著頭,聽到高陽公主說旱田的事,也一臉苦笑道:“公主說的不錯,整個武功的確有近五成的地都是旱田,這兩邊的高崖上百姓吃水都要從下麵挑水上去,更別水引水澆田了。為此臣也是探查了半年,發現這高原上的地要想取水澆田,最近的河流也隻有渭河了。好在關中這些年一直風調雨順,糧食的收成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說到這裏楊知縣心裏也是一陣感歎,關中相比其他地方真的好的太多太多,自古以來都很少受過什麽大的災難。即使多數田都澆不上水,但在這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地界,似乎澆不澆地都不怎麽重要。


    高陽公主聽了這話連連搖頭,皺眉說道:“有道是人定勝天,雖說關中風調雨順,但也需防患於未然,水利建設必須要跟上!如今其他地方也都在大力推廣水車引水澆田,咱們這裏也可以將水車利用起來。”


    楊知縣和主簿聞言麵麵相覷,那水車他們倒是見過,並且在整個武功內,凡是有河流的地方都用上了。尤其是這城外,更是多達二十架。但這數十丈的高原上實在是無能為力,總不能建起一架數十丈高的水車吧。


    似乎知道了兩人的疑惑,高陽公主輕輕一笑,伸手一指一側的高原,說道:“想必你們也都拿到了水車的製造圖紙吧?第一張你們都知道本宮也不多說了,咱們就說說這第二張。它是水車的補充部分,是當初為了解決坎地才發明出來的,可以將水從低處運送到高處!”


    楊知縣一聽頓時就明白了高陽公主的意思,轉頭和主簿對視了一眼,然後一臉苦笑道:“可是公主,這兩側的崖壁足足有二十多丈高,那水車的後半部分縱然能做出來,也沒有那麽大的力氣將水送上去。”


    高陽公主雙眼輕輕眯起,一臉自信的說道:“可以的!這世上自然是沒有人或者馬匹將水流送上二十多丈高的平原上去,但若隻有兩丈高的話就可以辦到。這崖有天然的分層呈階梯狀,既然如此何不妨利用這地勢,將這高崖分出七八個端,分別設置上水車相連,一個接著一個,每一個下麵都安置兩頭驢,便能將水送上去。且這崖上遍地都是草場,我們隻需要飼養一些驢而已。”


    楊知縣和主簿一臉呆滯,早已震驚的不知該說什麽話好,高陽公主的建議讓他們佩服的五體投地。雖然這前期的投入非常巨大,但從長遠上來講,這可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也許將會被作為一個奇跡,載入史冊也說不定。而身為此地的官員,他們也將會隨著這一個奇跡般的水利工程而流傳百世。


    “公主智慧出眾,臣佩服。”楊知縣和主簿齊聲說道。


    高陽公主卻搖了搖頭,說道:“這不是本宮的功勞,而是有人在很久之前做個這個設想。”


    兩人聞言齊齊一愣,心裏均是一陣震撼,暗自想到……也不知是何方神聖,竟然有這等本事,若是能請來這武功得水利建設可絕對是事半功倍啊。


    “好了,不說這個了。光是依靠這城前的河流可不成,兩側平原土地何其之多。所以想要保證每一片土地都能得到灌溉,則必須開渠引水。這裏距離渭河最近,可以調取渭河水灌溉農田。開渠時要將各個地方都包括進去,繞著各個村莊都轉上一圈,最後再迴到渭河。”高陽公主想了想說道。


    此言一出兩人均是倒吸了口涼氣,激動的臉色一片通紅,還以為剛剛送水上高原是大手筆,卻沒想到這真正的大手筆還在後麵。開渠引渭河水,途經各個村莊,保證每一個村落的土地都能得到灌溉,這等偉大的計劃,豈是尋常人能夠想象的出來!


    他們幾乎可以想象的到,若是這渠當真修成了,可是功在千秋,被後世之人萬世歌頌和讚揚的壯舉。


    想到這裏,兩人滿臉漲紅,齊齊拜道:“公主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就算是死也要將這渠開出來!”


    高陽公主點了點頭,最後又強調道:“此事非一年半載便能完成的,不可急功近利壓迫百姓,一定要跟百姓說清楚,若錢財不夠可向朝廷上報。”


    “是,臣定然謹記。”楊知縣急忙說道。


    “那便好。”高陽公主點了點頭,抿唇看著湍流不息的河流,忽然間掃視到河邊悠悠轉著的小巧水車,整個人微微一愣,伸手提起長裙急忙飛奔了過去。俯身在河邊蹲下,目光看著那水車,心髒重重地一跳,唿吸有些急促道:“楊知縣,本宮有一件私事想請您幫個忙,不知可否?”


    楊知縣想也不想的便答應道:“公主請吩咐,臣定然全力而為。”


    “幫我找一個人的下落,這是他的畫像,應該穿著青色衣服。”高陽公主連忙從懷裏取出一張疊好的畫布遞給了他,叮囑道:“若是有消息了千萬要第一時間告訴我,多謝了。”


    “公主客氣了。”楊知縣接過畫,心裏滿是疑惑,但也沒有多問什麽。


    由於發現了小水車後,高陽公主便有些魂不守舍,也無心再繼續巡視下去,早早地就迴了縣衙。縣太爺也派人帶著畫布去打聽消息了,同時和主簿二人也開始商議興修水利的事情。


    一直到下午的時候,捕頭滿頭大汗的跑了迴來,對著高陽公主說道:“草民見過公主,剛剛當鋪的掌櫃的說,他們昨天早晨剛剛收了兩件衣服,跟公主畫中的人穿的一模一樣。而且從體型上來看,那衣服也是一個體格健壯之人穿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從種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譜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譜閑並收藏大唐從種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