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有餘依地的趨近(八)《正念恆相續,妄念了無痕》
在靈虛山寺廟的禪堂之中,陽光透過窗欞的縫隙,灑下絲絲縷縷的金色光線,塵埃在空氣中緩緩舞動。阿明法師端坐在蒲團之上,周圍環繞著一眾前來探討佛法的修行者。他們或是來自附近的寺廟,或是在山中獨自修行的隱士,身份各異,但都懷著對佛法的崇敬與追求真理的熱忱。
此時,一位名叫智空的年輕修行者率先開口,他目光炯炯,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阿明法師,我認為在修行中,應先著力於研讀經藏,以經義為指引,而後方能在生活中踐行佛法。”話音未落,另一位名叫慧塵的老者卻搖了搖頭,反駁道:“小友此言差矣。佛法不離世間覺,若隻埋頭經卷,而忽略了生活中的點滴修行,恐難證得真諦。”一時間,禪堂內議論紛紛,眾人各抒己見,氣氛熱烈而嘈雜。
阿明法師靜靜地聆聽著眾人的發言,他的麵容平靜祥和,眼神中透著深邃的智慧。盡管周圍的聲音此起彼伏,各種觀點相互碰撞,但他的內心卻如那深不見底的幽潭,波瀾不起。他的正念如同堅固的壁壘,將外界的喧囂與幹擾隔絕在外,又似明亮的燈塔,在這紛繁複雜的言語之海中,始終照亮著他內心對佛法的正見。
阿明法師微微抬起頭,雙手合十,待眾人的聲音稍歇,緩緩說道:“諸位師兄師弟,佛法修行之路,猶如萬千江河歸大海,途徑各異,然皆指向解脫彼岸。智空師弟重視經藏研讀,此乃積累智慧資糧之舉,可使我們在佛法的教義框架內,建立起正確的認知體係,此為‘資糧地’修行之要。而慧塵師兄強調生活踐行,亦切中要害,因佛法的真諦需在塵世的磨礪中去體悟、去證得,恰是‘加行地’所注重的通過實際行動來深化對佛法的理解與感悟。”
眾人聽聞阿明法師的話,紛紛點頭,將目光聚焦在他身上,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敬意。阿明法師繼續說道:“在這討論之中,我們不應執著於自己的觀點,而應秉持開放之心,相互學習。就如我於這紛擾之中,以正念守護本心,不被諸般言語左右,方能清晰洞察各位見解中的精妙之處,進而豐富自身對佛法的領悟。此正念的修習,乃是我們在修行途中,不斷趨近‘有餘依地’的關鍵。妄念如同暗夜中的迷霧,易使我們迷失方向,而正念若能恆常相續,便能驅散妄念,讓我們時刻行走在佛法的光明正道之上。”
言罷,阿明法師看到智空麵露沉思之色,似有所悟,而慧塵則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讚許之意。在這一場佛法的思想碰撞中,阿明法師以其強大的正念,不僅堅守了自己的修行境界,更巧妙地引導著眾人在佛法的智慧海洋中深入探索,使這場討論成為了眾人修行之路上的一次珍貴成長契機。
時光流轉,幾日後,寺廟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這是一位名叫錦繡的女子,她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精美的珠寶首飾,周身散發著一種世俗的富貴氣息。她是城中富商之女,聽聞阿明法師的德行與智慧,特來請教一些關於心靈困惑的問題。
錦繡被小沙彌引入禪房,阿明法師抬眼望去,隻見她身上的絲綢服飾閃爍著光澤,頸間的項鏈、手腕的手鐲以及發間的珠翠,在室內的光線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若是尋常人見了,或許會被這奢華的表象所吸引,心生羨慕或讚歎。然而,阿明法師的心中,正念瞬間生起,如同初升的朝陽,瞬間照亮了他的整個內心世界。
錦繡恭敬地向阿明法師行禮後,開始訴說自己的煩惱。她談及自己生活在富貴之家,雖衣食無憂,卻時常感到內心空虛,在這繁華的塵世中迷失了方向。阿明法師靜靜地聽著,他的目光始終平和而慈悲,並未因錦繡的華麗外表和世俗煩惱而有絲毫的動搖或輕視。
在錦繡講述的過程中,她有意無意地擺弄著自己的首飾,那些珠寶碰撞發出的清脆聲響,在寂靜的禪房中顯得格外清晰。阿明法師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他的內心專注於錦繡的內心痛苦與困惑,以佛法的智慧去洞察其根源。
待錦繡說完,阿明法師輕聲說道:“女施主,你所擁有的這些珠寶首飾和華麗服飾,在世俗眼中,或許是身份與財富的象征,但在佛法看來,不過是虛幻的表象,如同鏡花水月,終會消逝。它們無法給予你內心真正的安寧與滿足。”
錦繡微微一愣,她看著阿明法師樸素的僧衣和簡潔的禪房,再對比自己的一身奢華,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她有些疑惑地問道:“法師,若這些皆為虛幻,那什麽才是真實的呢?我又該如何尋找內心的安寧?”
阿明法師雙手合十,說道:“女施主,真實在於我們的本心,在於對佛法的體悟與修行。世間萬物皆因緣和合而生,緣聚則現,緣散則滅。你之富貴,亦是往昔因緣所致,不應執著於此。當以正念觀照自己的內心,洞察每一個起心動念,不被外界的物質所迷惑。如我觀你之珠寶,雖光彩奪目,卻未生一絲貪著之心,此乃正念之力。你亦當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時刻保持內心的清明,於行住坐臥間修習正念,逐漸放下對物質的貪念與執著,方能在這紛繁塵世中尋得內心的寧靜港灣。”
錦繡聽著阿明法師的話,心中猶如被重錘敲擊,她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她意識到,自己長久以來都沉浸在物質的追求與享受中,卻忽略了內心的真正需求。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悔悟與對佛法的向往,說道:“法師,您的話如醍醐灌頂,讓我如夢初醒。我願從此刻開始,嚐試修習正念,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
阿明法師微微點頭,說道:“女施主有此覺悟,實乃善緣。你可先從簡單的靜坐冥想入手,每日定時靜坐,專注於唿吸,當雜念升起時,不要刻意去驅趕,而是以正念去覺察它們,讓它們如同天空中的浮雲,自行飄過。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亦時刻提醒自己,不被物質所牽引,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世間萬物。”
錦繡離去後,阿明法師獨自坐在禪房之中,內心對正念的修行又有了更深的體悟。他深知,正念的修習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無數的生活場景中不斷磨礪與強化。就如同在《瑜伽師地論》的修行體係中,從最初的發心修行,在“資糧地”努力積累各種善根福德,到“加行地”通過各種具體的修行方法,如禪定、持戒等,來增強自己的修行力量,再到如今在趨近“有餘依地”的過程中,正念成為了抵禦妄念、保持內心純淨與專注的關鍵力量。隻有讓正念如同永不熄滅的燈火,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持續燃燒,才能使妄念無處遁形,真正實現內心的解脫與自在。
在之後的日子裏,阿明法師更加注重對弟子們正念修行的教導。他在寺廟的庭院中,召集弟子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修行感悟。
阿明法師看著弟子們年輕而充滿朝氣的臉龐,語重心長地說:“徒兒們,正念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利劍,能斬斷妄念的荊棘。在我們與外界接觸時,無論是麵對他人的言語、行為,還是麵對各種物質的誘惑,都要時刻提起正念。比如,當我們在山中砍柴時,專注於手中的斧頭與樹木,感受每一次揮動的力量,而不是心猿意馬;當我們在誦經時,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經文的含義與音韻上,不被外界的鳥鳴蟲叫所幹擾。”
一位名叫悟真的弟子問道:“師父,那如果在修行過程中,正念不小心被妄念所打斷,該怎麽辦呢?”
阿明法師微笑著迴答:“悟真啊,這是修行中常見的情況。當正念被打斷時,不要懊惱,也不要陷入對妄念的追逐。隻需輕輕地將心拉迴來,重新迴到當下的修行之中。就像我們在走路時,不小心被路邊的石頭絆倒,我們不會一直坐在地上抱怨石頭,而是會站起來,繼續前行。每一次正念被打斷後的迴歸,都是一次修行的進步,能讓我們的正念更加穩固。”
弟子們聽著阿明法師的教誨,心中豁然開朗。他們紛紛表示,會在今後的修行中,努力修習正念,讓自己的內心更加純淨與堅定。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明法師發現,寺廟中的一位名叫淨心的弟子在正念修行上遇到了較大的困擾。淨心性格較為活潑好動,內心的雜念較多,在靜坐冥想時,常常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他看著其他師兄弟在修行上的進步,心中不免有些焦慮與沮喪。
阿明法師察覺到淨心的苦惱,便在一個寧靜的夜晚,將他帶到寺廟後的花園中。花園裏,花朵在月光下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微風輕輕拂過,樹葉沙沙作響。阿明法師指著花園中的一泓清泉,對淨心說:“淨心,你看這清泉,它晝夜流淌,從不停歇。我們的正念亦應如此,不受外界幹擾,始終保持相續。你在修行中之所以難以專注,是因為你的內心被太多的妄念所攪動,如同這泉水中落入了許多樹葉與雜質。”
說著,阿明法師拿起一片落葉,輕輕放入泉水中,隻見落葉在水麵上打著旋兒,擾亂了原本平靜的水麵。“但隻要我們有耐心,讓水流持續衝刷,落葉終會被帶走,泉水又會恢複清澈。你在修行時,不要急於求成,當妄念升起時,就像看著這落葉在水中,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它,而不是讓自己陷入妄念之中。慢慢地,你的正念就會如同這清泉,恆常相續,妄念自會如落葉般消逝無痕。”
淨心凝視著清泉,心中似乎有所領悟。他感激地對阿明法師說:“師父,您的比喻讓我明白了許多。我之前總是過於急切,想要立刻消除妄念,卻反而被妄念所困。今後我會按照您的教導,耐心修習。”
在阿明法師的悉心引導下,淨心開始調整自己的修行方法。他每日清晨都會來到花園中的清泉旁靜坐片刻,觀察泉水的流動,以此來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也更加注重對自己內心的覺察,每當妄念生起時,他便會想起師父的話,以旁觀者的心態去看待妄念,漸漸地,他發現自己能夠在靜坐中保持更長時間的專注,內心的雜念也逐漸減少。
阿明法師看著弟子們在正念修行上的不斷成長,心中充滿了欣慰。他知道,他們正一步一步地在《瑜伽師地論》的修行道路上堅實前行,從對正念的初步認知與實踐,逐漸走向更深層次的領悟與掌握。而他自己,也在這教導弟子、與眾生結緣的過程中,不斷地趨近“有餘依地”的更高境界,在修行與度化眾生的使命中,持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佛法傳奇,期待著有朝一日,能以圓滿的修行成果,引領更多的眾生脫離苦海,走向光明的解脫彼岸。
在靈虛山寺廟的禪堂之中,陽光透過窗欞的縫隙,灑下絲絲縷縷的金色光線,塵埃在空氣中緩緩舞動。阿明法師端坐在蒲團之上,周圍環繞著一眾前來探討佛法的修行者。他們或是來自附近的寺廟,或是在山中獨自修行的隱士,身份各異,但都懷著對佛法的崇敬與追求真理的熱忱。
此時,一位名叫智空的年輕修行者率先開口,他目光炯炯,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阿明法師,我認為在修行中,應先著力於研讀經藏,以經義為指引,而後方能在生活中踐行佛法。”話音未落,另一位名叫慧塵的老者卻搖了搖頭,反駁道:“小友此言差矣。佛法不離世間覺,若隻埋頭經卷,而忽略了生活中的點滴修行,恐難證得真諦。”一時間,禪堂內議論紛紛,眾人各抒己見,氣氛熱烈而嘈雜。
阿明法師靜靜地聆聽著眾人的發言,他的麵容平靜祥和,眼神中透著深邃的智慧。盡管周圍的聲音此起彼伏,各種觀點相互碰撞,但他的內心卻如那深不見底的幽潭,波瀾不起。他的正念如同堅固的壁壘,將外界的喧囂與幹擾隔絕在外,又似明亮的燈塔,在這紛繁複雜的言語之海中,始終照亮著他內心對佛法的正見。
阿明法師微微抬起頭,雙手合十,待眾人的聲音稍歇,緩緩說道:“諸位師兄師弟,佛法修行之路,猶如萬千江河歸大海,途徑各異,然皆指向解脫彼岸。智空師弟重視經藏研讀,此乃積累智慧資糧之舉,可使我們在佛法的教義框架內,建立起正確的認知體係,此為‘資糧地’修行之要。而慧塵師兄強調生活踐行,亦切中要害,因佛法的真諦需在塵世的磨礪中去體悟、去證得,恰是‘加行地’所注重的通過實際行動來深化對佛法的理解與感悟。”
眾人聽聞阿明法師的話,紛紛點頭,將目光聚焦在他身上,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敬意。阿明法師繼續說道:“在這討論之中,我們不應執著於自己的觀點,而應秉持開放之心,相互學習。就如我於這紛擾之中,以正念守護本心,不被諸般言語左右,方能清晰洞察各位見解中的精妙之處,進而豐富自身對佛法的領悟。此正念的修習,乃是我們在修行途中,不斷趨近‘有餘依地’的關鍵。妄念如同暗夜中的迷霧,易使我們迷失方向,而正念若能恆常相續,便能驅散妄念,讓我們時刻行走在佛法的光明正道之上。”
言罷,阿明法師看到智空麵露沉思之色,似有所悟,而慧塵則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讚許之意。在這一場佛法的思想碰撞中,阿明法師以其強大的正念,不僅堅守了自己的修行境界,更巧妙地引導著眾人在佛法的智慧海洋中深入探索,使這場討論成為了眾人修行之路上的一次珍貴成長契機。
時光流轉,幾日後,寺廟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這是一位名叫錦繡的女子,她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精美的珠寶首飾,周身散發著一種世俗的富貴氣息。她是城中富商之女,聽聞阿明法師的德行與智慧,特來請教一些關於心靈困惑的問題。
錦繡被小沙彌引入禪房,阿明法師抬眼望去,隻見她身上的絲綢服飾閃爍著光澤,頸間的項鏈、手腕的手鐲以及發間的珠翠,在室內的光線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若是尋常人見了,或許會被這奢華的表象所吸引,心生羨慕或讚歎。然而,阿明法師的心中,正念瞬間生起,如同初升的朝陽,瞬間照亮了他的整個內心世界。
錦繡恭敬地向阿明法師行禮後,開始訴說自己的煩惱。她談及自己生活在富貴之家,雖衣食無憂,卻時常感到內心空虛,在這繁華的塵世中迷失了方向。阿明法師靜靜地聽著,他的目光始終平和而慈悲,並未因錦繡的華麗外表和世俗煩惱而有絲毫的動搖或輕視。
在錦繡講述的過程中,她有意無意地擺弄著自己的首飾,那些珠寶碰撞發出的清脆聲響,在寂靜的禪房中顯得格外清晰。阿明法師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他的內心專注於錦繡的內心痛苦與困惑,以佛法的智慧去洞察其根源。
待錦繡說完,阿明法師輕聲說道:“女施主,你所擁有的這些珠寶首飾和華麗服飾,在世俗眼中,或許是身份與財富的象征,但在佛法看來,不過是虛幻的表象,如同鏡花水月,終會消逝。它們無法給予你內心真正的安寧與滿足。”
錦繡微微一愣,她看著阿明法師樸素的僧衣和簡潔的禪房,再對比自己的一身奢華,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她有些疑惑地問道:“法師,若這些皆為虛幻,那什麽才是真實的呢?我又該如何尋找內心的安寧?”
阿明法師雙手合十,說道:“女施主,真實在於我們的本心,在於對佛法的體悟與修行。世間萬物皆因緣和合而生,緣聚則現,緣散則滅。你之富貴,亦是往昔因緣所致,不應執著於此。當以正念觀照自己的內心,洞察每一個起心動念,不被外界的物質所迷惑。如我觀你之珠寶,雖光彩奪目,卻未生一絲貪著之心,此乃正念之力。你亦當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時刻保持內心的清明,於行住坐臥間修習正念,逐漸放下對物質的貪念與執著,方能在這紛繁塵世中尋得內心的寧靜港灣。”
錦繡聽著阿明法師的話,心中猶如被重錘敲擊,她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她意識到,自己長久以來都沉浸在物質的追求與享受中,卻忽略了內心的真正需求。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悔悟與對佛法的向往,說道:“法師,您的話如醍醐灌頂,讓我如夢初醒。我願從此刻開始,嚐試修習正念,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
阿明法師微微點頭,說道:“女施主有此覺悟,實乃善緣。你可先從簡單的靜坐冥想入手,每日定時靜坐,專注於唿吸,當雜念升起時,不要刻意去驅趕,而是以正念去覺察它們,讓它們如同天空中的浮雲,自行飄過。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亦時刻提醒自己,不被物質所牽引,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世間萬物。”
錦繡離去後,阿明法師獨自坐在禪房之中,內心對正念的修行又有了更深的體悟。他深知,正念的修習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無數的生活場景中不斷磨礪與強化。就如同在《瑜伽師地論》的修行體係中,從最初的發心修行,在“資糧地”努力積累各種善根福德,到“加行地”通過各種具體的修行方法,如禪定、持戒等,來增強自己的修行力量,再到如今在趨近“有餘依地”的過程中,正念成為了抵禦妄念、保持內心純淨與專注的關鍵力量。隻有讓正念如同永不熄滅的燈火,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持續燃燒,才能使妄念無處遁形,真正實現內心的解脫與自在。
在之後的日子裏,阿明法師更加注重對弟子們正念修行的教導。他在寺廟的庭院中,召集弟子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修行感悟。
阿明法師看著弟子們年輕而充滿朝氣的臉龐,語重心長地說:“徒兒們,正念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利劍,能斬斷妄念的荊棘。在我們與外界接觸時,無論是麵對他人的言語、行為,還是麵對各種物質的誘惑,都要時刻提起正念。比如,當我們在山中砍柴時,專注於手中的斧頭與樹木,感受每一次揮動的力量,而不是心猿意馬;當我們在誦經時,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經文的含義與音韻上,不被外界的鳥鳴蟲叫所幹擾。”
一位名叫悟真的弟子問道:“師父,那如果在修行過程中,正念不小心被妄念所打斷,該怎麽辦呢?”
阿明法師微笑著迴答:“悟真啊,這是修行中常見的情況。當正念被打斷時,不要懊惱,也不要陷入對妄念的追逐。隻需輕輕地將心拉迴來,重新迴到當下的修行之中。就像我們在走路時,不小心被路邊的石頭絆倒,我們不會一直坐在地上抱怨石頭,而是會站起來,繼續前行。每一次正念被打斷後的迴歸,都是一次修行的進步,能讓我們的正念更加穩固。”
弟子們聽著阿明法師的教誨,心中豁然開朗。他們紛紛表示,會在今後的修行中,努力修習正念,讓自己的內心更加純淨與堅定。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明法師發現,寺廟中的一位名叫淨心的弟子在正念修行上遇到了較大的困擾。淨心性格較為活潑好動,內心的雜念較多,在靜坐冥想時,常常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他看著其他師兄弟在修行上的進步,心中不免有些焦慮與沮喪。
阿明法師察覺到淨心的苦惱,便在一個寧靜的夜晚,將他帶到寺廟後的花園中。花園裏,花朵在月光下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微風輕輕拂過,樹葉沙沙作響。阿明法師指著花園中的一泓清泉,對淨心說:“淨心,你看這清泉,它晝夜流淌,從不停歇。我們的正念亦應如此,不受外界幹擾,始終保持相續。你在修行中之所以難以專注,是因為你的內心被太多的妄念所攪動,如同這泉水中落入了許多樹葉與雜質。”
說著,阿明法師拿起一片落葉,輕輕放入泉水中,隻見落葉在水麵上打著旋兒,擾亂了原本平靜的水麵。“但隻要我們有耐心,讓水流持續衝刷,落葉終會被帶走,泉水又會恢複清澈。你在修行時,不要急於求成,當妄念升起時,就像看著這落葉在水中,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它,而不是讓自己陷入妄念之中。慢慢地,你的正念就會如同這清泉,恆常相續,妄念自會如落葉般消逝無痕。”
淨心凝視著清泉,心中似乎有所領悟。他感激地對阿明法師說:“師父,您的比喻讓我明白了許多。我之前總是過於急切,想要立刻消除妄念,卻反而被妄念所困。今後我會按照您的教導,耐心修習。”
在阿明法師的悉心引導下,淨心開始調整自己的修行方法。他每日清晨都會來到花園中的清泉旁靜坐片刻,觀察泉水的流動,以此來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也更加注重對自己內心的覺察,每當妄念生起時,他便會想起師父的話,以旁觀者的心態去看待妄念,漸漸地,他發現自己能夠在靜坐中保持更長時間的專注,內心的雜念也逐漸減少。
阿明法師看著弟子們在正念修行上的不斷成長,心中充滿了欣慰。他知道,他們正一步一步地在《瑜伽師地論》的修行道路上堅實前行,從對正念的初步認知與實踐,逐漸走向更深層次的領悟與掌握。而他自己,也在這教導弟子、與眾生結緣的過程中,不斷地趨近“有餘依地”的更高境界,在修行與度化眾生的使命中,持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佛法傳奇,期待著有朝一日,能以圓滿的修行成果,引領更多的眾生脫離苦海,走向光明的解脫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