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抬手,似乎想要刮一下她的鼻子,最後又中途轉道收了迴去。
“你方才著實讓我感到驚豔。”
沈千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心裏很是高興。
“你也讓我感到意想不到,你竟然做了這麽多的準備,我一點都不知道。”
太子不由收起笑容,轉過身來麵對著她,態度認真:“你是怪我故意瞞著你嗎,帆帆?”
沈千帆搖頭微笑。
“沒有啊,我是覺得意外的驚喜!”
縱使是再親近,有自己的秘密不與人共享,她也並不覺有什麽。
何況,太子這個位置若是沒有防備之心,早不知道墳頭草多高了。
太子見她沒有再問自己什麽,心裏竟湧起一股失望。
他到底,在期待什麽?
二皇子府。
淑貴妃過來的時候,二皇子傅江壑正醉醺醺倒在位置上。
他胡子拉碴,滿眼的血絲,顯然又宿醉了。
淑貴妃發了一通火,又整頓了一番二皇子府。
“日後誰要再敢陪著二皇子胡鬧,立即打死!”
二皇子府眾人噤若寒蟬,整個二皇子府如同冰窖,叫人感覺不到一絲暖氣。
淑貴妃皺眉命人把二皇子拽起來。
“你看看你,擺出這樣一副死樣子給誰看?陛下會因為這樣就心疼你,就把皇位傳給你嗎?”
傅江壑嗬嗬苦笑著,迷糊的雙眼望向淑貴妃。
“母妃……母妃你來了。”
淑貴妃:“等你酒醒了再來同我說話!”
又命人灌了傅江壑醒酒湯。
傅江壑酒醒後,頭痛欲裂,習慣性地便跪在了地上認錯。
淑貴妃怒其不爭的伸指點著他:“如今太子得勢,你還這樣不爭氣!”
傅江壑垂著腦袋,隻是認錯,一個字都沒有反駁。
是啊。
他真是不爭氣。
可是爭氣了又怎麽樣?
太子都被趕出京城了,結果呢?迴來以後還是沒有受到絲毫的懲罰,父皇就是偏心!
明明都是他的兒子,憑什麽太子出生就是太子,自己卻隻能是個皇子?
太子不在京城的時候,他不還是要在母妃和外祖父家的籠罩下,不能隨心所欲?
有的時候他真覺得自己沒有心,像個傀儡,被母妃和外祖家牽著,讓動才能動,讓往上不能往下。
“母妃,要不還是算了吧。”
太子既然想當皇帝,就讓他當好了啊。
淑貴妃豎起眉頭。
“算了?我們熊家為了把你送上那個位置,辛苦努力了這麽久,傅江壑,你竟然一句話就想要放棄?!本宮怎麽生了你這麽個沒有用的廢物啊!”
淑貴妃哭了起來。
傅江壑一看到淑貴妃哭心裏就慌了,連忙爬過來,跪在淑貴妃的麵前寬慰。
“母妃,母妃你別哭了。兒臣知錯了,以後再也不說這種話了。”
淑貴妃身邊的嬤嬤也幫著開導。
“娘娘莫要著急,二皇子也隻是受到了打擊,一時無法接受罷了。太子不過就是一時僥幸,他的背後又沒有強大的母族支持,陛下那邊的情況娘娘您也知道。”
傅江壑連連點頭。
“母妃,嬤嬤說得對,至少兒臣還有您和外祖家幫襯,太子卻隻有一個人。他單打獨鬥,我們何必怕他?”
淑貴妃停了哭聲。
“可是你外公剛被陛下逼得辭了官,你難道忘了嗎?!”
傅江壑不說話了。
外祖父退下來也挺好,不然其他人哪有機會爬上去?
但是這種話不能說。
母妃會生氣的。
淑貴妃歎了一會兒氣,又抱怨道:“你找的那個賈仁義,真是個廢物。”
都鋪墊好了,就讓他走個過場。
沒想到賈仁義獻茶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白蓮花生成。
皇帝當時就動了怒。
賈仁義別說是升官發財了,小命都差點玩完。最後被皇帝當場削掉了官職。情況簡直比那個沈知書還要倒黴。
連帶著淑貴妃也遭到了皇帝的申斥。
賈仁義哪肯甘心?
當即就把自己那位好同僚熊開元給扯了進來。
皇帝卻已厭惡了他們獻茶的把戲,並沒傳召熊開元進宮來獻茶。
好好一個肥缺,眼睜睜被太子的人給占了。
淑貴妃和二皇子一派氣得不行,如今聽到傅江壑說太子單打獨鬥,氣得淑貴妃牙疼,抬手就扇了傅江壑一耳光,叫他好好待在府裏反省。
時間飛快,半個月過去了。
各處災情的快報也再次送達禦前。
皇帝愁眉苦臉。
賑災的事情被提上議程,二皇子傅江壑雖被禁足,但二皇子一派極力推薦,讓二皇子前往南方賑災。
隻有這樣,他們才有轉機。
熊啟瑞已經告老還鄉了,但是,熊氏在朝堂的勢力還在。
皇帝便允了二皇子傅江壑前往南方賑災,即刻出發。
太子則留守京城,負責安置那些從全國各地湧到京城來的災民。
相比傅江壑,太子這可就是苦差。
皇帝下了旨意,戶部就必須先緊著傅江壑那邊。
“這次倒要看看,太子能撐多久?”
隻等太子出現紕漏,他們即刻告到禦前。
到時候再加上傅江壑賑災有功。
太子之位就得易主。
二皇子傅江壑出發離京。
“皇兄,南方災情嚴重,你可得幫弟弟敦促好戶部,盡快將籌集到的糧食物資送過去啊。”
太子的人眼神能殺人。
“二殿下盡管放心出發,該發放的救援物資,戶部自然會發放!”
太子神色不變。
傅江壑看了看太子,調轉馬頭。
“那就好,出發!”
隊伍離開京城的城門,朝著南方災區方向出發。
皇帝站在皇宮的高處,目送著二皇子隊伍離去。
宮人們自然便都知道了,在皇帝心中,還是二皇子更得聖心。
傅江壑一出發,太子也馬不停蹄投入工作。
隨著災情的不斷發展,湧入京城的難民越來越多。
太子親自率領人馬離開京城,去了附近幾個進京必經之路考察地形。很快在幾個地方設置了難民營。
“同樣是皇帝的兒子,給二皇子就大手筆,對太子就如此苛刻,真不知這皇帝怎麽想的。”
“噓,小聲一點,不怕被人聽見了?”
替太子感到不平的人,由少而多,不知不覺在京城中形成主流。
“你方才著實讓我感到驚豔。”
沈千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心裏很是高興。
“你也讓我感到意想不到,你竟然做了這麽多的準備,我一點都不知道。”
太子不由收起笑容,轉過身來麵對著她,態度認真:“你是怪我故意瞞著你嗎,帆帆?”
沈千帆搖頭微笑。
“沒有啊,我是覺得意外的驚喜!”
縱使是再親近,有自己的秘密不與人共享,她也並不覺有什麽。
何況,太子這個位置若是沒有防備之心,早不知道墳頭草多高了。
太子見她沒有再問自己什麽,心裏竟湧起一股失望。
他到底,在期待什麽?
二皇子府。
淑貴妃過來的時候,二皇子傅江壑正醉醺醺倒在位置上。
他胡子拉碴,滿眼的血絲,顯然又宿醉了。
淑貴妃發了一通火,又整頓了一番二皇子府。
“日後誰要再敢陪著二皇子胡鬧,立即打死!”
二皇子府眾人噤若寒蟬,整個二皇子府如同冰窖,叫人感覺不到一絲暖氣。
淑貴妃皺眉命人把二皇子拽起來。
“你看看你,擺出這樣一副死樣子給誰看?陛下會因為這樣就心疼你,就把皇位傳給你嗎?”
傅江壑嗬嗬苦笑著,迷糊的雙眼望向淑貴妃。
“母妃……母妃你來了。”
淑貴妃:“等你酒醒了再來同我說話!”
又命人灌了傅江壑醒酒湯。
傅江壑酒醒後,頭痛欲裂,習慣性地便跪在了地上認錯。
淑貴妃怒其不爭的伸指點著他:“如今太子得勢,你還這樣不爭氣!”
傅江壑垂著腦袋,隻是認錯,一個字都沒有反駁。
是啊。
他真是不爭氣。
可是爭氣了又怎麽樣?
太子都被趕出京城了,結果呢?迴來以後還是沒有受到絲毫的懲罰,父皇就是偏心!
明明都是他的兒子,憑什麽太子出生就是太子,自己卻隻能是個皇子?
太子不在京城的時候,他不還是要在母妃和外祖父家的籠罩下,不能隨心所欲?
有的時候他真覺得自己沒有心,像個傀儡,被母妃和外祖家牽著,讓動才能動,讓往上不能往下。
“母妃,要不還是算了吧。”
太子既然想當皇帝,就讓他當好了啊。
淑貴妃豎起眉頭。
“算了?我們熊家為了把你送上那個位置,辛苦努力了這麽久,傅江壑,你竟然一句話就想要放棄?!本宮怎麽生了你這麽個沒有用的廢物啊!”
淑貴妃哭了起來。
傅江壑一看到淑貴妃哭心裏就慌了,連忙爬過來,跪在淑貴妃的麵前寬慰。
“母妃,母妃你別哭了。兒臣知錯了,以後再也不說這種話了。”
淑貴妃身邊的嬤嬤也幫著開導。
“娘娘莫要著急,二皇子也隻是受到了打擊,一時無法接受罷了。太子不過就是一時僥幸,他的背後又沒有強大的母族支持,陛下那邊的情況娘娘您也知道。”
傅江壑連連點頭。
“母妃,嬤嬤說得對,至少兒臣還有您和外祖家幫襯,太子卻隻有一個人。他單打獨鬥,我們何必怕他?”
淑貴妃停了哭聲。
“可是你外公剛被陛下逼得辭了官,你難道忘了嗎?!”
傅江壑不說話了。
外祖父退下來也挺好,不然其他人哪有機會爬上去?
但是這種話不能說。
母妃會生氣的。
淑貴妃歎了一會兒氣,又抱怨道:“你找的那個賈仁義,真是個廢物。”
都鋪墊好了,就讓他走個過場。
沒想到賈仁義獻茶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白蓮花生成。
皇帝當時就動了怒。
賈仁義別說是升官發財了,小命都差點玩完。最後被皇帝當場削掉了官職。情況簡直比那個沈知書還要倒黴。
連帶著淑貴妃也遭到了皇帝的申斥。
賈仁義哪肯甘心?
當即就把自己那位好同僚熊開元給扯了進來。
皇帝卻已厭惡了他們獻茶的把戲,並沒傳召熊開元進宮來獻茶。
好好一個肥缺,眼睜睜被太子的人給占了。
淑貴妃和二皇子一派氣得不行,如今聽到傅江壑說太子單打獨鬥,氣得淑貴妃牙疼,抬手就扇了傅江壑一耳光,叫他好好待在府裏反省。
時間飛快,半個月過去了。
各處災情的快報也再次送達禦前。
皇帝愁眉苦臉。
賑災的事情被提上議程,二皇子傅江壑雖被禁足,但二皇子一派極力推薦,讓二皇子前往南方賑災。
隻有這樣,他們才有轉機。
熊啟瑞已經告老還鄉了,但是,熊氏在朝堂的勢力還在。
皇帝便允了二皇子傅江壑前往南方賑災,即刻出發。
太子則留守京城,負責安置那些從全國各地湧到京城來的災民。
相比傅江壑,太子這可就是苦差。
皇帝下了旨意,戶部就必須先緊著傅江壑那邊。
“這次倒要看看,太子能撐多久?”
隻等太子出現紕漏,他們即刻告到禦前。
到時候再加上傅江壑賑災有功。
太子之位就得易主。
二皇子傅江壑出發離京。
“皇兄,南方災情嚴重,你可得幫弟弟敦促好戶部,盡快將籌集到的糧食物資送過去啊。”
太子的人眼神能殺人。
“二殿下盡管放心出發,該發放的救援物資,戶部自然會發放!”
太子神色不變。
傅江壑看了看太子,調轉馬頭。
“那就好,出發!”
隊伍離開京城的城門,朝著南方災區方向出發。
皇帝站在皇宮的高處,目送著二皇子隊伍離去。
宮人們自然便都知道了,在皇帝心中,還是二皇子更得聖心。
傅江壑一出發,太子也馬不停蹄投入工作。
隨著災情的不斷發展,湧入京城的難民越來越多。
太子親自率領人馬離開京城,去了附近幾個進京必經之路考察地形。很快在幾個地方設置了難民營。
“同樣是皇帝的兒子,給二皇子就大手筆,對太子就如此苛刻,真不知這皇帝怎麽想的。”
“噓,小聲一點,不怕被人聽見了?”
替太子感到不平的人,由少而多,不知不覺在京城中形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