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什麽?”李珩迫不及待地問,隨即意識到自己過度激動了,又趕緊緩和神情。
“先生是否有什麽要求?隻要朕辦得到的,都能應承你。”
楊誌安垂眸道:“草民已經多年不曾處理朝政,軍務事就更別說了,腦子恐怕早已不活泛,不能再領兵打仗,倘若辜負了皇上所托,害得我大榮將士白白喪命,豈非成了千古罪人?”
此話看似在說自己,實則就是在諷刺李珩。
李珩不傻,依然聽得出來,可事到如今,他所能倚重的人就隻有楊誌安一個,即便再不能忍,也必須得忍著。
“先生這是說哪裏話?朝堂上下,誰不記得當年你率軍擊潰岐軍的光輝事跡?當年你不曾涉獵軍事,尚且能退敵,何況今日乎?”
楊誌安推辭道:“皇上謬讚了,當年我能退敵,乃是僥幸,加上有司徒大將軍在後方坐鎮,可不敢獨領功勞。”
李珩耐住性子道:“先生就別謙虛了,如今朝中的武將過世的過世,老的老了,朕能倚重的,唯有你一人,此番抗敵,需得你任這統帥才成啊。”
話已至此,楊誌安也覺得差不多了,笑了笑,說:“草民也希望還能為國效力,為君盡忠,隻可惜我現而今隻是個庶民,沒領兵的資格了。”
這是要複相的意思,李珩聽得出來,盡管很不願意,然而現在國事最為重要,也隻能暫且忍耐,一切等打退敵軍再說。
“放心,明日朕便下旨,令你重迴朝堂,再任大榮的丞相。”
楊誌安卻並未感到多開心,反而心頭沉重了幾分,勉強擠出一點笑容,鄭重道:“如此,臣就多謝皇上了。”
第二日,李珩果然下詔,恢複楊誌安的丞相之位,原來的丞相穀成則降為刑部尚書。
三日後,楊誌安領軍十萬,啟程往勻州。
此次出兵,楊誌安為主帥,副帥則由李亮擔任,顧知夏沒再迴到朝堂,正好有時間隨同大軍去嘉林關。
楊誌安原本擔心勻州環境惡劣,怕她跟去吃苦,想讓她留在帝都,但顧知夏不肯,執意跟隨,他沒辦法,隻能同意。
一路上大軍加緊行進速度,縮短了休息時間,二十多天便趕到嘉林關。
抵達戰地後,楊誌安沒有閑著,而是到營地四周勘驗地形,查探敵軍的動向,迴來後臉上染上了一層憂愁。
顧知夏見狀便問:“怎麽了?出去一趟抑鬱了?”
楊誌安歎了一口氣,道:“岐軍有將近二十萬人,且士氣高漲,傷亡甚少,還占據了西林關這一有利之地,而我軍頂多隻有十二萬人,且長途跋涉,早已勞頓,之前又傷了幾萬人,情勢極其不妙,這場仗,我實在沒有把握取勝。”
“要取勝確實很難,不過,這話你可別在將士們麵前說。”顧知夏提醒道。
“我知道。”楊誌安緊鎖愁眉,倒了杯茶喝,腦筋不斷地轉動,思忖該如何退敵。
岐軍的統帥還是景天照,不過與數年前不同的是,今時的他不是岐國的王子,而是王,他可以隨意調配國中的所有軍隊。
這人本來就是個精通兵事的人,而今又占據優勢,實在不好對付。
岐軍那邊沒動靜,楊誌安也沒急著出兵,而是讓三軍在關內休整備戰。
這日清晨,敵營有使者前來,交給楊誌安一封信,是景天照的親筆書信,其上言,邀請他與顧知夏前往嘉林關外的十裏亭會麵。
顧知夏看了書信後,臉色不大好看,蹙眉問道:“要去赴約嗎?”
“不想去,但不得不去。”楊誌安語氣沉重,“一來,景天照發出邀約,咱們若是不去,會顯得怕了他,國家顏麵上過不去,二來我也想看看,他究竟能說些什麽。”
“我能不能就不去了?”顧知夏實在是不想見到景天照那人,當年好不容易逃出那人的魔爪,之後好長時間都有陰影,她擔心再見到他,會控製不住心頭的怒火,與他發生衝突。
楊誌安轉過頭來,笑著說:“怎麽,故人特意來見你,你倒不想見了?”
“要是別的故人,我很樂意見,但那個神經病嘛,我是真不願再見。”顧知夏撇撇嘴,絲毫不掩飾對景天照的嫌棄。
這態度甚合楊誌安的意,他握住她的手,笑吟吟道:“隻怕你要是不去,他還會點名要見你呢。”
“你是說,他是為了見我?”顧知夏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楊誌安點頭,歎道:“怕隻怕,這麽多年過去,他還是沒能對你死心,還一直想著與你相見呢。”
顧知夏不信,也不想信。
“不可能吧?他現在是岐國的王,後宮佳麗三千人,比我好的女人多的是,怎可能還惦記我?”
“有時候,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念念不忘。”楊誌安喃喃道,語氣中透著無奈。
他也不希望總有人還天天惦記著他的妻子,可景天照那人,確實有這樣的心思,他不得不正視。
顧知夏煩躁道:“這麽說起來,我就更不能去見他了,免得見了麵,那人又生出什麽幺蛾子來。”
“在這麽多人的眼皮子底下,想來他也是不敢的,不過,”楊誌安點了點頭,“你不去也好。”
“哦,我明白了,你從一開始就不想我去,方才那番話就是故意說給我聽的,是不是?”
楊誌安笑道:“想不到竟被你看穿了?我自然不希望你去見他,畢竟你們之間有過不少過往。”
“你難道還信不過我?”顧知夏想起當年的事,心裏有些不舒服。
那時這人還以為她對景天照生過情呢。
兩人說了會兒笑,顧知夏擺正神色說:“說迴正事來,明天我還是去的好,反正兩軍交戰,終有一天會見到,或早或晚都一樣。”
“好。”楊誌安答應,“不過到時候你要聽我的,不準衝動,做出什麽事來。”
到了約定的日子,楊誌安和顧知夏帶著幾十個護衛出了嘉林關,往十裏亭奔去。
路邊的亭中,景天照已經等候多時,四周隻有幾名護衛在。
景天照聽見馬蹄聲,站起身來相迎,兩人下了馬,緩步走進亭中。
“多年不見,兩位別來無恙啊?”
顧知夏跟在楊誌安身後一些,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楊誌安則道:“無恙,岐王如何?”
“本王好得很呢。”景天照笑得開懷,領著對方於石桌旁邊坐了,目光卻時不時地往顧知夏那邊瞟。
顧知夏不想跟景天照坐在同一桌,便在後麵站著,麵無表情。
“數月前大榮軍大敗,我軍入駐西林關時,本王便猜想,那小皇帝萬般無奈之下,肯定會將你召迴來,領兵與我相抗,我在此已經等候你多時了。”景天照用譏諷的語氣說。
楊誌安也沒放在心上,反而笑了笑,道:“我皇不計前嫌,將我召迴,乃是為大局計,我自當鞠躬盡瘁,報答皇恩,以最短的時間,將敵軍趕出西林關,還大榮百姓一個安寧天下。”
景天照大笑兩聲,說:“楊丞相真是有誌氣,可你是否想過,現今我大岐有二十萬兵力,而你手裏隻有區區十二萬,而且其中還有部分傷兵,如何跟我打這仗?”
“以少勝多的前例不在少數,用兵在精不在多,在下有信心。”楊誌安從容道。
“哦?你這自信會不會太滿了點?”
“怎會?許多年前,我不就以少勝多過一迴,將你十幾萬岐軍打得七零八落,幾乎全軍覆沒嗎?”
想起當年那幾仗,景天照就恨得牙癢癢,那時要不是他疏忽大意,中了驕兵之計,楊誌安豈能那麽輕易將他擊敗?
他的麵色變了又變,好不容易才恢複如常,他扯開唇角道:“你要知道,好運並非每次都能站在你這邊。”
“或許吧。”楊誌安保持微微的笑意,“但我相信,上天總是有眼的,會站在正義的一方,而不是助紂為虐,放任主動挑起戰端的人作惡。”
此戰是岐國先挑起的,自是岐國理虧,景天照雖然表麵理直氣壯,實際上也知道自己有違天道,難免有些心虛,當楊誌安說出口時,卻有些惱羞成怒了。
“岐王此番邀我前來,就是為說這些毫無意義的話嗎?”楊誌安又問。
景天照冷笑道:“當然不是,本王之所以約你在此見麵,是想給你一個忠告,你最好盡快離開,不要再摻這蹚渾水,否則將來死無葬身之地,可別怪本王心狠手辣。”
“這個,在下恐怕不能答應,”楊誌安毫無懼色,“身為大榮的丞相,保家衛國,乃責無旁貸,在退敵之前,我是不可能離開戰地的。”
“好,既如此,咱們就戰場上相見吧。”景天照眼中釋放出殺氣。
“好。”
楊誌安起身欲走,又聽景天照道:“本王想與尊夫人單獨說幾句話,不知可否?”
單獨?
顧知夏皺起眉頭,顯然不樂意,但若不答應,又顯得怕了景天照,思來想去,她還是衝楊誌安點點頭,答應了。
“先生是否有什麽要求?隻要朕辦得到的,都能應承你。”
楊誌安垂眸道:“草民已經多年不曾處理朝政,軍務事就更別說了,腦子恐怕早已不活泛,不能再領兵打仗,倘若辜負了皇上所托,害得我大榮將士白白喪命,豈非成了千古罪人?”
此話看似在說自己,實則就是在諷刺李珩。
李珩不傻,依然聽得出來,可事到如今,他所能倚重的人就隻有楊誌安一個,即便再不能忍,也必須得忍著。
“先生這是說哪裏話?朝堂上下,誰不記得當年你率軍擊潰岐軍的光輝事跡?當年你不曾涉獵軍事,尚且能退敵,何況今日乎?”
楊誌安推辭道:“皇上謬讚了,當年我能退敵,乃是僥幸,加上有司徒大將軍在後方坐鎮,可不敢獨領功勞。”
李珩耐住性子道:“先生就別謙虛了,如今朝中的武將過世的過世,老的老了,朕能倚重的,唯有你一人,此番抗敵,需得你任這統帥才成啊。”
話已至此,楊誌安也覺得差不多了,笑了笑,說:“草民也希望還能為國效力,為君盡忠,隻可惜我現而今隻是個庶民,沒領兵的資格了。”
這是要複相的意思,李珩聽得出來,盡管很不願意,然而現在國事最為重要,也隻能暫且忍耐,一切等打退敵軍再說。
“放心,明日朕便下旨,令你重迴朝堂,再任大榮的丞相。”
楊誌安卻並未感到多開心,反而心頭沉重了幾分,勉強擠出一點笑容,鄭重道:“如此,臣就多謝皇上了。”
第二日,李珩果然下詔,恢複楊誌安的丞相之位,原來的丞相穀成則降為刑部尚書。
三日後,楊誌安領軍十萬,啟程往勻州。
此次出兵,楊誌安為主帥,副帥則由李亮擔任,顧知夏沒再迴到朝堂,正好有時間隨同大軍去嘉林關。
楊誌安原本擔心勻州環境惡劣,怕她跟去吃苦,想讓她留在帝都,但顧知夏不肯,執意跟隨,他沒辦法,隻能同意。
一路上大軍加緊行進速度,縮短了休息時間,二十多天便趕到嘉林關。
抵達戰地後,楊誌安沒有閑著,而是到營地四周勘驗地形,查探敵軍的動向,迴來後臉上染上了一層憂愁。
顧知夏見狀便問:“怎麽了?出去一趟抑鬱了?”
楊誌安歎了一口氣,道:“岐軍有將近二十萬人,且士氣高漲,傷亡甚少,還占據了西林關這一有利之地,而我軍頂多隻有十二萬人,且長途跋涉,早已勞頓,之前又傷了幾萬人,情勢極其不妙,這場仗,我實在沒有把握取勝。”
“要取勝確實很難,不過,這話你可別在將士們麵前說。”顧知夏提醒道。
“我知道。”楊誌安緊鎖愁眉,倒了杯茶喝,腦筋不斷地轉動,思忖該如何退敵。
岐軍的統帥還是景天照,不過與數年前不同的是,今時的他不是岐國的王子,而是王,他可以隨意調配國中的所有軍隊。
這人本來就是個精通兵事的人,而今又占據優勢,實在不好對付。
岐軍那邊沒動靜,楊誌安也沒急著出兵,而是讓三軍在關內休整備戰。
這日清晨,敵營有使者前來,交給楊誌安一封信,是景天照的親筆書信,其上言,邀請他與顧知夏前往嘉林關外的十裏亭會麵。
顧知夏看了書信後,臉色不大好看,蹙眉問道:“要去赴約嗎?”
“不想去,但不得不去。”楊誌安語氣沉重,“一來,景天照發出邀約,咱們若是不去,會顯得怕了他,國家顏麵上過不去,二來我也想看看,他究竟能說些什麽。”
“我能不能就不去了?”顧知夏實在是不想見到景天照那人,當年好不容易逃出那人的魔爪,之後好長時間都有陰影,她擔心再見到他,會控製不住心頭的怒火,與他發生衝突。
楊誌安轉過頭來,笑著說:“怎麽,故人特意來見你,你倒不想見了?”
“要是別的故人,我很樂意見,但那個神經病嘛,我是真不願再見。”顧知夏撇撇嘴,絲毫不掩飾對景天照的嫌棄。
這態度甚合楊誌安的意,他握住她的手,笑吟吟道:“隻怕你要是不去,他還會點名要見你呢。”
“你是說,他是為了見我?”顧知夏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楊誌安點頭,歎道:“怕隻怕,這麽多年過去,他還是沒能對你死心,還一直想著與你相見呢。”
顧知夏不信,也不想信。
“不可能吧?他現在是岐國的王,後宮佳麗三千人,比我好的女人多的是,怎可能還惦記我?”
“有時候,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念念不忘。”楊誌安喃喃道,語氣中透著無奈。
他也不希望總有人還天天惦記著他的妻子,可景天照那人,確實有這樣的心思,他不得不正視。
顧知夏煩躁道:“這麽說起來,我就更不能去見他了,免得見了麵,那人又生出什麽幺蛾子來。”
“在這麽多人的眼皮子底下,想來他也是不敢的,不過,”楊誌安點了點頭,“你不去也好。”
“哦,我明白了,你從一開始就不想我去,方才那番話就是故意說給我聽的,是不是?”
楊誌安笑道:“想不到竟被你看穿了?我自然不希望你去見他,畢竟你們之間有過不少過往。”
“你難道還信不過我?”顧知夏想起當年的事,心裏有些不舒服。
那時這人還以為她對景天照生過情呢。
兩人說了會兒笑,顧知夏擺正神色說:“說迴正事來,明天我還是去的好,反正兩軍交戰,終有一天會見到,或早或晚都一樣。”
“好。”楊誌安答應,“不過到時候你要聽我的,不準衝動,做出什麽事來。”
到了約定的日子,楊誌安和顧知夏帶著幾十個護衛出了嘉林關,往十裏亭奔去。
路邊的亭中,景天照已經等候多時,四周隻有幾名護衛在。
景天照聽見馬蹄聲,站起身來相迎,兩人下了馬,緩步走進亭中。
“多年不見,兩位別來無恙啊?”
顧知夏跟在楊誌安身後一些,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楊誌安則道:“無恙,岐王如何?”
“本王好得很呢。”景天照笑得開懷,領著對方於石桌旁邊坐了,目光卻時不時地往顧知夏那邊瞟。
顧知夏不想跟景天照坐在同一桌,便在後麵站著,麵無表情。
“數月前大榮軍大敗,我軍入駐西林關時,本王便猜想,那小皇帝萬般無奈之下,肯定會將你召迴來,領兵與我相抗,我在此已經等候你多時了。”景天照用譏諷的語氣說。
楊誌安也沒放在心上,反而笑了笑,道:“我皇不計前嫌,將我召迴,乃是為大局計,我自當鞠躬盡瘁,報答皇恩,以最短的時間,將敵軍趕出西林關,還大榮百姓一個安寧天下。”
景天照大笑兩聲,說:“楊丞相真是有誌氣,可你是否想過,現今我大岐有二十萬兵力,而你手裏隻有區區十二萬,而且其中還有部分傷兵,如何跟我打這仗?”
“以少勝多的前例不在少數,用兵在精不在多,在下有信心。”楊誌安從容道。
“哦?你這自信會不會太滿了點?”
“怎會?許多年前,我不就以少勝多過一迴,將你十幾萬岐軍打得七零八落,幾乎全軍覆沒嗎?”
想起當年那幾仗,景天照就恨得牙癢癢,那時要不是他疏忽大意,中了驕兵之計,楊誌安豈能那麽輕易將他擊敗?
他的麵色變了又變,好不容易才恢複如常,他扯開唇角道:“你要知道,好運並非每次都能站在你這邊。”
“或許吧。”楊誌安保持微微的笑意,“但我相信,上天總是有眼的,會站在正義的一方,而不是助紂為虐,放任主動挑起戰端的人作惡。”
此戰是岐國先挑起的,自是岐國理虧,景天照雖然表麵理直氣壯,實際上也知道自己有違天道,難免有些心虛,當楊誌安說出口時,卻有些惱羞成怒了。
“岐王此番邀我前來,就是為說這些毫無意義的話嗎?”楊誌安又問。
景天照冷笑道:“當然不是,本王之所以約你在此見麵,是想給你一個忠告,你最好盡快離開,不要再摻這蹚渾水,否則將來死無葬身之地,可別怪本王心狠手辣。”
“這個,在下恐怕不能答應,”楊誌安毫無懼色,“身為大榮的丞相,保家衛國,乃責無旁貸,在退敵之前,我是不可能離開戰地的。”
“好,既如此,咱們就戰場上相見吧。”景天照眼中釋放出殺氣。
“好。”
楊誌安起身欲走,又聽景天照道:“本王想與尊夫人單獨說幾句話,不知可否?”
單獨?
顧知夏皺起眉頭,顯然不樂意,但若不答應,又顯得怕了景天照,思來想去,她還是衝楊誌安點點頭,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