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 年的那場糧荒簡直堪稱災難級別!造成這一局麵的罪魁禍首無疑是那頻繁肆虐且百年罕見的自然災害。


    春末夏初之際,原本平靜祥和的生產隊突然遭到了一場百年未遇的巨大洪災襲擊。那夜,天空像是被撕開了一道口子,傾盆而下的暴雨如注般持續了整整一宿。


    刹那間,山洪咆哮著洶湧而來,原本溫順流淌的河水也陡然暴漲,甚至改變了河道流向。


    堅固的防洪堤壩,在洪水的衝擊下瞬間土崩瓦解,數十畝稻田眨眼間便被衝得支離破碎、一片狼藉,辛辛苦苦種下的糧食更是顆粒無收。


    然而,這場噩夢並未就此結束。沒過多久,令人揪心的旱災又如惡魔般接踵而至。持續四十多天的烈日炙烤,讓道路仿佛都要冒出煙來,田地更是幹裂得如同蛛網一般。


    麵對如此嚴峻的旱情,政府雖然緊急采取了包括人工降雨在內的一係列應對措施,但終究隻是杯水車薪。


    那些所謂的“雨點”相較於廣袤幹旱的土地而言實在太過渺小,遠遠無法滿足農作物正常生長所需的水分,以至於夏秋兩季的作物產量大幅銳減。


    不用說水稻,就連紅薯和玉米這種旱糧作物也大幅減產。


    在這般天災連連、雪上加霜的艱難處境下,農民們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當寒冬臘月悄然來臨之時,許多農戶家中已經出現了無米下鍋的窘迫狀況。


    走投無路之下,生產隊隻得想方設法展開生產自救行動——大麵積種植冬季蘿卜。


    就這樣,在紅薯和玉米均已消耗殆盡之後,曾經作為餐桌上配角的蘿卜搖身一變,成為了解決溫飽問題的主食。


    然而就在這一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村子裏突然湧現出大量前來討米要飯的窮苦之人。


    這些可憐人曆經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從遙遠的關中地區和廣袤的中原地帶一路沿街乞討,最終輾轉來到了吊蘭村生產隊。


    聰聰的父母張忠夫婦,一直以來都是心地極其善良、充滿慈悲之心的大好人。


    哪怕自己家的糧食都已經捉襟見肘,遠遠不夠日常食用,但隻要還沒到徹底斷糧的地步,每當看到有上門討要食物的乞丐時,爹娘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有時候會慷慨地給予對方滿滿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米飯;有時候則會拿出寶貴的半斤大米贈予那些饑腸轆轆的人們。


    正因為如此頻繁且毫不吝嗇地去接濟這些討飯的乞丐們,家裏本就為數不多的存糧變得愈發緊張起來。


    原本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張家依靠著僅有的這點糧食,勉勉強強還是能夠撐過這個艱難的年關的。


    可是誰能想到呢?日子一天天過去,家裏的糧食越來越少,即便一家人省吃儉用,苦苦支撐到了臘月二十七這天,最終還是無可避免地麵臨了斷糧的困境。


    於是乎,在前文所述的情境之中,出現了這樣一對父子。就在那寒冷刺骨、瑞雪紛飛的臘月二十八日,他們背井離鄉,踏上了訪友尋親之路,隻為能夠借來些許米粒,以度過這個即將到來的新年。


    如此荒誕不經之事,卻恰恰被年僅九歲的張聰給碰上了。


    要知道,對於已經連續吃了一個多月蘿卜飯的小聰聰來說,這日子過得實在是太艱難了。每天都隻能以寡淡無味的蘿卜果腹,那種滋味真是讓人苦不堪言啊!


    如今再加上這借米過年的波折,無疑是雪上加霜,令他小小的心靈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可以想象得到,此時此刻這對父子內心是何等的焦急與無奈。


    眼看著別人家都在熱熱鬧鬧地準備迎接新春佳節,而自己家卻是空空如也,連一頓像樣的年夜飯都難以保證。


    他們懷揣著一線希望,四處奔波求情,隻為能讓家人在大年三十晚上,品嚐到香噴噴的白米飯。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當他們滿心歡喜地前去拜訪幹爹劉世清時,卻遭遇無情的閉門羹——幹爹竟然避而不見!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澆下,讓父子倆的心瞬間涼透了半截。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


    盡管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這對堅強的父子並沒有輕言放棄。


    最終,他們不辭辛勞地趕到縣城,在姑表小姨家中成功借到了足足二十斤大米。


    那一刻,父子倆激動得熱淚盈眶,心中懸著的那塊大石頭終於落了下來。


    就這樣,一家人總算是趕在大年三十之前備齊了食材,可以歡歡喜喜地圍坐在餐桌旁,享用這來之不易的白米飯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多彩的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澧水汀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澧水汀蘭並收藏多彩的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