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歡天也走上前,舉起一根長矛,巡走在戰陣中間,朝陽之下,血矛上的綢緞顯得分外的鮮豔,引起了幾百鄔山軍的一股嗜殺的衝動。“你們的屠刀磨利了沒有?那邊!”他指著對麵耒陽軍的方向:“有五千頭又肥又蠢的豬!”
聽到歡天的形容,數百人一起狂笑了起來。
鄔山軍的人數雖少,但是經過王衝對他們的艱苦培訓後,已經蛻變了不少了,平日裏,他們就拿耒陽郡其他地方的匪寨來練手。
這種事情他們已經經曆過好幾次了,這時並不慌張,而歡天那徹底藐視敵軍的形容,更是激發了所有人的熱血。
歡天舉起長矛,敲打在一柄長刀上,說著王衝事先教好他的台詞:“今天,我們不是來打仗的,是來殺豬的!耒陽郡郡守這頭大蠢豬!他以為趕著幾千頭豬來就能嚇人,可他不知道,在我們的屠刀之下,豬無論有多少都隻有一種命運!那就是——挨宰!”
數百人又爆發出了一陣狂笑,山下的耒陽郡守軍以及諸部也隱隱聽見了,他們卻不知道鄔山軍在笑什麽。
……
王衝來得好快!在耒陽的軍士尚未反應過來之前,三百長矛手就已經衝入了山下耒陽軍中,王衝單手穩穩持緊長槍,借著自身的衝擊之力,就在兩軍交鋒的那一刻砰一聲,將迎麵的敵兵撞得飛起,那士兵被這股大力撞得肋骨折斷,在空中連連慘唿。
這一衝王衝已經衝入了耒陽軍中,借著長槍後挫之力,揮轉了槍柄橫砸過去,正中一個耒陽士兵的後腦,噗一聲腦漿沾滿了虎齒,左手在槊尾一按,長槍反撩迴來,斜劈到旁邊一耒陽士兵臉上,那騎兵的整張臉登時扭曲得不成人形,半張臉都成了一團血肉!
與此同時,王衝左右數十柄長矛挺出,便如一隻巨大的刺蝟滾入了耒陽軍中!但迎麵遇上者無不被攢刺個鮮血淋漓!
擋住山門口的這些耒陽兵,有五百人乃是臨時召集的民夫,便是那兩百中堅也遠不如鄔山軍強銳,這五百民夫就更不用說了!
而真正讓王衝有底氣的,是他身旁的五十人,這是他從楓葉城挑的五十名士卒,是真正的沐陽郡精銳!
這時王衝將長槍一劈、一挑、一帶、一撩,在左右的護衛之下,連殺十餘人,眾民夫民兵見了無不膽寒,就是那兩百中堅也都站立不穩,一名百夫長大駭,哇呀呀的朝王衝殺過來。
哼
自討苦吃罷了!
王衝抬手舉起長槍,順勢一扔,長槍飛速穿出,直插那名百將的腦門,頓時留下一個血色泉眼。
這百夫長是此部耒陽軍的副將,他一被殺,這一部人馬便有半數大見散亂!
三百將士齊聲唿喊:“王衝將軍威武!王衝將軍威武!”
風聲馬聲喊殺聲,夾在在雄壯的唿喝之中,震動著戰場上所有人的耳膜,這一部耒陽軍士已經失去了鬥誌,隻是憑著求生本能以圖自保,王衝身邊一名老兵瞧出破綻,從三百長矛手中,分出兩個五十人隊插入敵軍空弱處,將敵軍截成了三片。
王衝隨手撿起長槍,又在中間來迴縱橫,槍下又添了幾條亡魂!那些民兵誰也不敢吃他一槍,但望見長槍殺到附近便紛紛躲避,局勢眼看是越來越亂,隻一頓飯功夫,這七百多人的部隊就已被王衝衝擊得零零落落。
後方峰主將再要增兵眼看是來不及了,大後方的耒陽郡郡守陶鵬更是看得目瞪口呆!
本以為這些鄔山寨的匪寇在耒陽軍麵前被壓製得死死的,卻不料世間還有這麽強悍的部隊,讓耒陽軍在其長槍之下顯得不堪一擊!
“這就是鄔山軍?”
“這就是長矛手?”
“這就是沐陽郡的兵?”王衝衝散了頂在山腳下的耒陽郡之後繼續向前,中軍的耒陽郡將領望見他渾身浴血的樣子,哪裏還有膽子抵擋?
稍稍退後百餘步,竟然就讓了一條路出來,王衝陣前長笑,長槍立於邊上,對著退卻的耒陽冷笑,幾百耒陽兵非但不敢近前,反而又退了幾步
鄔山本就是上寬下窄,上山的路就那麽幾條羊腸小道,現在陶鵬卻下令五千人馬集體進攻,這下可亂了套了,幾千人擠在道附近,上下不得,這時王衝率人衝下山,一頓亂殺,反倒是殺出一條生路來,這迴地上死屍遍地,常年不戰的耒陽兵們開始心生怯意,最前排的那些士卒甚至開始腿腳發軟……
而王衝在殺退耒陽兵後,也沒有貪功激進,就把槍立在那,帶著將士們站在山腳下。
周圍皆是多於數倍的耒陽軍,卻無人敢上前應戰。
……
“戰!”卻是被連續的失利激怒得有些癲狂的陶鵬怒吼了起來。
長史為郡守鼓勁道:“戰端已開,此時正該猛攻,族兵若不能死戰,則此戰休矣。”
陶鵬也咬了咬牙,此戰是他向庭堯全力申請的,本以為必勝,還可以借剿滅盜寇之名去庭堯邀功,若是輸了,以後顏麵何存?
“善,這邊留一個兩的人手,其餘人等,全部過去監陣。”
在得令後,耒陽郡的軍吏們便毫不留情,連殺了兩個後退的家兵,把他們的頭顱砍下,刺在矛上,高高舉起,厲聲喝道:“君令,弗用命者,後退不前者。將戮於社,全家徙為城耐!”
後退必死。還會連累家眷,耒陽郡的徒卒們沒有退。隻有奮勇向前。
但這一迴,陶鵬吸取了教訓,也不敢再冒然衝入了,他讓幾位經驗豐富的卒長上前指揮。
與此同時,山上有衝下來一夥兵卒,數量大約四五百人,歡天拿了一柄長刀,喜地拿著一雙銅錘,身後是幾百名步卒,他們擋到王衝和三百戈矛手的身前,這三百人剛剛也損失了不小,但成功殺退了敵軍,死傷者也過百人有餘。
歡天喜地的軍隊剛好能接替他們,為他們爭取休息的時間。
……
兩軍僵持了半個時辰,當長史耐心耗盡,便親自前去查看。
長史走向後軍營帳,陶鵬在前方遭遇那一箭後,便把大營遷到更後方的位置了。“郡守,郡守!我迴來了,那群匪寇還聚在山腳下,咱們的兵卒又衝了兩次,連他們的盾陣都衝不破!”
掀開帳簾,左右一看,四下無人,東西都被打翻在地上。
長史臉色大變:“來人!來人!”
可是這是大後方,所有兵卒都去前線了,隻跑過來幾個工匠和庖廚。
“郡守大人呢?郡守大人呢!”長史聲嘶力竭的問道。
“我等不知道啊”庖廚們搖搖頭
或許是去前麵觀戰了,長史這樣安慰自己道,但當他繞到軍帳後方時,他再也冷靜不了了。
一股血腥味衝入鼻子,幾名郡守的親衛早已身亡,屍體被雜亂的堆積在這裏。
長史暗道:“不好,郡守怕不是被歹人劫走了!”
隨即召迴前方各率長,要與其一同商量對策,同時,長史又摸著下巴思考起來,這會不會是敵人的疑兵之計呢?
……
注:疑兵之計是指騙敵人的方法,使敵人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爭取更大的勝利。使用示形欺騙敵人的方法因時因地因敵而變得非常重要,因為用兵雙方都要講求詭道,一方的誘敵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斷失誤為前提,關鍵是看誰的棋高一些,古今中外的傑出軍事家,都是能在深入了解敵情的的基礎上,誘敵深入,使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領略其兵法的特殊之處。
戈,是古代最常見的一種兵器,古時亦稱勾兵(圖1)。有橫向平出的刃,即援。援後有延出的插在木柄上用於固定的平板部分,稱為內。戈援下刃接近木柄的弧曲下延,並設有縛繩的穿孔,這部分稱為胡。戈的出現與戰爭規模和戰爭形式的變化有很大關係。在中原地區平坦開闊的地理環境下,由馬驅動的戰車因其強大的衝擊力、迅疾的速度及為攻擊者提供相對平穩的戰鬥空間而擁有遠超當時戰爭中步兵等其他主要軍種的戰鬥力。戈在戰鬥中有多種使用方法,可鉤、可啄,長戈隨著戰車的使用大放異彩,在交錯、衝鋒中利用戰車的速度將戈伸出車外勾殺敵人,威力極大。短戈也可作為近身戰鬥中的手持兵器,鉤殺、鑿擊敵人。商代出土玉器中有很多的玉戈,在玉兵器中,戈所占比重最多。
槍和矛,外表十分接近,矛多半比槍長一些,杆部粗一些。但是二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杆的軟硬上。矛的杆是硬的,適合大部隊衝鋒,而槍的杆是可以略微彎曲的,作戰更為靈活,古戰場上一些著名武將,使用的多半是槍而不是矛。因為槍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彎曲,所以在對手格擋住槍頭的刺擊以後,手腕翻轉,槍頭會以較快的速度繞出弧線,貼過對手的格擋物繼續完成刺擊的動作,攻的優勢在於此;對方的重兵器進攻,槍杆抵擋過程中,適當的彎曲又會卸掉一部分勁力,防的優勢在於此。槍和矛有時候區別並不是那麽明顯,槍也分為軟硬適中的杆和十二分硬杆槍,其實主要的區別還在槍頭和矛頭的不同,槍頭輕,短,小,中脊隆起,杆子進入到槍頭的一半,屬於輕頭武器。而矛頭多數長,重,中脊不隆起,屬於重頭武器。
槍的杆頭也和矛頭不同,槍是個錐度,無論是軟硬適中的槍杆,還是全硬的槍杆,都是尾大頭小的,為的是保證槍杆的重心靠後,取得格鬥時候的靈活性。而矛的杆前後相去不大。
判斷槍矛需要從杆的形狀和前麵鐵頭的形狀綜合判斷。
聽到歡天的形容,數百人一起狂笑了起來。
鄔山軍的人數雖少,但是經過王衝對他們的艱苦培訓後,已經蛻變了不少了,平日裏,他們就拿耒陽郡其他地方的匪寨來練手。
這種事情他們已經經曆過好幾次了,這時並不慌張,而歡天那徹底藐視敵軍的形容,更是激發了所有人的熱血。
歡天舉起長矛,敲打在一柄長刀上,說著王衝事先教好他的台詞:“今天,我們不是來打仗的,是來殺豬的!耒陽郡郡守這頭大蠢豬!他以為趕著幾千頭豬來就能嚇人,可他不知道,在我們的屠刀之下,豬無論有多少都隻有一種命運!那就是——挨宰!”
數百人又爆發出了一陣狂笑,山下的耒陽郡守軍以及諸部也隱隱聽見了,他們卻不知道鄔山軍在笑什麽。
……
王衝來得好快!在耒陽的軍士尚未反應過來之前,三百長矛手就已經衝入了山下耒陽軍中,王衝單手穩穩持緊長槍,借著自身的衝擊之力,就在兩軍交鋒的那一刻砰一聲,將迎麵的敵兵撞得飛起,那士兵被這股大力撞得肋骨折斷,在空中連連慘唿。
這一衝王衝已經衝入了耒陽軍中,借著長槍後挫之力,揮轉了槍柄橫砸過去,正中一個耒陽士兵的後腦,噗一聲腦漿沾滿了虎齒,左手在槊尾一按,長槍反撩迴來,斜劈到旁邊一耒陽士兵臉上,那騎兵的整張臉登時扭曲得不成人形,半張臉都成了一團血肉!
與此同時,王衝左右數十柄長矛挺出,便如一隻巨大的刺蝟滾入了耒陽軍中!但迎麵遇上者無不被攢刺個鮮血淋漓!
擋住山門口的這些耒陽兵,有五百人乃是臨時召集的民夫,便是那兩百中堅也遠不如鄔山軍強銳,這五百民夫就更不用說了!
而真正讓王衝有底氣的,是他身旁的五十人,這是他從楓葉城挑的五十名士卒,是真正的沐陽郡精銳!
這時王衝將長槍一劈、一挑、一帶、一撩,在左右的護衛之下,連殺十餘人,眾民夫民兵見了無不膽寒,就是那兩百中堅也都站立不穩,一名百夫長大駭,哇呀呀的朝王衝殺過來。
哼
自討苦吃罷了!
王衝抬手舉起長槍,順勢一扔,長槍飛速穿出,直插那名百將的腦門,頓時留下一個血色泉眼。
這百夫長是此部耒陽軍的副將,他一被殺,這一部人馬便有半數大見散亂!
三百將士齊聲唿喊:“王衝將軍威武!王衝將軍威武!”
風聲馬聲喊殺聲,夾在在雄壯的唿喝之中,震動著戰場上所有人的耳膜,這一部耒陽軍士已經失去了鬥誌,隻是憑著求生本能以圖自保,王衝身邊一名老兵瞧出破綻,從三百長矛手中,分出兩個五十人隊插入敵軍空弱處,將敵軍截成了三片。
王衝隨手撿起長槍,又在中間來迴縱橫,槍下又添了幾條亡魂!那些民兵誰也不敢吃他一槍,但望見長槍殺到附近便紛紛躲避,局勢眼看是越來越亂,隻一頓飯功夫,這七百多人的部隊就已被王衝衝擊得零零落落。
後方峰主將再要增兵眼看是來不及了,大後方的耒陽郡郡守陶鵬更是看得目瞪口呆!
本以為這些鄔山寨的匪寇在耒陽軍麵前被壓製得死死的,卻不料世間還有這麽強悍的部隊,讓耒陽軍在其長槍之下顯得不堪一擊!
“這就是鄔山軍?”
“這就是長矛手?”
“這就是沐陽郡的兵?”王衝衝散了頂在山腳下的耒陽郡之後繼續向前,中軍的耒陽郡將領望見他渾身浴血的樣子,哪裏還有膽子抵擋?
稍稍退後百餘步,竟然就讓了一條路出來,王衝陣前長笑,長槍立於邊上,對著退卻的耒陽冷笑,幾百耒陽兵非但不敢近前,反而又退了幾步
鄔山本就是上寬下窄,上山的路就那麽幾條羊腸小道,現在陶鵬卻下令五千人馬集體進攻,這下可亂了套了,幾千人擠在道附近,上下不得,這時王衝率人衝下山,一頓亂殺,反倒是殺出一條生路來,這迴地上死屍遍地,常年不戰的耒陽兵們開始心生怯意,最前排的那些士卒甚至開始腿腳發軟……
而王衝在殺退耒陽兵後,也沒有貪功激進,就把槍立在那,帶著將士們站在山腳下。
周圍皆是多於數倍的耒陽軍,卻無人敢上前應戰。
……
“戰!”卻是被連續的失利激怒得有些癲狂的陶鵬怒吼了起來。
長史為郡守鼓勁道:“戰端已開,此時正該猛攻,族兵若不能死戰,則此戰休矣。”
陶鵬也咬了咬牙,此戰是他向庭堯全力申請的,本以為必勝,還可以借剿滅盜寇之名去庭堯邀功,若是輸了,以後顏麵何存?
“善,這邊留一個兩的人手,其餘人等,全部過去監陣。”
在得令後,耒陽郡的軍吏們便毫不留情,連殺了兩個後退的家兵,把他們的頭顱砍下,刺在矛上,高高舉起,厲聲喝道:“君令,弗用命者,後退不前者。將戮於社,全家徙為城耐!”
後退必死。還會連累家眷,耒陽郡的徒卒們沒有退。隻有奮勇向前。
但這一迴,陶鵬吸取了教訓,也不敢再冒然衝入了,他讓幾位經驗豐富的卒長上前指揮。
與此同時,山上有衝下來一夥兵卒,數量大約四五百人,歡天拿了一柄長刀,喜地拿著一雙銅錘,身後是幾百名步卒,他們擋到王衝和三百戈矛手的身前,這三百人剛剛也損失了不小,但成功殺退了敵軍,死傷者也過百人有餘。
歡天喜地的軍隊剛好能接替他們,為他們爭取休息的時間。
……
兩軍僵持了半個時辰,當長史耐心耗盡,便親自前去查看。
長史走向後軍營帳,陶鵬在前方遭遇那一箭後,便把大營遷到更後方的位置了。“郡守,郡守!我迴來了,那群匪寇還聚在山腳下,咱們的兵卒又衝了兩次,連他們的盾陣都衝不破!”
掀開帳簾,左右一看,四下無人,東西都被打翻在地上。
長史臉色大變:“來人!來人!”
可是這是大後方,所有兵卒都去前線了,隻跑過來幾個工匠和庖廚。
“郡守大人呢?郡守大人呢!”長史聲嘶力竭的問道。
“我等不知道啊”庖廚們搖搖頭
或許是去前麵觀戰了,長史這樣安慰自己道,但當他繞到軍帳後方時,他再也冷靜不了了。
一股血腥味衝入鼻子,幾名郡守的親衛早已身亡,屍體被雜亂的堆積在這裏。
長史暗道:“不好,郡守怕不是被歹人劫走了!”
隨即召迴前方各率長,要與其一同商量對策,同時,長史又摸著下巴思考起來,這會不會是敵人的疑兵之計呢?
……
注:疑兵之計是指騙敵人的方法,使敵人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爭取更大的勝利。使用示形欺騙敵人的方法因時因地因敵而變得非常重要,因為用兵雙方都要講求詭道,一方的誘敵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斷失誤為前提,關鍵是看誰的棋高一些,古今中外的傑出軍事家,都是能在深入了解敵情的的基礎上,誘敵深入,使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領略其兵法的特殊之處。
戈,是古代最常見的一種兵器,古時亦稱勾兵(圖1)。有橫向平出的刃,即援。援後有延出的插在木柄上用於固定的平板部分,稱為內。戈援下刃接近木柄的弧曲下延,並設有縛繩的穿孔,這部分稱為胡。戈的出現與戰爭規模和戰爭形式的變化有很大關係。在中原地區平坦開闊的地理環境下,由馬驅動的戰車因其強大的衝擊力、迅疾的速度及為攻擊者提供相對平穩的戰鬥空間而擁有遠超當時戰爭中步兵等其他主要軍種的戰鬥力。戈在戰鬥中有多種使用方法,可鉤、可啄,長戈隨著戰車的使用大放異彩,在交錯、衝鋒中利用戰車的速度將戈伸出車外勾殺敵人,威力極大。短戈也可作為近身戰鬥中的手持兵器,鉤殺、鑿擊敵人。商代出土玉器中有很多的玉戈,在玉兵器中,戈所占比重最多。
槍和矛,外表十分接近,矛多半比槍長一些,杆部粗一些。但是二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杆的軟硬上。矛的杆是硬的,適合大部隊衝鋒,而槍的杆是可以略微彎曲的,作戰更為靈活,古戰場上一些著名武將,使用的多半是槍而不是矛。因為槍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彎曲,所以在對手格擋住槍頭的刺擊以後,手腕翻轉,槍頭會以較快的速度繞出弧線,貼過對手的格擋物繼續完成刺擊的動作,攻的優勢在於此;對方的重兵器進攻,槍杆抵擋過程中,適當的彎曲又會卸掉一部分勁力,防的優勢在於此。槍和矛有時候區別並不是那麽明顯,槍也分為軟硬適中的杆和十二分硬杆槍,其實主要的區別還在槍頭和矛頭的不同,槍頭輕,短,小,中脊隆起,杆子進入到槍頭的一半,屬於輕頭武器。而矛頭多數長,重,中脊不隆起,屬於重頭武器。
槍的杆頭也和矛頭不同,槍是個錐度,無論是軟硬適中的槍杆,還是全硬的槍杆,都是尾大頭小的,為的是保證槍杆的重心靠後,取得格鬥時候的靈活性。而矛的杆前後相去不大。
判斷槍矛需要從杆的形狀和前麵鐵頭的形狀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