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如此重要,人人都離不開他,可最大的問題是,並非每個地區都產鹽。
農戶多是自給自足,糧食可以自己種自己吃,麻布褐色可以自己種了,由婦人搓線紡織,不論溫飽,都能靠自己決絕,但鹽不行啊!地裏也種不出這玩意來,這就使得,鹽成了百姓唯一需要購買交換的商品。
這天下最早的商賈,就是鹽商!從城池附近的大鹽池向其他地方運鹽。
任嗜道:“故天下貨殖,唯糧、鹽、布、鐵、銅、畜最重!”
他將鹽排在了第二位,甚至比布都重要!
於是這齊地,便靠海鹽稱富?”元禾帝停下了筷箸。
任嗜道:“然,這齊地營丘一帶,八百年前多是鹽鹵之地,地廣人稀,但齊太公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遂為大國。至於齊桓公時,人民已眾,又用管仲之策,官山海,使官府專營鹽鐵,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賀赭在大殿外眉毛一挑,略微吃驚,想不到這偏遠之地,還有人了解齊國過往。
他也投皇帝所好,撇去了齊國富強中重要的“重商主義“這一關鍵點,隻強調鹽鐵官營。
任嗜以為,當年齊桓公則通過砍柴煮鹽,得到大量食鹽,再以高價賣給無鹽的中原諸侯,由此賺取了巨額利潤。
“管夷吾言,君伐薪煮泲水,以籍於天下!這意思便是,通過煮海賣鹽,全天下人都在向齊國交鹽稅,齊因此而富。”
擁有充足財政收入的齊,這才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沒有鹽帶來的貿易係統提供財政支持,齊桓公哪有錢去組織多國維和部隊、哪有錢年年開諸侯峰會、怎麽維護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國際新秩序呢?
到了田氏當家時,齊也一向以奢靡聞名於世,宮殿比秦好了幾倍,不僅養了日益壯大的諸田,還能斥巨資,修建巨防和齊長城,而且大量對外用兵,還常花錢雇傭人打仗,這種情況下,居然還隻對農民收十一稅,國內百姓日子也還過得不錯……
這一切,都是海鹽外售帶來的紅利!
但現在,天變了,秦被控製,六國複辟,齊痛定思痛,重商的同時也加強練習軍隊,其海上水師已經有了幾百艘的大規模。
“治大國如烹小鮮,誠哉斯言。”
元禾帝看著沒吃完的那盤魚,若有所悟地說道:“而這道小鮮裏,除了要加點糧外,最不可獲缺的,就是鹽了,上關國之富強,下涉百姓之食,有了此物,天下方能和味!”
……
元禾帝之所以抽空在這兒問一嘴,原因很簡單:現在帝國財政,已經捉襟見肘,不管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庫少府,還是國家財政治粟內史,都窮得叮當響,這幾年以來,幾乎無歲不災,修陵、宮殿、直道、馳道、塞外屯田、巡狩封禪……
總之,要用到錢的地方太多了!朝廷已經困難到幾次追加口賦,引發了民間怨聲載道,租稅已經收到每畝一點五石,不可能加了,於是乎,前幾年大手大腳花錢的皇帝,也不得不開始睜大眼睛四處尋找,看哪兒還能開辟新的財源,來維持自己的野心,以及龐大的帝國。
既然齊國時,依靠海鹽創造了巨量的財富,那為什麽宏淵不可以?
在皇帝眼中,鹽已經不是鹽了,而是白色的黃金!
為此,在庭堯,元禾帝專門讓少府給自己查了查宏淵諸郡的鹽產量,結果差點沒氣炸!
宏淵王朝時,每年煮海得鹽十多萬鍾。
但到了宏淵國時管理這些鹽場時,產量居然縮水一半,隻有五六萬鍾!
這裏麵的原因很複雜,幾句話也說不清楚,總之宏淵朝的鹽稅,距離皇帝預想中的差很多。從去年起,元禾帝已經數次勒令海濱諸郡整改,但效果差強人意。
“諸位愛卿,有什麽辦法可以增產海鹽呢?”
大殿內的群臣麵麵相覷,臉上都寫著“沒辦法”這三個字。
“我有辦法”大殿外,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對著張嘯殺作揖。
郎中令焦遂大驚失色,竟然有不知身份的人光明正大的走進海內升平殿,一路上的郎衛眼睛都被布蒙上了嗎?居然沒有發現,任由此人走到了這裏。
焦遂大喝一聲:“你是何人?來人啊,有人私闖入宮”
宮殿的侍衛們拔刀進入,“刀下留人”典客劉奉匆忙喊道,他剛剛可嚇出一腦門子汗,不知賀赭怎麽就在自己不留神之間溜了進去,這要是把齊國特使砍了,兩國一開戰,宏淵必敗啊。
焦遂拂袖一揮,皺眉說道::“劉奉?你上朝晚了也就罷了,還包庇一個不知身份的人?念在你我同僚一場,我不追究你,把這個人交給延尉處理吧。”
郎中令真的是老了,已經老眼昏花到看不出此人穿的是齊人的衣袍裝飾了。
劉奉急忙說道:“此人,此人是齊朝特使!”
“你,你說什麽”焦遂的聲音變得顫抖,手指都開始抖起來。
“在下齊之使,賀赭,恭賀元禾帝壽辰。”
張嘯殺微微點頭:“齊與宏淵兩地相隔甚遠,齊帝有心了,願派特使前來祝賀。”
“二百多年前,齊與宏淵,便是盟國關係,宏淵王朝覆滅時,上萬齊民為之哀悼,如今能再目睹宏淵崛起,實在是一大幸事。”
“不錯”張嘯殺點點頭:“想不到齊使還記得那段老黃曆。”
賀赭胸有成竹地說道:“方才在下在殿外,無心聽了幾句,陛下您想增加國家財富,我有辦法。”
“哦?”群臣都好奇的伸長脖子聽著。
賀赭說道:“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裏。”
“這不是盤古開天地嗎?”有大夫問道
賀赭伸出兩個手,分別指向上方和下方:“不錯,正是盤古開天地,如今世間萬物都是盤古衍化,濁氣化為地,清氣化為天。”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大有天氣、地氣、人氣、四時之氣;小有五髒六腑之氣;微有靜脈營衛之氣,神妙有陰陽五行之氣等等。氣乃萬物之本源,宇宙萬物均由氣構成。“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身萬物矣。”
張嘯殺皺了眉頭,鬧了半天,這位齊使是位陰陽家的人。
他剛想開口打斷,賀赭卻說:“宏淵財政捉襟見肘,是因為你們沒有準確的找到自己的氣!”
張嘯殺又有了興致:“賀特使,接著講”
“齊之氣在於海利,燕趙之氣在於駿馬牛羊,韓之氣在於精巧,魯之氣在於工匠。”
“齊鹽、魯豉,各國都應該找到自己國內最有用的東西,打通商路廣泛開賣。”
“故而,賀赭在此請求陛下,打開宏淵東麵沿海諸郡所有碼頭,讓齊商進來,互惠互利。”
“齊有海鹽可供諸位食用,還有布匹、書籍、農具。宏淵可以販賣牛羊、皮革、草藥,兩國互利,長此以往,國家財政便能穩定,百姓安居樂業,陛下必是一代明君。”
最後一句話,說道張嘯殺心坎裏去了。
盤古開天: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個混沌的宇宙之中,他睡了十萬八千年。
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烏漆嘛黑,他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了。隻聽一聲巨響,一片黑暗的東西漸漸分散開了。緩緩上升的東西,變成了天;慢慢下降的東西,變成了地。
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頭頂著天,腳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天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下來了。
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唿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齊鹽”與“魯豉”
“白鹽海東來,美豉出魯門。”“齊鹽”“魯豉”,原是誇耀的意思,猶曰好鹽豉。。《太平禦覽》卷八五五“豉”條引謝承《後漢書》:“羊續為南陽太守,鹽豉共壺。”史筆意在稱揚續的儉素,這一件自明用途的陶器便恰如此壺。壺也可以認為是此類器具的一個通名。
因為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自古以來,鹽務始終是執政者最為關心的東西。在博物館裏,關於鹽的定義有很多種。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許慎對於《周禮·天官》中“鹽人,掌鹽之政令”的解釋。許慎解釋說:“鹽,鹵也。天生曰鹵,人生曰鹽。”也就是說,鹽和鹵是同一種物質。自然形成的是鹵,人工加工形成的是鹽。池鹽是鹵,海鹽是鹽。
最早的一批鹽商出自春秋時期。此後齊國開“山澤之禁”,官府直接介入食鹽的生產、運輸、銷售緩解,施行鹽專賣,從而形成了早期食鹽官營製度。創立食鹽官營製度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被後人尊為“管鹽之宗”。
管仲的鹽官營製度的具體內容,是允許齊國人民在秋冬農閑時期雇人煮海水為鹽,但不準私自販賣銷售,而由國家統一收購、運輸、銷售。具體辦法是:國家將境內食鹽人口詳細登記造冊,每年正月收購鹽戶所產的鹽,運往各地,按登記冊發售。同時,向不產鹽的梁、趙、宋、衛諸國銷售食鹽。齊國不僅可以通過控製鹽的收購來控製生產,還能通過對鹽的運輸和銷售來獲取大量的壟斷利潤,並通過向不產鹽的諸侯國出售食鹽,來達到政治和軍事上左右諸侯的目的。齊國由此迅速強大,成為春秋時期稱霸中原的霸主。
農戶多是自給自足,糧食可以自己種自己吃,麻布褐色可以自己種了,由婦人搓線紡織,不論溫飽,都能靠自己決絕,但鹽不行啊!地裏也種不出這玩意來,這就使得,鹽成了百姓唯一需要購買交換的商品。
這天下最早的商賈,就是鹽商!從城池附近的大鹽池向其他地方運鹽。
任嗜道:“故天下貨殖,唯糧、鹽、布、鐵、銅、畜最重!”
他將鹽排在了第二位,甚至比布都重要!
於是這齊地,便靠海鹽稱富?”元禾帝停下了筷箸。
任嗜道:“然,這齊地營丘一帶,八百年前多是鹽鹵之地,地廣人稀,但齊太公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遂為大國。至於齊桓公時,人民已眾,又用管仲之策,官山海,使官府專營鹽鐵,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賀赭在大殿外眉毛一挑,略微吃驚,想不到這偏遠之地,還有人了解齊國過往。
他也投皇帝所好,撇去了齊國富強中重要的“重商主義“這一關鍵點,隻強調鹽鐵官營。
任嗜以為,當年齊桓公則通過砍柴煮鹽,得到大量食鹽,再以高價賣給無鹽的中原諸侯,由此賺取了巨額利潤。
“管夷吾言,君伐薪煮泲水,以籍於天下!這意思便是,通過煮海賣鹽,全天下人都在向齊國交鹽稅,齊因此而富。”
擁有充足財政收入的齊,這才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沒有鹽帶來的貿易係統提供財政支持,齊桓公哪有錢去組織多國維和部隊、哪有錢年年開諸侯峰會、怎麽維護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國際新秩序呢?
到了田氏當家時,齊也一向以奢靡聞名於世,宮殿比秦好了幾倍,不僅養了日益壯大的諸田,還能斥巨資,修建巨防和齊長城,而且大量對外用兵,還常花錢雇傭人打仗,這種情況下,居然還隻對農民收十一稅,國內百姓日子也還過得不錯……
這一切,都是海鹽外售帶來的紅利!
但現在,天變了,秦被控製,六國複辟,齊痛定思痛,重商的同時也加強練習軍隊,其海上水師已經有了幾百艘的大規模。
“治大國如烹小鮮,誠哉斯言。”
元禾帝看著沒吃完的那盤魚,若有所悟地說道:“而這道小鮮裏,除了要加點糧外,最不可獲缺的,就是鹽了,上關國之富強,下涉百姓之食,有了此物,天下方能和味!”
……
元禾帝之所以抽空在這兒問一嘴,原因很簡單:現在帝國財政,已經捉襟見肘,不管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庫少府,還是國家財政治粟內史,都窮得叮當響,這幾年以來,幾乎無歲不災,修陵、宮殿、直道、馳道、塞外屯田、巡狩封禪……
總之,要用到錢的地方太多了!朝廷已經困難到幾次追加口賦,引發了民間怨聲載道,租稅已經收到每畝一點五石,不可能加了,於是乎,前幾年大手大腳花錢的皇帝,也不得不開始睜大眼睛四處尋找,看哪兒還能開辟新的財源,來維持自己的野心,以及龐大的帝國。
既然齊國時,依靠海鹽創造了巨量的財富,那為什麽宏淵不可以?
在皇帝眼中,鹽已經不是鹽了,而是白色的黃金!
為此,在庭堯,元禾帝專門讓少府給自己查了查宏淵諸郡的鹽產量,結果差點沒氣炸!
宏淵王朝時,每年煮海得鹽十多萬鍾。
但到了宏淵國時管理這些鹽場時,產量居然縮水一半,隻有五六萬鍾!
這裏麵的原因很複雜,幾句話也說不清楚,總之宏淵朝的鹽稅,距離皇帝預想中的差很多。從去年起,元禾帝已經數次勒令海濱諸郡整改,但效果差強人意。
“諸位愛卿,有什麽辦法可以增產海鹽呢?”
大殿內的群臣麵麵相覷,臉上都寫著“沒辦法”這三個字。
“我有辦法”大殿外,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對著張嘯殺作揖。
郎中令焦遂大驚失色,竟然有不知身份的人光明正大的走進海內升平殿,一路上的郎衛眼睛都被布蒙上了嗎?居然沒有發現,任由此人走到了這裏。
焦遂大喝一聲:“你是何人?來人啊,有人私闖入宮”
宮殿的侍衛們拔刀進入,“刀下留人”典客劉奉匆忙喊道,他剛剛可嚇出一腦門子汗,不知賀赭怎麽就在自己不留神之間溜了進去,這要是把齊國特使砍了,兩國一開戰,宏淵必敗啊。
焦遂拂袖一揮,皺眉說道::“劉奉?你上朝晚了也就罷了,還包庇一個不知身份的人?念在你我同僚一場,我不追究你,把這個人交給延尉處理吧。”
郎中令真的是老了,已經老眼昏花到看不出此人穿的是齊人的衣袍裝飾了。
劉奉急忙說道:“此人,此人是齊朝特使!”
“你,你說什麽”焦遂的聲音變得顫抖,手指都開始抖起來。
“在下齊之使,賀赭,恭賀元禾帝壽辰。”
張嘯殺微微點頭:“齊與宏淵兩地相隔甚遠,齊帝有心了,願派特使前來祝賀。”
“二百多年前,齊與宏淵,便是盟國關係,宏淵王朝覆滅時,上萬齊民為之哀悼,如今能再目睹宏淵崛起,實在是一大幸事。”
“不錯”張嘯殺點點頭:“想不到齊使還記得那段老黃曆。”
賀赭胸有成竹地說道:“方才在下在殿外,無心聽了幾句,陛下您想增加國家財富,我有辦法。”
“哦?”群臣都好奇的伸長脖子聽著。
賀赭說道:“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裏。”
“這不是盤古開天地嗎?”有大夫問道
賀赭伸出兩個手,分別指向上方和下方:“不錯,正是盤古開天地,如今世間萬物都是盤古衍化,濁氣化為地,清氣化為天。”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大有天氣、地氣、人氣、四時之氣;小有五髒六腑之氣;微有靜脈營衛之氣,神妙有陰陽五行之氣等等。氣乃萬物之本源,宇宙萬物均由氣構成。“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身萬物矣。”
張嘯殺皺了眉頭,鬧了半天,這位齊使是位陰陽家的人。
他剛想開口打斷,賀赭卻說:“宏淵財政捉襟見肘,是因為你們沒有準確的找到自己的氣!”
張嘯殺又有了興致:“賀特使,接著講”
“齊之氣在於海利,燕趙之氣在於駿馬牛羊,韓之氣在於精巧,魯之氣在於工匠。”
“齊鹽、魯豉,各國都應該找到自己國內最有用的東西,打通商路廣泛開賣。”
“故而,賀赭在此請求陛下,打開宏淵東麵沿海諸郡所有碼頭,讓齊商進來,互惠互利。”
“齊有海鹽可供諸位食用,還有布匹、書籍、農具。宏淵可以販賣牛羊、皮革、草藥,兩國互利,長此以往,國家財政便能穩定,百姓安居樂業,陛下必是一代明君。”
最後一句話,說道張嘯殺心坎裏去了。
盤古開天: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個混沌的宇宙之中,他睡了十萬八千年。
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烏漆嘛黑,他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了。隻聽一聲巨響,一片黑暗的東西漸漸分散開了。緩緩上升的東西,變成了天;慢慢下降的東西,變成了地。
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頭頂著天,腳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天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下來了。
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唿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齊鹽”與“魯豉”
“白鹽海東來,美豉出魯門。”“齊鹽”“魯豉”,原是誇耀的意思,猶曰好鹽豉。。《太平禦覽》卷八五五“豉”條引謝承《後漢書》:“羊續為南陽太守,鹽豉共壺。”史筆意在稱揚續的儉素,這一件自明用途的陶器便恰如此壺。壺也可以認為是此類器具的一個通名。
因為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自古以來,鹽務始終是執政者最為關心的東西。在博物館裏,關於鹽的定義有很多種。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許慎對於《周禮·天官》中“鹽人,掌鹽之政令”的解釋。許慎解釋說:“鹽,鹵也。天生曰鹵,人生曰鹽。”也就是說,鹽和鹵是同一種物質。自然形成的是鹵,人工加工形成的是鹽。池鹽是鹵,海鹽是鹽。
最早的一批鹽商出自春秋時期。此後齊國開“山澤之禁”,官府直接介入食鹽的生產、運輸、銷售緩解,施行鹽專賣,從而形成了早期食鹽官營製度。創立食鹽官營製度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被後人尊為“管鹽之宗”。
管仲的鹽官營製度的具體內容,是允許齊國人民在秋冬農閑時期雇人煮海水為鹽,但不準私自販賣銷售,而由國家統一收購、運輸、銷售。具體辦法是:國家將境內食鹽人口詳細登記造冊,每年正月收購鹽戶所產的鹽,運往各地,按登記冊發售。同時,向不產鹽的梁、趙、宋、衛諸國銷售食鹽。齊國不僅可以通過控製鹽的收購來控製生產,還能通過對鹽的運輸和銷售來獲取大量的壟斷利潤,並通過向不產鹽的諸侯國出售食鹽,來達到政治和軍事上左右諸侯的目的。齊國由此迅速強大,成為春秋時期稱霸中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