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李若水的唿喚
“靖康六年,女真、契丹、西夏、蒙兀聯軍五十萬南侵。時蒙兀人圍汴京,欲掘大河之堤,使河水灌京都。大臣逃匿這不可勝數,若水獨不懼,一如昔日從容。
淵聖皇帝將遣使蒙兀營,詔舉可使者,若水在選中。遂召對,遷著作佐郎,假徽猷閣學士為使,複副馮澥以往。甫次祥符,而合答安已拔營中牟。
左右謀歸汴京去,澥問何如?若水曰:兵卒畏敵而潰,或因惜命。吾輩皆朝廷之士,奈何效之?今正有死耳!遂令敢言退者斬,眾屬乃定。
至中牟,合答安訝之,以刀斧夾道,若水不懼。又欲曲若水行庭參跪拜禮,若水不從。更斥合答安暴虐,其掘堤之謀,當遺臭萬年也!
合答安以若水忠勇可嘉,欲收為己用,許厚祿曰:今日順吾,明日可得富貴矣!若水拒之,又命杜充勸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覲!
若水叱之說:忠臣事君,不複顧家矣!豈如爾輩屈膝媚骨,助紂為虐耶?合答安怒,割其舌。若水口不能言,但怒目而視,以手相指。複挖目斷手,寸磔而亡。
若水終不屈也,合答安歎曰:如若水者,實南朝第一人也。”
“高宗皇帝即南宋大位於應天府,複設行在於建康。此後經略東南,連橫京東、巴蜀,覆滅蒙兀。迫女真躥遼東,逐蒙兀人走南海,天下遂安也。
議者曰:嗟夫,高宗皇帝起於河東,戰於淮西,立國於東南。其以偏師禦敵百萬眾,而能傾力再造南宋,挽社稷於為危難。高宗皇帝功績,可追北宋太祖皇帝乎?
高宗皇帝思謀良臣,以為天下文華,半入偽明,蓋其得中原華夏地之故也。其餘歸吾南宋者二三分。遺女真者,不過十之一二。至若蒙兀人,蠻荒之地也。
群臣憶及北宋靖康舊事,以為李若水出城,不及言談議和,反於枝節瑣碎事交惡蒙兀,此北宋覆滅、天下二分五裂之源也。
李若水者,雖淵聖皇帝舊臣,然其能不在使臣,而在諫言時事。故其過不在若水,實北宋朝廷用人之誤也。遂請高宗皇帝正若水其名,使朝廷恩典,布澤天下。
高宗皇帝乃詔曰:李若水忠義之節,無比倫。達於朕聞,為之涕泣。可贈觀文殿學士,諡曰忠湣,追禮部尚書銜。”
不管東南朝廷怎麽說,也不管李若水如何忠烈,李若水的這趟出使,算是被他徹底搞砸了。由此帶來的後果,也十分嚴重。
因為在後世史書中,“北宋”這個名詞終於登場了。北宋這個朝代,也自此覆亡了。
合答安幾乎是麵對著汴京西城門,在高高的木架上,把李若水淩遲處死!此後的趙桓彷徨失措,昏招迭出,終於把自己和太上皇帝趙佶陷入萬劫不複之境。
而與此同時,安寧和洪七等人已經乘船突破東明的蒙兀斥候封鎖,快到陳橋驛了。
“明公,這船不能再快啦。對麵汴水上來船極多,快要擁塞航道了!”一名侍衛跑進來稟報。他們這條船,還是在徐州臨時征辟的一條槽船,並不以速度見長。
安寧卻在匆匆交辦泗水郡守蔣仝後,便棄了岸上的纖夫,船上眾人全力搖櫓,一個時辰輪換一班,甚至連安寧自己都親自參與進來。
速度上是快了許多,然而安全方麵舊幾次險象環生。這條槽船的規格本就不大,再搭載三十客人,六十一匹馬和騾子外,還有搖櫓的水手近百,那是無論如何都很擁擠了。
甚至二嘎都不耐煩和那些胡亂躲著它的戰馬一起呆在艙裏。它早已跑在甲板上迎風嘶鳴:嘎嘎!小主子,你那怕再快,也快不過蒙兀人掘堤的速度啦!
呀呀,前方又下來一塊巨大的橫木!這都是作死呢,誰家閑得無聊,要用這樣大的木頭陷害俺們?二嘎更加憤怒,等俺上岸了,咬不死你們啊!
安寧卻知道,那橫木大約是上遊誰家被蒙兀人禍禍了,牆倒屋塌的惡果。但是這都不算什麽,真正讓安寧揪心的,卻是這一日上遊忽然多起來的商船、官船、槽船。
亂七八糟地擠著航道順流而下,不時有小船被其他船隻撞翻,一聲聲驚叫中,安寧甚至聽到許多女人的尖銳哭泣。
壞了,蒙兀人果然有掘堤大河的計劃!這些上遊來船,一定是那些汴京官僚、商賈聽到風聲,這才要潛出城外逃命呢!
“立刻把船靠岸!槽船上的人就在此地等候命令,其他人隨我上岸,咱們騎馬快行吧。”或許已經來不及了!安寧心急如焚。
“此地已快接近陳橋驛,距離汴京也不過一日路程。洪七你說,咱們每人兩匹戰馬輪換前行,應該不大礙事吧?”安寧有些心虛地問著洪七。
洪七能說什麽?跑到汴京問題不大。可是到了汴京後,最好祈求咱們不要被蒙兀人發覺了。不然若在城外再戰上一場,大夥恐怕就要兇多吉少了。
“師兄,依我看啊,既然蒙兀人已經有了掘堤的打算,那麽咱們再去刺殺杜衝也舊毫無意義了。反正小師叔和小師弟她們也該到了,城外的事情幹脆就丟手不要管他。
咱們趕緊琢磨著進城去,先以雷霆之勢控製了內宮皇帝,最好選個朝會時間,連那些大臣也都一股腦拿下。此後師兄你就安心在汴京做個權臣吧。
我估計啊,就算蒙兀人掘了大堤,隻要汴京的人心不亂,以師兄這些年的人望號召,咱們還是有希望守到陳顒大哥帥援軍到來呢。
隻不過這樣子做一輩子大宋權臣,縱然師兄你樂意,海州那些人,還要給你添亂的。趙桓也未必心甘情願,這都是前車可鑒呢。師兄,要不要俺順手做了他?”
洪七笑嘻嘻道。現在這個局麵,空著急是沒用的。師兄卻明顯失了心神,這可不是好兆頭。所以就要用些別的法子,讓師兄恢複了靈智先。
“切!殺皇帝這種事,哪裏用你去動刀動槍?不過幾杯酒的事情罷了。我也想開了,海州那些人的想法其實沒有錯。錯的,的確是這大宋,和大宋的皇帝。
就算咱們一時半刻改不掉這大宋風氣,但是沒了皇帝,也的確能為咱們重建新風氣贏得時間。海州那些人的努力,也終究要給人家一個名分才對。
要不然,將來就算大宋再次強大起來,萬一遇到哪個不靠譜的史官大筆一揮,他們可不就要變成反賊身份了?總不能人人都做小蜜蜂吧?”安寧歎息道。
“師兄你從小到大,一直小蜜蜂長,小蜜蜂短的,究竟這小蜜蜂又是幾個意思啊?何況師兄你也說的太輕巧了?幾杯酒的事情?你下得了手嗎?柔福帝姬那裏,你怎麽過關?”
洪七很好奇,安寧卻再次沉默。
小蜜蜂就是小蜜蜂,隻是喜歡做好事不留名罷了。難道非要俺說得明白,讓人家封筆嗎?至於幹掉皇帝的想法,俺在認識柔福帝姬之前就有過想法呢,又有甚為難的?
此時困頓深宮的趙桓並不知道,若他能再堅強一日,不要那麽胡亂去做一些亂七八糟的決定,它就能迎來好妹婿安兆銘的到來。
安寧進城了,就能組織汴京百姓、軍民,取得被後世史家讚頌、膜拜不已的汴京保衛戰的巨大勝利。那時候,他趙桓就依然還是大宋的皇帝,而不是亡國的北宋皇帝。
雖然好妹婿安兆銘曾經發狠一定要給他幾杯美酒嚐嚐,但那畢竟也隻是在發狠罷了。或說安寧性格輕浮,他這些年發狠的事情多了去呢,又有幾件被他認真落實的?
當然了,對於朝代更迭這樣重大的曆史事件,自然都要由勝利者去書寫。無論是安寧,或者趙構,甚至金兀術,他們都不會把自己當時的肮髒心思明白表達出來。
甚至他們曾經的各種陰暗算計,也都要被史書刻意去遮掩、屏蔽。總之北宋覆亡的一切禍事,都是因為北宋的淵聖皇帝趙桓自取其辱,又與他們又有何幹係?
來自後世的大明學者們,更不似東南弱宋的文人那樣喜歡遮遮掩掩。在他們看來,汴京的危殆,北宋的覆亡經曆,也隻能說明一件事情:淵聖皇帝趙桓的所作所為,天亦厭之!
“初,金兀術伐宋,蒙兀人圍汴京。朝內大臣議不決,或以為汴京城高,而海州勤王之師不日即至,蒙兀人實不足懼也。
合答安得杜充謀,欲掘堤大河破汴京,群臣盡去。李若水受命出城,使蒙兀人,與合答安不睦,怒而磔之。是日晚,合答安決大河南堤,使河水倒灌汴京,百姓亡者無數。
淵聖皇帝攜太上道君皇共入蒙兀營中,北宋乃亡。
時金兀術在東平,與戰逍遙侯。聞秦檜訊大駭,乃與謀逍遙侯,以為蒙兀人是不足為鄰也。遂罷戰,各引軍南顧,蒙兀遂亡。
太祖共長樂候謀解汴京之圍,引二十八騎馳援。入城後,又用長樂侯謀,為疑兵之計,以明公旌旗遍插城上。城內軍民振奮,爭相助守。
是夜,太上道君皇帝、淵聖皇帝駕崩城外,大臣、嬪妃殉難者百數人。蒙兀敵酋忽闌暴卒營中,蒙兀人狐疑不敢進,汴京得安。”
從李若水出城被殺,到合答安掘堤灌水汴京,再到趙桓帶著太上皇趙佶及內府女眷入合答安大營。北宋的覆滅,前後不過三日光景。
這其間,趙桓也並非沒想過要抵禦蒙兀人的攻城。大水漫入城內,蒙兀人攻城後,他也曾組織了城內軍民自救,甚至他還踩著泥濘親臨城上督戰過。
皇帝臨陣,汴京的守軍士氣大振。麵對兇殘成性的蒙兀人蟻附攻城,這些禁軍也算煥發出他們畢生難得一見的悍勇。
人人悍不畏死地奮戰一天,四城守軍都將攻城的蒙兀人打退。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烈。守城宋將郭忠孝、楊宗閔、桑景詢、曾謂、宋汝為、王尚、程迪皆先後死國。
“官家,咱們還是繼續使人出城議和吧!再要這樣子打下去,明日就無將可用了!”甚至連孫傅這樣曾經主戰的大臣,也開始附和唐恪的主張了。
趙桓長歎一聲,他親眼看到了雙方戰力的巨大差距,心如死灰。但是今天真正讓趙桓魂飛魄散的,卻是被蒙兀人掛在木架上的李若水殘骸。
就那樣睜著一雙空洞的眼眶,看著趙桓,似乎是在嘲笑趙桓的自不量力。
與蒙兀人做對的下場,就是俺現在的這個樣子,官家你也來啊。
:。:
“靖康六年,女真、契丹、西夏、蒙兀聯軍五十萬南侵。時蒙兀人圍汴京,欲掘大河之堤,使河水灌京都。大臣逃匿這不可勝數,若水獨不懼,一如昔日從容。
淵聖皇帝將遣使蒙兀營,詔舉可使者,若水在選中。遂召對,遷著作佐郎,假徽猷閣學士為使,複副馮澥以往。甫次祥符,而合答安已拔營中牟。
左右謀歸汴京去,澥問何如?若水曰:兵卒畏敵而潰,或因惜命。吾輩皆朝廷之士,奈何效之?今正有死耳!遂令敢言退者斬,眾屬乃定。
至中牟,合答安訝之,以刀斧夾道,若水不懼。又欲曲若水行庭參跪拜禮,若水不從。更斥合答安暴虐,其掘堤之謀,當遺臭萬年也!
合答安以若水忠勇可嘉,欲收為己用,許厚祿曰:今日順吾,明日可得富貴矣!若水拒之,又命杜充勸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覲!
若水叱之說:忠臣事君,不複顧家矣!豈如爾輩屈膝媚骨,助紂為虐耶?合答安怒,割其舌。若水口不能言,但怒目而視,以手相指。複挖目斷手,寸磔而亡。
若水終不屈也,合答安歎曰:如若水者,實南朝第一人也。”
“高宗皇帝即南宋大位於應天府,複設行在於建康。此後經略東南,連橫京東、巴蜀,覆滅蒙兀。迫女真躥遼東,逐蒙兀人走南海,天下遂安也。
議者曰:嗟夫,高宗皇帝起於河東,戰於淮西,立國於東南。其以偏師禦敵百萬眾,而能傾力再造南宋,挽社稷於為危難。高宗皇帝功績,可追北宋太祖皇帝乎?
高宗皇帝思謀良臣,以為天下文華,半入偽明,蓋其得中原華夏地之故也。其餘歸吾南宋者二三分。遺女真者,不過十之一二。至若蒙兀人,蠻荒之地也。
群臣憶及北宋靖康舊事,以為李若水出城,不及言談議和,反於枝節瑣碎事交惡蒙兀,此北宋覆滅、天下二分五裂之源也。
李若水者,雖淵聖皇帝舊臣,然其能不在使臣,而在諫言時事。故其過不在若水,實北宋朝廷用人之誤也。遂請高宗皇帝正若水其名,使朝廷恩典,布澤天下。
高宗皇帝乃詔曰:李若水忠義之節,無比倫。達於朕聞,為之涕泣。可贈觀文殿學士,諡曰忠湣,追禮部尚書銜。”
不管東南朝廷怎麽說,也不管李若水如何忠烈,李若水的這趟出使,算是被他徹底搞砸了。由此帶來的後果,也十分嚴重。
因為在後世史書中,“北宋”這個名詞終於登場了。北宋這個朝代,也自此覆亡了。
合答安幾乎是麵對著汴京西城門,在高高的木架上,把李若水淩遲處死!此後的趙桓彷徨失措,昏招迭出,終於把自己和太上皇帝趙佶陷入萬劫不複之境。
而與此同時,安寧和洪七等人已經乘船突破東明的蒙兀斥候封鎖,快到陳橋驛了。
“明公,這船不能再快啦。對麵汴水上來船極多,快要擁塞航道了!”一名侍衛跑進來稟報。他們這條船,還是在徐州臨時征辟的一條槽船,並不以速度見長。
安寧卻在匆匆交辦泗水郡守蔣仝後,便棄了岸上的纖夫,船上眾人全力搖櫓,一個時辰輪換一班,甚至連安寧自己都親自參與進來。
速度上是快了許多,然而安全方麵舊幾次險象環生。這條槽船的規格本就不大,再搭載三十客人,六十一匹馬和騾子外,還有搖櫓的水手近百,那是無論如何都很擁擠了。
甚至二嘎都不耐煩和那些胡亂躲著它的戰馬一起呆在艙裏。它早已跑在甲板上迎風嘶鳴:嘎嘎!小主子,你那怕再快,也快不過蒙兀人掘堤的速度啦!
呀呀,前方又下來一塊巨大的橫木!這都是作死呢,誰家閑得無聊,要用這樣大的木頭陷害俺們?二嘎更加憤怒,等俺上岸了,咬不死你們啊!
安寧卻知道,那橫木大約是上遊誰家被蒙兀人禍禍了,牆倒屋塌的惡果。但是這都不算什麽,真正讓安寧揪心的,卻是這一日上遊忽然多起來的商船、官船、槽船。
亂七八糟地擠著航道順流而下,不時有小船被其他船隻撞翻,一聲聲驚叫中,安寧甚至聽到許多女人的尖銳哭泣。
壞了,蒙兀人果然有掘堤大河的計劃!這些上遊來船,一定是那些汴京官僚、商賈聽到風聲,這才要潛出城外逃命呢!
“立刻把船靠岸!槽船上的人就在此地等候命令,其他人隨我上岸,咱們騎馬快行吧。”或許已經來不及了!安寧心急如焚。
“此地已快接近陳橋驛,距離汴京也不過一日路程。洪七你說,咱們每人兩匹戰馬輪換前行,應該不大礙事吧?”安寧有些心虛地問著洪七。
洪七能說什麽?跑到汴京問題不大。可是到了汴京後,最好祈求咱們不要被蒙兀人發覺了。不然若在城外再戰上一場,大夥恐怕就要兇多吉少了。
“師兄,依我看啊,既然蒙兀人已經有了掘堤的打算,那麽咱們再去刺殺杜衝也舊毫無意義了。反正小師叔和小師弟她們也該到了,城外的事情幹脆就丟手不要管他。
咱們趕緊琢磨著進城去,先以雷霆之勢控製了內宮皇帝,最好選個朝會時間,連那些大臣也都一股腦拿下。此後師兄你就安心在汴京做個權臣吧。
我估計啊,就算蒙兀人掘了大堤,隻要汴京的人心不亂,以師兄這些年的人望號召,咱們還是有希望守到陳顒大哥帥援軍到來呢。
隻不過這樣子做一輩子大宋權臣,縱然師兄你樂意,海州那些人,還要給你添亂的。趙桓也未必心甘情願,這都是前車可鑒呢。師兄,要不要俺順手做了他?”
洪七笑嘻嘻道。現在這個局麵,空著急是沒用的。師兄卻明顯失了心神,這可不是好兆頭。所以就要用些別的法子,讓師兄恢複了靈智先。
“切!殺皇帝這種事,哪裏用你去動刀動槍?不過幾杯酒的事情罷了。我也想開了,海州那些人的想法其實沒有錯。錯的,的確是這大宋,和大宋的皇帝。
就算咱們一時半刻改不掉這大宋風氣,但是沒了皇帝,也的確能為咱們重建新風氣贏得時間。海州那些人的努力,也終究要給人家一個名分才對。
要不然,將來就算大宋再次強大起來,萬一遇到哪個不靠譜的史官大筆一揮,他們可不就要變成反賊身份了?總不能人人都做小蜜蜂吧?”安寧歎息道。
“師兄你從小到大,一直小蜜蜂長,小蜜蜂短的,究竟這小蜜蜂又是幾個意思啊?何況師兄你也說的太輕巧了?幾杯酒的事情?你下得了手嗎?柔福帝姬那裏,你怎麽過關?”
洪七很好奇,安寧卻再次沉默。
小蜜蜂就是小蜜蜂,隻是喜歡做好事不留名罷了。難道非要俺說得明白,讓人家封筆嗎?至於幹掉皇帝的想法,俺在認識柔福帝姬之前就有過想法呢,又有甚為難的?
此時困頓深宮的趙桓並不知道,若他能再堅強一日,不要那麽胡亂去做一些亂七八糟的決定,它就能迎來好妹婿安兆銘的到來。
安寧進城了,就能組織汴京百姓、軍民,取得被後世史家讚頌、膜拜不已的汴京保衛戰的巨大勝利。那時候,他趙桓就依然還是大宋的皇帝,而不是亡國的北宋皇帝。
雖然好妹婿安兆銘曾經發狠一定要給他幾杯美酒嚐嚐,但那畢竟也隻是在發狠罷了。或說安寧性格輕浮,他這些年發狠的事情多了去呢,又有幾件被他認真落實的?
當然了,對於朝代更迭這樣重大的曆史事件,自然都要由勝利者去書寫。無論是安寧,或者趙構,甚至金兀術,他們都不會把自己當時的肮髒心思明白表達出來。
甚至他們曾經的各種陰暗算計,也都要被史書刻意去遮掩、屏蔽。總之北宋覆亡的一切禍事,都是因為北宋的淵聖皇帝趙桓自取其辱,又與他們又有何幹係?
來自後世的大明學者們,更不似東南弱宋的文人那樣喜歡遮遮掩掩。在他們看來,汴京的危殆,北宋的覆亡經曆,也隻能說明一件事情:淵聖皇帝趙桓的所作所為,天亦厭之!
“初,金兀術伐宋,蒙兀人圍汴京。朝內大臣議不決,或以為汴京城高,而海州勤王之師不日即至,蒙兀人實不足懼也。
合答安得杜充謀,欲掘堤大河破汴京,群臣盡去。李若水受命出城,使蒙兀人,與合答安不睦,怒而磔之。是日晚,合答安決大河南堤,使河水倒灌汴京,百姓亡者無數。
淵聖皇帝攜太上道君皇共入蒙兀營中,北宋乃亡。
時金兀術在東平,與戰逍遙侯。聞秦檜訊大駭,乃與謀逍遙侯,以為蒙兀人是不足為鄰也。遂罷戰,各引軍南顧,蒙兀遂亡。
太祖共長樂候謀解汴京之圍,引二十八騎馳援。入城後,又用長樂侯謀,為疑兵之計,以明公旌旗遍插城上。城內軍民振奮,爭相助守。
是夜,太上道君皇帝、淵聖皇帝駕崩城外,大臣、嬪妃殉難者百數人。蒙兀敵酋忽闌暴卒營中,蒙兀人狐疑不敢進,汴京得安。”
從李若水出城被殺,到合答安掘堤灌水汴京,再到趙桓帶著太上皇趙佶及內府女眷入合答安大營。北宋的覆滅,前後不過三日光景。
這其間,趙桓也並非沒想過要抵禦蒙兀人的攻城。大水漫入城內,蒙兀人攻城後,他也曾組織了城內軍民自救,甚至他還踩著泥濘親臨城上督戰過。
皇帝臨陣,汴京的守軍士氣大振。麵對兇殘成性的蒙兀人蟻附攻城,這些禁軍也算煥發出他們畢生難得一見的悍勇。
人人悍不畏死地奮戰一天,四城守軍都將攻城的蒙兀人打退。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烈。守城宋將郭忠孝、楊宗閔、桑景詢、曾謂、宋汝為、王尚、程迪皆先後死國。
“官家,咱們還是繼續使人出城議和吧!再要這樣子打下去,明日就無將可用了!”甚至連孫傅這樣曾經主戰的大臣,也開始附和唐恪的主張了。
趙桓長歎一聲,他親眼看到了雙方戰力的巨大差距,心如死灰。但是今天真正讓趙桓魂飛魄散的,卻是被蒙兀人掛在木架上的李若水殘骸。
就那樣睜著一雙空洞的眼眶,看著趙桓,似乎是在嘲笑趙桓的自不量力。
與蒙兀人做對的下場,就是俺現在的這個樣子,官家你也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