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玉蘭花開
成神證道,從做鬼開始 作者:鵝飛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安二十三年生,四歲被拐,輾轉一年,最後被賣到了一戶富農家中做童養媳。
十二歲,富農之子身染時疫,散盡家財難救。
同年,失去未婚夫的陳玉蘭進了趙家做丫鬟。
十四歲,成了趙家長子的通房。
十七歲,趙家長子娶妻兩年,無所出,被抬為姨娘。
十八歲,因難產死在房中。
這短短幾行字,就這麽道盡了陳玉蘭悲慘淒苦,總被命運開離奇玩笑的一生。
扶箬站在書頁前,眼見那幾行字自行動了起來。
黑紅交織的墨跡大片大片暈染,須臾之間便將整片天地覆蓋。
等扶箬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身處陳玉蘭的世界。
扶箬以旁觀者的身份,開始看這場紀錄片。
陳玉蘭出生在一個極其貧苦的家庭,但自幼生的粉雕玉琢,不像陳氏夫妻二人。
村子裏傳過不少流言蜚語,說是陳大家的偷人了。
為此,陳家所有人都不喜歡她。
可她又生得好,這樣的長相但凡養幾年,無論是賣給人牙子還是送去做丫鬟定然都有人家願意要。
於是陳家就這麽每天喂野狗一樣,想起來扔點剩飯給陳玉蘭,想不起來就讓她依靠著那張討人喜歡的臉去別人家蹭飯吃。
一個餓得兩眼發昏的可愛幼兒,在飯點趴在自家門口,眼巴巴看著你手裏的飯食流口水,卻又怯生生不敢開口。
村子裏總有人會看不下去,所以陳玉蘭便也一直未曾餓出過什麽大病來。
陳家夫妻為此時常覺得讓孩子出去吃百家飯省口糧的主意妙極。
陳玉蘭的母親在她三歲時終於又懷上了一胎。
算命的說是個男孩,於是,陳家人的注意力便都放在了那個未出生的孩子身上
就連陳玉蘭被拐都是出事後半個月才發現。
那夫妻二人找了半天,逢人就問,逢人就哭。
瞧著倒是也有感情,村子裏的人也跟著惋惜。
但若仔細觀察,就會如扶箬一般,看出他們眼底潛藏的真正意思。
他們不是為了孩子失蹤傷心,是為腹中胎兒少了個血包難受。
若是能將陳玉蘭賣了,定然能賺一筆。
他們嘴裏罵著那個拐子,實際上心裏比誰都想當那個拐子。
一遍遍可惜,為什麽不是自己將她賣了。
因為陳玉蘭長得白白的,性子安靜乖巧,看著就討人喜歡。
在人牙子手裏也沒吃太多苦。
最後被富農孫家看上,想討來給七歲的兒子做童養媳。
小小的陳玉蘭不知道童養媳是什麽意思。
但是孫家不是個苛刻人家,家裏有田有些餘錢,吃的給夠,也不打罵。
於是,陳玉蘭很快就接受了這個身份。
每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跟著孫母學習女紅。
街上人來人往,小小的陳玉蘭乖巧地跟在孫母身邊,時不時有樣學樣喊一嗓子。
有婦人路過,被孫母繡得花樣子吸引,買了一個。
她旁邊的小丫頭東看看西看看,視線落到了陳玉蘭麵前擺著的三個小沙包上。
孫母怕她無聊,給她在旁邊放了一塊破布,讓她自己玩會兒沙包。
那沙包是玉蘭自己做的,樣式和尋常的不一樣。
婦人的小女兒一下子就看中了。
最後十文錢買下了其中一個。
那日陳玉蘭一共賣得了二十文錢,孫母一分沒拿,反而高興地帶著她買了兩串糖葫蘆,一小塊肥豬肉。
扶箬跟在小小的玉蘭旁。
看著她彳亍不安,想要主動上交一半銅錢。
孫母摸了摸陳玉蘭的腦袋:“玉蘭啊,這錢你自己留著。”
“女兒家的總要有些體己錢,自己有錢了,才能腰板挺直。”
陳玉蘭懵懵懂懂點頭。
一手拿著為她的小未婚夫留著的糖葫蘆,一手不停往嘴裏塞另一串,吃得嘴邊都是糖。
這一天,陳玉蘭因為賺到了一筆往日不曾有過的‘大錢’,很是開心。
孫母因為這個自己喜歡的兒媳有一份能力,可以補貼家用,以後沒了他們,兒子兒媳的小家也能過得不錯,也很高興。
孫家其他人半個月沒開葷,吃上了肉,也紛紛滿足地拍肚。
這一日,所有人都很開心。
陳玉蘭開始專心琢磨些奇巧的小玩意兒繡,她將賺下的錢都攢了起來。
她從因為十文錢就心驚膽戰,覺得不可思議。
到後來十一歲,手裏就握著三十多兩銀子的存款。
陳玉蘭時不時就會看一眼自己的銀子。
每次數完,都會感覺心中格外踏實安穩。
如今的她已經知道童養媳是什麽,知道自己未來要麵臨怎樣的人生。
但她仍然願意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
因為她的婆母寬厚,這些年拿她當親女待,未婚夫雖無大才,剛從私塾下學,考不得什麽秀才,卻也在城中一家小酒樓覓得了個賬房活計。
家中一切欣欣向榮,未來雖能一眼預見,但年幼有過痛苦經曆的陳玉蘭覺得很安穩。
隻可惜,這樣的好日子隻如水中撈月。
到頭來竟是一場空。
陳玉蘭十二歲那年,她的未婚夫病重,從酒樓接了迴去。
卻不想,這病竟是時疫。
孫家為了救兒子,連田都賣了,最後也沒救迴一條命。
更糟糕的是,孫父孫母也很快表現出了時疫的症狀。
陳玉蘭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錢財想要留住這對給了她情感寄托的再生父母。
可惜,蒼天無眼,造化弄人。
他們夫妻二人雙雙離世。
孫家也因為與時疫染上關係,被官兵圍起來,放了一把火。
陳玉蘭雖然幸運地沒有染上病,卻也無家可歸。
身上隻有幾吊錢。
年幼的孤女為了生存,為了有點依靠,去了城中貴人家中做丫鬟。
此時,這個還不足十三歲的小女孩,已經經曆了太多事情,心態老練成熟到讓人覺得她暮氣沉沉,毫無生氣。
陳玉蘭在趙家也沒想著出頭,隻是每日完成自己份內的事情。
卻不想,趙家長子挑選通房,一眼便看上了她。
陳玉蘭很不解。
大公子給出的答案居然是,她很不一樣。
她有種全然不同的氣質,很特別,她好像不屬於這裏。
陳玉蘭當初為了盡快擺脫麻煩找一家靠山,特地選的趙家。
如今,也因為這個原因,她無力反抗。
或者說,十四歲的她已經看得明白。
這個世道。反抗之後被趕出府邸,隻會過得遠不如現在。
於是,她成了大公子的通房。
十二歲,富農之子身染時疫,散盡家財難救。
同年,失去未婚夫的陳玉蘭進了趙家做丫鬟。
十四歲,成了趙家長子的通房。
十七歲,趙家長子娶妻兩年,無所出,被抬為姨娘。
十八歲,因難產死在房中。
這短短幾行字,就這麽道盡了陳玉蘭悲慘淒苦,總被命運開離奇玩笑的一生。
扶箬站在書頁前,眼見那幾行字自行動了起來。
黑紅交織的墨跡大片大片暈染,須臾之間便將整片天地覆蓋。
等扶箬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身處陳玉蘭的世界。
扶箬以旁觀者的身份,開始看這場紀錄片。
陳玉蘭出生在一個極其貧苦的家庭,但自幼生的粉雕玉琢,不像陳氏夫妻二人。
村子裏傳過不少流言蜚語,說是陳大家的偷人了。
為此,陳家所有人都不喜歡她。
可她又生得好,這樣的長相但凡養幾年,無論是賣給人牙子還是送去做丫鬟定然都有人家願意要。
於是陳家就這麽每天喂野狗一樣,想起來扔點剩飯給陳玉蘭,想不起來就讓她依靠著那張討人喜歡的臉去別人家蹭飯吃。
一個餓得兩眼發昏的可愛幼兒,在飯點趴在自家門口,眼巴巴看著你手裏的飯食流口水,卻又怯生生不敢開口。
村子裏總有人會看不下去,所以陳玉蘭便也一直未曾餓出過什麽大病來。
陳家夫妻為此時常覺得讓孩子出去吃百家飯省口糧的主意妙極。
陳玉蘭的母親在她三歲時終於又懷上了一胎。
算命的說是個男孩,於是,陳家人的注意力便都放在了那個未出生的孩子身上
就連陳玉蘭被拐都是出事後半個月才發現。
那夫妻二人找了半天,逢人就問,逢人就哭。
瞧著倒是也有感情,村子裏的人也跟著惋惜。
但若仔細觀察,就會如扶箬一般,看出他們眼底潛藏的真正意思。
他們不是為了孩子失蹤傷心,是為腹中胎兒少了個血包難受。
若是能將陳玉蘭賣了,定然能賺一筆。
他們嘴裏罵著那個拐子,實際上心裏比誰都想當那個拐子。
一遍遍可惜,為什麽不是自己將她賣了。
因為陳玉蘭長得白白的,性子安靜乖巧,看著就討人喜歡。
在人牙子手裏也沒吃太多苦。
最後被富農孫家看上,想討來給七歲的兒子做童養媳。
小小的陳玉蘭不知道童養媳是什麽意思。
但是孫家不是個苛刻人家,家裏有田有些餘錢,吃的給夠,也不打罵。
於是,陳玉蘭很快就接受了這個身份。
每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跟著孫母學習女紅。
街上人來人往,小小的陳玉蘭乖巧地跟在孫母身邊,時不時有樣學樣喊一嗓子。
有婦人路過,被孫母繡得花樣子吸引,買了一個。
她旁邊的小丫頭東看看西看看,視線落到了陳玉蘭麵前擺著的三個小沙包上。
孫母怕她無聊,給她在旁邊放了一塊破布,讓她自己玩會兒沙包。
那沙包是玉蘭自己做的,樣式和尋常的不一樣。
婦人的小女兒一下子就看中了。
最後十文錢買下了其中一個。
那日陳玉蘭一共賣得了二十文錢,孫母一分沒拿,反而高興地帶著她買了兩串糖葫蘆,一小塊肥豬肉。
扶箬跟在小小的玉蘭旁。
看著她彳亍不安,想要主動上交一半銅錢。
孫母摸了摸陳玉蘭的腦袋:“玉蘭啊,這錢你自己留著。”
“女兒家的總要有些體己錢,自己有錢了,才能腰板挺直。”
陳玉蘭懵懵懂懂點頭。
一手拿著為她的小未婚夫留著的糖葫蘆,一手不停往嘴裏塞另一串,吃得嘴邊都是糖。
這一天,陳玉蘭因為賺到了一筆往日不曾有過的‘大錢’,很是開心。
孫母因為這個自己喜歡的兒媳有一份能力,可以補貼家用,以後沒了他們,兒子兒媳的小家也能過得不錯,也很高興。
孫家其他人半個月沒開葷,吃上了肉,也紛紛滿足地拍肚。
這一日,所有人都很開心。
陳玉蘭開始專心琢磨些奇巧的小玩意兒繡,她將賺下的錢都攢了起來。
她從因為十文錢就心驚膽戰,覺得不可思議。
到後來十一歲,手裏就握著三十多兩銀子的存款。
陳玉蘭時不時就會看一眼自己的銀子。
每次數完,都會感覺心中格外踏實安穩。
如今的她已經知道童養媳是什麽,知道自己未來要麵臨怎樣的人生。
但她仍然願意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
因為她的婆母寬厚,這些年拿她當親女待,未婚夫雖無大才,剛從私塾下學,考不得什麽秀才,卻也在城中一家小酒樓覓得了個賬房活計。
家中一切欣欣向榮,未來雖能一眼預見,但年幼有過痛苦經曆的陳玉蘭覺得很安穩。
隻可惜,這樣的好日子隻如水中撈月。
到頭來竟是一場空。
陳玉蘭十二歲那年,她的未婚夫病重,從酒樓接了迴去。
卻不想,這病竟是時疫。
孫家為了救兒子,連田都賣了,最後也沒救迴一條命。
更糟糕的是,孫父孫母也很快表現出了時疫的症狀。
陳玉蘭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錢財想要留住這對給了她情感寄托的再生父母。
可惜,蒼天無眼,造化弄人。
他們夫妻二人雙雙離世。
孫家也因為與時疫染上關係,被官兵圍起來,放了一把火。
陳玉蘭雖然幸運地沒有染上病,卻也無家可歸。
身上隻有幾吊錢。
年幼的孤女為了生存,為了有點依靠,去了城中貴人家中做丫鬟。
此時,這個還不足十三歲的小女孩,已經經曆了太多事情,心態老練成熟到讓人覺得她暮氣沉沉,毫無生氣。
陳玉蘭在趙家也沒想著出頭,隻是每日完成自己份內的事情。
卻不想,趙家長子挑選通房,一眼便看上了她。
陳玉蘭很不解。
大公子給出的答案居然是,她很不一樣。
她有種全然不同的氣質,很特別,她好像不屬於這裏。
陳玉蘭當初為了盡快擺脫麻煩找一家靠山,特地選的趙家。
如今,也因為這個原因,她無力反抗。
或者說,十四歲的她已經看得明白。
這個世道。反抗之後被趕出府邸,隻會過得遠不如現在。
於是,她成了大公子的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