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諒驚慌地投奔天水郡。
走了不到一段路,前麵一隊軍隊擺開陣勢。
大旗之下,有一個人頭戴綸巾,手持羽扇,身穿道袍,披著鶴氅,端坐在車上。
崔諒一看,原來是孔明,急忙掉轉馬頭逃走。
關興、張苞兩路兵馬追到,隻喊:
“趕快投降!”
崔諒看到四麵都是蜀兵,沒有辦法,於是投降,一同迴到大寨。
孔明以上賓之禮相待。
孔明說道:
“南安太守和您交情深厚嗎?”
崔諒說道:
“這個人是楊阜的族弟楊陵;和我相鄰的郡,交情非常深厚。”
孔明說道:
“現在想麻煩您進城,勸說楊陵擒拿夏侯楙,可以嗎?”
崔諒說道:
“丞相如果讓我去,可以暫時退兵,讓我進城去勸說。”
孔明聽從了他的話,立即下令,讓四麵的軍馬各自後退二十裏紮營。
崔諒獨自騎馬到城邊叫開城門,進入城中到了府裏,和楊陵行禮完畢,詳細說了這件事。
楊陵說道:
“我們受到魏主的大恩,怎麽忍心背叛?”
“我們可以將計就計行事。”
於是帶領崔諒到夏侯楙那裏,詳細地說明了情況。
夏侯楙說道:
“應當用什麽計策?”
楊陵說道:
“隻說我欲獻城門,騙蜀兵進城,然後在城中殺了他們。”
崔諒依照計策行事,出城見了孔明,說道:
“楊陵欲獻城門,放大軍進城,來擒拿夏侯楙。”
“楊陵本想自己捉拿,因為手下勇士不多,不敢輕易行動。”
孔明說道:
“這件事很容易:現在有您原來投降的士兵一百多人,在裏麵暗藏蜀將扮作安定的軍馬,帶進城中,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中;暗中再約定楊陵,等到半夜的時候,打開城門,裏應外合。”
崔諒暗自思考:
“如果不帶著蜀將去,恐怕孔明生疑。”
“暫且帶進去,先在裏麵殺了他們,再點火為號,騙孔明進來,殺了他就行。”
崔諒因此便答應了。
孔明囑咐道:
“我派遣親信將領關興、張苞跟隨您先去,隻說是救兵殺進城去,來安定夏侯楙的心;隻要點火,我會親自進城去擒拿他。”
當時正值黃昏,關興、張苞接受了孔明的密謀,披掛好上馬,各自拿著兵器,混雜在安定的軍隊中,跟隨崔諒來到南安城下。
楊陵在城上撐起懸空板,倚著護心欄,問道:
“哪裏的軍馬?”
崔諒說道:
“安定的救兵到了。”
崔諒先射了一支帶密信的箭上城,箭上寫著:
“現在諸葛亮先派遣兩名將領,埋伏在城中,要裏應外合;切不可驚動,以免泄漏計策。”
“等進入府中再處理。”
楊陵把信給夏侯楙看了,詳細說了這件事。
夏侯楙說道:
“既然諸葛亮中計,可以派一百多個刀斧手,埋伏在府中。”
“如果兩名將領隨崔太守到府中下馬,就關閉城門殺了他們;然後在城上點火,騙諸葛亮進城。”
“伏兵一起殺出,就可以擒獲諸葛亮了。”
安排完畢,楊陵迴到城上說道:
“既然是安定的軍馬,可以放進城。”
關興跟崔諒先走,張苞在後。
楊陵下城,在門邊迎接。
關興手起刀落,把楊陵斬於馬下。
崔諒大驚,急忙撥馬跑到吊橋邊,張苞大聲喝道:
“賊子休走!”
“你們的詭計,怎麽能瞞過丞相呢!”
手起一槍,把崔諒刺於馬下。
關興早就到了城上,放起火來。
四麵的蜀兵一起進城。夏侯楙措手不及,打開南門全力殺出。
一隊軍隊攔住,為首的大將,正是王平;
交手隻一個迴合,就把夏侯楙生擒在馬上,其餘的都殺死了。
孔明進入南安,安撫曉諭軍民,絲毫不侵犯百姓。
眾將領各自獻上功勞。
孔明把夏侯楙囚禁在車中。
鄧芝問道:
“丞相為何知道崔諒是詐降呢?”
孔明說道:
“我知道這個人不是真心投降,所以故意讓他進城。”
“他必定會把所有情況都告訴夏侯楙,想要將計就計行事。”
“我看到他來的情形,足以知道他是詐降,又讓兩名將領同去,來穩住他的心。”
“這個人如果是真心投降,必然會阻攔;他欣然同意,是害怕我懷疑。”
“他心裏想著等兩名將領一同進入城中,再殺他們也不遲;又讓我軍有了依托,放心前進。”
“我已經暗中囑咐兩名將領,在城門處對付他。”
“城內必然沒有防備,我軍隨後就到:這是出其不意。”
眾將領都拜服。
孔明說道:
“騙崔諒的人,是我讓心腹之人假裝成魏將裴緒。”
“我又去騙天水郡,到現在還沒有消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
“現在可以趁機奪取它。”
於是留下吳懿守南安,劉琰守安定,替換出魏延的軍馬去奪取天水郡。
卻說天水郡太守馬遵,聽說夏侯楙被困在南安城中,於是召集文武官員商議。
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人說道:
“夏侯駙馬乃是金枝玉葉,如果有什麽差錯,難逃坐視不管的罪責。”
“太守為何不率領全部兵馬去救援呢?”
馬遵正在疑慮的時候,忽然報告說夏侯駙馬派心腹將領裴緒到了。
裴緒進入府中,拿出公文交給馬遵,說道:
“都督請求安定、天水兩郡的兵馬,連夜救援。”
說完,匆匆離去。
第二天又有報信的馬到來,說道:
“安定的兵馬已經先去了,讓太守火速前來會合。”
馬遵正要起兵,忽然有一個人從外麵進來說道:
“太守中了諸葛亮的計謀了!”
眾人一看,乃是天水冀縣人,姓薑名維,字伯約。
他的父親叫薑冏,過去曾經是天水郡的功曹,因為羌人叛亂,死於國事。
薑維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
侍奉母親極為孝順,郡中的人都敬重他;
後來擔任中郎將,參與本郡的軍事。
當天薑維對馬遵說道:
“最近聽說諸葛亮打敗夏侯楙,困在南安,圍得水泄不通,怎麽會有人從重重包圍中出來?”
“而且裴緒是個無名的下級將領,從來沒見過;況且安定來報信的馬,又沒有公文:由此推斷,這個人是蜀將假裝魏將。”
“騙得太守出城,料想城中沒有防備,必然在附近暗中埋伏一支軍隊,乘虛奪取天水。”
馬遵恍然大悟道:
“如果不是伯約的話,就中了奸計了!”
薑維笑著說道:
“太守放心。”
“我有一個計策,可以擒拿諸葛亮,解除南安的危機。”
正是:
運籌又遇強中手,鬥智還逢意外人。
不知道他的計策是什麽,且看下文分解。
走了不到一段路,前麵一隊軍隊擺開陣勢。
大旗之下,有一個人頭戴綸巾,手持羽扇,身穿道袍,披著鶴氅,端坐在車上。
崔諒一看,原來是孔明,急忙掉轉馬頭逃走。
關興、張苞兩路兵馬追到,隻喊:
“趕快投降!”
崔諒看到四麵都是蜀兵,沒有辦法,於是投降,一同迴到大寨。
孔明以上賓之禮相待。
孔明說道:
“南安太守和您交情深厚嗎?”
崔諒說道:
“這個人是楊阜的族弟楊陵;和我相鄰的郡,交情非常深厚。”
孔明說道:
“現在想麻煩您進城,勸說楊陵擒拿夏侯楙,可以嗎?”
崔諒說道:
“丞相如果讓我去,可以暫時退兵,讓我進城去勸說。”
孔明聽從了他的話,立即下令,讓四麵的軍馬各自後退二十裏紮營。
崔諒獨自騎馬到城邊叫開城門,進入城中到了府裏,和楊陵行禮完畢,詳細說了這件事。
楊陵說道:
“我們受到魏主的大恩,怎麽忍心背叛?”
“我們可以將計就計行事。”
於是帶領崔諒到夏侯楙那裏,詳細地說明了情況。
夏侯楙說道:
“應當用什麽計策?”
楊陵說道:
“隻說我欲獻城門,騙蜀兵進城,然後在城中殺了他們。”
崔諒依照計策行事,出城見了孔明,說道:
“楊陵欲獻城門,放大軍進城,來擒拿夏侯楙。”
“楊陵本想自己捉拿,因為手下勇士不多,不敢輕易行動。”
孔明說道:
“這件事很容易:現在有您原來投降的士兵一百多人,在裏麵暗藏蜀將扮作安定的軍馬,帶進城中,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中;暗中再約定楊陵,等到半夜的時候,打開城門,裏應外合。”
崔諒暗自思考:
“如果不帶著蜀將去,恐怕孔明生疑。”
“暫且帶進去,先在裏麵殺了他們,再點火為號,騙孔明進來,殺了他就行。”
崔諒因此便答應了。
孔明囑咐道:
“我派遣親信將領關興、張苞跟隨您先去,隻說是救兵殺進城去,來安定夏侯楙的心;隻要點火,我會親自進城去擒拿他。”
當時正值黃昏,關興、張苞接受了孔明的密謀,披掛好上馬,各自拿著兵器,混雜在安定的軍隊中,跟隨崔諒來到南安城下。
楊陵在城上撐起懸空板,倚著護心欄,問道:
“哪裏的軍馬?”
崔諒說道:
“安定的救兵到了。”
崔諒先射了一支帶密信的箭上城,箭上寫著:
“現在諸葛亮先派遣兩名將領,埋伏在城中,要裏應外合;切不可驚動,以免泄漏計策。”
“等進入府中再處理。”
楊陵把信給夏侯楙看了,詳細說了這件事。
夏侯楙說道:
“既然諸葛亮中計,可以派一百多個刀斧手,埋伏在府中。”
“如果兩名將領隨崔太守到府中下馬,就關閉城門殺了他們;然後在城上點火,騙諸葛亮進城。”
“伏兵一起殺出,就可以擒獲諸葛亮了。”
安排完畢,楊陵迴到城上說道:
“既然是安定的軍馬,可以放進城。”
關興跟崔諒先走,張苞在後。
楊陵下城,在門邊迎接。
關興手起刀落,把楊陵斬於馬下。
崔諒大驚,急忙撥馬跑到吊橋邊,張苞大聲喝道:
“賊子休走!”
“你們的詭計,怎麽能瞞過丞相呢!”
手起一槍,把崔諒刺於馬下。
關興早就到了城上,放起火來。
四麵的蜀兵一起進城。夏侯楙措手不及,打開南門全力殺出。
一隊軍隊攔住,為首的大將,正是王平;
交手隻一個迴合,就把夏侯楙生擒在馬上,其餘的都殺死了。
孔明進入南安,安撫曉諭軍民,絲毫不侵犯百姓。
眾將領各自獻上功勞。
孔明把夏侯楙囚禁在車中。
鄧芝問道:
“丞相為何知道崔諒是詐降呢?”
孔明說道:
“我知道這個人不是真心投降,所以故意讓他進城。”
“他必定會把所有情況都告訴夏侯楙,想要將計就計行事。”
“我看到他來的情形,足以知道他是詐降,又讓兩名將領同去,來穩住他的心。”
“這個人如果是真心投降,必然會阻攔;他欣然同意,是害怕我懷疑。”
“他心裏想著等兩名將領一同進入城中,再殺他們也不遲;又讓我軍有了依托,放心前進。”
“我已經暗中囑咐兩名將領,在城門處對付他。”
“城內必然沒有防備,我軍隨後就到:這是出其不意。”
眾將領都拜服。
孔明說道:
“騙崔諒的人,是我讓心腹之人假裝成魏將裴緒。”
“我又去騙天水郡,到現在還沒有消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
“現在可以趁機奪取它。”
於是留下吳懿守南安,劉琰守安定,替換出魏延的軍馬去奪取天水郡。
卻說天水郡太守馬遵,聽說夏侯楙被困在南安城中,於是召集文武官員商議。
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人說道:
“夏侯駙馬乃是金枝玉葉,如果有什麽差錯,難逃坐視不管的罪責。”
“太守為何不率領全部兵馬去救援呢?”
馬遵正在疑慮的時候,忽然報告說夏侯駙馬派心腹將領裴緒到了。
裴緒進入府中,拿出公文交給馬遵,說道:
“都督請求安定、天水兩郡的兵馬,連夜救援。”
說完,匆匆離去。
第二天又有報信的馬到來,說道:
“安定的兵馬已經先去了,讓太守火速前來會合。”
馬遵正要起兵,忽然有一個人從外麵進來說道:
“太守中了諸葛亮的計謀了!”
眾人一看,乃是天水冀縣人,姓薑名維,字伯約。
他的父親叫薑冏,過去曾經是天水郡的功曹,因為羌人叛亂,死於國事。
薑維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
侍奉母親極為孝順,郡中的人都敬重他;
後來擔任中郎將,參與本郡的軍事。
當天薑維對馬遵說道:
“最近聽說諸葛亮打敗夏侯楙,困在南安,圍得水泄不通,怎麽會有人從重重包圍中出來?”
“而且裴緒是個無名的下級將領,從來沒見過;況且安定來報信的馬,又沒有公文:由此推斷,這個人是蜀將假裝魏將。”
“騙得太守出城,料想城中沒有防備,必然在附近暗中埋伏一支軍隊,乘虛奪取天水。”
馬遵恍然大悟道:
“如果不是伯約的話,就中了奸計了!”
薑維笑著說道:
“太守放心。”
“我有一個計策,可以擒拿諸葛亮,解除南安的危機。”
正是:
運籌又遇強中手,鬥智還逢意外人。
不知道他的計策是什麽,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