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吳國、蜀國的奸計。”


    “我請求率領一支軍隊,先攻破蜀國,再討伐吳國,報答先帝和陛下,來表明我的忠心。”


    曹睿心中疑慮沒有決斷。


    華歆上奏道:


    “不可以交給他兵權。”


    “可以立即罷官讓他迴鄉。”


    曹睿依照他的話,將司馬懿削去官職讓他迴鄉,命令曹休總管雍州、涼州的兵馬。


    曹睿的車駕返迴洛陽。


    卻說探子探知此事,把消息報入川中。


    孔明聽說後大喜道:


    “我想要討伐魏國很久了,無奈有司馬懿統領雍州、涼州的兵馬。”


    “如今他既然中了計遭到貶謫,我還有什麽可擔憂的!”


    第二天,後主早上上朝,大規模會見官員,孔明走出班列,呈上《出師表》一篇。


    臣諸葛亮道:


    先帝開創大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


    現在天下分成三國,益州民力疲憊困乏,這實在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鍵時刻啊。


    然而宮廷裏侍奉守衛的臣子,在朝廷內不敢稍有懈怠;


    忠誠有誌的將士,在疆場舍生忘死:


    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報答給陛下您啊。


    陛下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鼓舞誌士們的勇氣;


    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從而堵塞了忠誠進諫的道路。


    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


    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應當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


    不應該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誌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


    我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然後再去實施,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得到更多的好處。


    將軍向寵,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過去試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讚他能幹,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


    我認為軍營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拿來諮詢他,一定能使軍隊團結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


    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帝、靈帝的做法感到歎息痛心遺憾的。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麽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種地,隻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顯貴聞名。


    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拜訪我,拿當代的大事詢問我,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


    從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


    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歎息,唯恐托付給我的大事沒有成效,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


    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


    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複興漢朝,迴到原來的都城:


    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且盡忠於陛下的職責本分。


    至於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興複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不能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


    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言論,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揭示他們的過失。


    陛下也應該自己思慮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道理,明察和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


    我接受您的恩澤,心中非常感激!


    如今就要遠離陛下了,麵對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淚水,也不知說了些什麽。


    後主看完表章說道:


    “相父南征,長途跋涉曆經艱難;剛剛迴到都城,還沒坐安穩;現在又想要北征,恐怕勞神費心。”


    孔明說道:


    “我承受先帝托孤的重任,日夜不曾有懈怠。”


    “如今南方已經平定,可以沒有內部的顧慮;不在此時討伐賊人,恢複中原,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忽然在官員行列中太史譙周出來上奏道:


    “我夜裏觀察天象,北方的旺氣正旺盛,星宿明亮加倍,不能謀取啊。”


    於是看著孔明道:


    “丞相深通天文,為什麽勉強行事?”


    孔明說道:


    “天道變化無常,怎麽可以拘泥固執?”


    “我如今暫且把軍隊駐紮在漢中,觀察他們的動靜然後行動。”


    譙周苦苦勸諫,孔明不聽從。


    於是孔明就留下郭攸之、董允、費禕等人擔任侍中,總管宮中的事務。


    又留下向寵擔任大將,統領監督禦林軍馬;


    蔣琬擔任參軍;


    張裔擔任長史,掌管丞相府的事務;


    杜瓊擔任諫議大夫;


    杜微、楊洪擔任尚書;


    孟光、來敏擔任祭酒;


    尹默、李擔任博士;


    郤正、費詩擔任秘書;


    譙周擔任太史:


    朝廷內外的文武官員一百多人,共同治理蜀中的事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