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大驚,意識到自己軍隊中了毒計,便立刻自駕小車,帶領數十名隨從前來查看。


    他們發現眼前有一潭清水,水深不見底,水氣凜冽,軍隊不敢貿然嚐試。


    孔明下車,登高望去,隻見四周群山環抱,不見鳥獸,心中更加疑惑。


    突然,他發現遠處山崗上有一座古廟。


    孔明便攀藤附葛,走到廟中,見到一座石屋,屋內塑有一位將軍坐像,旁邊有一塊石碑。


    原來這是一座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廟宇,是當地土人為了紀念馬援平蠻立的廟。


    孔明跪拜後,低頭祈禱道:


    “亮受先帝托孤之重,今天承聖旨到此平蠻;希望在蠻方平定之後,能夠攻伐魏國、吞並吳國,恢複漢室。”


    “如今軍士因不熟悉地理誤飲毒水,無法言語。”


    “懇請尊神庇佑,顯聖護佑我軍。”


    孔明祈禱完畢,離開廟宇,準備去詢問當地人。


    遠遠地,他見到對山另一側有一位年邁的老人拄杖而行,氣度不同尋常。


    孔明請老人進廟,禮節完畢,便與老人對坐。


    孔明問道:


    “老人家貴姓?”


    老人答道:


    “我久聞丞相的大名,今天能得拜見,實在榮幸。”


    “蠻方的許多人都得到了丞相的恩賜,他們感激不盡。”


    孔明於是詢問泉水的事,老人答道:


    “你們所飲之水,正是啞泉的水。”


    “喝了這種水,便無法說話,幾天後便會死去。”


    “除此之外,還有三處泉水:東南有一泉,水極寒,飲之之後,喉嚨無法溫暖,身體軟弱至死,名為柔泉;正南有一泉,若水濺到身上,手足會變黑而死,名為黑泉;西南有一泉,水溫如熱湯,若沐浴其中,皮肉會爛掉,最終死亡,名為滅泉。”


    “此地有這四個毒泉,毒氣彌漫,無藥可治。”


    “再者,這裏煙瘴繚繞,隻有未時、申時、酉時這三個時辰可以通行,其他時辰毒霧彌漫,觸之即死。”


    孔明聽後歎道:


    “如此一來,蠻地豈能平定?”


    “若蠻地未平,如何能並吞吳、魏,重振漢室?”


    “若不能完成先帝托孤之重,我活著也無顏麵,死亦無望!”


    老叟安慰道:


    “丞相不必憂慮。”


    “老夫有一處地方,可以解救此難。”


    孔明急切地問道:


    “老丈有何高見?請賜教。”


    老叟說道:


    “此去正西約數裏,有一山穀,進入後行約二十裏,會見到一條溪流,名叫‘萬安溪’。”


    “溪上住著一位高士,人稱‘萬安隱者’,此人已有數十年不出溪。”


    “溪後有一泉,名為‘安樂泉’,人若中毒,取此泉水飲之即能痊愈。”


    “若人得了疥瘡或被瘴氣侵擾,在‘萬安溪’內沐浴,自會痊愈。”


    “此外,庵前還有一種草,叫做‘薤葉芸香’,若人將一片含在口中,瘴氣便不會侵害。”


    “丞相可以趕緊前去尋求此物。”


    孔明聽後感激不已,拜謝道:


    “老丈如此高恩,真是感激不盡。”


    “請問尊姓大名?”


    老叟進入廟中迴答道:


    “我乃本地山神,奉伏波將軍之命,專程來指引。”


    話音未落,老叟便喝開廟後的石壁,消失不見。


    孔明驚愕不已,再次拜謝廟神,迅速迴到大寨。


    次日,孔明準備了香火和禮物,帶著王平及眾名啞軍,連夜前往老叟所指的地方。


    一路行進,進入山穀,經過約二十裏,見四周蒼鬆古柏,茂竹奇花圍繞著一片莊園。


    籬笆之中,有幾間茅屋,陣陣香氣撲鼻而來。


    孔明喜不自禁,前去敲門。


    一位小童走出,孔明剛要報上姓名,忽然看到一個身穿竹冠草履、白袍黑帶、碧眼黃發的隱者,興高采烈地走出來說道:


    “來者莫非是漢丞相嗎?”


    孔明笑道:


    “高士何以識得?”


    隱者答道:


    “我早聞丞相大軍南征,怎能不知?”


    於是邀請孔明入草堂。


    禮節畢後,雙方就坐。


    孔明開口道:


    “亮受昭烈皇帝托孤重任,今日承嗣君聖旨,率軍至此,欲平蠻邦,使其歸順王化。”


    “沒想到孟獲潛入洞中,軍士誤飲啞泉水。”


    “夜裏,伏波將軍顯聖,指示我可尋得高士的藥泉,解救病重之兵。”


    “希望高士能大發慈悲,賜下神水,救我軍眾殘生。”


    隱者聽後微笑道:


    “我不過是山野之人,何需丞相親自前來。”


    “泉水就在庵後。”


    於是示意孔明取泉水來飲用。


    童子引領王平和其他啞軍前來,來到溪邊汲水飲用。


    大家立即吐出了惡心的涎水,恢複了言語。


    童子又帶領大家到萬安溪中沐浴,水洗去他們的毒氣。


    隱者在庵中準備了柏子茶和鬆花菜,待孔明前來。


    隱者說道:


    “這裏的蠻洞裏有很多毒蛇和惡蠍,柳花常飄入溪泉中,水不可直接飲用。”


    “但若掘地為泉,汲水飲用,方可解毒。”


    孔明請求“薤葉芸香”,隱者指示大家自由取用,並說道:


    “每個人口中含一葉,自然瘴氣不侵。”


    孔明再次向隱者請教其姓名,隱者笑道:


    “我便是孟獲的兄長,孟節。”


    孔明愕然。隱者接著說道:


    “丞相勿疑,容我簡要說明。”


    “我們三兄弟同出一父母:我是長兄孟節,次弟孟獲,再次弟孟優。”


    “父母早亡,二弟孟獲性格剛烈,不願歸順王化,我曾多次勸導無效,所以改姓隱居於此。”


    “如今,弟弟孟獲反叛,勞煩丞相深入這片荒涼之地,我感到愧疚,我孟節理應受死,特此先向丞相請罪。”


    孔明歎息道:


    “此情此景,正如盜蹠和下惠的故事,今天也有此事。”


    孔明與孟節交談後說道:


    “我打算向天子上奏,任命公為王,您怎麽看?”


    孟節迴答:


    “我因嫌棄功名而逃入此地,哪裏還會有貪圖富貴的心?”


    孔明於是贈送金帛,但孟節堅決辭謝。


    孔明感慨萬千,歎息不已,最後向孟節告別並離開。


    後人有詩說道:


    高士幽棲獨閉關,武侯曾此破諸蠻。


    至今古木無人境,猶有寒煙鎖舊山。


    那位隱士獨自隱居在深山中,


    曾經是武侯在此征服蠻族。


    直到今天,古老的樹木依然佇立在這片無人之地,


    寒煙依舊繚繞著這座古老的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