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魏延帶著孟獲來到了孔明的麵前。
孔明見狀大怒,說道:
“你這次又被我擒獲,有何理可以辯解?”
孟獲答道:
“我這次誤中了你的詭計,死也不甘心!”
孔明大聲喝令武士將孟獲推出去斬首。
孟獲絲毫不懼,迴頭對孔明說道:
“若你再放我迴去,我定會報這四番之仇!”
孔明大笑,命令左右放開孟獲的綁縛,賜酒安撫他,讓他在帳中坐下。
孔明問孟獲:
“我四次以禮待你,你為何仍然不服呢?”
孟獲答道:
“雖然我不過是化外之人,但不像丞相你,專門施用詭計,我怎能輕易服從你呢?”
孔明說道:
“如果我再放你迴去,你還能繼續參戰嗎?”
孟獲答道:
“如果丞相再抓住我,那時我必定心甘情願地投降,獻上本洞的所有資源犒軍,並誓言不再反叛。”
孔明笑著點頭,決定放他一馬。
孟獲感激地拜謝後離去,於是召集了數千名洞中的壯丁,向南行進。
一路上,早見塵土飛揚,兄弟孟優帶著殘兵趕來,與孟獲抱頭痛哭,述說過往的戰事。
孟優說道:
“我們的兵馬屢次被打敗,而蜀兵屢次獲勝,根本無法抵擋。”
“不如暫時退到山陰洞,躲避一段時間,等蜀兵因酷暑而撤退。”
孟獲問道:
“哪裏可以避難?”
孟優迴答:
“西南方向有一座洞,名為禿龍洞,洞主朵思大王與我交情深厚,可以投靠他。”
於是,孟獲讓孟優先前往禿龍洞,見朵思大王。
朵思大王聽聞後慌忙帶領洞兵出迎。
孟獲進入洞中,與朵思互相見禮之後,對朵思訴說了前情。
朵思安慰孟獲說道:
“大王不必擔心,如果蜀兵來襲,我會令他們一人一騎歸不了鄉,定會與諸葛亮一同死於此地!”
孟獲聽後非常高興,接著詢問朵思如何應對蜀軍。
朵思說道:
“這個洞口有兩條路:東北的這條路是大王所走的路線,地勢平坦,土壤厚實,水源充足,人馬都能通過。”
“如果在這條路上用木石堵住洞口,即便是百萬大軍也無法進入。”
“西北的路則完全不同,山路險峻,道路狹窄,其中有許多毒蛇和惡蠍,黃昏時霧氣彌漫,直到午夜才能消散,水源也不可飲用,人馬很難通行。”
“這裏還有四個毒泉:第一口叫‘啞泉’,泉水甜美,但若有人飲用,十日之內便會死,且無法言語;第二口叫‘滅泉’,水溫如同開水,若沐浴其水,皮肉將腐爛,骨頭外露,必死無疑;第三口叫‘黑泉’,水看似清澈,若濺到皮膚上,四肢會變黑,最終死於中毒;第四口叫‘柔泉’,泉水如冰,若飲用者,喉嚨不再溫暖,身體如同軟綿,最終死於虛弱。”
“這裏的蟲鳥也極少,隻有漢朝的伏波將軍曾到過此地,此後再無任何人能存活至今。”
“現在,我們可以堵住東北路口,讓大王穩居洞中。”
“如果蜀兵發現這條路被堵,他們必然會選擇從西路而入;而那裏的水源貧乏,若他們見到這四口毒泉,必定會去喝水,雖然他們人數眾多,也無法全身而退。”
“——不用動刀兵,也能製敵!”
孟獲聽後非常高興,拍手說道:
“今天終於找到了一個容身之地!”
他又指向北方說道:
“不管諸葛亮神機妙算,如何能布下這種天衣無縫的計謀!”
“這四口毒泉,足以報我們敗兵的仇!”
從此,孟獲和孟優整日與朵思大王宴飲,策劃著接下來的對策。
孔明在連日未見孟獲軍隊出動之後,決定下令大軍撤離西洱河,朝南進發。
當時正值六月,酷熱如火。
這裏提到的酷熱正是南方的典型天氣,炎熱到讓人幾乎無法忍受。
有後人曾寫下詩句,形容這種酷暑:
山澤欲焦枯,火光覆太虛。
不知天地外,署氣更何如!
山川湖澤似乎都要被烈火烤焦,火光照耀著無邊的天空,形容天氣異常酷熱。
不僅大地如此炎熱,連天外的天氣也不知會如何,表達了對這無盡高溫的驚歎和無法忍受的感受。
赤帝施權柄,陰雲不敢生。
雲蒸孤鶴喘,海熱巨鼇驚。
忍舍溪邊坐?慵拋竹裏行。
如何沙塞客,擐甲複長征!
赤帝指的是炎熱的太陽,施下炙熱的權柄,連陰雲都不敢出現,顯示天氣異常的酷熱。
孤鶴在空中飛翔,因為熱氣蒸騰而感到喘息,海中巨大的神獸(巨鼇)也因熱氣而感到不安。
麵對這酷暑,詩人感到坐在溪邊的陰涼處都難以忍受,連竹林中的幽靜也難以讓人安然待下去。
沙塞是指酷熱中的沙漠,詩人認為此時身為遠行的客人,忍受酷熱已經非常艱難,更何況穿上鎧甲,準備再次行軍。
孔明正在率領大軍行進,忽然傳來哨馬飛報:
“孟獲已退往禿龍洞,不再出兵,且將洞口的主要道路修築了障礙,山路崎嶇,軍隊無法前進。”
孔明向呂凱詢問此事,呂凱迴答:
“我曾聽說過這個洞口的路,具體情況不太清楚。”
蔣琬則說道:
“孟獲已經被擒了四次,膽子早已喪失,怎會再出來?”
“況且今天酷熱難耐,軍隊已經疲憊,再繼續追擊也沒有意義,不如直接返迴。”
孔明聽後迴應道:
“如果按你說的做,那正好中了孟獲的計策。”
“我們一旦退兵,他必定會趁機追擊。”
“既然已經來到這裏,怎能再退迴去!”
於是他命令王平帶領幾百人作前鋒,指派新降的蠻兵為向導,尋找西北的那條小路進軍。
然而,當軍隊一路前行,最終到達一個泉水旁時,士兵們因為口渴紛紛爭著喝水。
王平偵察發現此地有一條小路,便迴去報告孔明。
待到大寨時,士兵們已因口渴而喉嚨幹涸,甚至無法說話,隻能用手指著口部表達無法言喻的困頓。
孔明見狀大怒,說道:
“你這次又被我擒獲,有何理可以辯解?”
孟獲答道:
“我這次誤中了你的詭計,死也不甘心!”
孔明大聲喝令武士將孟獲推出去斬首。
孟獲絲毫不懼,迴頭對孔明說道:
“若你再放我迴去,我定會報這四番之仇!”
孔明大笑,命令左右放開孟獲的綁縛,賜酒安撫他,讓他在帳中坐下。
孔明問孟獲:
“我四次以禮待你,你為何仍然不服呢?”
孟獲答道:
“雖然我不過是化外之人,但不像丞相你,專門施用詭計,我怎能輕易服從你呢?”
孔明說道:
“如果我再放你迴去,你還能繼續參戰嗎?”
孟獲答道:
“如果丞相再抓住我,那時我必定心甘情願地投降,獻上本洞的所有資源犒軍,並誓言不再反叛。”
孔明笑著點頭,決定放他一馬。
孟獲感激地拜謝後離去,於是召集了數千名洞中的壯丁,向南行進。
一路上,早見塵土飛揚,兄弟孟優帶著殘兵趕來,與孟獲抱頭痛哭,述說過往的戰事。
孟優說道:
“我們的兵馬屢次被打敗,而蜀兵屢次獲勝,根本無法抵擋。”
“不如暫時退到山陰洞,躲避一段時間,等蜀兵因酷暑而撤退。”
孟獲問道:
“哪裏可以避難?”
孟優迴答:
“西南方向有一座洞,名為禿龍洞,洞主朵思大王與我交情深厚,可以投靠他。”
於是,孟獲讓孟優先前往禿龍洞,見朵思大王。
朵思大王聽聞後慌忙帶領洞兵出迎。
孟獲進入洞中,與朵思互相見禮之後,對朵思訴說了前情。
朵思安慰孟獲說道:
“大王不必擔心,如果蜀兵來襲,我會令他們一人一騎歸不了鄉,定會與諸葛亮一同死於此地!”
孟獲聽後非常高興,接著詢問朵思如何應對蜀軍。
朵思說道:
“這個洞口有兩條路:東北的這條路是大王所走的路線,地勢平坦,土壤厚實,水源充足,人馬都能通過。”
“如果在這條路上用木石堵住洞口,即便是百萬大軍也無法進入。”
“西北的路則完全不同,山路險峻,道路狹窄,其中有許多毒蛇和惡蠍,黃昏時霧氣彌漫,直到午夜才能消散,水源也不可飲用,人馬很難通行。”
“這裏還有四個毒泉:第一口叫‘啞泉’,泉水甜美,但若有人飲用,十日之內便會死,且無法言語;第二口叫‘滅泉’,水溫如同開水,若沐浴其水,皮肉將腐爛,骨頭外露,必死無疑;第三口叫‘黑泉’,水看似清澈,若濺到皮膚上,四肢會變黑,最終死於中毒;第四口叫‘柔泉’,泉水如冰,若飲用者,喉嚨不再溫暖,身體如同軟綿,最終死於虛弱。”
“這裏的蟲鳥也極少,隻有漢朝的伏波將軍曾到過此地,此後再無任何人能存活至今。”
“現在,我們可以堵住東北路口,讓大王穩居洞中。”
“如果蜀兵發現這條路被堵,他們必然會選擇從西路而入;而那裏的水源貧乏,若他們見到這四口毒泉,必定會去喝水,雖然他們人數眾多,也無法全身而退。”
“——不用動刀兵,也能製敵!”
孟獲聽後非常高興,拍手說道:
“今天終於找到了一個容身之地!”
他又指向北方說道:
“不管諸葛亮神機妙算,如何能布下這種天衣無縫的計謀!”
“這四口毒泉,足以報我們敗兵的仇!”
從此,孟獲和孟優整日與朵思大王宴飲,策劃著接下來的對策。
孔明在連日未見孟獲軍隊出動之後,決定下令大軍撤離西洱河,朝南進發。
當時正值六月,酷熱如火。
這裏提到的酷熱正是南方的典型天氣,炎熱到讓人幾乎無法忍受。
有後人曾寫下詩句,形容這種酷暑:
山澤欲焦枯,火光覆太虛。
不知天地外,署氣更何如!
山川湖澤似乎都要被烈火烤焦,火光照耀著無邊的天空,形容天氣異常酷熱。
不僅大地如此炎熱,連天外的天氣也不知會如何,表達了對這無盡高溫的驚歎和無法忍受的感受。
赤帝施權柄,陰雲不敢生。
雲蒸孤鶴喘,海熱巨鼇驚。
忍舍溪邊坐?慵拋竹裏行。
如何沙塞客,擐甲複長征!
赤帝指的是炎熱的太陽,施下炙熱的權柄,連陰雲都不敢出現,顯示天氣異常的酷熱。
孤鶴在空中飛翔,因為熱氣蒸騰而感到喘息,海中巨大的神獸(巨鼇)也因熱氣而感到不安。
麵對這酷暑,詩人感到坐在溪邊的陰涼處都難以忍受,連竹林中的幽靜也難以讓人安然待下去。
沙塞是指酷熱中的沙漠,詩人認為此時身為遠行的客人,忍受酷熱已經非常艱難,更何況穿上鎧甲,準備再次行軍。
孔明正在率領大軍行進,忽然傳來哨馬飛報:
“孟獲已退往禿龍洞,不再出兵,且將洞口的主要道路修築了障礙,山路崎嶇,軍隊無法前進。”
孔明向呂凱詢問此事,呂凱迴答:
“我曾聽說過這個洞口的路,具體情況不太清楚。”
蔣琬則說道:
“孟獲已經被擒了四次,膽子早已喪失,怎會再出來?”
“況且今天酷熱難耐,軍隊已經疲憊,再繼續追擊也沒有意義,不如直接返迴。”
孔明聽後迴應道:
“如果按你說的做,那正好中了孟獲的計策。”
“我們一旦退兵,他必定會趁機追擊。”
“既然已經來到這裏,怎能再退迴去!”
於是他命令王平帶領幾百人作前鋒,指派新降的蠻兵為向導,尋找西北的那條小路進軍。
然而,當軍隊一路前行,最終到達一個泉水旁時,士兵們因為口渴紛紛爭著喝水。
王平偵察發現此地有一條小路,便迴去報告孔明。
待到大寨時,士兵們已因口渴而喉嚨幹涸,甚至無法說話,隻能用手指著口部表達無法言喻的困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