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正驚慌失措之際,天色已微亮,隻見前方傳來震天的喊聲,朱然的軍隊紛紛落入山澗,滾石紛飛。
此時,另一支軍隊殺來,前來救援先主。
先主大喜,定睛一看,原來是常山趙子龍。
趙雲當時正在江州,得知吳蜀交戰,便率兵出征。
正巧看到東南火光衝天,心生警覺,遠遠觀察,不料發現先主被圍困,趙雲立即奮勇趕來。
陸遜得知是趙雲前來救援,急忙命令撤退。
趙雲正奮力殺敵時,突然遇到朱然,與之展開激戰;
不一會兒,趙雲一槍刺倒朱然,擊潰了吳軍,成功救出了先主,帶著他往白帝城撤退。
先主問道:
“我雖已脫險,但諸將士該如何?”
趙雲答道:
“敵軍在後,不能耽擱,陛下請先入白帝城歇息,臣再引兵去救援其他將士。”
此時,先主僅剩百餘人成功進入白帝城。
後人有詩讚曰:
“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用矛和火攻破敵連營,劉備無路可逃,最終奔向白帝城。
一舉成名震動蜀魏,吳王怎能不尊敬這位智勇雙全的書生?”
傅彤斷後時,已被吳軍從四麵八方圍住。
丁奉大聲喊道:
“川軍死者無數,投降者極多,你們的主公劉備已經被擒。”
“現在你力盡勢孤,為什麽不早點投降?”
傅彤大聲喝道:
“我乃漢朝將領,豈肯投降吳狗!”
他挺槍縱馬,帶領蜀軍奮力死戰,來迴衝突,不下百餘合,始終未能脫身。
傅彤長歎一聲,說道:
“我今天完了!”
說完後,口中吐血,死於吳軍之中。
後人有詩讚傅彤曰:
彝陵吳蜀大交兵,陸遜施謀用火焚。
至死猶然罵“吳狗”,傅彤不愧漢將軍。
在彝陵,吳蜀大兵交戰,陸遜施計用火焚燒敵營。
傅彤至死仍然罵‘吳狗’,不愧是漢朝的將軍。
蜀祭酒程畿,單騎奔至江邊,招唿水軍迎戰。
吳兵緊隨其後,水軍見狀紛紛四散逃跑。
畿的部將喊道:
“吳兵來了!程祭酒快走吧!”
程畿憤怒地說道:
“自從隨主出征以來,我從未逃避敵人!”
話音未落,吳兵迅速逼近,四下無路可逃,程畿拔劍自刎。
後人有詩讚曰:
慷慨蜀中程祭酒,身留一劍答君王。
臨危不改平生誌,博得聲名萬古香。
慷慨悲壯的蜀中程祭酒,留下那把劍以答君王。
臨危不改一生誌,贏得了萬古流芳的聲名。
當時吳班和張南長時間圍困彝陵城,忽然馮習到達,告知蜀兵已敗,遂帶兵前來營救先主,孫桓才得以脫險。
張南和馮習正行進之間,前方吳兵殺來,背後孫桓從彝陵城衝出,兩方夾攻。
張南和馮習奮力突圍,但終究無法脫身,死於亂軍之中。
後人有詩讚曰:
馮習忠無二,張南義少雙。
沙場甘戰死,史冊共流芳。
馮習忠誠不二,張南義氣雙全;
在沙場上甘願為戰死,留名史冊,世代傳揚。
吳班突破重圍後,仍被吳兵追擊;
幸得趙雲相助,將其救迴白帝城。
當時,蠻王沙摩柯單騎逃走,正遇周泰,兩人激戰二十餘迴合,最終沙摩柯被周泰殺死。
蜀將杜路、劉寧等人紛紛投降吳國。
蜀營中的糧草和器械全無存餘,川軍將士,投降者不計其數。
與此同時,孫夫人在吳國,聽聞猇亭戰敗,誤傳先主死於軍中,便驅車來到江邊,遙望西方痛哭,最終投江自盡。
後人於江濱立廟江,並稱之為‘梟姬祠’。
有詩作歎曰:
先主兵歸白帝城,夫人聞難獨捐生。
至今江畔遺碑在,猶著千秋烈女名。
先主(劉備)兵敗歸至白帝城,夫人(孫尚香)聽聞災難,毅然舍命。
直到今天,在江畔還遺留著碑文,銘刻著她那千古烈女的名聲。
陸遜大獲全勝,帶領勝利的兵力向西追擊。
離夔關不遠時,陸遜在馬上看到前方臨山傍江,殺氣衝天,頓時勒馬迴頭對眾將說:
“前方必有埋伏,三軍不可輕進。”
於是他撤退了十多裏,選取一個空曠地勢排成陣勢以防敵軍,並派哨馬前去探查。
迴報說前方並沒有軍營,陸遜不相信,便下馬登高望去,殺氣又起。
陸遜讓人再次仔細探查,哨馬迴來報告,前方依然沒有敵軍。
陸遜見太陽將落,殺氣愈加濃重,心中猶豫,命心腹再次去探查。
迴報說江邊隻見一些亂石堆,並沒有人馬。
陸遜疑惑,便問土人。片刻後,幾位土人趕來。
陸遜問道:
“是誰將這些亂石堆成這樣?”
“為何這裏會有殺氣衝起?”
土人答道:
“這裏叫魚腹浦。諸葛亮當年入川時,曾帶兵到這裏,把石頭堆成陣形,至今常常有氣如雲從中升起。”
陸遜聽後,便上馬帶幾名騎兵前去查看石陣,立馬在山坡上,看到四麵八方都有門窗。
陸遜笑道:
“這不過是迷惑人的把戲罷了,何足掛齒!”
於是,他帶騎兵下山,直入石陣查看。
部將勸道:
“天色已晚,請都督早些迴去。”
陸遜正要離開時,忽然狂風大作,沙塵飛揚,遮天蔽日。
隻見怪石聳立,枝椏如劍,沙土重疊如山,江水波濤洶湧,像是鼓聲震耳。
陸遜大驚道:
“我中了諸葛亮的計策!”
正想迴頭時,卻發現已經無路可退。
正在驚慌之際,忽然看到一位老人站在馬前,微笑著說:
“將軍想從這陣中出來嗎?”
陸遜迴答:
“請長者引路。”
老人拄杖緩緩走去,徑直走出石陣,並未受阻,直到山坡上。
陸遜問道:
“這位老人是誰?”
老人答道:
“我是諸葛孔明的嶽父黃承彥。”
“昔日小婿入川時,在這裏布下了‘八陣圖’。”
“此陣有八門,分別是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天每時都會變化,無窮無盡,堪比十萬精兵。”
“當時他臨走時交代我,如果東吳大將迷入此陣,不可引出。我見將軍進入‘死門’,料想不識陣法,定會迷失其間,所以特意從‘生門’引將軍出來。”
陸遜問道:
“您曾學過此陣法嗎?”
黃承彥迴答:
“變化無窮,無法學會。”
陸遜趕緊下馬拜謝,急忙返迴。
後來,杜工部寫下詩讚曰: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他的功業足以分治三國,名聲猶如八陣圖般永存。
江水流淌,石頭不曾轉動,遺留下的遺憾便是未能吞並吳國。
陸遜迴到營寨,歎息道:
“孔明真是‘臥龍’啊!”
“我比不上他!”
於是命令撤軍。
左右大臣問道:
“劉備軍隊已經失敗,形勢危急,困守一城,正是乘機進攻的好時機;為什麽見到石陣就撤退了呢?”
陸遜迴答:
“我不是因為害怕石陣才撤退;我料到魏主曹丕與其父親一樣奸詐,現在知道我若繼續追擊蜀軍,魏兵一定會乘機進攻。”
“若我深入西川,急需撤退時就很困難了。”
於是他命令一名將軍斷後,自己帶領大軍返迴。
撤退不到兩日,便有三路人馬飛報:
“魏兵曹仁從濡須出發,曹休從洞口出發,曹真從南郡出發:三路兵馬數十萬,星夜趕來,情況不明。”
陸遜笑道:
“這正是我預料中的事。”
“我已經命令軍隊準備迎擊了。”
正如所說:
雄心本欲吞並西蜀,但勝算還得防備北方的威脅。
接下來如何撤兵,且看下文分解。
此時,另一支軍隊殺來,前來救援先主。
先主大喜,定睛一看,原來是常山趙子龍。
趙雲當時正在江州,得知吳蜀交戰,便率兵出征。
正巧看到東南火光衝天,心生警覺,遠遠觀察,不料發現先主被圍困,趙雲立即奮勇趕來。
陸遜得知是趙雲前來救援,急忙命令撤退。
趙雲正奮力殺敵時,突然遇到朱然,與之展開激戰;
不一會兒,趙雲一槍刺倒朱然,擊潰了吳軍,成功救出了先主,帶著他往白帝城撤退。
先主問道:
“我雖已脫險,但諸將士該如何?”
趙雲答道:
“敵軍在後,不能耽擱,陛下請先入白帝城歇息,臣再引兵去救援其他將士。”
此時,先主僅剩百餘人成功進入白帝城。
後人有詩讚曰:
“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用矛和火攻破敵連營,劉備無路可逃,最終奔向白帝城。
一舉成名震動蜀魏,吳王怎能不尊敬這位智勇雙全的書生?”
傅彤斷後時,已被吳軍從四麵八方圍住。
丁奉大聲喊道:
“川軍死者無數,投降者極多,你們的主公劉備已經被擒。”
“現在你力盡勢孤,為什麽不早點投降?”
傅彤大聲喝道:
“我乃漢朝將領,豈肯投降吳狗!”
他挺槍縱馬,帶領蜀軍奮力死戰,來迴衝突,不下百餘合,始終未能脫身。
傅彤長歎一聲,說道:
“我今天完了!”
說完後,口中吐血,死於吳軍之中。
後人有詩讚傅彤曰:
彝陵吳蜀大交兵,陸遜施謀用火焚。
至死猶然罵“吳狗”,傅彤不愧漢將軍。
在彝陵,吳蜀大兵交戰,陸遜施計用火焚燒敵營。
傅彤至死仍然罵‘吳狗’,不愧是漢朝的將軍。
蜀祭酒程畿,單騎奔至江邊,招唿水軍迎戰。
吳兵緊隨其後,水軍見狀紛紛四散逃跑。
畿的部將喊道:
“吳兵來了!程祭酒快走吧!”
程畿憤怒地說道:
“自從隨主出征以來,我從未逃避敵人!”
話音未落,吳兵迅速逼近,四下無路可逃,程畿拔劍自刎。
後人有詩讚曰:
慷慨蜀中程祭酒,身留一劍答君王。
臨危不改平生誌,博得聲名萬古香。
慷慨悲壯的蜀中程祭酒,留下那把劍以答君王。
臨危不改一生誌,贏得了萬古流芳的聲名。
當時吳班和張南長時間圍困彝陵城,忽然馮習到達,告知蜀兵已敗,遂帶兵前來營救先主,孫桓才得以脫險。
張南和馮習正行進之間,前方吳兵殺來,背後孫桓從彝陵城衝出,兩方夾攻。
張南和馮習奮力突圍,但終究無法脫身,死於亂軍之中。
後人有詩讚曰:
馮習忠無二,張南義少雙。
沙場甘戰死,史冊共流芳。
馮習忠誠不二,張南義氣雙全;
在沙場上甘願為戰死,留名史冊,世代傳揚。
吳班突破重圍後,仍被吳兵追擊;
幸得趙雲相助,將其救迴白帝城。
當時,蠻王沙摩柯單騎逃走,正遇周泰,兩人激戰二十餘迴合,最終沙摩柯被周泰殺死。
蜀將杜路、劉寧等人紛紛投降吳國。
蜀營中的糧草和器械全無存餘,川軍將士,投降者不計其數。
與此同時,孫夫人在吳國,聽聞猇亭戰敗,誤傳先主死於軍中,便驅車來到江邊,遙望西方痛哭,最終投江自盡。
後人於江濱立廟江,並稱之為‘梟姬祠’。
有詩作歎曰:
先主兵歸白帝城,夫人聞難獨捐生。
至今江畔遺碑在,猶著千秋烈女名。
先主(劉備)兵敗歸至白帝城,夫人(孫尚香)聽聞災難,毅然舍命。
直到今天,在江畔還遺留著碑文,銘刻著她那千古烈女的名聲。
陸遜大獲全勝,帶領勝利的兵力向西追擊。
離夔關不遠時,陸遜在馬上看到前方臨山傍江,殺氣衝天,頓時勒馬迴頭對眾將說:
“前方必有埋伏,三軍不可輕進。”
於是他撤退了十多裏,選取一個空曠地勢排成陣勢以防敵軍,並派哨馬前去探查。
迴報說前方並沒有軍營,陸遜不相信,便下馬登高望去,殺氣又起。
陸遜讓人再次仔細探查,哨馬迴來報告,前方依然沒有敵軍。
陸遜見太陽將落,殺氣愈加濃重,心中猶豫,命心腹再次去探查。
迴報說江邊隻見一些亂石堆,並沒有人馬。
陸遜疑惑,便問土人。片刻後,幾位土人趕來。
陸遜問道:
“是誰將這些亂石堆成這樣?”
“為何這裏會有殺氣衝起?”
土人答道:
“這裏叫魚腹浦。諸葛亮當年入川時,曾帶兵到這裏,把石頭堆成陣形,至今常常有氣如雲從中升起。”
陸遜聽後,便上馬帶幾名騎兵前去查看石陣,立馬在山坡上,看到四麵八方都有門窗。
陸遜笑道:
“這不過是迷惑人的把戲罷了,何足掛齒!”
於是,他帶騎兵下山,直入石陣查看。
部將勸道:
“天色已晚,請都督早些迴去。”
陸遜正要離開時,忽然狂風大作,沙塵飛揚,遮天蔽日。
隻見怪石聳立,枝椏如劍,沙土重疊如山,江水波濤洶湧,像是鼓聲震耳。
陸遜大驚道:
“我中了諸葛亮的計策!”
正想迴頭時,卻發現已經無路可退。
正在驚慌之際,忽然看到一位老人站在馬前,微笑著說:
“將軍想從這陣中出來嗎?”
陸遜迴答:
“請長者引路。”
老人拄杖緩緩走去,徑直走出石陣,並未受阻,直到山坡上。
陸遜問道:
“這位老人是誰?”
老人答道:
“我是諸葛孔明的嶽父黃承彥。”
“昔日小婿入川時,在這裏布下了‘八陣圖’。”
“此陣有八門,分別是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天每時都會變化,無窮無盡,堪比十萬精兵。”
“當時他臨走時交代我,如果東吳大將迷入此陣,不可引出。我見將軍進入‘死門’,料想不識陣法,定會迷失其間,所以特意從‘生門’引將軍出來。”
陸遜問道:
“您曾學過此陣法嗎?”
黃承彥迴答:
“變化無窮,無法學會。”
陸遜趕緊下馬拜謝,急忙返迴。
後來,杜工部寫下詩讚曰: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他的功業足以分治三國,名聲猶如八陣圖般永存。
江水流淌,石頭不曾轉動,遺留下的遺憾便是未能吞並吳國。
陸遜迴到營寨,歎息道:
“孔明真是‘臥龍’啊!”
“我比不上他!”
於是命令撤軍。
左右大臣問道:
“劉備軍隊已經失敗,形勢危急,困守一城,正是乘機進攻的好時機;為什麽見到石陣就撤退了呢?”
陸遜迴答:
“我不是因為害怕石陣才撤退;我料到魏主曹丕與其父親一樣奸詐,現在知道我若繼續追擊蜀軍,魏兵一定會乘機進攻。”
“若我深入西川,急需撤退時就很困難了。”
於是他命令一名將軍斷後,自己帶領大軍返迴。
撤退不到兩日,便有三路人馬飛報:
“魏兵曹仁從濡須出發,曹休從洞口出發,曹真從南郡出發:三路兵馬數十萬,星夜趕來,情況不明。”
陸遜笑道:
“這正是我預料中的事。”
“我已經命令軍隊準備迎擊了。”
正如所說:
雄心本欲吞並西蜀,但勝算還得防備北方的威脅。
接下來如何撤兵,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