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召集百官商議如何應對蜀國的進攻。


    正當此時,有人來報:


    “魏帝已封主公為王,應該舉行遠程迎接禮儀。”


    顧雍進諫道:


    “主公應當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不該接受魏帝的封爵。”


    孫權迴答道:


    “當初沛公(劉邦)接受項羽的封賞,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如此,怎麽可以拒絕呢?”


    於是,孫權率領百官出城迎接邢貞。


    邢貞自視為魏國的使者,進入孫權的府邸時沒有下車。


    張昭大怒,嚴厲地說道:


    “禮儀上沒有不敬的,法製上沒有不嚴的,作為君主你竟敢自尊大,不尊重禮儀,難道江南沒有寸鐵之地嗎?”


    邢貞聽後慌忙下車,與孫權見麵後才一起進入城中。


    突然車後傳來一聲大哭:


    “我們不能親自奮身去攻魏,摧毀蜀國,結果卻讓主公接受別人的封賞,難道這不屈辱嗎?”


    大家一看,哭聲來自徐盛。


    邢貞聽後歎息道:


    “江東的將領如此,終究不可能長久地處於他人之下!”


    後來,孫權接受了封爵,眾文武官員為其祝賀,孫權命人準備美玉、珍珠等物品,派人前去謝恩。


    同時,有人偷偷傳來消息:


    “蜀主已調動大軍,甚至聯合蠻王沙摩柯的番兵數萬,還有洞溪漢將杜路、劉寧的兩路軍,水陸並進,氣勢如雷。”


    “水路軍已經出發經過巫口,旱路軍也已到達秭歸。”


    此時,孫權雖然已成為吳王,但魏主沒有給他提供幫助,於是他詢問文武百官:


    “蜀國的兵力如此龐大,我們該如何應對?”


    眾人都沉默不語。


    孫權歎息道:


    “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


    但如今呂蒙已經去世,已經沒有人能分憂了!”


    話音未落,突然班部中一個年輕將領站了出來,奔向前方,伏地奏道:


    “雖然我年幼,但我讀過兵書,願意請命帶領數萬兵馬去破蜀兵。”


    孫權看到他,認出了是孫桓。


    孫桓字叔武,他的父親名叫孫河,本姓俞氏,孫策非常寵愛他,將其賜姓孫,因此他也屬於吳王宗族。


    孫河有四個兒子,孫桓是長子,擅長弓馬,常隨吳王征戰,多次立下赫赫戰功,官職是武衛都尉,年僅二十五歲。


    孫權問道:


    “你有什麽辦法能夠勝利?”


    孫桓迴答:


    “我有兩名大將:一名叫李異,一名叫謝旌,都是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勇士。”


    “請給我數萬兵馬,去擒拿劉備。”


    孫權說道:


    “你雖然英勇,但年紀尚輕,必須有一個人來協助你。”


    這時,虎威將軍朱然站出來說:


    “我願與小將軍一起去擒拿劉備。”


    孫權同意了,於是命令水陸軍五萬,任命孫桓為左都督,朱然為右都督,並立即發兵。


    偵察馬探得蜀兵已經到達宜都下寨,孫桓便帶領二萬五千兵馬駐紮在宜都的界口,前後分成三營,準備迎戰蜀兵。


    蜀國將領吳班領著先鋒之印,從川中出發後,所到之地皆因威風而歸降,兵不血刃,直到宜都。


    他得知孫桓駐紮在那兒,便立刻向先主報告。


    先主此時已經到達秭歸,聽到後怒道:


    “這個小子,怎敢與我對抗!”


    關興上奏說道:


    “既然孫權任命此子為將,陛下不必派大將,我願親自去擒拿他。”


    先主答道:


    “我正想看看這小兒有多大的氣魄。”


    於是命令關興前去。


    關興辭別後,張苞出來說:


    “既然關興要去討賊,我願同行。”


    先主答:


    “你們兩個一起去最好,但要小心謹慎,不可輕舉妄動。”


    二人拜別先主,會合先鋒,準備進軍,並排成陣。


    孫桓得知蜀軍已大舉而來,便加強了防守。


    兩軍對峙,孫桓命李異、謝旌各自帶領軍隊在陣門旗下待命,忽見蜀軍陣中走出兩員大將,頭戴銀盔,身披銀鎧,騎白馬,舉白旗:


    張苞在前,持丈八點鋼矛;


    關興在後,持大砍刀。


    張苞大聲辱罵:


    “孫桓這個小子!”


    “死到臨頭,竟敢與天兵抗衡!”


    孫桓也迴應道:


    “你父親已經做了無頭鬼;今天你也來找死,真是不聰明!”


    張苞氣憤至極,揮槍直衝孫桓。


    孫桓背後有謝旌支援,急忙策馬迎戰。


    兩人激戰了三十多個迴合,謝旌敗退,張苞乘勝追擊。


    李異見謝旌敗了,趕緊騎馬前去接戰。


    張苞與李異交戰了二十多迴合,始終未分勝負。


    吳軍中裨將譚雄看到張苞英勇,李異無法取勝,便趁機射出一箭,準確射中了張苞的坐騎。


    那匹馬受傷痛苦地奔迴陣中,未及到旗門便倒地,張苞被摔在地上。


    李異見狀,急忙上前舉起大斧,準備砍下張苞的頭。


    就在此時,關興看到張苞的馬被打倒,正準備前去支援。


    忽然看到李異趕上前來,關興大喝一聲,舉刀劈下,把李異從馬上擊落,救了張苞。


    關興趁機發動進攻,最終孫桓大敗。


    雙方鳴金收兵,各自撤迴。


    第二天,孫桓再次引軍出征。


    張苞和關興一起出戰,關興獨自立馬在陣前與孫桓交鋒。


    孫桓大怒,拍馬揮刀與關興大戰三十多個迴合,體力漸感不支,最終敗退迴陣。


    兩名年輕將領追擊至吳軍營中,吳班率領張南和馮習帶兵迎擊。


    張苞英勇地衝鋒在前,殺入吳軍陣中,正好碰到謝旌,被張苞一矛刺死。


    吳軍四散逃竄。


    蜀軍獲勝,準備收兵,但關興卻沒有迴來。


    張苞大驚,喊道:


    “安國失利,我不能獨活!”


    說完,便拿起槍上馬,急忙尋找關興。


    沒走多遠,就看到關興左手提刀,右手帶著一名俘虜。


    張苞問道:


    “這人是誰?”


    關興笑著迴答:


    “我在亂軍中,正好遇到仇人,就把他活捉了。”


    張苞一看,原來是昨天射冷箭的譚雄。


    張苞大喜,和關興一起迴到營地,斬下譚雄的頭,灑血祭奠死馬。


    隨即寫好捷報,派人前往先主處報喜。


    孫桓折損了李異、謝旌、譚雄等許多將領,戰力衰竭,無法再抵抗,便派人迴吳求援。


    蜀軍將領張南和馮習對吳班說道:


    “如今吳軍已大敗,正是趁虛而入劫取敵寨的好機會。”


    吳班答道:


    “孫桓雖然失去了許多將領,但朱然的水軍仍在江上結營,未遭損傷。”


    “若此時去劫寨,萬一朱然的水軍上岸,切斷我們的退路怎麽辦?”


    張南說道:


    “這件事非常容易解決。”


    “我們可以讓關興和張苞各率五千軍伏兵在山穀中;若朱然來救援,我們兩軍夾攻,必定能取勝。”


    吳班說道:


    “不如先派小兵假裝投降,把劫寨的計劃告知朱然。”


    “他若看到火光,必定前來救援,我們再發動伏兵,必定大獲全勝。”


    馮習等人聽了非常高興,便按照計劃行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