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疆說道:


    “今天受了這種刑罰,咱們該怎麽辦?”


    “張飛的性格暴烈如火,如果明天還不能完成,他會殺了我們!”


    張達說道:


    “如果他要殺我們,不如我們先殺他。”


    範疆說道:


    “可惜我們不能靠近他。”


    張達說道:


    “如果我們不死,他一定會醉倒在床上;如果我們死定了,他就不可能喝醉。”


    兩人商議定計。


    張飛在帳中,神思恍惚,動靜不安,便問部將:


    “我如今心驚肉跳,坐臥不安,這是怎麽迴事?”


    部將答道:


    “這是因為你在思念關公,才會如此。”


    張飛讓人送酒來,與部將共飲,結果不知不覺中大醉,倒在帳中睡著了。


    範疆和張達知道張飛醉酒後,趁著夜深,帶著短刀潛入帳中,假裝有機密重要事項要稟告,悄悄接近張飛的床前。


    其實,張飛每次睡覺時眼睛都不閉。


    那天晚上,他仍然睡在帳中,二人見張飛雖然躺著,眼睛始終張開,不敢動手。


    等他們聽到張飛的鼻息如雷,才敢接近,用短刀刺入張飛的腹部。


    張飛大喊一聲後死去,享年五十五歲。


    後人有詩感歎道: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阪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合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安喜曾經聽說過督郵的鞭聲,他幫助劉備消滅了黃巾軍。


    在虎牢關,他的戰鬥聲震動了大地;


    在長阪橋,水流倒流。


    他為了義氣釋放了嚴顏,安定了蜀地;


    憑借智慧,他擊敗了張合,穩定了中原。


    他未能完成伐吳的大業就先死了,秋天的草長得很高,留給閬中的人無限悲傷。


    那天晚上,兩個叛賊割下了張飛的頭,帶著數十名隨從連夜投奔東吳。


    第二天,軍中得知後,立即出兵追趕,但已經來不及了。


    此時,張飛的部將吳班從荊州趕來見先主,先主任命他為牙門將,協助張飛守閬中。


    吳班先行上表,向天子報告此事,然後命張飛的長子張苞準備棺材,並派弟弟張紹繼續守閬中,張苞親自去向先主報信。


    先主已經決定出征,所有官員都隨孔明送了十裏後才返迴。


    孔明迴到成都,心情沉重,心中不快,便對眾官說道:


    “如果法孝直還在,一定能製止陛下東行。”


    那天晚上,先主感到異常不安,寢室翻來覆去無法入睡。


    他出帳仰望星空,看到西北方有一顆星星,像鬥大的樣子,突然墜落。


    先主心生疑慮,連夜派人去請教孔明。


    孔明迴答道:


    “這是天象的變化,象征著失去一位將領。”


    “三日內必有驚人的消息。”


    先主因此決定暫時不出兵。


    突然有侍臣報告,說張飛的部將吳班帶著奏章來了。


    先主一聽,歎了口氣:


    “唉,三弟啊!”


    打開奏章一看,果然是關於張飛死亡的消息。


    先主放聲大哭,昏厥過去,眾官趕緊將他救醒。


    第二天,有報信來,稱一隊軍馬風馳電掣般地趕到。


    先主出營查看,過了一會兒,見到一名穿白袍銀鎧的小將從馬背上滾下來,跪地痛哭,原來是張苞。


    張苞說道:


    “範疆和張達殺了我的父親,把他的頭送到吳國去了!”


    先主聽後悲痛欲絕,連飯都不願吃。


    群臣勸諫道:


    “陛下剛剛準備為二弟報仇,怎麽能先傷害自己的身體?”


    先主才勉強進食,並問張苞:


    “你和吳班,敢帶領本部軍隊為你父報仇嗎?”


    張苞答道:


    “為國家,為父親,我萬死不辭!”


    正當先主準備派遣張苞帶兵出征時,又有一隊軍隊趕到。


    先主令侍臣去探查,片刻後,侍臣領著一名小將進營,穿白袍銀鎧,跪地痛哭。


    先主定睛一看,原來是關興。


    見到關興,先主不禁又想起了關公,放聲大哭。


    眾官再次勸解,先主說道:


    “我記得小時候與關羽、張飛結義,誓言同生死;如今我已做了天子,本想與二位兄弟共享富貴,然而他們卻都死於非命!”


    “現在見到這兩個侄子,心中悲痛不已!”


    話音剛落,又痛哭起來。


    眾官勸道:


    “兩位小將軍請退,讓聖上休息,保重龍體。”


    有侍臣奏道:


    “陛下年過六十,不宜過度悲傷。”


    先主歎道:


    “二位弟弟都已死去,我又豈能一個人活下去!”


    說完,他頭撞地哭了起來。


    許多官員商量道:


    “如今天子如此痛苦,我們該怎麽勸解?”


    馬良說道:


    “陛下親自帶領大軍伐吳,每天在這裏痛哭,對軍隊不利。”


    陳震說道:


    “我聽說在成都青城山的西邊有一位隱士,姓李,名意。世人傳說他已經三百多歲,能知道人的生死吉兇,是當世的神仙。”


    “為何不請他來,為陛下解答吉兇呢?”


    “比我們說的更為準確。”


    於是,陳震上奏先主。


    先主同意了,便派陳震帶著詔書去青城山請李意。


    陳震趕夜路,終於抵達青城山,讓當地人帶他進入山穀深處,遠遠看到仙人居住的地方,那裏雲霧繚繞,氣氛非常神秘。


    忽然,見一個小童迎上來說:


    “你是陳孝起吧?”


    陳震驚訝地問道:


    “你怎麽知道我姓陳?”


    小童迴答:


    “我師傅昨天說過:‘今天必有皇帝的詔命到,來的人一定是陳孝起。’”


    陳震驚歎道:


    “果然是神仙!人們所說並非虛言!”


    於是,他跟小童一起進入仙人居住的地方,拜見李意,宣讀天子的詔書。


    李意推辭說自己年老不能前行。


    陳震再三請求,李意才答應,最終跟隨陳震一同前往皇營。


    李意到了先主的營帳,見到他鶴發童顏,眼睛碧綠閃亮,身體如古柏般挺拔,先主知道他是個不凡之人,於是禮待他。


    李意說道:


    “我隻是一個山村的老百姓,沒學問沒識見,陛下急召我,我實在不知道有什麽指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