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想要起兵向東征討東吳,趙雲進諫:
“國家的敵人是曹操,不是孫權。”
“如今曹丕篡奪了漢室江山,天神和眾人都很憤怒。”
“陛下您可以盡早謀取關中,在渭河的上遊屯駐軍隊,來討伐兇惡叛逆之人,那麽關東的正義之士,必定會攜帶糧食、驅策戰馬前來迎接王師;如果舍棄曹魏而去攻打東吳,一旦雙方交戰,怎麽能夠很快結束。希望陛下明察。”
劉備說道:
“孫權害死了我的弟弟;再加上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都與我有切齒之仇:吃他們的肉、滅他們的族,才能消除我的憤恨!你為何阻攔?”
趙雲說道:
“對抗漢賊的仇恨,是為公;兄弟的仇恨,是為私。”
“希望您以天下為重。”
劉備迴答道:
“我不為弟弟報仇,即使擁有萬裏江山,又有什麽用的?”
於是不聽趙雲的勸諫,下令起兵攻打東吳;
並且派出使者前往五谿,借五萬番兵,共同策應;
一麵差遣使者前往蜀中,升任張飛為車騎將軍,兼任司隸校尉,封為西鄉侯,兼任閬中牧。
使者帶著詔書前去。
在閬中,張飛聽說關羽被東吳所害後,心情極為傷痛,悲痛欲絕,日夜哭泣,眼淚濕透了衣襟。
許多將領勸他喝酒解愁,但他酒醉後,更加怒氣衝天,帳內帳外,隻要有人犯錯,他就毫不猶豫地鞭打,甚至有很多人因此喪命。
每天他都盯著南方,咬牙切齒,憤怒而痛哭。
突然,有使者到來,張飛急忙接見他,並打開詔書。
張飛受爵後,向北拜了一下,隨後設酒款待使者。
張飛說道:
“我兄關羽被害,仇恨深如大海,為什麽朝廷的臣子們不早些奏請出兵報仇?”
使者迴答:
“有人勸先滅魏,再伐吳。”
張飛憤怒地說道:
“這是什麽話!當年我們三人在桃園結義,誓言同生死。”
“如今,二哥半路而逝,我怎能獨自享受榮華富貴!”
“我一定要親自上朝麵見天子,願為先鋒,披孝討吳,生擒叛賊,祭告二哥,以履行我們的誓言!”
說完,他便和使者一起向成都出發。
與此同時,劉備每天親自督教軍隊,準備親自出征。
於是,丞相府的公卿們都來到諸葛亮的府中,向他表示:
“天子剛登大位,親自統領軍隊,這對社稷不利,丞相為何不勸諫?”
諸葛亮答道:
“我已數次勸諫,天子不聽。”
“今天,諸位隨我一起進宮勸諫吧。”
於是,孔明帶著百官前往奏見劉備,勸道:
“陛下剛繼位,如果想要北伐漢賊,以伸張大義,應該親自統領大軍;如果隻想伐吳,命一位上將帶兵即可,何必親自出征?”
劉備聽了孔明的勸諫,心中稍微迴轉。
忽然,張飛趕到,劉備急忙召他進來。
張飛一見劉備,就跪下抱住劉備的雙足痛哭。
劉備也忍不住哭了。
張飛說道:
“陛下,今天為君,怎能忘記桃園的誓言!”
“二哥的仇,怎能不報?”
劉備說道:
“許多大臣勸阻,不敢輕舉妄動。”
張飛怒道:
“別人豈知當年的誓言?”
“如果陛下不去,我願舍命為二哥報仇!”
“若不能報仇,我寧願死,不見陛下!”
劉備答道:
“我和你一起去。”
“你帶著你的部隊從閬州出發,我帶領精兵從江州匯合,一同討伐東吳,替關羽報仇!”
張飛準備出發時,劉備叮囑道:
“我知道你酒後易怒,常常鞭打士兵,左右隨時要小心,這樣容易引發禍端。”
“今後要寬容一些,不可再像以前那樣。”
張飛跪下辭別,隨即出發。
第二天,劉備整頓兵馬準備出征。
學士秦宓上奏道:
“陛下舍棄國家的統治,去追求一時的小義,這是古人所不取的行為。”
“希望陛下深思。”
劉備答道:
“雲長與我如同一體,大義在前,怎能忘記呢?”
秦宓跪地表示:
“陛下若不聽臣言,恐怕將有失。”
劉備大怒道:
“我想出征,怎麽能容忍你說這種不利的話!”
他命令武士將秦宓推出斬殺。
秦宓麵色不改,迴頭看著劉備,微笑著說:
“臣雖死無怨,但可惜的是我們新創的事業,恐怕將要覆滅。”
眾官員紛紛為秦宓求情。
劉備說道:
“暫時將他囚禁,等我報仇迴來再決定如何處置。”
諸葛亮聽說後,立即上表為秦宓求情,表文大致內容如下:
“臣亮等深知吳賊行騙巧計,導致荊州陷入災難,喪失了英勇的將領,造成了國家的巨大損失。”
“此情深痛,實在不能忘記。”
“但是,魏賊如果能被除掉,吳國自然會歸順。”
“希望陛下采納秦宓的忠言,憑借士卒的力量,另作打算,這樣對國家有益,對天下也有利!”
劉備看完奏表,憤怒地將表摔在地上,堅定地說道:
“我的決定已定,不容再勸!”
於是他命令丞相諸葛亮保衛太子並守衛兩川,命令驃騎將軍馬超和他的弟弟馬岱,協助鎮北將軍魏延守住漢中,以抵禦魏兵;
虎威將軍趙雲負責後方支援,同時兼管糧草;
黃權和程畿擔任參謀;
馬良和陳震負責文書管理;
黃忠擔任前方先鋒;
馮習和張南擔任副將;
傅彤和張翼擔任中軍護衛;
趙融和廖淳負責後方防守。
將領有數百名,及五溪的番將等,共計兵力七十五萬,決定在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征。
張飛迴到閬中,下令軍中:
三天之內準備好白旗和白甲,三軍全體掛孝,準備出征討伐吳國。
第二天,帳下的兩名末將範疆和張達入帳報告,說白旗白甲難以在短時間內準備齊全,需要寬限。
張飛聽後大怒,說道:
“我急於報仇,恨不得明日就能到吳國的境內,你們敢違抗我的命令!”
他命令武士將二人捆綁在樹上,每人鞭打五十下。
鞭打完後,他指著二人說:
“明天必須全部準備好!”
“如果再違背命令,就把你們殺了,示眾!”
二人被打得口吐鮮血,迴到營中商議對策。
“國家的敵人是曹操,不是孫權。”
“如今曹丕篡奪了漢室江山,天神和眾人都很憤怒。”
“陛下您可以盡早謀取關中,在渭河的上遊屯駐軍隊,來討伐兇惡叛逆之人,那麽關東的正義之士,必定會攜帶糧食、驅策戰馬前來迎接王師;如果舍棄曹魏而去攻打東吳,一旦雙方交戰,怎麽能夠很快結束。希望陛下明察。”
劉備說道:
“孫權害死了我的弟弟;再加上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都與我有切齒之仇:吃他們的肉、滅他們的族,才能消除我的憤恨!你為何阻攔?”
趙雲說道:
“對抗漢賊的仇恨,是為公;兄弟的仇恨,是為私。”
“希望您以天下為重。”
劉備迴答道:
“我不為弟弟報仇,即使擁有萬裏江山,又有什麽用的?”
於是不聽趙雲的勸諫,下令起兵攻打東吳;
並且派出使者前往五谿,借五萬番兵,共同策應;
一麵差遣使者前往蜀中,升任張飛為車騎將軍,兼任司隸校尉,封為西鄉侯,兼任閬中牧。
使者帶著詔書前去。
在閬中,張飛聽說關羽被東吳所害後,心情極為傷痛,悲痛欲絕,日夜哭泣,眼淚濕透了衣襟。
許多將領勸他喝酒解愁,但他酒醉後,更加怒氣衝天,帳內帳外,隻要有人犯錯,他就毫不猶豫地鞭打,甚至有很多人因此喪命。
每天他都盯著南方,咬牙切齒,憤怒而痛哭。
突然,有使者到來,張飛急忙接見他,並打開詔書。
張飛受爵後,向北拜了一下,隨後設酒款待使者。
張飛說道:
“我兄關羽被害,仇恨深如大海,為什麽朝廷的臣子們不早些奏請出兵報仇?”
使者迴答:
“有人勸先滅魏,再伐吳。”
張飛憤怒地說道:
“這是什麽話!當年我們三人在桃園結義,誓言同生死。”
“如今,二哥半路而逝,我怎能獨自享受榮華富貴!”
“我一定要親自上朝麵見天子,願為先鋒,披孝討吳,生擒叛賊,祭告二哥,以履行我們的誓言!”
說完,他便和使者一起向成都出發。
與此同時,劉備每天親自督教軍隊,準備親自出征。
於是,丞相府的公卿們都來到諸葛亮的府中,向他表示:
“天子剛登大位,親自統領軍隊,這對社稷不利,丞相為何不勸諫?”
諸葛亮答道:
“我已數次勸諫,天子不聽。”
“今天,諸位隨我一起進宮勸諫吧。”
於是,孔明帶著百官前往奏見劉備,勸道:
“陛下剛繼位,如果想要北伐漢賊,以伸張大義,應該親自統領大軍;如果隻想伐吳,命一位上將帶兵即可,何必親自出征?”
劉備聽了孔明的勸諫,心中稍微迴轉。
忽然,張飛趕到,劉備急忙召他進來。
張飛一見劉備,就跪下抱住劉備的雙足痛哭。
劉備也忍不住哭了。
張飛說道:
“陛下,今天為君,怎能忘記桃園的誓言!”
“二哥的仇,怎能不報?”
劉備說道:
“許多大臣勸阻,不敢輕舉妄動。”
張飛怒道:
“別人豈知當年的誓言?”
“如果陛下不去,我願舍命為二哥報仇!”
“若不能報仇,我寧願死,不見陛下!”
劉備答道:
“我和你一起去。”
“你帶著你的部隊從閬州出發,我帶領精兵從江州匯合,一同討伐東吳,替關羽報仇!”
張飛準備出發時,劉備叮囑道:
“我知道你酒後易怒,常常鞭打士兵,左右隨時要小心,這樣容易引發禍端。”
“今後要寬容一些,不可再像以前那樣。”
張飛跪下辭別,隨即出發。
第二天,劉備整頓兵馬準備出征。
學士秦宓上奏道:
“陛下舍棄國家的統治,去追求一時的小義,這是古人所不取的行為。”
“希望陛下深思。”
劉備答道:
“雲長與我如同一體,大義在前,怎能忘記呢?”
秦宓跪地表示:
“陛下若不聽臣言,恐怕將有失。”
劉備大怒道:
“我想出征,怎麽能容忍你說這種不利的話!”
他命令武士將秦宓推出斬殺。
秦宓麵色不改,迴頭看著劉備,微笑著說:
“臣雖死無怨,但可惜的是我們新創的事業,恐怕將要覆滅。”
眾官員紛紛為秦宓求情。
劉備說道:
“暫時將他囚禁,等我報仇迴來再決定如何處置。”
諸葛亮聽說後,立即上表為秦宓求情,表文大致內容如下:
“臣亮等深知吳賊行騙巧計,導致荊州陷入災難,喪失了英勇的將領,造成了國家的巨大損失。”
“此情深痛,實在不能忘記。”
“但是,魏賊如果能被除掉,吳國自然會歸順。”
“希望陛下采納秦宓的忠言,憑借士卒的力量,另作打算,這樣對國家有益,對天下也有利!”
劉備看完奏表,憤怒地將表摔在地上,堅定地說道:
“我的決定已定,不容再勸!”
於是他命令丞相諸葛亮保衛太子並守衛兩川,命令驃騎將軍馬超和他的弟弟馬岱,協助鎮北將軍魏延守住漢中,以抵禦魏兵;
虎威將軍趙雲負責後方支援,同時兼管糧草;
黃權和程畿擔任參謀;
馬良和陳震負責文書管理;
黃忠擔任前方先鋒;
馮習和張南擔任副將;
傅彤和張翼擔任中軍護衛;
趙融和廖淳負責後方防守。
將領有數百名,及五溪的番將等,共計兵力七十五萬,決定在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征。
張飛迴到閬中,下令軍中:
三天之內準備好白旗和白甲,三軍全體掛孝,準備出征討伐吳國。
第二天,帳下的兩名末將範疆和張達入帳報告,說白旗白甲難以在短時間內準備齊全,需要寬限。
張飛聽後大怒,說道:
“我急於報仇,恨不得明日就能到吳國的境內,你們敢違抗我的命令!”
他命令武士將二人捆綁在樹上,每人鞭打五十下。
鞭打完後,他指著二人說:
“明天必須全部準備好!”
“如果再違背命令,就把你們殺了,示眾!”
二人被打得口吐鮮血,迴到營中商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