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群臣聽後皆感震驚。
曹丕又說道:
“七步成章雖快,但我仍覺得稍顯遲緩。”
“汝可當場即興賦詩一首嗎?”
曹植迴答道:
“請陛下賜題。”
曹丕說道:
“我與你畢竟是兄弟,就以‘兄弟’為題,但詩中不得直接使用‘兄弟’二字。”
曹植略微停頓,不假思索,隨即口占一首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燒豆的火竟用豆萁作柴,鍋中的豆子因受煎熬而哭泣;
它們本是同一根上生長出的果實,為何相互殘害如此急迫?
曹丕聽了曹植的詩,感動得潸然淚下。
這時,他的母親卞氏從殿後走出,責問道:
“你為何對弟弟如此逼迫?”
曹丕慌忙站起,解釋道:
“國法不可廢除。”
於是,他將曹植貶為安鄉侯。
曹植行禮告辭,騎馬離去。
曹丕繼位後,製定了一係列新的法令,威嚴逼迫漢帝,甚至超過了父親曹操。
很快,細作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成都的漢中王劉備。
劉備聽後大驚,立即與文武商議道:
“曹操已死,曹丕繼位,威逼天子,比其父更加嚴厲。”
“東吳孫權已經投降,我打算先討伐東吳,為雲長報仇,然後平定中原,除去亂賊。”
話還未說完,廖化從班前走出,伏地痛哭道:
“關公父子之死,實在是劉封和孟達的罪過,請求誅殺這兩人。”
劉備正欲派人捉拿劉封和孟達,孔明卻勸阻道:
“不可急於行動,應暫緩圖謀。”
“急於出手,可能會引起更大的變故。”
“可先升這兩人為郡守,將他們分開調派,然後再設法抓捕。”
劉備聽從了孔明的建議,遂派人提升劉封去守綿竹。
原來,彭羕和孟達關係甚好,聽說此事後,他急忙迴家寫信,派人將消息快速送往孟達。
使者剛出南門,就被馬超的巡軍捉獲,並帶到馬超麵前。
馬超了解事情的經過後,立即前往見彭羕。
彭羕熱情接待,設宴款待。
酒過幾巡,馬超故意挑起話題道:
“昔日漢中王待公甚好,今天卻漸漸冷落你了。”
彭羕喝醉後憤怒地罵道:
“老革荒悖,我必定會報仇!”
馬超又試探道:
“我也有心結很久了。”
彭羕說道:
“我們本是聯合起來的,我率領川兵,孟達在外部聯絡,我們可以共圖大事。”
馬超表示讚同道:
“先生所言極是,明日再議。”
於是,馬超告辭離開彭羕,帶著信件趕往漢中王劉備處,詳細說明了事情的經過。
劉備聽後大怒,立即下令捉拿彭羕,將其囚禁在獄中,進行嚴厲拷問。
彭羕在獄中悔恨已晚。
劉備問孔明:
“彭羕似乎有謀反之意,我們該如何處理?”
孔明答道:
“彭羕雖然隻是一個狂士,但若長期留下,必定會帶來禍害。”
於是,劉備決定賜死彭羕,讓他死於獄中。
彭羕死後,有人將消息報告給孟達。
孟達大吃一驚,情緒失控。
正在此時,一封使命抵達,命令劉封迴綿竹守衛。
孟達心急如焚,急忙請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儀兩兄弟商議。
孟達說道:
“我和法孝直在漢中王麵前立下赫赫戰功。”
“如今孝直已死,漢中王卻忘記了我們以往的貢獻,甚至想要加害於我,該如何是好?”
申耽迴答道:
“我有一計,可以讓漢中王無法加害於公。”
孟達聽後大喜,急忙問道:
“何計?”
申耽說道:
“我們兄弟倆早就有意投魏。”
“公可以寫一封辭別漢中王的表狀,投降魏王曹丕,曹丕必定會重用公。”
“我們兄弟也可以隨後來降。”
孟達猛然領悟,立即寫了一封表狀,交給使者。
當晚,他帶著五十多騎兵投奔魏國。
使者帶著表狀迴到成都,向漢中王匯報孟達投魏的事。劉備大怒,看到表狀後說道:
“臣孟達伏惟殿下:我們將建設伊呂之業,繼承桓文之功,宏圖大計剛剛起步,依靠吳楚之勢,因此有才俊的士人紛紛歸附。”
“臣自知有愆,積累的罪過也多;如果我都能明白這一點,何況是陟高山、極寒水的君主呢?”
“如今,王朝英傑雲集,臣內無能輔佐之才,外無良將,列位功臣,實在令我慚愧!”
孟達給曹丕呈上的表狀中寫道:
“臣聽說範蠡早年隱居五湖,輕舟漂泊;舅犯因罪請求赦免,流連於河上。”
“人生的際遇中,麵對命運的安排,正是為了分清去留的界限。況且我個卑微,既沒有顯赫的功勳,又時運不濟。”
“我一直懷念那些先賢,早早就為自己的恥辱感到羞愧。”
“想當年,申生盡孝,卻遭疑於父母;子胥忠誠,最終卻遭誅殺;蒙恬開疆拓土,卻因他人讒言受罰;樂毅擊敗齊國,卻也被朝廷中人誣陷。”
“每當讀到這些事,我總是感動得流淚,而作為親曆者,感觸更加深刻。”
“最近,荊州一戰慘敗,大臣失節,幾乎無一生還;我卻由於尋求庇護,最終去房陵、上庸,乃自願棄職,放逐自己。”
“伏思殿下聖明,必能體察臣心,悼念我的行為。”
“臣確為小人,不能始終如一。”
“知道自己做錯了,敢言自己無罪嗎?”
“每當聽到‘與君斷交不留惡言,離開時不留怨言’之言,我便深感慚愧。”
“臣在君子之道上一直效法,卻感到無法完成。”
“希望殿下能提醒我自勉。臣惶恐至極!”
劉備讀完後大怒,怒道:
“一個叛徒竟敢用文辭與我開玩笑?”
他即刻準備起兵擒拿孟達。
孔明勸道:
“可以派劉封帶兵出征,聯合兩支強兵。”
“劉封或許會有勝利,也可能失敗,但最終必須歸成都,屆時可以除去他,這樣可以避免兩害。”
劉備聽從了這個建議,於是派使者傳令劉封進兵。
此時,曹丕正在和文武大臣商議,忽然有近臣奏報:
“蜀將孟達來降。”
曹丕又說道:
“七步成章雖快,但我仍覺得稍顯遲緩。”
“汝可當場即興賦詩一首嗎?”
曹植迴答道:
“請陛下賜題。”
曹丕說道:
“我與你畢竟是兄弟,就以‘兄弟’為題,但詩中不得直接使用‘兄弟’二字。”
曹植略微停頓,不假思索,隨即口占一首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燒豆的火竟用豆萁作柴,鍋中的豆子因受煎熬而哭泣;
它們本是同一根上生長出的果實,為何相互殘害如此急迫?
曹丕聽了曹植的詩,感動得潸然淚下。
這時,他的母親卞氏從殿後走出,責問道:
“你為何對弟弟如此逼迫?”
曹丕慌忙站起,解釋道:
“國法不可廢除。”
於是,他將曹植貶為安鄉侯。
曹植行禮告辭,騎馬離去。
曹丕繼位後,製定了一係列新的法令,威嚴逼迫漢帝,甚至超過了父親曹操。
很快,細作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成都的漢中王劉備。
劉備聽後大驚,立即與文武商議道:
“曹操已死,曹丕繼位,威逼天子,比其父更加嚴厲。”
“東吳孫權已經投降,我打算先討伐東吳,為雲長報仇,然後平定中原,除去亂賊。”
話還未說完,廖化從班前走出,伏地痛哭道:
“關公父子之死,實在是劉封和孟達的罪過,請求誅殺這兩人。”
劉備正欲派人捉拿劉封和孟達,孔明卻勸阻道:
“不可急於行動,應暫緩圖謀。”
“急於出手,可能會引起更大的變故。”
“可先升這兩人為郡守,將他們分開調派,然後再設法抓捕。”
劉備聽從了孔明的建議,遂派人提升劉封去守綿竹。
原來,彭羕和孟達關係甚好,聽說此事後,他急忙迴家寫信,派人將消息快速送往孟達。
使者剛出南門,就被馬超的巡軍捉獲,並帶到馬超麵前。
馬超了解事情的經過後,立即前往見彭羕。
彭羕熱情接待,設宴款待。
酒過幾巡,馬超故意挑起話題道:
“昔日漢中王待公甚好,今天卻漸漸冷落你了。”
彭羕喝醉後憤怒地罵道:
“老革荒悖,我必定會報仇!”
馬超又試探道:
“我也有心結很久了。”
彭羕說道:
“我們本是聯合起來的,我率領川兵,孟達在外部聯絡,我們可以共圖大事。”
馬超表示讚同道:
“先生所言極是,明日再議。”
於是,馬超告辭離開彭羕,帶著信件趕往漢中王劉備處,詳細說明了事情的經過。
劉備聽後大怒,立即下令捉拿彭羕,將其囚禁在獄中,進行嚴厲拷問。
彭羕在獄中悔恨已晚。
劉備問孔明:
“彭羕似乎有謀反之意,我們該如何處理?”
孔明答道:
“彭羕雖然隻是一個狂士,但若長期留下,必定會帶來禍害。”
於是,劉備決定賜死彭羕,讓他死於獄中。
彭羕死後,有人將消息報告給孟達。
孟達大吃一驚,情緒失控。
正在此時,一封使命抵達,命令劉封迴綿竹守衛。
孟達心急如焚,急忙請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儀兩兄弟商議。
孟達說道:
“我和法孝直在漢中王麵前立下赫赫戰功。”
“如今孝直已死,漢中王卻忘記了我們以往的貢獻,甚至想要加害於我,該如何是好?”
申耽迴答道:
“我有一計,可以讓漢中王無法加害於公。”
孟達聽後大喜,急忙問道:
“何計?”
申耽說道:
“我們兄弟倆早就有意投魏。”
“公可以寫一封辭別漢中王的表狀,投降魏王曹丕,曹丕必定會重用公。”
“我們兄弟也可以隨後來降。”
孟達猛然領悟,立即寫了一封表狀,交給使者。
當晚,他帶著五十多騎兵投奔魏國。
使者帶著表狀迴到成都,向漢中王匯報孟達投魏的事。劉備大怒,看到表狀後說道:
“臣孟達伏惟殿下:我們將建設伊呂之業,繼承桓文之功,宏圖大計剛剛起步,依靠吳楚之勢,因此有才俊的士人紛紛歸附。”
“臣自知有愆,積累的罪過也多;如果我都能明白這一點,何況是陟高山、極寒水的君主呢?”
“如今,王朝英傑雲集,臣內無能輔佐之才,外無良將,列位功臣,實在令我慚愧!”
孟達給曹丕呈上的表狀中寫道:
“臣聽說範蠡早年隱居五湖,輕舟漂泊;舅犯因罪請求赦免,流連於河上。”
“人生的際遇中,麵對命運的安排,正是為了分清去留的界限。況且我個卑微,既沒有顯赫的功勳,又時運不濟。”
“我一直懷念那些先賢,早早就為自己的恥辱感到羞愧。”
“想當年,申生盡孝,卻遭疑於父母;子胥忠誠,最終卻遭誅殺;蒙恬開疆拓土,卻因他人讒言受罰;樂毅擊敗齊國,卻也被朝廷中人誣陷。”
“每當讀到這些事,我總是感動得流淚,而作為親曆者,感觸更加深刻。”
“最近,荊州一戰慘敗,大臣失節,幾乎無一生還;我卻由於尋求庇護,最終去房陵、上庸,乃自願棄職,放逐自己。”
“伏思殿下聖明,必能體察臣心,悼念我的行為。”
“臣確為小人,不能始終如一。”
“知道自己做錯了,敢言自己無罪嗎?”
“每當聽到‘與君斷交不留惡言,離開時不留怨言’之言,我便深感慚愧。”
“臣在君子之道上一直效法,卻感到無法完成。”
“希望殿下能提醒我自勉。臣惶恐至極!”
劉備讀完後大怒,怒道:
“一個叛徒竟敢用文辭與我開玩笑?”
他即刻準備起兵擒拿孟達。
孔明勸道:
“可以派劉封帶兵出征,聯合兩支強兵。”
“劉封或許會有勝利,也可能失敗,但最終必須歸成都,屆時可以除去他,這樣可以避免兩害。”
劉備聽從了這個建議,於是派使者傳令劉封進兵。
此時,曹丕正在和文武大臣商議,忽然有近臣奏報:
“蜀將孟達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