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斬殺了夏侯淵,曹軍大敗,各自逃命。
黃忠乘勝追擊,占領了定軍山。
張合率軍迎戰,黃忠與陳式兩麵夾擊,大戰一場後,張合戰敗撤退。
忽然,山邊閃出一隊人馬擋住去路,領軍的是一員大將,大聲喊道:
“常山趙子龍在此!”
張合大驚失色,率領敗軍尋找出路奔向定軍山。
卻見前方又有一支軍隊攔路,領軍的是杜襲。
杜襲說道:
“定軍山已被劉封、孟達奪取。”
張合更是驚慌,隻能與杜襲一起領著殘軍退至漢水駐紮,同時派人向曹操緊急求援。
曹操聽說夏侯淵陣亡,悲痛大哭,這才領悟到管輅的預言:
“三八縱橫”是建安二十四年,“黃豬遇虎”指己亥年正月,“定軍之南”是定軍山之南,“傷折一股”則是淵與操的兄弟之情。
曹操派人尋找管輅,卻不知他去了哪裏。
曹操對黃忠恨之入骨,決定親率大軍,為夏侯淵複仇,並命徐晃為先鋒。
行至漢水,張合與杜襲迎接曹操。
二人說道:
“定軍山已經失守,建議將米倉山的糧草轉移到漢水北岸,然後再行進兵。”
曹操采納了意見。
另一邊,黃忠將夏侯淵的首級獻於劉備麵前。
劉備大喜,封黃忠為征西大將軍,並設宴慶功。
這時,牙將張著前來報信:
“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為夏侯淵複仇。”
“張合正從米倉山運送糧草,轉移至漢水北山腳下。”
諸葛亮說道:
“曹操引大軍至此,糧草不足,因此按兵不動。”
“若有人能深入敵境,燒毀糧草,奪取輜重,必能挫其銳氣。”
黃忠主動請戰,說道:
“老夫願意擔當此任。”
諸葛亮說道:
“曹操非夏侯淵可比,切不可輕敵。”
劉備補充道:
“夏侯淵雖為主帥,隻是匹夫之勇,遠不及張合。”
“若能斬張合,比斬夏侯淵更有意義。”
黃忠鬥誌昂揚地說道:
“我願前往斬張合!”
諸葛亮答應了黃忠的請求,但叮囑他與趙雲一同出征,凡事需商議後行動,看誰能立功。
黃忠領命出發,諸葛亮任命張著為副將隨行。
趙雲對黃忠說道:
“曹操帶領二十萬大軍,分駐十個營寨。”
“此番奪糧非同小可,將軍有何對策?”
黃忠說道:
“看我先行如何?”
趙雲迴道:
“不如讓我先去。”
黃忠說:
“我是主將,你是副將,怎能爭先?”
趙雲答道:
“我們都是為主公效力,何必計較?”
“不如抓鬮決定,抓中的先行。”
黃忠同意了,結果抓鬮決定由黃忠先去。
趙雲說道:
“既然將軍先行,我定全力相助。”
“我們約定時間,若將軍按時返迴,我按兵不動;若過時未迴,我便率軍接應。”
黃忠點頭說道:
“此言有理。”
兩人約定以次日午時為期限。
趙雲迴到營中,對部將張翼說道:
“黃漢升明日去奪糧,若午時未歸,我便帶兵支援。”
“此營前臨漢水,地勢險要,我若離營,你務必謹守寨門,不可輕舉妄動。”
張翼領命照辦。
黃忠迴到營中,對副將張著說道:
“我已經斬了夏侯淵,張合膽寒。”
“明日我領命劫糧草,隻留五百士兵守營,你須助我。”
“今晚三更時分,所有將士吃飽;四更出發,直殺到北山腳下,先捉張合,再劫糧草。”
張著答應照辦。
當夜,黃忠率領人馬在前,張著帶兵在後,悄悄渡過漢水,直至北山之下。
東方日出時,隻見糧草堆積如山,隻有少量士兵守衛。
守軍見蜀軍來襲,紛紛棄糧而逃。
黃忠命令騎兵下馬,收集柴草堆在糧草之上,準備放火焚燒。
這時,張合率兵趕到,與黃忠交戰。
曹操得知消息,急派徐晃前去增援。
徐晃帶兵趕到,將黃忠圍困在陣中。
張著帶領三百士兵突圍而出,準備返迴營寨,途中卻遭遇另一支兵馬攔路。
領軍的大將是文聘,後方又有曹軍趕到,將張著團團圍住。
此時,趙雲在營中焦急等待,直到午時仍不見黃忠歸來,便立刻披掛上馬,率領三千士兵前去接應。
他臨行前叮囑張翼:
“你必須堅守營寨,在兩側布置好弓弩,隨時準備防禦。”
張翼連聲答應。
趙雲持槍縱馬直殺向前,途中遇到文聘的部將慕容烈擋路。
慕容烈拍馬揮刀迎戰,卻被趙雲一槍刺死。
曹軍大敗,紛紛逃散。
趙雲繼續前進,殺入敵陣,又遇魏將焦炳帶兵攔截。
趙雲厲聲喝問:
“蜀軍在哪裏?”
焦炳冷笑道:
“已經全被殺光了!”
趙雲勃然大怒,策馬挺槍,將焦炳刺死,擊潰殘兵。
趙雲一路殺至北山之下,見黃忠被張合和徐晃圍困,蜀軍士兵已經被困多時。
趙雲大喝一聲,持槍策馬殺入重圍,左右衝殺,猶如無人之境。
他的槍法宛如梨花飛舞,槍影遍布如同瑞雪飄落。
張合和徐晃被趙雲的英勇嚇得心驚膽寒,不敢迎戰。
趙雲救出黃忠,一路殺出重圍,邊戰邊退,所到之處無人敢阻擋。
曹操在高處眺望,驚問身旁眾將:
“這員猛將是誰?”
有識者迴答:
“這就是常山趙子龍。”
曹操感歎道:
“昔日當陽長阪的英雄竟還在!”
隨即傳令:
“此人所到之處,嚴禁輕敵!”
趙雲救出黃忠後,繼續殺出重圍。
有士兵指著遠處說道:
“東南方那被圍困的,應該是副將張著。”
趙雲不迴營寨,直接朝東南方向殺去。
所到之處,隻見“常山趙雲”四字旗號。
曾在當陽長阪目睹過趙雲勇猛的曹軍士兵紛紛互相傳說,聞風而逃。
趙雲又衝破重圍,救出了張著。
黃忠乘勝追擊,占領了定軍山。
張合率軍迎戰,黃忠與陳式兩麵夾擊,大戰一場後,張合戰敗撤退。
忽然,山邊閃出一隊人馬擋住去路,領軍的是一員大將,大聲喊道:
“常山趙子龍在此!”
張合大驚失色,率領敗軍尋找出路奔向定軍山。
卻見前方又有一支軍隊攔路,領軍的是杜襲。
杜襲說道:
“定軍山已被劉封、孟達奪取。”
張合更是驚慌,隻能與杜襲一起領著殘軍退至漢水駐紮,同時派人向曹操緊急求援。
曹操聽說夏侯淵陣亡,悲痛大哭,這才領悟到管輅的預言:
“三八縱橫”是建安二十四年,“黃豬遇虎”指己亥年正月,“定軍之南”是定軍山之南,“傷折一股”則是淵與操的兄弟之情。
曹操派人尋找管輅,卻不知他去了哪裏。
曹操對黃忠恨之入骨,決定親率大軍,為夏侯淵複仇,並命徐晃為先鋒。
行至漢水,張合與杜襲迎接曹操。
二人說道:
“定軍山已經失守,建議將米倉山的糧草轉移到漢水北岸,然後再行進兵。”
曹操采納了意見。
另一邊,黃忠將夏侯淵的首級獻於劉備麵前。
劉備大喜,封黃忠為征西大將軍,並設宴慶功。
這時,牙將張著前來報信:
“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為夏侯淵複仇。”
“張合正從米倉山運送糧草,轉移至漢水北山腳下。”
諸葛亮說道:
“曹操引大軍至此,糧草不足,因此按兵不動。”
“若有人能深入敵境,燒毀糧草,奪取輜重,必能挫其銳氣。”
黃忠主動請戰,說道:
“老夫願意擔當此任。”
諸葛亮說道:
“曹操非夏侯淵可比,切不可輕敵。”
劉備補充道:
“夏侯淵雖為主帥,隻是匹夫之勇,遠不及張合。”
“若能斬張合,比斬夏侯淵更有意義。”
黃忠鬥誌昂揚地說道:
“我願前往斬張合!”
諸葛亮答應了黃忠的請求,但叮囑他與趙雲一同出征,凡事需商議後行動,看誰能立功。
黃忠領命出發,諸葛亮任命張著為副將隨行。
趙雲對黃忠說道:
“曹操帶領二十萬大軍,分駐十個營寨。”
“此番奪糧非同小可,將軍有何對策?”
黃忠說道:
“看我先行如何?”
趙雲迴道:
“不如讓我先去。”
黃忠說:
“我是主將,你是副將,怎能爭先?”
趙雲答道:
“我們都是為主公效力,何必計較?”
“不如抓鬮決定,抓中的先行。”
黃忠同意了,結果抓鬮決定由黃忠先去。
趙雲說道:
“既然將軍先行,我定全力相助。”
“我們約定時間,若將軍按時返迴,我按兵不動;若過時未迴,我便率軍接應。”
黃忠點頭說道:
“此言有理。”
兩人約定以次日午時為期限。
趙雲迴到營中,對部將張翼說道:
“黃漢升明日去奪糧,若午時未歸,我便帶兵支援。”
“此營前臨漢水,地勢險要,我若離營,你務必謹守寨門,不可輕舉妄動。”
張翼領命照辦。
黃忠迴到營中,對副將張著說道:
“我已經斬了夏侯淵,張合膽寒。”
“明日我領命劫糧草,隻留五百士兵守營,你須助我。”
“今晚三更時分,所有將士吃飽;四更出發,直殺到北山腳下,先捉張合,再劫糧草。”
張著答應照辦。
當夜,黃忠率領人馬在前,張著帶兵在後,悄悄渡過漢水,直至北山之下。
東方日出時,隻見糧草堆積如山,隻有少量士兵守衛。
守軍見蜀軍來襲,紛紛棄糧而逃。
黃忠命令騎兵下馬,收集柴草堆在糧草之上,準備放火焚燒。
這時,張合率兵趕到,與黃忠交戰。
曹操得知消息,急派徐晃前去增援。
徐晃帶兵趕到,將黃忠圍困在陣中。
張著帶領三百士兵突圍而出,準備返迴營寨,途中卻遭遇另一支兵馬攔路。
領軍的大將是文聘,後方又有曹軍趕到,將張著團團圍住。
此時,趙雲在營中焦急等待,直到午時仍不見黃忠歸來,便立刻披掛上馬,率領三千士兵前去接應。
他臨行前叮囑張翼:
“你必須堅守營寨,在兩側布置好弓弩,隨時準備防禦。”
張翼連聲答應。
趙雲持槍縱馬直殺向前,途中遇到文聘的部將慕容烈擋路。
慕容烈拍馬揮刀迎戰,卻被趙雲一槍刺死。
曹軍大敗,紛紛逃散。
趙雲繼續前進,殺入敵陣,又遇魏將焦炳帶兵攔截。
趙雲厲聲喝問:
“蜀軍在哪裏?”
焦炳冷笑道:
“已經全被殺光了!”
趙雲勃然大怒,策馬挺槍,將焦炳刺死,擊潰殘兵。
趙雲一路殺至北山之下,見黃忠被張合和徐晃圍困,蜀軍士兵已經被困多時。
趙雲大喝一聲,持槍策馬殺入重圍,左右衝殺,猶如無人之境。
他的槍法宛如梨花飛舞,槍影遍布如同瑞雪飄落。
張合和徐晃被趙雲的英勇嚇得心驚膽寒,不敢迎戰。
趙雲救出黃忠,一路殺出重圍,邊戰邊退,所到之處無人敢阻擋。
曹操在高處眺望,驚問身旁眾將:
“這員猛將是誰?”
有識者迴答:
“這就是常山趙子龍。”
曹操感歎道:
“昔日當陽長阪的英雄竟還在!”
隨即傳令:
“此人所到之處,嚴禁輕敵!”
趙雲救出黃忠後,繼續殺出重圍。
有士兵指著遠處說道:
“東南方那被圍困的,應該是副將張著。”
趙雲不迴營寨,直接朝東南方向殺去。
所到之處,隻見“常山趙雲”四字旗號。
曾在當陽長阪目睹過趙雲勇猛的曹軍士兵紛紛互相傳說,聞風而逃。
趙雲又衝破重圍,救出了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