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最終殺到江邊,呂蒙率領水軍前來接應,成功將孫權和周泰救上船。


    孫權感歎:


    “多虧周泰三次衝殺,我才得以脫困,但徐盛仍在重圍中,如何才能救出他?”


    周泰答道:


    “我再去救他。”


    於是,他又一次殺迴重圍,成功救出了徐盛。


    兩位將領都受了重傷,但被呂蒙指揮水軍射住岸上敵軍,成功救出並下船。


    陳武與龐德展開激烈的戰鬥,但由於後方無援兵,龐德逐漸逼近陳武,直到將其趕到峪口。


    那裏的樹林密集,陳武本想迴身再戰,卻被樹枝抓住了袍袖,無法迎敵,最終被龐德所殺。


    曹操看到孫權逃脫,急忙策馬帶兵追趕至江邊,準備與孫權對射。


    呂蒙箭已用盡,正慌亂之際,忽然看到一艘大船駛來,船上領頭的正是孫策的女婿陸遜,帶著十萬兵馬前來增援。


    陸遜迅速射退了曹軍,趁勢登岸追擊曹兵,並奪迴了戰馬數千匹。


    曹軍傷亡慘重,最終大敗而歸。


    在混亂的戰場上,曹操才發現陳武的屍首。


    孫權得知陳武已經陣亡,董襲也死於江中,悲痛至極,命人下水尋找董襲的屍體,並與陳武的屍體一同厚葬。


    孫權非常感激周泰的救命之恩,於是設宴款待。


    權親自為周泰舉杯,撫摸著他的背,淚流滿麵說道:


    “你兩次救我,不惜性命,身受重傷,孤如何能不以骨肉之情待你,委以兵權重任?”


    “你是孤的功臣,孤會與你共榮辱、共生死。”


    說完,孫權命令周泰解衣給眾將查看,發現周泰的皮肉上有許多刀傷,傷痕累累。


    孫權一一詢問,周泰詳細講述了每次受傷的情況,每一處傷口都讓孫權為他斟酒。


    那天,周泰喝得大醉,孫權還賜給他一把青羅傘,讓他在出入時佩戴,以示顯赫。


    在濡須,孫權與曹操相持了一個月之久,未能取勝。


    張昭和顧雍上疏建議:


    “曹操勢力強大,不能強攻,如果繼續作戰,必定傷亡慘重。”


    “我們不如求和,安撫百姓。”


    孫權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命步騭前往曹營求和,承諾每年納貢。


    曹操看到江南局勢緊張,無法輕易進攻,於是同意了和議,命令孫權先撤兵,然後他自己再帶兵迴許昌。


    曹操決定撤兵後,留下曹仁和張遼駐守合淝,自己迴到許昌。


    曹操和他的文武大臣們議論是否立曹操為“魏王”,但尚書崔琰強烈反對。


    眾官紛紛指出:


    “你難道沒有看見荀文若的態度嗎?”


    崔琰憤怒地說:


    “這是時代的變局,必定會有變化,任由他們自為吧!”


    有官員將崔琰的話告知曹操,曹操怒不可遏,立即將崔琰囚禁,並命令廷尉杖殺他。


    崔琰依舊怒罵曹操是“奸賊”,最終死在了獄中。


    後人讚揚崔琰為:


    “清河崔琰,天性堅剛,虯髯虎目,鐵石心腸,奸邪辟易,聲節顯昂,忠於漢主,千古名揚!”


    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群臣上奏獻帝,稱讚魏公曹操的功德,說他的功績超越了天際地,連伊尹和周公都無法相比,建議封曹操為王。


    獻帝於是命鍾繇草擬詔書,冊封曹操為“魏王”。


    曹操假意上表三次辭謝,但都被詔書否決,最終他拜命接受了“魏王”的封號。


    曹操穿戴了冕旒,乘坐金根車,駕六馬,使用天子的車服和鑾儀,開始在鄴郡設立魏王宮,並計劃立世子。


    曹操的大妻丁夫人沒有子嗣,妾劉氏所生子曹昂在征討張繡時死於宛城。


    卞氏所生四子分別是:


    長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


    因此,曹操廢除了丁夫人,立卞氏為魏王後。


    曹植,字子建,極為聰慧,才思敏捷,舉筆成章。


    曹操欲立曹植為後嗣,然而長子曹丕擔心自己不能繼位,於是向中大夫賈詡請教,賈詡給了他一些建議。


    每當曹操出征時,曹植總是為父親稱述功德,言辭流暢,成章有力,而曹丕每次隻會流淚拜別,周圍的人都為他感到惋惜。


    此時,曹操開始懷疑曹植的聰明是否意味著不忠,而曹丕則通過賄賂近侍來讓他們稱讚自己的德行。


    曹操在立後嗣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最終再問賈詡,賈詡沒有立即迴答。


    曹操追問原因,賈詡答道:


    “我正在思考袁本初和劉景升父子的事情。”


    曹操聽後大笑,最終決定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


    冬天十月,魏王宮建成,曹操派人四處收集奇花異果,栽種在後苑。


    有使者前往吳地,見到孫權,傳達了魏王的旨意,並要求送柑子。


    從孫權正為魏王所尊,便命人在本城選了四十擔大柑子,星夜送往鄴郡。


    途中,擔子裏的役夫因疲倦而停下休息,在山腳下遇到了一位先生。


    這位先生獨眼、跛足,頭戴白藤冠,身穿青色衣服,向擔夫們打招唿,表示願意替他們挑擔子。


    擔夫們非常高興,於是這位先生每擔挑了五裏,擔子變得格外輕,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


    臨別時,先生告訴負責運送柑子的官員:


    “我是魏王鄉中的故人,姓左,名慈,字元放,道號‘烏角先生’。你到鄴郡時,可以向魏王傳達我的意思。”


    說完,他便拂袖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