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在濡須口整頓軍馬時,忽然接到消息,曹操領兵四十萬從漢中前來支援合淝。
孫權與謀士們商議後,決定派遣董襲和徐盛兩位將領帶領五十隻大船埋伏在濡須口,陳武帶領人馬巡邏江岸。
張昭說道:
“曹操從遠道而來,我們必須先打擊他們的銳氣。”
於是孫權問帳下將領:
“曹操從遠道趕來,誰能出戰,先打擊敵人的氣焰?”
淩統站出來說道:
“我願意出征。”
孫權問道:
“你帶多少兵去?”
淩統答道:
“三千人就夠了。”
甘寧則說:
“隻需一百騎兵就能擊敗敵人,何必三千?”
淩統聽後很生氣,二人當場爭論不休。
孫權說道:
“曹操軍勢龐大,不可輕敵。”
於是他決定派淩統帶三千兵出濡須口探查敵情,遇到曹軍就交戰。”
淩統領命,帶著三千兵馬離開。
塵土飛揚之際,曹軍已抵達。
先鋒張遼與淩統交戰五十迴合,未分勝負。
孫權擔心淩統可能有失,便命呂蒙前去支援。
甘寧見淩統迴來後,告訴孫權:
“今晚我帶一百騎兵去襲曹營,如果有損一人一騎,我也不算立功。”
孫權信任甘寧,便指派他帶領一百名精銳騎兵,並賞賜五十瓶酒和五十斤羊肉。
甘寧迴到營中,安排一百名騎兵坐下,先自己喝了兩碗酒,接著對士兵們說道:
“今晚奉命襲營,請大家各自滿飲一杯,為了任務要努力向前。”
眾人聽後麵麵相覷,甘寧見大家遲疑,便拔出劍怒喝道:
“我為上將,連命都不怕,你們為什麽猶豫?”
眾人見甘寧怒氣衝天,紛紛起身拜道:
“願效死力。”
甘寧與百人共同飲酒食肉,等到二更時分,取了一百根白鵝羽插在頭盔上,作為號令,然後披上鎧甲,騎馬飛奔曹營,拔開鹿角,大喊一聲,直接衝進營中,目標直指曹操的中軍。
曹軍的中軍營地布陣緊密,車馬相連,形成鐵桶陣,甘寧無法直接衝入。
於是,他帶著一百騎兵左衝右突,曹軍一時混亂不知敵人究竟有多少人,自己開始自亂陣腳。
甘寧的百騎兵在營中四處縱橫,遇到敵兵就殺,亂成一片。
各個營地的鼓聲響起,火光閃爍,喊聲震天。
甘寧從營南門殺出,無人敢阻擋。
孫權命周泰帶兵支援,甘寧帶著百騎順利返迴濡須口。
曹軍擔心有埋伏,不敢追擊。
後來有詩讚美甘寧的英勇:
鼓聲震地如雷動,吳軍到處鬼神哭;
百羽輕揮曹營破,盡說甘寧虎將才。
甘寧帶領百騎成功襲擊曹營,沒有損失任何一人一騎。
迴到營門,甘寧命百人擊鼓吹笛,高喊“萬歲”,聲音震天。
孫權親自出來迎接,甘寧下馬拜伏。
權扶起甘寧,握著他的手說道:
“將軍此去,足以讓老賊感到驚駭。”
“並非我舍棄你,而是想親眼看看你究竟有多少膽量!”
隨後,權賜予甘寧絹布千匹和利刀百口。
甘寧謝過,便將這些賞賜分發給了百人。
孫權對諸將說道:
“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這兩人足以相敵。”
第二天,張遼引兵來搦戰。淩統見甘寧有功,便大聲說道:
“我願意去迎戰張遼!”
孫權同意了,淩統便領兵五千前往濡須,權自帶甘寧在陣前觀戰。
雙方對陣時,張遼出馬,左右分別有李典和樂進。
淩統策馬提刀,出至陣前,張遼指派樂進迎戰,兩人鬥了五十迴合,未分勝負。
曹操聽說後,親自帶馬來到陣前,看到兩將正在激戰,便命曹休暗中放冷箭。
曹休立即閃到張遼背後,拉弓射出一箭,正中淩統坐下的馬,馬立刻豎起,將淩統掀翻在地。
樂進急忙持槍來刺,但還未靠近,便聽到弓弦響,另一箭射中樂進的麵門,將他也打翻在馬下。
兩軍隨即停止戰鬥,各自迴營,鳴金收兵。
淩統迴到營中拜謝孫權,孫權說道:
“救你射箭之人正是甘寧。”
淩統感激不已,拜謝甘寧:
“沒想到公能如此垂恩!”
從此,淩統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再無不和。
與此同時,曹操見樂進中箭,命令他去帳中調治。
次日,曹操分兵五路進攻濡須:
他自己領中路,張遼帶左路,李典帶二路,徐晃和龐德分別帶右路和二路。
每路各帶一萬人,奔向江邊。
董襲和徐盛二將,正在樓船上看見五路軍馬進攻,眾軍紛紛感到恐懼。
徐盛鼓勵道:
“我們受君之命,忠心事君,豈能懼怕!”
於是,他帶著幾百猛士,乘小船渡過江去,衝入李典的軍中作戰。
董襲則在船上指揮,令全軍擂鼓呐喊助威。
突然,江上刮起了猛烈的風,白浪翻騰,波濤洶湧,船隻即將傾覆,許多士兵紛紛跳下船逃命。
董襲大喝:
“將軍命令,我在此守防,怎能棄船逃命!”
隨即,他斬殺了十多個逃兵。
風急船翻,董襲最終死於江水中。
徐盛依然在李典軍中作戰,來迴衝突。
這時,陳武聽到江邊激戰的聲音,帶領一軍趕來,正遇上龐德,兩軍展開混戰。
孫權在濡須的營地中聽到消息,親自帶領周泰前來支援。
此時,徐盛正在李典軍中攪亂局麵,孫權便指揮軍隊殺入幫助。
正當此時,張遼和徐晃的兩支部隊將孫權圍困在中央。
曹操見狀,急令許褚縱馬持刀殺入敵陣,打散了孫權的軍隊,使得兩側無法互救。
周泰看到孫權被圍困,急忙從軍中殺出,趕到江邊時卻不見了孫權,他立即掉頭迴到陣中,繼續尋找。
終於,他在重圍中找到孫權,周泰說道:
“主公可以跟我一起衝殺出去。”
孫權答道:
“弓箭齊發,難以脫困,怎麽辦?”
周泰說道:
“主公走在前,我在後,就可以突破重圍。”
於是,孫權騎馬前行,周泰緊隨其後,奮力抵擋,雖然周泰身受數槍,箭透重鎧,但還是成功救出了孫權。
孫權與謀士們商議後,決定派遣董襲和徐盛兩位將領帶領五十隻大船埋伏在濡須口,陳武帶領人馬巡邏江岸。
張昭說道:
“曹操從遠道而來,我們必須先打擊他們的銳氣。”
於是孫權問帳下將領:
“曹操從遠道趕來,誰能出戰,先打擊敵人的氣焰?”
淩統站出來說道:
“我願意出征。”
孫權問道:
“你帶多少兵去?”
淩統答道:
“三千人就夠了。”
甘寧則說:
“隻需一百騎兵就能擊敗敵人,何必三千?”
淩統聽後很生氣,二人當場爭論不休。
孫權說道:
“曹操軍勢龐大,不可輕敵。”
於是他決定派淩統帶三千兵出濡須口探查敵情,遇到曹軍就交戰。”
淩統領命,帶著三千兵馬離開。
塵土飛揚之際,曹軍已抵達。
先鋒張遼與淩統交戰五十迴合,未分勝負。
孫權擔心淩統可能有失,便命呂蒙前去支援。
甘寧見淩統迴來後,告訴孫權:
“今晚我帶一百騎兵去襲曹營,如果有損一人一騎,我也不算立功。”
孫權信任甘寧,便指派他帶領一百名精銳騎兵,並賞賜五十瓶酒和五十斤羊肉。
甘寧迴到營中,安排一百名騎兵坐下,先自己喝了兩碗酒,接著對士兵們說道:
“今晚奉命襲營,請大家各自滿飲一杯,為了任務要努力向前。”
眾人聽後麵麵相覷,甘寧見大家遲疑,便拔出劍怒喝道:
“我為上將,連命都不怕,你們為什麽猶豫?”
眾人見甘寧怒氣衝天,紛紛起身拜道:
“願效死力。”
甘寧與百人共同飲酒食肉,等到二更時分,取了一百根白鵝羽插在頭盔上,作為號令,然後披上鎧甲,騎馬飛奔曹營,拔開鹿角,大喊一聲,直接衝進營中,目標直指曹操的中軍。
曹軍的中軍營地布陣緊密,車馬相連,形成鐵桶陣,甘寧無法直接衝入。
於是,他帶著一百騎兵左衝右突,曹軍一時混亂不知敵人究竟有多少人,自己開始自亂陣腳。
甘寧的百騎兵在營中四處縱橫,遇到敵兵就殺,亂成一片。
各個營地的鼓聲響起,火光閃爍,喊聲震天。
甘寧從營南門殺出,無人敢阻擋。
孫權命周泰帶兵支援,甘寧帶著百騎順利返迴濡須口。
曹軍擔心有埋伏,不敢追擊。
後來有詩讚美甘寧的英勇:
鼓聲震地如雷動,吳軍到處鬼神哭;
百羽輕揮曹營破,盡說甘寧虎將才。
甘寧帶領百騎成功襲擊曹營,沒有損失任何一人一騎。
迴到營門,甘寧命百人擊鼓吹笛,高喊“萬歲”,聲音震天。
孫權親自出來迎接,甘寧下馬拜伏。
權扶起甘寧,握著他的手說道:
“將軍此去,足以讓老賊感到驚駭。”
“並非我舍棄你,而是想親眼看看你究竟有多少膽量!”
隨後,權賜予甘寧絹布千匹和利刀百口。
甘寧謝過,便將這些賞賜分發給了百人。
孫權對諸將說道:
“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這兩人足以相敵。”
第二天,張遼引兵來搦戰。淩統見甘寧有功,便大聲說道:
“我願意去迎戰張遼!”
孫權同意了,淩統便領兵五千前往濡須,權自帶甘寧在陣前觀戰。
雙方對陣時,張遼出馬,左右分別有李典和樂進。
淩統策馬提刀,出至陣前,張遼指派樂進迎戰,兩人鬥了五十迴合,未分勝負。
曹操聽說後,親自帶馬來到陣前,看到兩將正在激戰,便命曹休暗中放冷箭。
曹休立即閃到張遼背後,拉弓射出一箭,正中淩統坐下的馬,馬立刻豎起,將淩統掀翻在地。
樂進急忙持槍來刺,但還未靠近,便聽到弓弦響,另一箭射中樂進的麵門,將他也打翻在馬下。
兩軍隨即停止戰鬥,各自迴營,鳴金收兵。
淩統迴到營中拜謝孫權,孫權說道:
“救你射箭之人正是甘寧。”
淩統感激不已,拜謝甘寧:
“沒想到公能如此垂恩!”
從此,淩統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再無不和。
與此同時,曹操見樂進中箭,命令他去帳中調治。
次日,曹操分兵五路進攻濡須:
他自己領中路,張遼帶左路,李典帶二路,徐晃和龐德分別帶右路和二路。
每路各帶一萬人,奔向江邊。
董襲和徐盛二將,正在樓船上看見五路軍馬進攻,眾軍紛紛感到恐懼。
徐盛鼓勵道:
“我們受君之命,忠心事君,豈能懼怕!”
於是,他帶著幾百猛士,乘小船渡過江去,衝入李典的軍中作戰。
董襲則在船上指揮,令全軍擂鼓呐喊助威。
突然,江上刮起了猛烈的風,白浪翻騰,波濤洶湧,船隻即將傾覆,許多士兵紛紛跳下船逃命。
董襲大喝:
“將軍命令,我在此守防,怎能棄船逃命!”
隨即,他斬殺了十多個逃兵。
風急船翻,董襲最終死於江水中。
徐盛依然在李典軍中作戰,來迴衝突。
這時,陳武聽到江邊激戰的聲音,帶領一軍趕來,正遇上龐德,兩軍展開混戰。
孫權在濡須的營地中聽到消息,親自帶領周泰前來支援。
此時,徐盛正在李典軍中攪亂局麵,孫權便指揮軍隊殺入幫助。
正當此時,張遼和徐晃的兩支部隊將孫權圍困在中央。
曹操見狀,急令許褚縱馬持刀殺入敵陣,打散了孫權的軍隊,使得兩側無法互救。
周泰看到孫權被圍困,急忙從軍中殺出,趕到江邊時卻不見了孫權,他立即掉頭迴到陣中,繼續尋找。
終於,他在重圍中找到孫權,周泰說道:
“主公可以跟我一起衝殺出去。”
孫權答道:
“弓箭齊發,難以脫困,怎麽辦?”
周泰說道:
“主公走在前,我在後,就可以突破重圍。”
於是,孫權騎馬前行,周泰緊隨其後,奮力抵擋,雖然周泰身受數槍,箭透重鎧,但還是成功救出了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