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率軍迴到涪城,先派人向涪水關傳信,請楊懷和高沛出關道別。


    楊懷和高沛聽到消息後商議,楊懷問:


    “劉備此次迴去,會如何?”


    高沛答道:


    “劉備必死無疑。”


    “我們各自藏好利刃,在送行時將他刺殺,以除掉我們主公的心腹大患。”


    楊懷拍手稱妙。


    兩人隻帶了隨從兩百人出關送行,其餘人馬全部留守關上。


    劉備的大軍前進至涪水河邊時,龐統對劉備說:


    “如果楊懷和高沛欣然前來,必須提高警惕;若他們不來,就立即起兵攻打關隘,絕不能耽擱。”


    正說話間,忽然一陣旋風吹倒了馬前的“帥”字大旗。


    劉備問龐統:


    “這是何兆頭?”


    龐統答道:


    “這是警示之兆,楊懷和高沛二人必定有行刺之意,主公應當嚴加防範。”


    劉備於是披上重甲,佩戴寶劍以防萬一。


    此時,探馬來報楊懷和高沛前來送行,劉備命令大軍停下。


    龐統吩咐魏延和黃忠:


    “所有從關上來的軍士,不論多少,步兵騎兵,一個也不能放迴去。”


    二人領命而去。


    楊懷和高沛兩人各自藏著利刃,帶著兩百軍士,牽著羊、帶著酒前來送行,見劉備軍中並無防備,心中暗自竊喜,以為劉備已經中計。


    兩人進入營帳,隻見劉備和龐統正在帳中端坐。


    二人拱手行禮道:


    “聽聞皇叔即將啟程返迴,特意帶來薄禮為您送行。”


    說罷獻上美酒敬劉備。


    劉備說道:


    “二位將軍駐守關隘辛苦,理應先飲此杯。”


    兩人喝下酒後,劉備說道:


    “我有機密之事要與二位將軍商議,閑雜人等都退下。”


    隨即將隨行的兩百人趕出中軍。


    劉備忽然厲聲喝道:


    “左右,將這兩個賊子給我抓起來!”


    帳後劉封和關平應聲而出,楊懷和高沛急忙拔刀反抗,卻被劉封和關平分別擒住。


    劉備斥責道:


    “我與你們主公乃同宗兄弟,你們為何同謀,離間親情?”


    龐統命人搜查二人身上,果然發現各藏利刃一把。


    龐統當即下令將二人斬首,劉備仍猶豫不決。


    龐統說道:


    “二人蓄意行刺主公,其罪當誅。”


    遂命刀斧手將楊懷、高沛斬於帳前。


    與此同時,黃忠和魏延早已將隨從兩百人全部抓獲,一個都未能逃脫。


    劉備命人將他們帶入營中,分別賜酒安撫,並說道:


    “楊懷和高沛離間我與劉璋的兄弟之情,又藏利刃行刺我,因此才將他們處死。”


    “你們無罪,不必恐慌。”


    眾人紛紛叩謝。


    龐統隨即說道:


    “如今用你們為向導,帶領我軍攻下關隘,事成之後必有重賞。”


    眾人皆表示願意效力。


    當晚,二百人先行,大軍隨後跟進。


    前軍來到關下,假稱楊懷和高沛有急事返迴,要求開關。


    關上的守軍聽說是自己人,立即開關。


    劉備大軍趁機一擁而入,不費一兵一卒便占領了涪關,蜀軍全數投降。


    劉備給予厚賞,並分兵駐守各地。


    次日,劉備犒勞三軍,在公廳設宴慶功。


    酒酣之時,劉備對龐統說道:


    “今日的聚會,可算得上是一大樂事吧?”


    龐統答道:


    “攻伐他國卻以此為樂,這並非仁者之兵。”


    劉備不悅地說道:


    “我聽說昔日武王伐紂,也曾作樂象功,這難道也是非仁者之兵嗎?”


    “你這話不合道理,速速退下!”


    龐統聞言大笑而起,左右扶著劉備迴到後堂。


    劉備睡到半夜,酒醒後,左右將他逐龐統的話告知。


    劉備十分後悔,次日早晨便穿戴整齊,登堂請龐統前來謝罪,說道:


    “昨日我醉酒失言,冒犯了先生,還請您不要放在心上。”


    龐統談笑自若地答道:


    “主公不必介懷。”


    “君臣之間都有過失,又何必獨責主公?”


    劉備聞言哈哈大笑,兩人重歸於好,氣氛融洽如初。


    卻說劉璋聽聞劉備殺了楊懷、高沛二將,並奪取了涪水關,大驚道:


    “沒想到今日果真發生了這種事!”


    於是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如何退敵。黃權獻計道:


    “應連夜派兵駐紮雒縣,堵住咽喉要道。”


    “即便劉備有精兵猛將,也無法通過。”


    劉璋隨即命令劉璝、泠苞、張任和鄧賢率領五萬大軍,連夜趕往雒縣防守,以抵禦劉備。


    四將行軍途中,劉璝說道:


    “我聽說錦屏山中有一位異人,自號‘紫虛上人’,能夠預知人生的生死禍福與貴賤吉兇。”


    “如今我們正途經錦屏山,何不前去拜訪,問問前程?”


    張任不以為然地說道:“大丈夫行軍打仗,豈能去詢問山野村夫?”


    劉璝迴答道:


    “不然。聖人說過:‘至誠之道,可以預知未來。’我們若向高人請教,便能趨吉避兇。”


    於是四將帶領五六十名騎兵來到山腳下,向樵夫打聽道路。


    樵夫指著山頂說道:


    “那座高山絕頂便是上人居所。”


    四人隨即上山,來到庵前,隻見一道童出迎,問清來意後,引他們進入庵中。


    隻見紫虛上人盤坐在蒲團之上,四人向他拜倒,懇請指點前程之事。


    紫虛上人淡然說道:


    “貧道隻是山野廢人,豈能知曉吉兇禍福?”


    劉璝再三拜請,紫虛上人方命道童取來紙筆,寫下八句預言,交給劉璝。


    紙上寫道:


    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雛鳳墜地,臥龍升天。


    一得一失,天數當然。


    見機而作,勿喪九泉。


    左有臥龍,右有鳳雛,他們將一同進入西川。


    鳳雛中途隕落,而臥龍則步步高升。


    一得一失,皆是天命使然。


    若能順勢而為,便能避免災禍,免於身死九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