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基大咧咧說道:“我一概給推了,要是光應酬這幫人,我得長出八個頭,一百個胳膊來。”


    他轉向宋獻策說道:“咱不想這些了,說說袁崇煥的事。宋先生,我和袁崇煥說謝尚政的事,他還不太信。留這麽個東西在身邊,早晚是禍害。”李鴻基說到這時,突然心頭一寒,隱隱覺得謝尚政這個家夥將來必將是個大禍害。隻怕於袁崇煥和自己都大大不利。但是,這念頭一閃,隨即被眼前的事蓋過了。


    他從懷中取出一張地圖來。把地圖輔在桌子上,他把大家都叫過來。


    宋獻策見那地圖上畫得圈圈點點,知道李鴻基看了許多遍了。李鴻基從桌上拿起一隻筆一邊指點一邊說道。


    :“如今毛文龍已死,皇太極無後顧之憂,他一定會發重兵從長城的龍井關,大安口,進攻長城,從遵化,通州直取北京。宋先生,我們的三千火槍士兵還在訓練。估計要想能投入戰鬥,最少還得二個月左右。三個月後,皇太極已經快到長城了,你看,不等他進攻長城,我們率這三千人從天津坐船,經旅順攻女真的大後方,是不是十拿九穩。”


    宋獻策的目光隨著李鴻基的筆不停地思索著,毛文龍死後,他認為皇太極有可能繞蒙古攻進長城。隻不過,這股軍隊卻並不象李鴻基所說的重兵,而是二三萬左右的機動部隊。方向不是攻北京。而是應攻河北,山東才對。在他心目中,女真人以搶劫為生,自是以利為動。京城不但城高池固,而且一旦敵人寇犯京師,天下震動。所有大明部隊會不顧一切迅速向京城聚集。而且寧遠山海關尚在大明手中,一旦後路被斷,情況必定危險。


    為什麽李鴻基那麽肯定皇太極會攻北京呢。而且把時間都說得那麽肯定。


    他正想到這,李鴻基急不可耐地問道:“先生,你說行不行啊?”


    李鴻基別看當過二天軍火商,但對打仗的事,他可是不太明白。雖說上一世也是軍事愛好者,而且也和許多人槍戰過,但以前頂多是一百多人,這樣大規模的軍隊作戰卻是頭一次。心裏沒底。但是,宋獻策可是行家啊,所以,他極盼著聽宋獻策的意見。


    宋獻策微笑說道:“公子此計是圍魏救趙之意,公子大概以為皇太極大軍在外,內部空虛,我們就象當年毛文龍一樣襲他後方,他怕後方有失,一定搬師迴盛師。“


    李鴻基點了點頭,他確實有這個意思。


    宋獻策微笑說道:“此計倒是妙計。“


    李鴻基一聽宋獻策也讚倒妙計,心花怒放。


    沒想到宋獻策馬上又說道:““圍魏救趙之計最初實行的是孫臏,他用此計成功地擊敗龐涓。此後很多人都用過此計,但成功失敗,高下之間則差之千裏了。“宋獻策微笑道。


    李鴻基和劉宗敏對視一眼,劉宗敏已經不耐煩地叫起來:“老宋,別賣關子,快說我們這麽做到底行不行。”


    宋獻策微笑著提出自己的觀點“戰爭之道,在於知已知彼,首先,我們並不知皇太極發兵時間,也不知發兵數目,冒然以三千人遠襲遼東,似乎冒險。”


    李鴻基不假思索說道;“這個先生不必擔心了,他敢肯定他會率重兵攻北京。而且是他親自帶隊,就在毛文龍死後不到十多天,他就發兵了。”


    宋獻策見他說得十分肯定,一付未卜先知的樣子,想起李鴻基事先斷定毛文龍必定被殺,也許李鴻基真是有什麽先知先覺的本事?想到這,他半信半疑地說道:“第二,就算皇太極發重兵攻北京,遼東空虛,但皇上和滿朝文武也未必同意你這個計劃。。公子試想,若沒得到皇太極入關的消息時,單憑你個人猜測,說皇太極入寇中原,提出兵發遼東的計劃,滿朝文武又有幾人能相信,又有幾人能讚同?很多人會認為你深入敵人腹地,搞不好會把火槍營全葬送掉。皇上對火槍營冀予很大的希望,我想他多半不會同意你這樣做。”


    劉宗敏笑道:“整個火槍營我們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到時候把兵一拉出去就能戰鬥了對不對。“


    宋獻策好脾氣地笑道:“三千人馬不是小數,一齊失蹤,朝廷豈能不知。就算事發突然,朝廷不知,朝廷在天津衛,旅順口都有重兵把守,三千人馬,調用民用船隻至少在也得二百艘左右。如此大的舉動,天津衛所一定有警覺,若他們中途攔截,我們怕沒與女真交戰,先與朝廷的官兵打起來了。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那就是後勤保障。有句俗話說大軍未到,糧草先行。而三千人馬的後勤保障,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若朝廷不配合我們,我們糧草如何解決。”


    李鴻基信心實足地笑道:“這個倒不用擔心,女真人早給我們準備好了。哪個城裏都有存糧,我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攻下一二個城池,應該沒有問題。然後就地召集一些漢人,多贈他們金錢,讓他們為我們送軍糧。那裏的漢人倍受欺壓,一定有許多人願為我們效力,糧草就能解決了。“


    宋獻策本來並不想讓李鴻基孤軍犯險,今見他信心百倍,而且提出的具體辦法也還行得通。想自古將山刀劍出,也許這就是公子創業在開始呢。想到這,也點頭笑道:“努爾哈赤晚年下令屠殺了大量漢人。如後金天命八年,努爾哈赤以複州漢民欲逃為由,派兵二萬屠城,全城一萬八千多人隻剩下五百戶及一些老弱婦幼。後金天命十年十月,以漢民叛逃不絕欲殺後金兵為由,命八旗貝勒率各旗精兵在後金轄區內,“分路而行,逢村堡,即下馬而殺”,“不論貧富,均皆誅戮”。努爾哈赤認為,這些漢民都是在明朝秀才們的蠱惑下才造反叛逃。他說:“並非我等嘉善拔擢之官員,乃是昔為明國秀才、大臣而今無官者,聽信奸細之言,煽動當地村民。凡此等人,皆檢出誅之”。因而有“賢良之書生亦被殺絕”的說法。努爾哈赤推行這種滅絕人性政策,想來遼東漢人一定恨這入骨,若我們能用計攻下一二個城池,不難召收一些漢人為我所用。既可解決糧餉運送問題,也可增加兵源。“


    “可還有別的問題沒有?“李鴻基問。


    宋獻策笑道:“是戰爭就有危險和困難存在,其他的可在實際做戰中解決。隻是怕於官兵先打起來。“


    李鴻基騰地跳起來拍著宋獻策的肩膀笑道:“宋先生說得好,是戰爭就有危險和困難存在。!崇禎皇上不允許我們發兵,我們就來個假傳聖旨。我這裏正有升官的聖旨,照樣畫葫蘆,先假造一個暗地出兵遼東的聖旨出來。若天津駐軍攔阻我們,就拿出聖旨來。隻要蒙到了遼東,就魚入大海了,崇禎他們幹跺腳,也拿我沒轍。”


    宋獻策差點絕倒,假傳聖旨?這李鴻基說這事倒和吃炒飯一樣隨便!他看到李鴻基滿不在乎的灑脫勁,忽然暗想道:“公子如果真的假傳聖旨,他就再不容於大明朝廷,也許,這就是天意,這件事後,公子就起義兵了?”


    想到這,他萬分興奮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顧傾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顧傾城並收藏迴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