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好!咳咳……”
曹瑋的居所之中,這位年逾五旬的老將軍正在和病魔進行著殊死的鬥爭,年初的時候,因為頑疾在身的緣故,她曾經拒絕了朝廷的任命,如今還時常需要逗留在京郊附近繼續療養。
不過他的病情已經好了許多,最近已經準備出京任職,甚至相關手續早就已經辦了下來,隻是朝堂之中的某位大人物,還希望他能夠多多逗留幾天。
他不知道這幾天究竟會發生什麽,但他已經猜到很可能與皇帝有關。
他並不是個堅定的保皇黨,但聽完侄女的那番複述之後,隻覺得這個小女娃鏗鏘有力的風采,將他們曹家的赫赫聲威宣揚得淋漓盡致。
因此他才忍不住喝彩起來。
不過,這也意味著它即將同意侄女的意見,與那個玉津園當中的學堂建立合作關係。
話說,一所學堂能夠坐起多大的買賣呢?
這真是讓人好奇啊。
其實,此時的汴京城裏,不隻有他曹瑋一人感到好奇,禮絕百僚的宰相王曾,也對中立學堂的產業非常感興趣。
當然,身為宋帝國的宰相,他是不方便親自過去洽談的,因此,他讓兒子韓絳代替自己前往玉津園。
作為當朝首相家裏的羊內,韓絳有很多機會出入玉津園之中。
上次他還曾經來給皇帝趙禎捎過口信兒,此次當然更是輕車熟路。
不過,當他抵達玉津園之後,卻發現主事的白永安並不在此處,所以,隻能由石景潤來接待他了。
好在,他對這裏也算比較熟悉,屬於接待其實都是一樣的。
這不他和石景瑞還沒聊幾句呢,楚昭和皇帝趙禎就湊了過來,想要看一看王大宰相家裏究竟有多麽殷實的底子。
同時趙禎也很好奇,王大宰相是怎麽知道中立學堂的事情呢?
聽說白永安還沒有去拜訪過王大宰相啊?
王絳很快為他解釋了這個疑惑。
“這還用去拜訪嗎?整個汴京城裏都已經傳遍了,說中立學堂有很多好買賣,正在尋找豪商巨賈合作呢。”
“噢,原來是這樣啊。”
趙禎最近老說這句話,儼然已經成為了他的口頭禪,此時又重複一遍,就連楚州也跟著笑了起來。
這個皇帝像是個什麽都不懂的孩子,每每遇到事情都得向人請教,不過他那份謙遜的姿態,倒是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
如果,這樣的好感以及產生好感的原因,都沒有多大現實意義。
至少在即將要展開大發展的實業領域當中是這樣的。
因此接下來的對話當中,小皇帝的作用就不大了,他甚至更多的時候是在側耳傾聽,和楚昭一樣,看兩位高手如何在談判當中進行博弈。
石景潤率先開口,問道:“王宰相竟然已經知道,那麽他有沒有說想要在哪方麵和我們合作?”
“這個,我並沒有聽她說起過,隻是讓我來和先生洽談一番,所以,在下恐怕還得煩勞石先生把你們的產業跟我介紹一下。”
“噢,這個好說。”石景潤舉國一張紙來,用毛筆在上麵列舉了幾個簡單的行業,並同時解說道,“我們現在感覺最有希望的是這個釀酒的行當,開封府已經同意我們做這個營生,而且,我們已經賣掉了一些,隻是口碑和銷路都還沒有建立起來。口碑的問題好說,我們這裏有另外一個石先生,他是個好酒之人,整個汴京城裏都遍布著他的酒友。倒是這銷路確實頗成問題。”
石延年的名字,王絳是知道的,這個家夥確實以好酒為名,而且他的朋友當中也有很多與他有著類似的愛好。
有他宣傳固然是好的。
但銷路問題確實也值得擔心。
不過這畢竟是皇帝在背後推動的事情,所以即便是沒多大本事,他也要在趙禎麵前稍微露一下。
“聽先生所說,現在這些酒品就隻剩下銷路問題了。這其實很簡單,我家中就有幾個鋪子,可以幫助先生代賣。而且,朝中許多大臣其實都在汴京城中置有產業。我與那些人家的衙內舌人,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交情,讓她們出手幫個小忙,應該也是能夠做到的。”
“嗯,那倒是好極了。”石景潤先是笑了一下,然後又問到,“隻是這忙不能白幫,好處費得多少給一些。”
“何必那麽客氣?”王建趕緊大方起來,雖然他家裏的情況也沒多少樂觀之處可言,但這畢竟是涉及到皇帝的產業,爪子還是不要伸得太長為好。
可石景潤卻沒給他繼續表現的機會。
“我知道這代賣酒水的,一般都是私下給他兩三分的好處。不過,我們這裏卻是有些不同的。衙內迴去之後,可以將那些朋友的店鋪名字都要過來,然後我們給他特許出售職權。凡擁有此權利者,可以在這裏用七成的低價進貨。其他的供銷商就隻能九成。”
王絳知道,這隻不過是變相的促銷罷了。
但他也不好多說什麽,因為這裏麵有一股濃重的穿越者味道,所以他唯恐言多必失,隻是點點頭,把這件事應了下來。
至於這些酒品究竟是什麽樣的,他也沒有太放在心上,隻是繼續聽石景潤介紹其他的產業。
“除了酒水之外,我們還準備經營一間印刷坊。不過我們臨時還不準備印刷高質量的書本,隻是用新發明的轉輪排字架,印一些汴京城裏最新發行的邸報。”
所謂的諜報是官府用來傳遞各種大事小情的通訊載體。
最初的時候隻允許朝廷印刷。
但後來,因為民間商人、士子等各個階層都有了解朝廷大事的想法,因此就有人悄悄的將邸報掏出來賣,甚至幹脆自己編纂內容。在外發行。
據說,宋朝的民間邸報,在準確率上可以達到七八成之多。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數字,尤其在那個信息交流不暢的年代。
不過,對於已經成型的民間舉報宋朝,官府也是實行管製的。
但印刷這方麵就沒有那麽多講究了。
所以,白永安和石景潤的想法是先拿別人的報紙來練練手,給他們承辦一下印刷業務,等自己的團隊熟悉了,然後再去招募一些個底層書生來充當編輯,進而發行自己的報紙。
至於找哪些已經成型的報紙合作,說起來也是不用發愁的,因為他們使用轉輪排字架的緣故,排版的效率比別人高了不知凡幾。
或許當別人還在雕版初期,他們就已經順利的印刷完成。
畢竟他們也是半機械化作業,肯定是比純手工更快一些……哦不,不止一些。
唯一的問題是,石景潤現在用的轉輪排字架,是個依托於汴河的露天工程,倘若老天爺不作美的話,那麽他們就隻能停工歇歇。
倒黴的是,紙張和油墨都是怕水的,要是稍有不慎的話,可能是要從頭再來一遍的。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王健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什麽轉輪排字架,他在聽到這個發明之後,隻覺得新奇無比,因此還連連追問了好幾句。
也正是這一番追問,他和他身後的楚昭,才得知這是白永安早先就已經提出過的設想,汴河之上甚至早就已經有了一處類似的設施,不過那是屬於另外一家刻書坊的。
但是景瑞在聽說了白勇安的構想之後,竟然根據他的描述,很快也做了一套類似的裝置。
而且據說效率還要更高一些。
反而是原來的那家客訴方,希望能夠依托白永安的關係,與石景潤許多合作。
但此事現在還在商談之中,沒有定論。
王絳聽到此處,頓時覺得自己好像發現了什麽至寶一樣,立刻搶著要和石景潤簽約。
石景潤和趙禎都有些不明所以,但楚昭卻隱約覺得王絳已經從剛才的論證當中緩過勁來,他似乎是想明白了什麽才決定這麽做的。
他是知道轉輪排字架的,這是元朝王禎的發明,明代的徐光啟好像也曾經記錄過。
因為元朝距離北宋不過一二百年而已,因此將它的發明提前到這一時期,在技術上是沒有多少難度的。
但王將很有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不過楚昭也認為即便他不知道,隻要清楚這是和白永安的設計有關,就可以基本上確定這是穿越者的產物。
而他王絳,作為一個沒有類似能力的穿越者,到目前為止也隻能憑借紳士繼續啃老底,因此肯定是頗為願意和石景潤合作的。
石景潤當然願意得到丞相家的支持。
因此立刻與他簽署了協定。
不過就在兩人簽字畫押,蓋上私章之後,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卻打亂了他們接下來交談的節奏。
“你們說的這個買賣,我也要一份。”
不知何時,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突然出現在了石景潤後麵,脆生生的丟下這樣一句話語之後,就被她身後的一名五旬老者,拽著跪在了地上。
“臣拜見官家!”
趙禎沒想到,竟然有人不經通報就晃悠到了這裏。
不過,這裏畢竟隻是玉津園,而不是皇宮。雖然刻意強調了安保,但看看那位老者身後的藍元振,恐怕就不需要多解釋什麽了。
至於這位老者是誰?
他趙禎還是有印象的。
曾經在三都穀一戰當中打出赫赫威名的曹瑋,在如今這個天下承平的年代裏,已然是宋帝國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了,他這個皇帝又怎麽可能不認得呢?
曹瑋的居所之中,這位年逾五旬的老將軍正在和病魔進行著殊死的鬥爭,年初的時候,因為頑疾在身的緣故,她曾經拒絕了朝廷的任命,如今還時常需要逗留在京郊附近繼續療養。
不過他的病情已經好了許多,最近已經準備出京任職,甚至相關手續早就已經辦了下來,隻是朝堂之中的某位大人物,還希望他能夠多多逗留幾天。
他不知道這幾天究竟會發生什麽,但他已經猜到很可能與皇帝有關。
他並不是個堅定的保皇黨,但聽完侄女的那番複述之後,隻覺得這個小女娃鏗鏘有力的風采,將他們曹家的赫赫聲威宣揚得淋漓盡致。
因此他才忍不住喝彩起來。
不過,這也意味著它即將同意侄女的意見,與那個玉津園當中的學堂建立合作關係。
話說,一所學堂能夠坐起多大的買賣呢?
這真是讓人好奇啊。
其實,此時的汴京城裏,不隻有他曹瑋一人感到好奇,禮絕百僚的宰相王曾,也對中立學堂的產業非常感興趣。
當然,身為宋帝國的宰相,他是不方便親自過去洽談的,因此,他讓兒子韓絳代替自己前往玉津園。
作為當朝首相家裏的羊內,韓絳有很多機會出入玉津園之中。
上次他還曾經來給皇帝趙禎捎過口信兒,此次當然更是輕車熟路。
不過,當他抵達玉津園之後,卻發現主事的白永安並不在此處,所以,隻能由石景潤來接待他了。
好在,他對這裏也算比較熟悉,屬於接待其實都是一樣的。
這不他和石景瑞還沒聊幾句呢,楚昭和皇帝趙禎就湊了過來,想要看一看王大宰相家裏究竟有多麽殷實的底子。
同時趙禎也很好奇,王大宰相是怎麽知道中立學堂的事情呢?
聽說白永安還沒有去拜訪過王大宰相啊?
王絳很快為他解釋了這個疑惑。
“這還用去拜訪嗎?整個汴京城裏都已經傳遍了,說中立學堂有很多好買賣,正在尋找豪商巨賈合作呢。”
“噢,原來是這樣啊。”
趙禎最近老說這句話,儼然已經成為了他的口頭禪,此時又重複一遍,就連楚州也跟著笑了起來。
這個皇帝像是個什麽都不懂的孩子,每每遇到事情都得向人請教,不過他那份謙遜的姿態,倒是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
如果,這樣的好感以及產生好感的原因,都沒有多大現實意義。
至少在即將要展開大發展的實業領域當中是這樣的。
因此接下來的對話當中,小皇帝的作用就不大了,他甚至更多的時候是在側耳傾聽,和楚昭一樣,看兩位高手如何在談判當中進行博弈。
石景潤率先開口,問道:“王宰相竟然已經知道,那麽他有沒有說想要在哪方麵和我們合作?”
“這個,我並沒有聽她說起過,隻是讓我來和先生洽談一番,所以,在下恐怕還得煩勞石先生把你們的產業跟我介紹一下。”
“噢,這個好說。”石景潤舉國一張紙來,用毛筆在上麵列舉了幾個簡單的行業,並同時解說道,“我們現在感覺最有希望的是這個釀酒的行當,開封府已經同意我們做這個營生,而且,我們已經賣掉了一些,隻是口碑和銷路都還沒有建立起來。口碑的問題好說,我們這裏有另外一個石先生,他是個好酒之人,整個汴京城裏都遍布著他的酒友。倒是這銷路確實頗成問題。”
石延年的名字,王絳是知道的,這個家夥確實以好酒為名,而且他的朋友當中也有很多與他有著類似的愛好。
有他宣傳固然是好的。
但銷路問題確實也值得擔心。
不過這畢竟是皇帝在背後推動的事情,所以即便是沒多大本事,他也要在趙禎麵前稍微露一下。
“聽先生所說,現在這些酒品就隻剩下銷路問題了。這其實很簡單,我家中就有幾個鋪子,可以幫助先生代賣。而且,朝中許多大臣其實都在汴京城中置有產業。我與那些人家的衙內舌人,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交情,讓她們出手幫個小忙,應該也是能夠做到的。”
“嗯,那倒是好極了。”石景潤先是笑了一下,然後又問到,“隻是這忙不能白幫,好處費得多少給一些。”
“何必那麽客氣?”王建趕緊大方起來,雖然他家裏的情況也沒多少樂觀之處可言,但這畢竟是涉及到皇帝的產業,爪子還是不要伸得太長為好。
可石景潤卻沒給他繼續表現的機會。
“我知道這代賣酒水的,一般都是私下給他兩三分的好處。不過,我們這裏卻是有些不同的。衙內迴去之後,可以將那些朋友的店鋪名字都要過來,然後我們給他特許出售職權。凡擁有此權利者,可以在這裏用七成的低價進貨。其他的供銷商就隻能九成。”
王絳知道,這隻不過是變相的促銷罷了。
但他也不好多說什麽,因為這裏麵有一股濃重的穿越者味道,所以他唯恐言多必失,隻是點點頭,把這件事應了下來。
至於這些酒品究竟是什麽樣的,他也沒有太放在心上,隻是繼續聽石景潤介紹其他的產業。
“除了酒水之外,我們還準備經營一間印刷坊。不過我們臨時還不準備印刷高質量的書本,隻是用新發明的轉輪排字架,印一些汴京城裏最新發行的邸報。”
所謂的諜報是官府用來傳遞各種大事小情的通訊載體。
最初的時候隻允許朝廷印刷。
但後來,因為民間商人、士子等各個階層都有了解朝廷大事的想法,因此就有人悄悄的將邸報掏出來賣,甚至幹脆自己編纂內容。在外發行。
據說,宋朝的民間邸報,在準確率上可以達到七八成之多。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數字,尤其在那個信息交流不暢的年代。
不過,對於已經成型的民間舉報宋朝,官府也是實行管製的。
但印刷這方麵就沒有那麽多講究了。
所以,白永安和石景潤的想法是先拿別人的報紙來練練手,給他們承辦一下印刷業務,等自己的團隊熟悉了,然後再去招募一些個底層書生來充當編輯,進而發行自己的報紙。
至於找哪些已經成型的報紙合作,說起來也是不用發愁的,因為他們使用轉輪排字架的緣故,排版的效率比別人高了不知凡幾。
或許當別人還在雕版初期,他們就已經順利的印刷完成。
畢竟他們也是半機械化作業,肯定是比純手工更快一些……哦不,不止一些。
唯一的問題是,石景潤現在用的轉輪排字架,是個依托於汴河的露天工程,倘若老天爺不作美的話,那麽他們就隻能停工歇歇。
倒黴的是,紙張和油墨都是怕水的,要是稍有不慎的話,可能是要從頭再來一遍的。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王健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什麽轉輪排字架,他在聽到這個發明之後,隻覺得新奇無比,因此還連連追問了好幾句。
也正是這一番追問,他和他身後的楚昭,才得知這是白永安早先就已經提出過的設想,汴河之上甚至早就已經有了一處類似的設施,不過那是屬於另外一家刻書坊的。
但是景瑞在聽說了白勇安的構想之後,竟然根據他的描述,很快也做了一套類似的裝置。
而且據說效率還要更高一些。
反而是原來的那家客訴方,希望能夠依托白永安的關係,與石景潤許多合作。
但此事現在還在商談之中,沒有定論。
王絳聽到此處,頓時覺得自己好像發現了什麽至寶一樣,立刻搶著要和石景潤簽約。
石景潤和趙禎都有些不明所以,但楚昭卻隱約覺得王絳已經從剛才的論證當中緩過勁來,他似乎是想明白了什麽才決定這麽做的。
他是知道轉輪排字架的,這是元朝王禎的發明,明代的徐光啟好像也曾經記錄過。
因為元朝距離北宋不過一二百年而已,因此將它的發明提前到這一時期,在技術上是沒有多少難度的。
但王將很有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不過楚昭也認為即便他不知道,隻要清楚這是和白永安的設計有關,就可以基本上確定這是穿越者的產物。
而他王絳,作為一個沒有類似能力的穿越者,到目前為止也隻能憑借紳士繼續啃老底,因此肯定是頗為願意和石景潤合作的。
石景潤當然願意得到丞相家的支持。
因此立刻與他簽署了協定。
不過就在兩人簽字畫押,蓋上私章之後,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卻打亂了他們接下來交談的節奏。
“你們說的這個買賣,我也要一份。”
不知何時,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突然出現在了石景潤後麵,脆生生的丟下這樣一句話語之後,就被她身後的一名五旬老者,拽著跪在了地上。
“臣拜見官家!”
趙禎沒想到,竟然有人不經通報就晃悠到了這裏。
不過,這裏畢竟隻是玉津園,而不是皇宮。雖然刻意強調了安保,但看看那位老者身後的藍元振,恐怕就不需要多解釋什麽了。
至於這位老者是誰?
他趙禎還是有印象的。
曾經在三都穀一戰當中打出赫赫威名的曹瑋,在如今這個天下承平的年代裏,已然是宋帝國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了,他這個皇帝又怎麽可能不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