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河村私塾。
陳清遠剛剛到學堂坐下沒多久,就被王夫子單獨叫去了書房,和夫子見了禮後。
陳清遠一臉疑問道:“老師,不知您特意叫學生來,是有何事?”
王夫子喝了一口茶水,慢慢道:“清遠,自從四年前我收你為徒,在這期間你每一次的進步,我都有看在眼裏,現在你學習的火候已經差不多了。”
“今天我叫你來,是想讓你參加明年二月份的縣試,在最後的這幾個月,希望你再好好複習下。”
陳清遠沒想到是這個好消息,頓時一臉高興:“是的,老師,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
王夫子也能想到自己學生的反應,以前的他聽到可以下場了可比陳清遠激動多了。
臉上平靜道:“這次下場隻是先去試一試,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下場就能取得名次的。”
“就像之前你的學長,去年下場就沒有取得名次,所以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好,我知道的,老師。”
.........
出了書房。
陳清遠臉上的激動還是沒有平複下來,坐在學堂裏麵,深唿吸了幾下,才把心態平靜下來。
這次他們小河村私塾一共有五名學子下場。
分別是之前就在大班的林曉,和他同村的陳林玉,一起升上來的小胖子王春生和夫子的孫子王誌明。
他們這個大班現在就一共有八名學生,之前的同學都退學迴家了。
這個班級另外的三名同學還是去年剛剛升上來的,現在的他們還沒有學習完四書五經。
這次是不能下場,再怎麽樣也得過兩年看看學習情況再說。
中午下了課。
王春生一臉激動地跑過來,抱住陳清遠就說:“毛子,夫子叫我們一起去參加明年的縣試。”
“我早就知道了,夫子最先找的就是我,再說了我們努力這麽多年,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
王春生一臉憤憤:“我就知道,你是夫子的關門弟子,王誌明是夫子的親孫子,你倆肯定早就知道了,害的我早上看你們進進出出的,還以為是要丟下我一個人呢。”
陳清遠一臉平靜道:“你還是趁著最後的幾個月再好好努力一把吧,在咱們五個人當中就你的學習最差了,估計夫子還是看差一個人才可以五人結保,才能叫上你的。”
王春生一臉無奈:“那怎麽辦,你們要麽是比我學多了幾年,要麽是有夫子不停地開小灶,就隻有我一個小可憐,我能怎麽辦,涼拌。”
陳清遠聽到這裏一把推開小胖子,這個家夥明明自己也不停地給他複習,還這樣說。
就讓他自生自滅好了。
再說這個家夥明明是和他一樣的年齡,怎麽這麽快就長得人高馬大了,還沒有到十一歲就已經長到一米六了。
又是一個吃了豬飼料長大的。
現在的他,才不到一米四。
真的好希望外公那一米八多的身高能隔代遺傳過來,他不要求能長得一樣高,隻要有一米七五就可以了。
要是臉再白一點就再好不過了。
在南臨朝,下場考試是要提前三個月到指定的地點進行報名,過了規定的時間不來報名,就是有關係也沒有辦法進到考場了。
........
時間在緊走慢走中來到了十一月。
縣試報名的時間一公布出來,王夫子就馬不停蹄地帶著他們五人去縣衙報名。
這裏的縣衙,陳清遠還是第一次看見,在龍門鎮是沒有縣衙的,隻有裏正和土豪鄉紳代為管理。
縣衙的門口就和陳清遠心中想的一樣,高大而宏偉,非常有氣勢。
兩邊擺放著兩隻兩米高的石獅子,大門是石材與木質相結合,大門上排列著一排整齊的門釘和看上去就很厚重的銅環。
門麵上雕刻有各種圖案,有龍鳳呈祥和各種不認識的瑞獸,大門的兩側還掛有對聯。
寫的是“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門楣。”
最上方則懸掛有金色的縣衙二字,上了階梯後有一麵登聞鼓。
他們到來的時候,報名的地方還有不少學子排隊,約有二十幾人的樣子。
陳清遠一眼看過去,這次參加縣試的學子大多都是少年和青年,像他們這麽小的還是比較少。
最讓他吃驚的是,居然在排隊報名的隊伍裏還有看上去四十多歲的人。
真的是學到老考到老啊。
要是說在考秀才或者考舉人的時候,看見有人和他爺爺一樣的年紀的,他還不會覺得有什麽。
但是現在隻是第一關的縣試,你就一直考不過,那還考什麽,早一點放棄給家裏人減少一點負擔不好,非要較什麽勁呢。
隨著太陽的不斷升高,陽光曬在身上的溫度剛剛好,現在已經是秋天,天氣已經在慢慢轉冷。
前麵的人數在不斷減少,眼看著就要到他們五人了,王夫子才和一位穿著襴衫,頭戴儒巾的秀才公結束了聊天。
聽夫子說,這個秀才姓李,叫李治國。
年紀和他們夫子差不多,是當年他們在學堂一起進學的,每次私塾有學子要考童生試,王夫子都是找他做擔保。
因為是認識的關係,也會少一點錢。
秀才給人做擔保一般都會調查好考生的情況。
因為一旦有學子作弊,秀才也是與其同罪的,嚴重一些還會被削去功名,所以給人做保,他們都是給認識的人做擔保。
雖然李秀才是很想掙那二兩保銀,但是他可不想把自己的秀才功名給弄丟了,這可是得不償失。
所以每次做擔保的時候,都會在好友那裏好好了解一番考生的基本情況,見沒有問題了才做保。
這次報名的地點就在縣衙禮房。
負責登記的書吏一看見李秀才就笑了起來,年年都來做擔保的人,都是老熟人了。
而且李秀才的人情事故不錯,每次做擔保後,都會給他們這幾個做登記的書吏包上一個紅包。
有熟人就是好辦事。
陳清遠剛剛到學堂坐下沒多久,就被王夫子單獨叫去了書房,和夫子見了禮後。
陳清遠一臉疑問道:“老師,不知您特意叫學生來,是有何事?”
王夫子喝了一口茶水,慢慢道:“清遠,自從四年前我收你為徒,在這期間你每一次的進步,我都有看在眼裏,現在你學習的火候已經差不多了。”
“今天我叫你來,是想讓你參加明年二月份的縣試,在最後的這幾個月,希望你再好好複習下。”
陳清遠沒想到是這個好消息,頓時一臉高興:“是的,老師,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
王夫子也能想到自己學生的反應,以前的他聽到可以下場了可比陳清遠激動多了。
臉上平靜道:“這次下場隻是先去試一試,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下場就能取得名次的。”
“就像之前你的學長,去年下場就沒有取得名次,所以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好,我知道的,老師。”
.........
出了書房。
陳清遠臉上的激動還是沒有平複下來,坐在學堂裏麵,深唿吸了幾下,才把心態平靜下來。
這次他們小河村私塾一共有五名學子下場。
分別是之前就在大班的林曉,和他同村的陳林玉,一起升上來的小胖子王春生和夫子的孫子王誌明。
他們這個大班現在就一共有八名學生,之前的同學都退學迴家了。
這個班級另外的三名同學還是去年剛剛升上來的,現在的他們還沒有學習完四書五經。
這次是不能下場,再怎麽樣也得過兩年看看學習情況再說。
中午下了課。
王春生一臉激動地跑過來,抱住陳清遠就說:“毛子,夫子叫我們一起去參加明年的縣試。”
“我早就知道了,夫子最先找的就是我,再說了我們努力這麽多年,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
王春生一臉憤憤:“我就知道,你是夫子的關門弟子,王誌明是夫子的親孫子,你倆肯定早就知道了,害的我早上看你們進進出出的,還以為是要丟下我一個人呢。”
陳清遠一臉平靜道:“你還是趁著最後的幾個月再好好努力一把吧,在咱們五個人當中就你的學習最差了,估計夫子還是看差一個人才可以五人結保,才能叫上你的。”
王春生一臉無奈:“那怎麽辦,你們要麽是比我學多了幾年,要麽是有夫子不停地開小灶,就隻有我一個小可憐,我能怎麽辦,涼拌。”
陳清遠聽到這裏一把推開小胖子,這個家夥明明自己也不停地給他複習,還這樣說。
就讓他自生自滅好了。
再說這個家夥明明是和他一樣的年齡,怎麽這麽快就長得人高馬大了,還沒有到十一歲就已經長到一米六了。
又是一個吃了豬飼料長大的。
現在的他,才不到一米四。
真的好希望外公那一米八多的身高能隔代遺傳過來,他不要求能長得一樣高,隻要有一米七五就可以了。
要是臉再白一點就再好不過了。
在南臨朝,下場考試是要提前三個月到指定的地點進行報名,過了規定的時間不來報名,就是有關係也沒有辦法進到考場了。
........
時間在緊走慢走中來到了十一月。
縣試報名的時間一公布出來,王夫子就馬不停蹄地帶著他們五人去縣衙報名。
這裏的縣衙,陳清遠還是第一次看見,在龍門鎮是沒有縣衙的,隻有裏正和土豪鄉紳代為管理。
縣衙的門口就和陳清遠心中想的一樣,高大而宏偉,非常有氣勢。
兩邊擺放著兩隻兩米高的石獅子,大門是石材與木質相結合,大門上排列著一排整齊的門釘和看上去就很厚重的銅環。
門麵上雕刻有各種圖案,有龍鳳呈祥和各種不認識的瑞獸,大門的兩側還掛有對聯。
寫的是“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門楣。”
最上方則懸掛有金色的縣衙二字,上了階梯後有一麵登聞鼓。
他們到來的時候,報名的地方還有不少學子排隊,約有二十幾人的樣子。
陳清遠一眼看過去,這次參加縣試的學子大多都是少年和青年,像他們這麽小的還是比較少。
最讓他吃驚的是,居然在排隊報名的隊伍裏還有看上去四十多歲的人。
真的是學到老考到老啊。
要是說在考秀才或者考舉人的時候,看見有人和他爺爺一樣的年紀的,他還不會覺得有什麽。
但是現在隻是第一關的縣試,你就一直考不過,那還考什麽,早一點放棄給家裏人減少一點負擔不好,非要較什麽勁呢。
隨著太陽的不斷升高,陽光曬在身上的溫度剛剛好,現在已經是秋天,天氣已經在慢慢轉冷。
前麵的人數在不斷減少,眼看著就要到他們五人了,王夫子才和一位穿著襴衫,頭戴儒巾的秀才公結束了聊天。
聽夫子說,這個秀才姓李,叫李治國。
年紀和他們夫子差不多,是當年他們在學堂一起進學的,每次私塾有學子要考童生試,王夫子都是找他做擔保。
因為是認識的關係,也會少一點錢。
秀才給人做擔保一般都會調查好考生的情況。
因為一旦有學子作弊,秀才也是與其同罪的,嚴重一些還會被削去功名,所以給人做保,他們都是給認識的人做擔保。
雖然李秀才是很想掙那二兩保銀,但是他可不想把自己的秀才功名給弄丟了,這可是得不償失。
所以每次做擔保的時候,都會在好友那裏好好了解一番考生的基本情況,見沒有問題了才做保。
這次報名的地點就在縣衙禮房。
負責登記的書吏一看見李秀才就笑了起來,年年都來做擔保的人,都是老熟人了。
而且李秀才的人情事故不錯,每次做擔保後,都會給他們這幾個做登記的書吏包上一個紅包。
有熟人就是好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