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深知太子自幼生長於深宮之中,對於民間百姓的生活疾苦知之甚少。為此,他憂心忡忡地找來太子左庶子於誌寧和杜正倫等幾位重臣,語重心長地囑咐他們道:“諸位愛卿皆是朕所倚重之人,如今朕將教導太子之重任托付於爾等。平日裏,還望汝等多為太子講述些百姓生活在民間所麵臨的種種艱難困苦之事。若見到太子行為有不當之處,萬不可姑息縱容,應當果敢直言進諫,使其能夠從中受益,明白為人君者所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於誌寧和杜正倫等人連忙跪地叩頭,表示定當不負聖恩,盡心盡力輔佐太子。


    到了公元 636 年,長孫皇後的病情逐漸加重,終日臥病在床,身體每況愈下。盡管宮中太醫們竭盡所能地為她診治,但最終還是無力迴天。長孫皇後終究沒能戰勝病魔,與世長辭。


    長孫皇後的離世給整個宮廷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而此時的李承乾,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身患足疾的困擾,性格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那個乖巧懂事的太子,漸漸地變得叛逆起來,令唐太宗倍感頭痛和無奈。”悠然說道。


    “觀音婢……”唐太宗正看著天幕上麵講的這些事情,誰也沒有想到,竟然會突然聽聞觀音婢(即長孫皇後)早逝的噩耗!這一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瞬間將他心中原有的平靜擊碎得無影無蹤。之前那想聽下去的念頭,眨眼間便煙消雲散。此刻,他再也無法保持鎮定,焦急萬分地站起身來,匆匆忙忙就要朝著皇後所在之處奔去,非得親眼看一看她如今究竟情況如何,方能稍稍平複他那顆已然焦躁難安的心。


    “陛下你這是想要去哪裏?”就在這時,隻見長孫皇後心急如焚地出現在了天幕之下。當她得知即將講述的乃是關於高明之事時,便毫不猶豫地起身趕往太極殿。盡管她尚不清楚為何高明會驟然失去太子之位,但出於對大唐江山社稷穩定的考慮,以及對高明本人的關切之情,她還是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這裏。她滿心期望著能夠在李世民大發雷霆之際,及時給予安撫與勸慰。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長孫皇後剛剛踏入太極殿,尚未開口說上一句話,便一眼瞥見了有關自己未來將會早早離世的驚人消息。說實話,麵對這樣的訊息,長孫皇後並未表現得太過驚惶失措或是難以承受。


    畢竟,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對此她向來有著一份淡然處之的心境。真正令她心痛不已、憂心忡忡的,卻是後續所看到的那些關於高明的種種遭遇——身染足疾,性情大變……她深知自己的這個兒子性格剛強,自尊心極強。一旦遭逢如此變故,恐怕很難坦然接受自身的身體狀況。每每念及此處,長孫皇後便心如刀絞,對高明充滿了無盡的疼惜之意。


    “觀音婢!你怎地突然前來啦?快快坐下,朕方才還尋思著要去尋你呢,沒曾想你竟然過來了!不知你此刻感覺如何?身子可還好?”李世民一見到長孫皇後現身,臉上頓時綻放出欣喜之色,但轉瞬間,一抹擔憂卻悄然爬上心頭。


    對於長孫皇後,李世民心中的情感無比深厚且複雜,既有曆經風雨、相濡以沫的長久情意,亦有相互扶持、患難與共的伉儷深情。他實在難以想象,倘若這世上沒有了觀音婢的陪伴,自己將會陷入何等痛苦不堪的境地。


    長孫皇後溫婉一笑,輕聲寬慰道:“陛下莫要擔憂,妾身身子骨硬朗得很,並無大礙。且先讓咱們一同觀賞這天幕之景吧,待觀罷之後再行商討也為時不晚。”


    然而,稍作停頓後,長孫皇後似是想起了什麽重要之事,神色略顯凝重地道:“陛下,高明那孩子的性子同您一般驕傲,雖說後來他不幸身患足疾,但妾身懇請陛下能想得通透些,高明實乃稱職的太子人選呐。”


    長孫皇後心裏自然清楚,若是自己當真過早離世,那麽他們夫妻二人之間的某些事務怕是難以調和了。而如今自己所能做的著實有限,唯有衷心期望自己生命中最為珍視的這幾人皆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唐太宗李世民此時稍稍放下了懸著的心,他緩緩地抬起頭,目光投向那遼闊無垠的天幕。皇後剛才所說的話語猶在耳畔迴響,他深知其中深意。對於自己的兒子高明,他心中滿是欣慰和滿意之情。


    “然而,盡管唐太宗極其寵愛太子,但在對其教導方麵卻未能做到盡善盡美。需知,唐太宗雖以善於接納臣子們的勸諫而著稱於世,但畢竟身為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內心深處非常清楚那些直言不諱的諫言實則是對自身行為的一種糾正。即便是曆經無數風雨的唐太宗,在麵對唐朝那位赫赫有名的諫臣魏征毫不留情的進諫時,有時亦會怒不可遏,甚至萌生出將其誅殺的念頭。好在每每這種時刻,總有長孫皇後從旁耐心勸解、安撫,才使得唐太宗能夠平息怒火,重新審視自己的言行。


    可令人遺憾的是,即便如此,唐太宗對待太子李承乾的教育問題仍未引起足夠重視。為了能讓太子得到更好的輔佐,唐太宗可謂煞費苦心,廣尋天下賢德之士來輔助儲君。他先後精心挑選了十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以及聲名遠揚的名臣擔任東宮的輔臣,這其中便包括於誌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征等人。不僅如此,唐太宗還下令讓劉洎、岑文本以及馬周三人每日輪流前往東宮,與太子李承乾一同探討治國理政之道,期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出一位優秀的皇位繼承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忠心耿耿的諫臣們似乎完全忽視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這種教育方式對於李承乾而言究竟是否合適呢?他們隻是一味地進諫,卻未曾深思過這樣做能否真正將承乾已然偏離正軌的行為成功糾正迴來。隻要仔細研讀於誌寧、孔穎達以及張玄素等諸位大臣的勸諫之詞,便不難發現其中存在一個顯著的共同點——這三位大人幾乎是爭先恐後地上疏進言,並且彼此之間相互攀比,言辭愈發激烈,措辭也越來越兇狠淩厲。然而,如此煞費苦心之後,最終所得到的結果卻與他們原本所期望的大相徑庭。


    不妨設想一下,就連那位以直言敢諫而著稱於世的魏征,都曾多次讓唐太宗怒不可遏,更何況如今麵對太子李承乾時,可遠不止僅有一個魏征這般人物啊!這麽多人如潮水般湧來,喋喋不休地指責他這兒做得不好,那兒又出了差錯,非得要求他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這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日複一日,長此以往下去,即便是心智再堅強之人恐怕也要被逼得發瘋抓狂了吧!


    其實這就如同我們現今社會中的青少年一樣,如果身邊突然冒出好幾個整天嘮嘮叨叨、對你指手畫腳的人,一會兒批評你做這件事不正確,一會兒又數落你幹那件事不得當,還非要你事事都聽從他們的意見和安排。試想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生活,誰能受得了呢?隻怕用不了多久,正常人都會被折磨得精神崩潰吧!所以說,無論是古代的太子還是現代的青少年,過度的幹涉和強硬的說教往往並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引發更大的抵觸情緒。


    要不是這樣,咱們現在的社會怎麽會有那麽多青少年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呢?我覺得吧,那太子李承乾先是沒了最疼他的母親,然後他爹又老是聽別人的話,不管他幹啥都覺得不順眼。最要命的是,還有個特別受他爹寵愛的弟弟跟他搶皇位。您說,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心理問題能不越來越嚴重嗎?”悠然不緊不慢地說道。


    “此事竟發展到如此嚴峻地步,朕實在始料未及啊!然而朕對待高明和青雀(李泰)向來一視同仁,隻因高明日後將繼承大統成為皇上,而青雀則隻能離京赴外就藩。朕不過是想多給青雀一些補償罷了,難道此舉也有錯不成?”唐太宗迴想起自己曾被魏征氣得暴跳如雷的場景,再聯想到朝堂之上還有好幾位如魏征一般直言進諫之人,著實令他有些難以招架。他萬沒料到後續之事竟會演變成這番模樣,那些心懷叵測之人居然將他的太子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這怎能不讓李世民怒不可遏?


    也對未來的自己的做法感到有一點的不認同。隻是對於高明和青雀的兩人的愛是一樣的,隻是高明作為太子,他需要的鍛煉平時的時候他對他雖然不假於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從來就沒想過會讓青雀做太子。


    青雀究竟長什麽模樣、性情如何,李世民可謂心知肚明。一直以來,李世民對青雀的寵愛有加,其實源於內心深處那一份難以言說的愧疚之情。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此事竟然在高明心中種下了不滿的種子。對此,李世民深感困惑與不解,畢竟在他眼中,自己對於高明的重視程度已然清晰可見,難道還不足以表明唯有高明才是他心目中唯一認可的太子人選,以及未來大唐江山的繼承者嗎?


    “陛下啊,請您迴想一下當年隱太子與您之間所發生的種種糾葛吧!當初,父皇也曾對您有所偏愛與重視,可正是這份偏愛使得隱太子心生警覺,將您視為威脅並深深忌憚。如今,高明與青雀雖皆為我們的親生骨肉,但咱們對他倆的愛本應毫無差別。若是尋常百姓之家,或許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引發太大的問題。但身處皇室之中,陛下您對青雀的寵溺,相較於對高明的嚴苛要求,無形中便透露出一種傾向——仿佛您更為看重青雀。如此一來,高明這位太子之位也就隨之變得搖搖欲墜、不再穩固了!既然已經冊立了太子,那麽給予太子至高無上的重視方才是重中之重!”長孫皇後目睹著這一切,自然深知李世民心中所想。不過,即便能夠理解丈夫的心思,她卻依然無法認同這種做法。


    “觀音婢啊,朕有時候確實覺得對於青雀,似乎做得還不夠好。”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著,但當著長孫皇後的麵,那些不太認可的想法終究還是被壓在了心底,未敢輕易吐露出口。畢竟,身為一國之君,難道連寵愛誰都需要這般深思熟慮、權衡再三嗎?


    長孫皇後凝視著眼前這個她深愛著的男人,輕輕歎了口氣:“陛下,您可還記得當年與隱太子爭鬥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麵?最終的結局又是如何呢?難道您希望我們的孩子們日後也走上那樣兄弟相殘的道路嗎?您當真以為妾身真心不喜歡青雀嗎?其實並非如此!每每當妾身想到必須克製對青雀過多的寵愛之時,妾身的心就如同被針紮一般疼痛。妾身之所以如此行事,無非是想讓眾人明白,高明乃是堂堂正正的太子,不容他人心生覬覦之心罷了。妾身又何嚐不知曉這樣做或許有所不妥?但這一切皆是為了確保孩子們之間能夠維持一份和諧安寧啊!然而,陛下您如今的所作所為,卻將妾身之前所有的努力盡數毀於一旦。”說到此處,長孫皇後的語氣不禁加重了幾分,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失望與無奈。


    “觀音婢是朕想錯了。”李世民被長孫皇後的話,一下子就醒了過來,他突然覺得自己的所做的又和李淵有什麽區別,他沒想到觀音婢心裏壓抑著這麽多的話和事情,天幕說的觀音婢早逝也有著這些原因吧,李世民感到憐惜,也感到愧疚。


    “陛下,現在還來得及,就讓我們一起去改善這些事情吧。”長孫皇後安慰失落的李世民道。


    這邊的李世民這裏有著這樣的不為認知的事情。


    而此刻被困於宮殿之內的太上皇李淵,當他望見眼前這一幕幕時,心中不禁湧起無盡的傷感與追憶。那一雙眼眸之中,既有痛心疾首的哀傷,亦有對往昔歲月的深深懷念。他深知,麵前所發生的一切,自己難辭其咎。尤其是想到曾經陪伴在身邊的那幾個兒子們,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場,怎能不讓他懊悔萬分?


    “哈哈哈……李世民啊!這莫非就是所謂的報應嗎?這可是你親手弑殺兄長、囚禁生父應得的惡果呀!”李淵仰頭望著頭頂上方的天幕,聲嘶力竭地喊出了這番話。盡管他臉上強擠出一抹笑容,但那眼眶之中,卻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遮掩住的悲慟之色。此時此刻,一股孤寂淒涼的氣息從他身上源源不斷地散發出來,仿佛要將整個宮殿都吞噬其中。


    然而,李淵內心深處也很清楚,這所有的一切又何嚐不是他自己種下的苦果呢?事到如今,他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他犯下的過錯。而且,這還是他生平第一次心甘情願地認錯。隻可惜,時光不能倒流,那些逝去的親人們再也無法迴到他的身旁。每當他從迴憶中猛然驚醒,環顧這座空曠偌大的宮殿,卻發現這裏已然沒有了任何一個真正親近之人。


    曾幾何時,在他尚且年輕之時,孩子們都還年幼無知,夫人也依然健在。那時的他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充滿歡聲笑語。可如今,物是人非,往昔的溫馨場景隻能成為記憶中的一縷輕煙,隨風飄散,徒留他一人在這冰冷的宮殿中黯然神傷。


    “實際上,如果我們深入研究一下唐太宗的幾個兒子,就會發現他們似乎都存在著各自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先來說說太子李承乾,之前已經有所提及。而李泰這邊呢,情況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到了後期,他居然口出狂言,表示如果自己當上皇帝,將會殺掉自己的親生兒子,然後將皇位傳給李治。這種想法簡直超乎常人的想象!


    且不說這是否符合倫理道德,單從常理推斷,一個能夠如此輕易地說出這般狠話的人,又怎能讓人放心將皇位交給他呢?難道大家不會擔心一旦他登上皇位,便會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們痛下殺手、趕盡殺絕嗎?畢竟連自己的親骨肉都不放過的人,又怎會對同父異母的兄弟手下留情呢?


    然而,有趣的是,唐太宗本人後來也未能放過隱太子李建成那一脈。既然他自己都做出了這樣的事情,那他又為何會輕信李泰所說的這些話呢?或許正是由於看到了李泰心中隱藏的殘忍和無情,唐太宗最終才決定立李治為太子。


    但話說迴來,李治作為兒子,其身上既有優點也有不足之處。也許是因為長孫皇後過早離世的緣故,導致李治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母愛關懷。因此,對於後世之人而言,從李治的某些行為當中,可以察覺到他有著一定程度的戀母情結。


    而且後麵的武則天,在當時隻是唐太宗後宮裏的一位才人,不受寵愛,在唐太宗病重的時候,李治就已經和武媚娘在一起了,喜歡比自己大好多的姐姐不是什麽問題,問題是那是他的庶母,這個難道不是一個問題嗎?不要忘了李世民的一些兒子其實也各有各的一些問題。”悠然吐槽一下,雖然她喜歡李世民,但是也不可否認的是對於李世民的一些行為還是不認可的。


    “什麽?噗……”李世民聽見天幕上麵講的這些,他真的沒想到會發生這些事情,怎麽會有這些,青雀怎麽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難道真的是他寵溺太過了,李世民這才真正的反思其自己,隻是還沒等到他想什麽,後麵說出的這件事情讓他憤怒,感到頭頂一片綠色草原。李世民在怎麽想也沒有想到武則天原本是他後宮裏的一個才人。


    但是卻與李治發生了那些事情,後麵李治還立她為皇後,這樣李世民的臉麵無處可放,這個打擊是很大的,他的幾個兒子都有著一些問題這些或許是他帶來的,李世民忍不住的噴了一口血。


    “陛下。”長孫皇後望著天幕,心中猶如掀起了驚濤駭浪,震驚與傷心交織,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然而,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身旁的李世民竟然憤怒到吐血的程度,她的心瞬間被緊緊揪住,急忙上前扶住他。


    這個時候李世民為了長孫皇後的身體傳來的禦醫正好到了。


    “李禦醫來的正好,快看看陛下的身體。”長孫皇後也聽見了禦醫到了,所以快速的說道。


    “是。”李禦醫拿著藥箱快速的來到李世民的旁邊,然後把脈,施針醫治。


    “禦醫,陛下現在如何?”長孫皇後擔憂的開口問道。


    “迴皇後娘娘,陛下乃是氣急攻心,此刻身體極為虛弱,需要靜心調養。在靜養期間,萬不可再受任何刺激。陛下的身體本就強健如鬆,隻要悉心調養,定能很快康複如初。”李禦醫寬慰道。


    “既是如此,那麽陛下的身體就托付給你了,還望你能盡心盡力,讓陛下早日恢複健康。”長孫皇後言辭懇切地說道。


    “皇後娘娘放心,微臣明白,微臣會盡全力醫治陛下。”李禦醫開口說道。


    雖然長孫皇後對於李禦醫的醫術很認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很擔心李世民的身體會出現什麽問題。


    現在天幕的出現,她隻想著這些還是不讓陛下在看了,不然後麵的事情長孫皇後並不認為會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她擔心李世民看見後會更加的憤怒,情緒激動,這對於他的身體是不好的。


    所以長孫皇後直接就讓人把李世民抬到了床上,撤下帷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山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山亭並收藏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