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裏跟明鏡兒似的,如今的大唐局勢還算穩定,朝堂之上有眾多與他一同南征北戰、打下這片江山的能臣猛將。他們不僅具備卓越的才能,更有著非凡的膽識和氣魄。然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出身於五姓七望的權貴。


    就目前而言,李世民深知自身實力超群,手腕高明,絕對不可能淪為這些人的提線木偶。但後續這些人所涉足的事務著實棘手得很。


    至於科舉製度,李世民自然是心知肚明。此製度旨在讓朝堂之上湧現出更多平民出身的有才之士,給予他們憑借自身不懈努力嶄露頭角的機會。實際上,李世民非常清楚當下這些五姓七望家族對於科舉製度心存抵觸,但他仍然執意推行並堅持到底。


    當他仰頭望見那高懸天際的帷幕時,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那些世家大族曾經犯下的種種劣跡。特別是其中某個人的所作所為,倒也算果敢決絕,將其一網打盡,殺了個幹幹淨淨。李世民不得不承認,此人的確頗具魄力,如果他所推翻的並非大唐王朝,說不定自己還會認為他算是個不可多得的人物。隻可惜,這一切皆是那些人咎由自取,親手挖掘了埋葬自己的墳墓。


    “曹魏創立了新的選官製度九品中正製。在古代中國,中央特意委任中正官負責為各地的人才評定等級。這個等級劃分一共分為九個不同的層次,而朝廷則會依據這些評定結果授予相應的官職給人才們。最初的時候,選官的標準還是比較全麵綜合的,既重視個人的家世背景,也注重其道德品質以及自身所具備的才能。然而,到了西晉時期,情況卻發生了變化,選官標準逐漸變得單一化,此時主要看重的就是一個人的家世如何。如此一來,原本旨在選拔優秀人才的九品中正製,慢慢地就淪為了維護士族特權的一種工具。


    時光荏苒,隨著士族勢力的日漸衰落,九品中正製已經難以再繼續維持下去了。就在這時,隋朝應運而生。新建立的隋朝果斷地廢除了九品中正製,並開創性地開始采用分科考試這種全新的方式來選拔官員。特別是在隋煬帝在位期間,更是首次創建了進士科,由此標誌著科舉製度正式形成。


    此後,唐朝繼承並進一步完善了這一科舉製度。唐太宗時期,他積極增加了考試的科目種類,但其中仍以進士和明經這兩個科目最為重要。而武則天當政之時,則大膽地擴大了科舉取士的人數規模,不僅如此,她還獨具創新精神地首創了武舉和殿試。到了唐玄宗時期,他別具慧眼地任用一些位高權重的高官來主持科舉考試,這一舉動極大地提升了科舉考試在整個國家政治體係中的地位。


    總的來說,科舉製度使得那些出身於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們有機會通過相對公平公正的考試途徑參與到國家政權之中。它不但有效地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而且還顯著地提高了官員整體的文化素質水平,對於加強中央集權更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悠然講道。


    “而這個科舉製,它在後續的朝代當中逐漸地得到了優化與改進!慢慢地就變成了各個朝代相對來說較為公平、公正選拔官員的一種重要方式!實際上,咱們如今的高考在某種程度上講,跟這科舉製還真有點相似之處!隻不過,時代不同,咱們現在可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向美好未來的道路有很多路!”悠然緩緩地說著,臉上洋溢著對曆史發展的感慨。


    “分科考試?”秦始皇聽到這個陌生的名詞後,心中瞬間湧起無數個念頭。各種各樣關於分科考試的想象在他的腦海裏不斷浮現,但都僅僅隻是一些模糊的輪廓而已。想要真正看清其中的細節,似乎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然而,最令秦始皇感到讚賞不已的,還是這種考試麵向全天下之人開放,不論出身貴賤、家庭背景如何,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其中,並憑借自身的才學去爭取名次。


    不過,秦始皇心裏也非常明白,雖然科舉製看起來確實不錯,但要想將其在如今的大秦推行開來,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兒。畢竟,這需要大秦做出許多的改變和努力才行呐!


    但是秦始皇看著現在的大秦已經有了不同的麵貌。相信他會把這些做到的。


    而李世民看到後麵的這些,竟然有自己的參與,不過也是自己有一些想法想要削弱五姓七族的聲望和勢力。然而,對於這些事務,他心中其實懷揣著更為卓越且獨特的構想。尤其是關於科舉製度方麵,李世民憑借自身所具備的諸多顯著優勢,可以遊刃有餘地推行並實施一係列舉措。


    當漢武帝目睹這一情況時,內心不禁感慨此方法著實精妙絕倫、行之有效。隻可惜當前的大漢王朝尚不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等各類資源來全麵開展此類事務。不過呢,那九品中正製倒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權當作一個過渡時期的策略亦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但當漢武帝深入了解到後續發展狀況後,卻發現這九品中正製竟然逐漸淪為了名門望族手中操縱權力與利益的工具。見狀,漢武帝冷哼一聲,眼神之中閃過一抹淩厲之色,暗自思忖道:“若是這些人膽敢肆意伸出他們貪婪的爪子,妄圖染指國家根本利益,朕定要將其連根拔起,毫不留情地斬斷!”


    隨後,漢武帝轉頭對身旁的大臣吩咐道:“愛卿,關於此事,你們需得先行妥善安排一番。首先要找出那些適合當下大漢國情能夠立即著手施行的事項,而後再向朕呈上個詳細的奏折匯報具體情況。”


    主父偃聽聞此言,當即恭敬應道:“遵命,陛下。微臣深知您的旨意所在,我所要做的便是從眾多繁雜的事宜當中精心篩選出那些至關重要的部分,並緊密結合大漢目前的實際情形,進而逐一羅列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緊接著,漢武帝又著重強調道:“在此事尚未形成明確規劃和成熟打算之前,切記不可輕易泄露風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動蕩。”


    “是,陛下。”主父偃道。


    “ 大雁塔位於陝西西安的慈恩寺中,為唐玄奘主持所建。“雁塔題名”成為進 士及第的代稱。這個唐玄奘可不是你們所想的那個唐僧,而是在大唐貞觀時期一個有名的僧人,但是也是以他為原型寫出的書。”悠然打趣的說道。然後打開一副圖片西安大雁塔唐朝進士題名帖.jpg。


    “科舉製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約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科舉製度對中國曆代王朝的統治有什麽影響?大家根據教材有沒有什麽想法可以說一下。”悠然說道。


    就在這時,悠然目光敏銳地捕捉到一個人緩緩舉起了手。她微微一笑,隨即點名讓這個人站起來迴答問題。隻見一個名叫李娜的女生從容地站了起來,稍作思考後,清晰而流暢地迴答道:“提高了官員整體的文化素質水平,擴大了統治的基礎,加強了中央集權。”


    聽到李娜如此準確且全麵的迴答,悠然滿意地點點頭,但同時也提醒大家:“迴答得非常好,然而我們看待這些事物時,不能僅僅關注其對曆史產生的積極影響,那些消極的方麵同樣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和分析。”說著,悠然示意李娜先坐下,接著繼續講解。


    “正如李娜所說,科舉製確實有著諸多好處。那麽現在,由我來給大家補充一下它不好的地方。首先,科舉製選拔人才的標準過於單一,將儒學奉為唯一的考試內容,卻完全忽視了科技領域的知識。這無疑阻礙了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製度愈發僵化,到後來甚至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其無法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悠然有條不紊地闡述著自己的觀點。


    此時,遠在朝堂之上的朱元璋也得知了此事。但在他看來,科舉製所選拔出的人才正是為了能更好地為大明朝廷效力,能夠忠心耿耿地侍奉大明王朝。隻要這些士子們一心為國、盡忠職守,即便科舉製存在些許不足之處,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沒有一種製度是十全十美的。


    難道說這些年沒有人發現這個問題嗎,不是的他們或許發現了隻是改變的事情比之這件事情要做的那些更加麻煩甚至得不償失。


    不過有了天幕或許他們也看到了天幕上麵這些事情,後世的這些,應該就會重視一下科技了,火器這些都是科技的進步,科技發展的成果。


    “目前咱們所講述的僅僅是前期的部分事宜而已,但後續必然還會牽涉到科舉製的演進曆程。此時此刻呢,咱們暫且先對其稍作涉獵,接下來就讓咱們一同去探究一番官吏製度的變遷吧。”悠然不緊不慢地說道。


    “那麽下麵,就請大家將目光投向那輝煌燦爛的隋唐時代,來深入了解一下這一時期獨具特色的官吏製度——三省六部製。在魏晉南北朝,原本的尚書台,成為了尚書省,並與中書省以及門下省共同構築成了所謂的‘三省’。此三者齊心協力,相輔相成,共同為國家的重大決策出謀劃策,同時行使著相應的權力。待到隋文帝君臨天下之時,於中央層麵正式確立起了三省六部製這一重要的政治架構。


    而在隋唐時期,三省之間的職權劃分可謂清晰明了,且相互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製衡關係。其中,中書省肩負著草擬皇帝詔令的重任;門下省則主要負責對這些詔令予以審核,倘若發現其中有欠妥之處,則有權將其駁迴;至於尚書省嘛,它的使命便是忠實執行那些經過審核通過的詔令。


    此外,尚書省下還分設了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各部各司其職,分別處理各類具體的政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三省的長官們時常會聚在一起商議國家大事,他們實際上履行著宰相的職能。然而,到了唐太宗在位期間,他常常會賜予那些地位相對較低的官員以宰相之名號,借此方式極大地拓展了任用宰相的範圍。


    宰相們商議國家大事的場所被稱為政事堂,後來又更名為中書門下。這一機構的設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顯著地提升了政務處理的效率,同時促使原本各自獨立運作的三省逐漸呈現出一體化的發展態勢。三省六部製的正式確立以及不斷完善,無疑成為中國政治製度演進曆程中的一次重大變革,並對後世各朝各代都產生了極為深遠且持久的影響。”悠然滔滔不絕地講述道。


    就在此時,悠然開口道:“而三省六部製的確立,更是讓中央的決策機製與行政管理體係日益趨於完備。”


    當秦始皇目睹這樣一種先進的製度時,不禁流露出濃厚的興趣。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套製度在當下對於大秦帝國而言,或許是最為切實可行、最為適用的。此時此刻,站在下方的李斯正通過天幕向眾人詳細講解著相關內容。他自然也留意到了秦始皇對這一製度所表現出來的高度重視,心裏非常明白這件事情對於始皇帝有著何等巨大的吸引力。


    李斯深知這一製度對於如今的大秦意味著什麽。當前的大秦剛剛經曆戰火洗禮,百廢待興,麵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繁重的建設任務,整個朝廷上下都忙碌得不可開交。然而,此前所沿用的那些舊製度已無法適應新的形勢需求,難以有效地推動大秦帝國的蓬勃發展。


    秦始皇也改變了一些,隻是有了天幕的出現整個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更加多了。所以這個天幕現在說的這些或許就有可能改變這一些。


    唐朝之前的皇帝看見這些基本上是有著相同的做法的。


    有能力有魄力的人也想著改變朝廷,讓這個天下變得剛好一些。


    “整個官吏製度都清晰地展現出這一製度不斷發展並趨於完善的曆程,同時它對於強化中央集權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其中的三省六部製更是一大亮點,六部各自負責管理不同領域,分工明確且相互協作,使得政務處理變得更為高效且卓有成效。”悠然緩緩說道。


    “除了這些,讓我們繼續看下麵的製度,賦稅製度從古就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賦稅製度不斷演變和發展,逐漸形成了現代的賦稅體係。


    魏晉時期,那時便已開始推行租調製。這種稅收方式乃是按照每戶來征收糧食以及絹帛等物品。後來到了北魏孝文帝統治期間,更是進行了重大的改革舉措——頒布均田令。此法令明文規定:每對夫妻每年需繳納一定數量的粟米作為租金,並上交帛或者布充當調節稅賦之用;那些獲得田地的農民則要承擔固定額度的租調和徭役。然而,若是成年男子因特殊情況不能親自去服徭役,則可通過交納絹或布來代替勞役,此種做法被稱作“庸”。如此一來,既能確保農民擁有相對充裕的生產時間用於農事勞作,又能讓政府的賦稅收入得到穩定的保障。


    可惜好景不長,時至唐朝天寶年間,土地買賣與兼並的風氣愈發猖獗起來,致使政府能夠直接掌控的土地數量急劇減少。在此情形之下,原本行之有效的均田製難以繼續推行下去,與之緊密相關的租庸調製自然也就無法維係了。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銳減,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為了有效解決長期困擾朝廷的財政困境,公元 780 年,唐德宗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毅然決定采納宰相楊炎所提出的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改革舉措——推行兩稅法。這一法令明確規定:每一戶人家需按照其家庭中的人丁數量以及所擁有的資產狀況來繳納相應的戶稅;同時,還需要依據各自所占有的田畝麵積來繳納地稅。此外,原有的租庸調等繁雜稅種以及各種名目的雜稅、雜役統統被廢止。而且,納稅時間固定為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各一次。


    兩稅法的實施帶來了諸多顯著的變革與成效。首先,它極大地簡化了原本繁瑣複雜的稅收名目,使得稅收體係變得更為清晰明了。其次,通過擴大收稅對象的範圍,確保了國家能夠穩定獲取足夠的財政收入,從而有力地支撐起國家各項事業的正常運轉。尤為重要的是,兩稅法秉持著“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的原則,徹底扭轉了自戰國時期以來一直以人丁作為主要計稅依據的傳統賦稅製度。這種轉變意味著政府對於農民人身的控製力度得到了明顯的減輕,賦予了廣大農民更多的自由與自主權利。”悠然說道。


    “賦稅製度的演變曆程,清晰地折射出國家對農民人身控製程度的逐步鬆弛態勢。尤其是當兩稅法得以推行之際,征稅的核心標準已然由過去單純依賴人丁,成功轉向了以個人或家庭的財產多寡為準繩。可以說,兩稅法的問世不僅在當時強化了中央集權統治,更對經濟的蓬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方麵,它有效地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充盈了國庫;另一方麵,也進一步簡化了稅製結構,降低了稅收征管的難度與成本。兩稅法是中國古代稅製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它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悠然說道。


    “兩稅法?”秦始皇看見這些有些興趣,但是不多,這個稅法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大秦的現在需要的是符合大秦的實情的稅法,而不是照搬硬套。


    不過這些也可以用來作為借鑒看看怎麽樣也是可以的。


    “對了李斯,那些事情現在怎麽樣了?”秦始皇說道。


    “陛下,已然大致完成了,您請看,此便是最初之模樣,後續仍將持續改良完善。”李斯聞聽秦始皇之言,心中暗喜,原來他此番前來本就是要呈上近日工作的進展成果,孰料正逢天幕生變,以致尚未及開口稟報此事。此刻秦始皇主動發問,他自是趕忙迴應,並取出那已完工之物呈於禦前。


    “陛下,您瞧,這些紙張雖略顯粗糙,但已可供使用了。”李斯恭謹地說道,隨即將最新製成的紙張成品小心翼翼地遞到了皇帝手中。


    秦始皇接過那張紙,仔細端詳起來。隻見其表麵毛糙不平,邊緣處更是布滿了參差不齊的毛邊。他輕輕撫摸著紙麵,感受著那略帶澀感的質地。接著,秦始皇拿起一旁早已備好的毛筆——需知,在大秦時期,毛筆已然曆經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與改進。


    秦始皇蘸飽墨汁,慎重地在紙上寫下一個大大的“秦”字。隨著筆尖遊走,黑色的墨跡緩緩滲透開來,盡管字跡稍有暈染模糊之感,但整體而言還算清晰可辨。秦始皇凝視著紙上的字,微微頷首,表示認可。畢竟,相較於以往所使用的竹簡、木牘等書寫材料,這種新型的紙張無疑具有諸多優勢,即便目前尚存在些許不足,但其前景已然可期。雖然和上次天幕留下的紙比不上那樣的觸感,但是從無到有,確實是一個好的進程。


    “繼續改進,讓這些紙上麵的字避免在被暈染開來。”秦始皇說道。


    “是 ,陛下。”李斯聽到後說道。


    “今天天幕上麵講的這些事情記下來,然後根據大秦的實際情況,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秦始皇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山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山亭並收藏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