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靖難之役3
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 作者:雨山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進入五月,燕軍繼續高歌猛進,相繼攻克了泗州和盱眙兩地,鋒芒直指揚州。麵對如此緊迫的形勢,建文帝不得不派遣慶成郡主前往燕師營帳,乞求通過割讓土地來換取和平。可惜的是,燕王朱棣絲毫沒有應允之意,他的目標隻有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和天下一統。
建文四年六月,驕陽似火,滾滾熱浪席卷著長江兩岸。此時的局勢已然緊張到了極點,一場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劇變正在悄然上演。
江防都督陳瑄,這位手握重兵、鎮守長江天險的大將,卻在關鍵時刻做出了令人震驚的抉擇——率領其龐大的舟師投降燕王朱棣。隨著陳瑄的倒戈,燕軍如虎添翼,浩浩蕩蕩地渡過長江,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攻下鎮江。兵鋒所指之處,無不望風披靡,直逼南京這座大明帝國的心髒之地。
與此同時,城中的穀王朱橞和李景隆眼見大勢已去,竟也毫不猶豫地打開金川門,向燕軍投降。一時間,南京城門洞開,防守瞬間崩潰。城內陷入一片混亂,喊殺聲、哭喊聲此起彼伏。而皇宮之中,則燃起熊熊大火,火光衝天,映紅了半邊天際。
在這驚心動魄的時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成了一個謎團,無人知曉他究竟去向何方。有人說他葬身火海,亦有人言他趁亂出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悠然講述著這段曆史,眾人皆屏息凝神,聽得入神。然而,當講到此處時,朱元璋那原本就陰沉的臉色變得愈發難看。他瞪大眼睛,死死盯著前方不遠處的朱允炆,心中的怒火仿佛要噴薄而出。方才因其他事情積攢起來的怒氣尚未平息,此刻見到天幕之上朱允炆如此拙劣的表現,更是怒不可遏。
“老大,你看看你生的這都是什麽兒子!”朱元璋終於按捺不住,對著朱標怒吼道。他的聲音震耳欲聾,在場之人無不為之膽寒。
朱標聞言,身體微微一顫,連忙低頭應道:“爹,兒子定會好好管教,知道該如何處置此事。”此時此刻,他對天幕之上那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朱允炆已是失望透頂,滿心愧疚之情難以言表。
朱元璋餘怒未消,目光又掃向了躲在朱標身後、正戰戰兢兢的朱棣。隻見朱棣低垂著頭,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想到天幕之上所展現出的種種亂象,尤其是朱棣竟敢用他留下的《祖訓》起兵造反,朱元璋隻覺得心煩意亂,胸口一陣憋悶。眼前這個四子,平日裏看著還算恭順,沒想到居然能幹出這般大逆不道之事,實在是讓他痛心疾首。
“還有你,老四!”朱元璋指著朱棣,厲聲喝道,“你可真有出息啊!竟敢動用《祖訓》來造反,膽子不小哇!我看你是翅膀硬了,連祖宗家法都不顧了!”說著,他氣得連連跺腳,周圍的空氣似乎都因為他的憤怒而凝固了。
“那又不是我!有本事你去找那邊的朱棣去啊!”小朱棣緊緊地躲在朱標的身後,嘴裏還不停地嘟囔著。他那雙靈動的大眼睛裏閃爍著不服氣的光芒,心中暗自思忖:這天幕上麵所說的那些事情明明就不是自己幹的呀,憑什麽要怪罪到他頭上呢?
“你說什麽?有本事你去把那邊的朱棣給朕叫過來替你挨打,否則的話,今日你休想逃過此劫!不管怎麽說,那邊的也是你啊!”朱元璋的耳朵極為靈敏,雖然小朱棣說話聲音很小,但還是隱隱約約聽到了一些隻言片語。隻見他臉色一沉,語氣冰冷地說道。
小朱棣一聽這話,心裏頓時充滿了埋怨和委屈。他心想:都是那個家夥惹出的麻煩事,現在卻要自己來承擔後果,真是太不公平啦!然而此刻,麵對盛怒之下的朱元璋,他也不敢再多說什麽,隻能可憐巴巴地站在那裏。
朱元璋見小朱棣不吭聲,手中的棍子始終未曾放下。突然,他猛地一揮手臂,那根粗壯的木棍便帶著風聲朝小朱棣狠狠地打了過去。
小朱棣畢竟年紀尚小,反應倒是挺快。就在木棍即將落到身上的一刹那,他像一隻敏捷的小兔子一樣,嗖地一下跑了出去。可是無奈,他年齡太小,缺乏足夠的逃跑經驗。沒跑幾步,就被朱元璋一把抓住,緊接著便是一陣劈裏啪啦的聲響傳來——原來是朱元璋正用木棍抽打他的小屁股呢。
一旁的朱標看著眼前這一幕,輕輕地搖了搖頭。其實,他心裏清楚得很,朱元璋已經手下留情了。以父親對子女們的疼愛程度,小朱棣肯定不會受到太重的傷害,頂多也就是皮肉之苦,疼上那麽一陣子罷了。
朱標心裏跟明鏡似的,清楚其中緣由,所以並未出手阻攔。然而,隨著抽打聲持續不斷地響起,眼見著那棍棒一下下落在弟弟身上,朱標終究還是於心不忍,決定上前求情。
隻見朱標快步走到朱元璋跟前,躬身施禮後開口勸道:“爹啊,此事確實怪不得老四!您想想,那天幕之上已然將老四當時所麵臨的艱難處境說得明明白白,那種情形之下,他除了如此行事,別無他法啊。”說罷,朱標一臉懇切地望著朱元璋。
朱元璋聽了這話,鼻腔裏發出一聲冷哼:“哼!”其實,他又何嚐不曉得個中道理呢?換作是他身處那樣的絕境,恐怕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畢竟,一個被逼到絕路之人,即便心中有所忌憚,但為了給自己闖出一片生機,往往都會不顧一切地放手一搏。
隻是,此刻的朱元璋看著眼前的朱棣,心中仍有幾分不滿。可這股子怨氣無處發泄,於是便遷怒於這邊無辜受累的小朱棣了。好在朱元璋聽到朱標的求情之後,手上的動作總算停了下來,轉身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稍稍平複了一下心情,朱元璋對著朱棣冷冷地道:“好啦,暫且饒過你這迴。且看天幕上麵你日後表現如何,再定奪對你的處置辦法。”說完,便不再理會朱棣。
小朱棣如蒙大赦般趕緊站起身來,一邊伸手輕輕揉搓著被打得生疼的屁股,一邊齜牙咧嘴、苦著臉,模樣甚是可憐。不過,這次挨打倒也讓他長了記性,不敢再有絲毫造次。而此時的他,像隻受驚的小兔子一般,迅速跑到了馬皇後身旁尋求庇護。
馬皇後眼神淩厲地掃向朱元璋這邊,讓朱棣到她這裏來,原來,就在剛剛發生的事情中,馬皇後因為一時疏忽而未能及時留意,但當她迴過神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隻見她狠狠地瞪了一眼身旁的朱元璋,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一般。
被馬皇後這麽一瞪,朱元璋心中不禁有些發毛。他深知自己這位皇後娘娘一旦動怒,後果可是相當嚴重的。於是,他趕忙滿臉堆笑,討好地對馬皇後說道:“妹子啊,這小子著實太過氣人啦,朕就是好好教訓他一番罷了。”然而,麵對朱元璋的這番話,馬皇後並未作出任何迴應,隻是依舊麵無表情地盯著前方的天幕,似乎在思考著什麽重要的事情。
見此情形,朱元璋無奈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心想還是不要再多嘴惹惱了皇後娘娘為好。於是,他也隻好乖乖地站在一旁,和馬皇後一同注視著天幕。
與此同時,在宮殿外的書堂裏,那些皇子們可就沒那麽淡定了。尤其是當他們得知朱棣竟然會成為未來的皇帝時,內心原本就充滿了不滿與嫉妒。如今,又知曉了自己日後的命運走向,眾人的情緒瞬間變得複雜起來。
隻見老二和老三兩人並肩坐在椅子上,臉色蒼白如紙,呆若木雞。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將會早早離世,這種感覺猶如晴天霹靂般砸在了他們心頭。此刻,他們的心情可謂是五味雜陳,難以言表。而當看到自己的大哥以及母後的離世時間後,悲傷之情更是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湧上心頭,令他們心痛欲絕。
此刻,他們已然將一切拋諸腦後。這二人平素裏關係甚篤,隻見他倆一同站起身來,全然不顧上方站立著的夫子,滿臉哀傷地狂奔而出。他們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盡快見到大哥與母後。畢竟,此時的他們尚且年幼,內心的情感表達往往更為直接而純粹。
書堂中的夫子在目睹天幕之際,便對所發生之事了然於心。下方諸位皇子臉上的神情,他自是能夠明了其中深意。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二皇子與三皇子竟然如此衝動地拔腿就跑。
緊接著,後方那些年紀稍小些的皇子們亦紛紛啼哭著跟隨而去。刹那間,夫子隻覺情況萬分不妙。若是僅有一人如此行事倒也罷了,可如今所有的皇子皆已跑離,這叫他如何去向聖上交代此事?無奈之下,夫子隻得拖著那已然年邁的身軀,步履蹣跚地緊跟在一眾皇子身後,尋思著該如何向皇上解釋這一棘手狀況。
事實上,那些隨後如驚弓之鳥般奔逃的小皇子們之所以如此悲慟欲絕,仿佛心都要碎成千萬片,乃是因為他們先是在天幕之上驚見母後與大哥離世的噩耗,那噩耗猶如一把鋒利的劍,無情地刺穿了他們本就脆弱不堪的心靈,讓他們心如刀絞、悲傷難抑。怎料,命運的惡魔似乎並未打算放過他們,竟又讓他們窺見了其後與之相關的一連串變故,這一連串變故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這般打擊實非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能承受。
他們現在更是想要跟著二哥和三哥後麵,去找父皇和母後。
他們本就無意成為藩王,這一切皆是命運使然。然而,如今卻要將所有事務都推到他們身上,著實令人感到不公與無奈。那所謂的削藩之舉,若是合理適度,倒也並非不可接受,但這天幕之上所呈現出的情景卻是朱允炆毫不留情地將他們徹底削除。如此決絕的手段,實在讓人難以苟同。於是乎,這些藩王們紛紛奔走相告,結伴前往尋找他們的父皇朱元璋,期望能討個說法、求得一個公道。
不行!絕對不能讓朱允炆這樣的人日後登上皇位,每每想起他的所作所為,眾藩王心中便燃起熊熊怒火,恨不能立刻衝上前去將其暴揍一頓以泄心頭之憤。隻可惜啊,此時此刻的朱允炆尚未出世,距離他降生人間尚有一段漫長的時光。因此,他們此刻腦海中的種種念頭終究不過是空想罷了,無法付諸實踐,亦不會產生任何實際作用。
而另一邊,身處皇宮之中的朱元璋對即將降臨於自身的煩心事尚且一無所知。與此同時,在那幽深的後宮裏,朱柏的生母——胡順妃正懷抱著年僅三歲的幼子朱柏,原本隻是靜靜地觀望著天幕上展現的諸般事宜,未曾料到竟會從中窺見自家孩子朱柏未來將要經曆的種種遭遇。
胡順妃凝視著眼前那雙清澈明亮如星辰般閃耀的眼眸,那是屬於她心愛的兒子朱柏的雙眼。她心中不禁湧起一陣酸楚,緩緩地伸出雙臂,緊緊摟住了自己的孩子。
在這深似海、波瀾詭譎的大明後宮之中,胡順妃從未奢求過多,她唯一的心願便是自己的兒子能夠平平安安地長大成人,一生都能過得順利如意。然而,當她目睹那天幕之上所呈現出的畫麵——朱柏毫不猶豫地驅馬衝入熊熊烈火之時,這個簡單而質樸的願望瞬間破碎成無數片。
但正所謂“為母則剛”,胡順妃迅速抹去眼角即將滑落的淚花,在內心深處立下堅定誓言:無論付出多大代價,她定要護得兒子一世順遂!此時,她低頭看向懷中尚還懵懵懂懂的朱柏,溫柔地撫摸著他的頭頂,仿佛要將所有的愛與關懷都傾注其中。
與此同時,身處永樂年間的朱棣正坐在龍椅之上處理政務。突然間,他毫無征兆地接連打起數個響亮的噴嚏來,引得周圍侍奉的宮女太監們紛紛側目。緊接著,朱棣又隱約感覺到自己的臀部傳來一陣輕微的疼痛。
他疑惑地皺起眉頭,抬頭望向天幕。隻見天幕之上正播放著有關他往昔經曆的種種片段,那些塵封已久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迴想起當初局勢那般險峻,自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隱匿鋒芒,隻為求得一份安寧。那時的他,起初也不過隻是期望能夠平平安安度過此生罷了,從未敢有其他非分之想。
然而,後續發生的事情卻令朱棣痛心疾首、怒不可遏。他那身為同胞弟弟的老五,竟遭貶黜流放之苦。不僅如此,其他幾位藩王亦是命運多舛,其中更有甚者因這一變故撒手人寰。而真正促使朱棣下定決定反抗的,則是他的十二弟朱柏。要知道,朱柏自幼便跟在朱棣身後,朱棣對其性格可謂了如指掌。可誰能料到,最終竟是朱允炆將朱柏逼至絕境,致使他選擇以自焚這種慘烈的方式結束生命,死後還被加上“戾”這般充滿惡意的諡號。一想到此處,朱棣便氣得渾身發抖,難以平息心中的憤恨。
其實,朱棣內心深處難免生出一種兔死狐悲之感。他不禁暗自思忖:這些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兄弟尚且落得如此下場,那自己和家人又豈能獨善其身?麵對當時艱難的處境,朱棣環顧四周,發現身邊能夠信任並掌控局勢之人不過寥寥數人而已。盡管前途未卜,對於能否取得成功毫無把握,但他深知,如果此刻自己坐以待斃,無所作為,那麽等待著自己以及一家老小的,必將是淒慘無比的結局。
與其到時束手無策、任人魚肉,倒不如放手一搏!哪怕最終失敗,至少也曾努力抗爭過,不至於悔恨終生。於是,經過數年驚心動魄的靖難之戰,如今朱棣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皇位。此時此刻,他的心中是否真的充滿喜悅呢?也許有那麽一絲吧,但更多的恐怕還是曆經滄桑後的感慨與沉重。
朱棣深知,當他毅然決然地作出那個決定時,無論他此後如何努力、如何費盡唇舌去解釋,都無法磨滅那段過往所留下的深深痕跡。對此,朱棣心知肚明,但在朱元璋最初選定朱允炆作為皇位繼承人那一刻起,他內心深處便悄然滋生出一種難以釋懷的執念。
遙想當年,如果繼位之人是大哥朱標,朱棣絕不會有半句怨言。他定會全心全意地輔佐這位兄長,甘願成為其麾下一名衝鋒陷陣的猛將。畢竟,朱標在朱棣眼中不僅德才兼備,更是手足情深的至親。同樣,如果此前被立為儲君的是大侄子朱允炆,朱棣或許也並不會有所行動。要知道,他與朱雄英之間情誼深厚,而朱雄英又生得膽識過人、聰慧伶俐,朱棣相信他們定能和諧共處。
然而,令朱棣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朱元璋竟然會將皇位傳給曾身為庶子的朱允炆。雖說後來呂氏得以扶正,但朱棣對呂氏始終心存不滿。因為在他看來,呂氏遠遠不及大嫂常氏那般溫柔大方。而且,朱棣內心深處一直隱隱懷疑,自己那位備受喜愛的大侄子朱雄英以及大嫂常氏的過早離世,恐怕都與呂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就算是立嫡長子此外,還有朱棣前大嫂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樋。然而,朱棣深知此子已被呂氏撫養得不成樣子,徹底廢掉了。
朱棣絕不認為英明神武、一生掌控無數大事小情於股掌之間的父皇朱元璋對此事毫不知情。以朱元璋的精明和睿智,又怎會看不透這其中的端倪?
朱棣心想,也許朱元璋心中存有疑慮,但卻不敢深入調查。畢竟,那時擺在朱元璋麵前可供選擇的繼承人,或許就隻剩下朱允炆一人了。所以,即便明知有些不妥,朱元璋也隻能佯裝糊塗,權當不知此事。
朱棣此刻迫切地想知道,遠在洪武年間京城那頭已然洞悉一切的朱元璋究竟作何感想?他是否知曉自己的種種行徑?又會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作所為呢?盡管朱棣內心有著深深的執念,但對於自己所做過的每一件事,他都不曾有過半分懊悔之意。因為他非常明白,如果自己當初未曾付諸行動,亦或是最終落得個失敗的下場,那麽等待著他們一家的將會是淒慘無比的結局——淪為失敗者。而朱棣,無論如何都絕不願讓自己及家人陷入如此境地。
“扶蘇,你怎麽看,這個大明皇帝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政策?”秦始皇在看到天幕上麵講述了一切因為這個所發生的事情。他要考驗一下扶蘇,現在的態度。
“父皇!兒臣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為,這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之所以推行分封製度,想必其中定有其深意和考量。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他所付諸實施的一係列舉措並未得到後世君主們的認同與接納。就在朱元璋龍馭賓天不久,其後繼之君便迫不及待地展開了削藩行動,如此急切的舉動實在有些輕率魯莽了。以兒臣之見,在眾多藩王當中,尤以燕王朱棣最具威望且對朝廷構成的威脅最大。
可偏偏建文帝未能當機立斷率先掌控住朱棣,反倒先拿那些相對而言威脅較小的藩王開刀。這般行事無異於打草驚蛇,實非明智之舉啊!不過呢,話說迴來,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做法又與以往有所不同。此次分封後的藩王皆受朝廷的嚴格節製,其勢力範圍和權力大小均受到有效管控。倘若建文帝當時能稍微放緩些動作步伐,或許如今我們所見的局麵將會截然不同吧。”扶蘇在看到天幕上麵所講的這個永樂大帝朱棣之前所發生的事情,說道。
建文四年六月,驕陽似火,滾滾熱浪席卷著長江兩岸。此時的局勢已然緊張到了極點,一場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劇變正在悄然上演。
江防都督陳瑄,這位手握重兵、鎮守長江天險的大將,卻在關鍵時刻做出了令人震驚的抉擇——率領其龐大的舟師投降燕王朱棣。隨著陳瑄的倒戈,燕軍如虎添翼,浩浩蕩蕩地渡過長江,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攻下鎮江。兵鋒所指之處,無不望風披靡,直逼南京這座大明帝國的心髒之地。
與此同時,城中的穀王朱橞和李景隆眼見大勢已去,竟也毫不猶豫地打開金川門,向燕軍投降。一時間,南京城門洞開,防守瞬間崩潰。城內陷入一片混亂,喊殺聲、哭喊聲此起彼伏。而皇宮之中,則燃起熊熊大火,火光衝天,映紅了半邊天際。
在這驚心動魄的時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成了一個謎團,無人知曉他究竟去向何方。有人說他葬身火海,亦有人言他趁亂出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悠然講述著這段曆史,眾人皆屏息凝神,聽得入神。然而,當講到此處時,朱元璋那原本就陰沉的臉色變得愈發難看。他瞪大眼睛,死死盯著前方不遠處的朱允炆,心中的怒火仿佛要噴薄而出。方才因其他事情積攢起來的怒氣尚未平息,此刻見到天幕之上朱允炆如此拙劣的表現,更是怒不可遏。
“老大,你看看你生的這都是什麽兒子!”朱元璋終於按捺不住,對著朱標怒吼道。他的聲音震耳欲聾,在場之人無不為之膽寒。
朱標聞言,身體微微一顫,連忙低頭應道:“爹,兒子定會好好管教,知道該如何處置此事。”此時此刻,他對天幕之上那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朱允炆已是失望透頂,滿心愧疚之情難以言表。
朱元璋餘怒未消,目光又掃向了躲在朱標身後、正戰戰兢兢的朱棣。隻見朱棣低垂著頭,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想到天幕之上所展現出的種種亂象,尤其是朱棣竟敢用他留下的《祖訓》起兵造反,朱元璋隻覺得心煩意亂,胸口一陣憋悶。眼前這個四子,平日裏看著還算恭順,沒想到居然能幹出這般大逆不道之事,實在是讓他痛心疾首。
“還有你,老四!”朱元璋指著朱棣,厲聲喝道,“你可真有出息啊!竟敢動用《祖訓》來造反,膽子不小哇!我看你是翅膀硬了,連祖宗家法都不顧了!”說著,他氣得連連跺腳,周圍的空氣似乎都因為他的憤怒而凝固了。
“那又不是我!有本事你去找那邊的朱棣去啊!”小朱棣緊緊地躲在朱標的身後,嘴裏還不停地嘟囔著。他那雙靈動的大眼睛裏閃爍著不服氣的光芒,心中暗自思忖:這天幕上麵所說的那些事情明明就不是自己幹的呀,憑什麽要怪罪到他頭上呢?
“你說什麽?有本事你去把那邊的朱棣給朕叫過來替你挨打,否則的話,今日你休想逃過此劫!不管怎麽說,那邊的也是你啊!”朱元璋的耳朵極為靈敏,雖然小朱棣說話聲音很小,但還是隱隱約約聽到了一些隻言片語。隻見他臉色一沉,語氣冰冷地說道。
小朱棣一聽這話,心裏頓時充滿了埋怨和委屈。他心想:都是那個家夥惹出的麻煩事,現在卻要自己來承擔後果,真是太不公平啦!然而此刻,麵對盛怒之下的朱元璋,他也不敢再多說什麽,隻能可憐巴巴地站在那裏。
朱元璋見小朱棣不吭聲,手中的棍子始終未曾放下。突然,他猛地一揮手臂,那根粗壯的木棍便帶著風聲朝小朱棣狠狠地打了過去。
小朱棣畢竟年紀尚小,反應倒是挺快。就在木棍即將落到身上的一刹那,他像一隻敏捷的小兔子一樣,嗖地一下跑了出去。可是無奈,他年齡太小,缺乏足夠的逃跑經驗。沒跑幾步,就被朱元璋一把抓住,緊接著便是一陣劈裏啪啦的聲響傳來——原來是朱元璋正用木棍抽打他的小屁股呢。
一旁的朱標看著眼前這一幕,輕輕地搖了搖頭。其實,他心裏清楚得很,朱元璋已經手下留情了。以父親對子女們的疼愛程度,小朱棣肯定不會受到太重的傷害,頂多也就是皮肉之苦,疼上那麽一陣子罷了。
朱標心裏跟明鏡似的,清楚其中緣由,所以並未出手阻攔。然而,隨著抽打聲持續不斷地響起,眼見著那棍棒一下下落在弟弟身上,朱標終究還是於心不忍,決定上前求情。
隻見朱標快步走到朱元璋跟前,躬身施禮後開口勸道:“爹啊,此事確實怪不得老四!您想想,那天幕之上已然將老四當時所麵臨的艱難處境說得明明白白,那種情形之下,他除了如此行事,別無他法啊。”說罷,朱標一臉懇切地望著朱元璋。
朱元璋聽了這話,鼻腔裏發出一聲冷哼:“哼!”其實,他又何嚐不曉得個中道理呢?換作是他身處那樣的絕境,恐怕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畢竟,一個被逼到絕路之人,即便心中有所忌憚,但為了給自己闖出一片生機,往往都會不顧一切地放手一搏。
隻是,此刻的朱元璋看著眼前的朱棣,心中仍有幾分不滿。可這股子怨氣無處發泄,於是便遷怒於這邊無辜受累的小朱棣了。好在朱元璋聽到朱標的求情之後,手上的動作總算停了下來,轉身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稍稍平複了一下心情,朱元璋對著朱棣冷冷地道:“好啦,暫且饒過你這迴。且看天幕上麵你日後表現如何,再定奪對你的處置辦法。”說完,便不再理會朱棣。
小朱棣如蒙大赦般趕緊站起身來,一邊伸手輕輕揉搓著被打得生疼的屁股,一邊齜牙咧嘴、苦著臉,模樣甚是可憐。不過,這次挨打倒也讓他長了記性,不敢再有絲毫造次。而此時的他,像隻受驚的小兔子一般,迅速跑到了馬皇後身旁尋求庇護。
馬皇後眼神淩厲地掃向朱元璋這邊,讓朱棣到她這裏來,原來,就在剛剛發生的事情中,馬皇後因為一時疏忽而未能及時留意,但當她迴過神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隻見她狠狠地瞪了一眼身旁的朱元璋,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一般。
被馬皇後這麽一瞪,朱元璋心中不禁有些發毛。他深知自己這位皇後娘娘一旦動怒,後果可是相當嚴重的。於是,他趕忙滿臉堆笑,討好地對馬皇後說道:“妹子啊,這小子著實太過氣人啦,朕就是好好教訓他一番罷了。”然而,麵對朱元璋的這番話,馬皇後並未作出任何迴應,隻是依舊麵無表情地盯著前方的天幕,似乎在思考著什麽重要的事情。
見此情形,朱元璋無奈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心想還是不要再多嘴惹惱了皇後娘娘為好。於是,他也隻好乖乖地站在一旁,和馬皇後一同注視著天幕。
與此同時,在宮殿外的書堂裏,那些皇子們可就沒那麽淡定了。尤其是當他們得知朱棣竟然會成為未來的皇帝時,內心原本就充滿了不滿與嫉妒。如今,又知曉了自己日後的命運走向,眾人的情緒瞬間變得複雜起來。
隻見老二和老三兩人並肩坐在椅子上,臉色蒼白如紙,呆若木雞。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將會早早離世,這種感覺猶如晴天霹靂般砸在了他們心頭。此刻,他們的心情可謂是五味雜陳,難以言表。而當看到自己的大哥以及母後的離世時間後,悲傷之情更是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湧上心頭,令他們心痛欲絕。
此刻,他們已然將一切拋諸腦後。這二人平素裏關係甚篤,隻見他倆一同站起身來,全然不顧上方站立著的夫子,滿臉哀傷地狂奔而出。他們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盡快見到大哥與母後。畢竟,此時的他們尚且年幼,內心的情感表達往往更為直接而純粹。
書堂中的夫子在目睹天幕之際,便對所發生之事了然於心。下方諸位皇子臉上的神情,他自是能夠明了其中深意。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二皇子與三皇子竟然如此衝動地拔腿就跑。
緊接著,後方那些年紀稍小些的皇子們亦紛紛啼哭著跟隨而去。刹那間,夫子隻覺情況萬分不妙。若是僅有一人如此行事倒也罷了,可如今所有的皇子皆已跑離,這叫他如何去向聖上交代此事?無奈之下,夫子隻得拖著那已然年邁的身軀,步履蹣跚地緊跟在一眾皇子身後,尋思著該如何向皇上解釋這一棘手狀況。
事實上,那些隨後如驚弓之鳥般奔逃的小皇子們之所以如此悲慟欲絕,仿佛心都要碎成千萬片,乃是因為他們先是在天幕之上驚見母後與大哥離世的噩耗,那噩耗猶如一把鋒利的劍,無情地刺穿了他們本就脆弱不堪的心靈,讓他們心如刀絞、悲傷難抑。怎料,命運的惡魔似乎並未打算放過他們,竟又讓他們窺見了其後與之相關的一連串變故,這一連串變故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這般打擊實非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能承受。
他們現在更是想要跟著二哥和三哥後麵,去找父皇和母後。
他們本就無意成為藩王,這一切皆是命運使然。然而,如今卻要將所有事務都推到他們身上,著實令人感到不公與無奈。那所謂的削藩之舉,若是合理適度,倒也並非不可接受,但這天幕之上所呈現出的情景卻是朱允炆毫不留情地將他們徹底削除。如此決絕的手段,實在讓人難以苟同。於是乎,這些藩王們紛紛奔走相告,結伴前往尋找他們的父皇朱元璋,期望能討個說法、求得一個公道。
不行!絕對不能讓朱允炆這樣的人日後登上皇位,每每想起他的所作所為,眾藩王心中便燃起熊熊怒火,恨不能立刻衝上前去將其暴揍一頓以泄心頭之憤。隻可惜啊,此時此刻的朱允炆尚未出世,距離他降生人間尚有一段漫長的時光。因此,他們此刻腦海中的種種念頭終究不過是空想罷了,無法付諸實踐,亦不會產生任何實際作用。
而另一邊,身處皇宮之中的朱元璋對即將降臨於自身的煩心事尚且一無所知。與此同時,在那幽深的後宮裏,朱柏的生母——胡順妃正懷抱著年僅三歲的幼子朱柏,原本隻是靜靜地觀望著天幕上展現的諸般事宜,未曾料到竟會從中窺見自家孩子朱柏未來將要經曆的種種遭遇。
胡順妃凝視著眼前那雙清澈明亮如星辰般閃耀的眼眸,那是屬於她心愛的兒子朱柏的雙眼。她心中不禁湧起一陣酸楚,緩緩地伸出雙臂,緊緊摟住了自己的孩子。
在這深似海、波瀾詭譎的大明後宮之中,胡順妃從未奢求過多,她唯一的心願便是自己的兒子能夠平平安安地長大成人,一生都能過得順利如意。然而,當她目睹那天幕之上所呈現出的畫麵——朱柏毫不猶豫地驅馬衝入熊熊烈火之時,這個簡單而質樸的願望瞬間破碎成無數片。
但正所謂“為母則剛”,胡順妃迅速抹去眼角即將滑落的淚花,在內心深處立下堅定誓言:無論付出多大代價,她定要護得兒子一世順遂!此時,她低頭看向懷中尚還懵懵懂懂的朱柏,溫柔地撫摸著他的頭頂,仿佛要將所有的愛與關懷都傾注其中。
與此同時,身處永樂年間的朱棣正坐在龍椅之上處理政務。突然間,他毫無征兆地接連打起數個響亮的噴嚏來,引得周圍侍奉的宮女太監們紛紛側目。緊接著,朱棣又隱約感覺到自己的臀部傳來一陣輕微的疼痛。
他疑惑地皺起眉頭,抬頭望向天幕。隻見天幕之上正播放著有關他往昔經曆的種種片段,那些塵封已久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迴想起當初局勢那般險峻,自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隱匿鋒芒,隻為求得一份安寧。那時的他,起初也不過隻是期望能夠平平安安度過此生罷了,從未敢有其他非分之想。
然而,後續發生的事情卻令朱棣痛心疾首、怒不可遏。他那身為同胞弟弟的老五,竟遭貶黜流放之苦。不僅如此,其他幾位藩王亦是命運多舛,其中更有甚者因這一變故撒手人寰。而真正促使朱棣下定決定反抗的,則是他的十二弟朱柏。要知道,朱柏自幼便跟在朱棣身後,朱棣對其性格可謂了如指掌。可誰能料到,最終竟是朱允炆將朱柏逼至絕境,致使他選擇以自焚這種慘烈的方式結束生命,死後還被加上“戾”這般充滿惡意的諡號。一想到此處,朱棣便氣得渾身發抖,難以平息心中的憤恨。
其實,朱棣內心深處難免生出一種兔死狐悲之感。他不禁暗自思忖:這些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兄弟尚且落得如此下場,那自己和家人又豈能獨善其身?麵對當時艱難的處境,朱棣環顧四周,發現身邊能夠信任並掌控局勢之人不過寥寥數人而已。盡管前途未卜,對於能否取得成功毫無把握,但他深知,如果此刻自己坐以待斃,無所作為,那麽等待著自己以及一家老小的,必將是淒慘無比的結局。
與其到時束手無策、任人魚肉,倒不如放手一搏!哪怕最終失敗,至少也曾努力抗爭過,不至於悔恨終生。於是,經過數年驚心動魄的靖難之戰,如今朱棣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皇位。此時此刻,他的心中是否真的充滿喜悅呢?也許有那麽一絲吧,但更多的恐怕還是曆經滄桑後的感慨與沉重。
朱棣深知,當他毅然決然地作出那個決定時,無論他此後如何努力、如何費盡唇舌去解釋,都無法磨滅那段過往所留下的深深痕跡。對此,朱棣心知肚明,但在朱元璋最初選定朱允炆作為皇位繼承人那一刻起,他內心深處便悄然滋生出一種難以釋懷的執念。
遙想當年,如果繼位之人是大哥朱標,朱棣絕不會有半句怨言。他定會全心全意地輔佐這位兄長,甘願成為其麾下一名衝鋒陷陣的猛將。畢竟,朱標在朱棣眼中不僅德才兼備,更是手足情深的至親。同樣,如果此前被立為儲君的是大侄子朱允炆,朱棣或許也並不會有所行動。要知道,他與朱雄英之間情誼深厚,而朱雄英又生得膽識過人、聰慧伶俐,朱棣相信他們定能和諧共處。
然而,令朱棣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朱元璋竟然會將皇位傳給曾身為庶子的朱允炆。雖說後來呂氏得以扶正,但朱棣對呂氏始終心存不滿。因為在他看來,呂氏遠遠不及大嫂常氏那般溫柔大方。而且,朱棣內心深處一直隱隱懷疑,自己那位備受喜愛的大侄子朱雄英以及大嫂常氏的過早離世,恐怕都與呂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就算是立嫡長子此外,還有朱棣前大嫂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樋。然而,朱棣深知此子已被呂氏撫養得不成樣子,徹底廢掉了。
朱棣絕不認為英明神武、一生掌控無數大事小情於股掌之間的父皇朱元璋對此事毫不知情。以朱元璋的精明和睿智,又怎會看不透這其中的端倪?
朱棣心想,也許朱元璋心中存有疑慮,但卻不敢深入調查。畢竟,那時擺在朱元璋麵前可供選擇的繼承人,或許就隻剩下朱允炆一人了。所以,即便明知有些不妥,朱元璋也隻能佯裝糊塗,權當不知此事。
朱棣此刻迫切地想知道,遠在洪武年間京城那頭已然洞悉一切的朱元璋究竟作何感想?他是否知曉自己的種種行徑?又會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作所為呢?盡管朱棣內心有著深深的執念,但對於自己所做過的每一件事,他都不曾有過半分懊悔之意。因為他非常明白,如果自己當初未曾付諸行動,亦或是最終落得個失敗的下場,那麽等待著他們一家的將會是淒慘無比的結局——淪為失敗者。而朱棣,無論如何都絕不願讓自己及家人陷入如此境地。
“扶蘇,你怎麽看,這個大明皇帝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政策?”秦始皇在看到天幕上麵講述了一切因為這個所發生的事情。他要考驗一下扶蘇,現在的態度。
“父皇!兒臣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為,這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之所以推行分封製度,想必其中定有其深意和考量。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他所付諸實施的一係列舉措並未得到後世君主們的認同與接納。就在朱元璋龍馭賓天不久,其後繼之君便迫不及待地展開了削藩行動,如此急切的舉動實在有些輕率魯莽了。以兒臣之見,在眾多藩王當中,尤以燕王朱棣最具威望且對朝廷構成的威脅最大。
可偏偏建文帝未能當機立斷率先掌控住朱棣,反倒先拿那些相對而言威脅較小的藩王開刀。這般行事無異於打草驚蛇,實非明智之舉啊!不過呢,話說迴來,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做法又與以往有所不同。此次分封後的藩王皆受朝廷的嚴格節製,其勢力範圍和權力大小均受到有效管控。倘若建文帝當時能稍微放緩些動作步伐,或許如今我們所見的局麵將會截然不同吧。”扶蘇在看到天幕上麵所講的這個永樂大帝朱棣之前所發生的事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