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靖難之役
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 作者:雨山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哪裏就不務正業啦!再者說了,惹您老人家生氣的分明是另一邊的我呀,您來找我算哪門子賬嘛!”此刻,小小的朱棣像隻受驚的兔子一般,緊緊地躲在朱標的身後,小心翼翼地探出個腦袋來,滿臉都是不服氣的神色,嘴裏還嘟囔著。
“嘿喲,他難道不是你嗎?少給老子耍滑頭,有本事別躲在你大哥背後當縮頭烏龜啊!”朱元璋剛剛一陣猛跑,這會兒才停下腳步,微微喘著粗氣,但那股一直憋在心頭、令他幾乎喘不過氣來的悶氣倒是消散了不少。隻見他雙手叉腰,氣勢洶洶地站在朱標跟前,大聲嗬斥道。
“爹,如今這老四確實不知情,況且他也沒幹啥壞事。您就大人大量,消消氣兒吧。”朱標瞧著眼前這兩人一個追一個躲的滑稽場麵,原本沉重的心情竟也在不知不覺間輕鬆了許多。他連忙出言勸解,生怕這父子倆再鬧起來。
“罷了罷了,重八,咱們暫且先聽聽那天幕之上到底會如何言說吧。”馬皇後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不禁無奈地搖頭輕笑一聲,隨後緩緩開口勸道。
“好好好,聽妹子的便是,這次就饒過你這小兔崽子。”朱元璋聽到馬皇後發話,當即不敢再有二話,乖乖地走到馬皇後身旁的椅子上坐了下來,並示意朱標也一同落座。
眾人紛紛抬起頭,目光齊刷刷地望向那天幕,滿心期待著接下來將會發生些什麽。
悠然恰如其分地談論起有關出海的事宜,然而就在這其中,她竟意外瞥見了朱元璋留下的評論。於是,她下意識地瞄了一眼時間,發現距離此刻並沒有過去太久。略微思索一番後,她暗自思忖道:“稍等片刻,再講述一下相關情況也好。”
緊接著,悠然緩聲道來:“諸位聽我細細說來,這些便是關於出海的種種情形。自從鄭和率領龐大船隊浩浩蕩蕩地下西洋之後,時光荏苒,將近百年光陰匆匆流逝。在此期間,葡萄牙人的足跡悄然踏上了澳門這片土地。曾經,那片廣袤無垠的海洋之上,馳騁著威風凜凜的三保船;
而如今,這片海域已然被來自歐洲的人們所掌控。至此以後,在波瀾壯闊的世界曆史長河之中,航海領域的主導權逐漸落入了歐洲人的手中。眾多歐洲國家猶如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爭先恐後地駛向遠方,開啟了海外殖民擴張的征程。其中,有一個國家更是憑借其強大的實力和野心,在地球上大肆侵占他國領土,以至於其所擁有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正因如此,這個國家被譽為‘日不落帝國’,隻因無論何時何地,總有一片被它所占有的土地正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說到此處,悠然不禁微微歎息一聲,心中暗忖:她著實希望天幕之下的那些帝王們能夠審時度勢、銳意進取,從而作出變革之舉。畢竟,在華夏悠久的曆史長河中,曾湧現出無數卓越非凡的皇帝,難道以他們之能,還無法成就這般驚天動地的偉業嗎?若真能如此,那麽這“日不落帝國”的殊榮,理應歸屬華夏才最為恰當啊!
“日不落帝國?”漢武帝劉徹望著眼前的畫麵,心中滿是震撼。那所謂的日不落帝國之名,意味著太陽的光芒能夠普照其所有的土地,太陽在此處將永不西沉。
劉徹凝視著天幕,清晰地看到了這個世界的模樣。他深知,除了廣袤無垠的大漢疆土外,在遠方還存在著如此遼闊的大地。如今目睹他國竟能有這般成就,當他看到天幕之上所展現出的日不落帝國那遍布全球的領地時,劉徹的目光緊緊鎖定在那些地方,內心深處的野心如同一顆種子開始萌芽,並迅速生長,仿佛隻需一個合適的契機,便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與此同時,唐太宗李世民同樣目不轉睛地盯著天幕上的地圖,口中喃喃自語道:“你們快看,這些地方,日不落帝國!朕堅信,我大唐的威武之師亦能達成此等壯舉。”說罷,他轉頭望向台下的一眾朝臣,尤其是那些曾與他一同浴血奮戰、打下這片江山的臣子們,眼中閃爍著興奮而堅定的光芒。
然而,就在此時,魏征聽聞此言後,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直言不諱道:“陛下,當前大唐的重中之重乃是改善民生,至於海外之事,時機尚未成熟。”
下方站立著的那些武將們,目光自然而然地被遠處那片廣袤無垠的領土所吸引。他們的眼眸之中閃爍著光芒,宛如星辰般璀璨奪目,而這光芒與李世民眼中的如出一轍。對於這些武將而言,為國征戰乃是他們存在的最大意義,每當有新的疆土展現在眼前時,內心深處的熱血便不由自主地沸騰起來。
然而,就在他們欲開口表達心中所想之時,一個身影卻突兀地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正是那直言敢諫的魏征!眾人見狀,隻得紛紛閉上嘴巴,老老實實地待在原地。畢竟誰都清楚,如果此時貿然出聲,恐怕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如同指責陛下那般嚴厲的斥責。
李世民看到魏征站了出來,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下來,顯然對他此刻的舉動感到極為不滿。但盡管心中不悅,他也深知魏征所言不無道理。如今的大唐正處於最為關鍵的時期,任何決策都需謹慎對待。
“好了,朕知道了。朕不過是隨口問問你們罷了,眼下時機未到,但這不代表日後當大唐風調雨順、國力昌盛之時,我們便不能有所行動。”李世民強壓下心頭的不快,緩緩說道。
魏征聽聞此言,微微躬身行禮,迴應道:“陛下英明,臣等定當謹遵聖意。”
與此同時,遠在另一邊的秦始皇也將目光投向了天幕之上。隻見那畫麵中清晰地展示出了日不落帝國遼闊的領土範圍,與之相比,自己的大秦帝國所占有的疆域似乎顯得有些狹小。秦始皇凝視著這一切,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之中……
“朕不僅要一統六國,還要讓我大秦的旗幟飄揚於世界的每一寸土地!”秦始皇嬴政昂首挺胸地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天幕上那一片片廣袤無垠的領土。他心中的豪情壯誌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一般,熾熱而不可阻擋。
然而,若論及野心與能力,永樂年間的明成祖朱棣亦是當仁不讓。此刻,朱棣同樣凝視著天幕上方的那些疆土,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對於未來將要發生的一切,他已然心知肚明。尤其是鄭和下西洋之事,盡管此時尚未啟程,但朱棣深知其中蘊含的巨大機遇和潛力,更不用說天幕已經說出來下西洋所帶來的一些利益和影響。
遙想當年,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遠航至海外各國,引得數十個小國紛紛派遣使節前來大明覲見。然而,朱棣心中明白,這種表麵上的繁榮不過是短暫的輝煌。如今,當天幕展現出另一種可能——殖民時,朱棣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關鍵所在。
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果敢的決斷力,朱棣堅信,隻要充分利用這天幕所提供的信息和指引,大明必將迎來更為燦爛的明天。無論是拓展海外殖民地,還是徹底解決北方邊境那些屢屢犯境的韃靼部落,朱棣都有著十足的把握和信心。
不過下麵的悠然說出的一些事情,讓朱棣有點麵色大變。
“這便是我所要講述的有關海洋之上的部分事情。哦,對了!方才我偶然瞥見了洪武帝提出的那個問題。正好這個時間還比較充裕,而且這件事情我也知道一些,那麽接下來就讓我來敘說一番永樂大帝的過往曆程吧。”悠然緩聲言道,其麵上似笑非笑,流露出些許難以名狀的微妙神情。
原來啊,她內心深處藏著那麽一點兒小小的惡趣味——關於永樂帝朱棣那些深埋已久的隱秘之事,如今即將被公之於眾啦。不過呢,悠然心底裏倒也存有一份良善之意,她期望通過此番講述能令對方領悟到一個道理:不管如何,永樂大帝朱棣的豐功偉績都是無法抹去的;他那卓越非凡的才能更是舉世皆知、令人矚目;況且當初促使他走上這條道路的緣由實則情非得已。隻盼望著他可以拋下心中那份執拗與執念,安心地做好真正的自己便足矣,畢竟在悠然眼中,他永遠都是那位最為出色的永樂大帝。
就在此時,身處永樂年間的朱棣正端坐在一把雕花檀木椅上。聽聞悠然所言之後,他那張原本波瀾不驚的麵龐上瞬間閃過各種複雜難辨的神色,時而陰雲密布,時而又光芒乍現,但最終所有的情緒皆緩緩沉澱下來,化作一抹堅定不移之色。仿佛無論前方等待著他的將會是何種局麵,他都已然做好萬全之策,胸有成竹地去應對一切未知的挑戰。然而,對於自己往昔所行之事究竟能否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認可和接納,朱棣的心中卻著實沒有十足的把握……
但是他會向他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他最後的選擇是錯的。
朱棣靜靜地凝視著那片遼闊的天幕,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他迫切地想要知曉自己在後人心目中究竟會被如何評說。
思緒飄飛間,悠然的聲音在天幕上響起:“永樂帝朱棣,是洪武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降生於應天府,那時正值戰火紛飛、硝煙彌漫之際,朱元璋甚至連瞧上一眼自己剛出生的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便匆匆奔赴前線指揮作戰去了。時光荏苒,直至數年之後,當朱元璋即將登上皇位之時,方才想起給自己在渡江後所生的那幾個孩子取上名字,其中之一,便是朱棣。”
接著,悠然繼續道來:“自小,朱棣與他的兄弟們便接受著極為嚴苛的軍事訓練。畢竟,身處亂世之中,唯有具備過硬的本領方能自保並守護家國。而與此同時,由於朱元璋對文教亦是相當看重,故而朱棣與眾兄弟亦有幸得到了正統大儒們的悉心教導,研習那些流傳千古的經典之作。”
稍作停頓後,悠然的聲音再次傳來:“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諸位皇子為王,而朱棣則被冊封為燕王。朱元璋深知,元朝之所以走向覆滅,其中一條至關重要的緣由便是君主勢單力薄,臣子卻權勢滔天,以致皇帝得不到藩屬勢力的有力屏障與協助。正因如此,分封諸王之舉旨在令各藩王成為皇帝堅實的守護者,共同維係朱家皇朝千秋萬代的統治基業。”
“分封諸王?這後麵的皇帝怎會生出如此念頭!”李世民眉頭緊皺,滿臉疑惑之色。要知道,那大漢王朝因著分封之事,引發了多少亂子啊!且不說漢初的七國之亂,單是東漢末年,那些個割據一方的諸侯們就讓天下陷入了長達數百年的戰亂紛爭之中。再瞧瞧魏晉南北朝時期,又何嚐不是因著分封而導致了八王之亂等一係列禍事呢?
朱元璋竟然作出這般決定,著實令李世民難以理解。他難道就不曾顧慮過此舉會給後世子孫埋下巨大的隱患麽?倘若將來繼承皇位之人無法有效地掌控這些被分封出去的諸侯王,那麽江山社稷豈不危矣?
“陛下,興許是後來的朝代局勢有所變化吧。咱們不妨接著往下看,說不定便能明白其中緣由了。”長孫無忌見李世民一臉憂思,趕忙出言寬慰道。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所言,覺得倒也不無道理。當下點了點頭,便將目光重新移迴到書卷之上,希望能從後續的記載裏找到答案,解開心中的謎團。
“分封諸侯?這究竟是誰出的餿主意啊!簡直就是自尋煩惱嘛!”劉徹忍不住抱怨起來。他對分封諸侯所帶來的種種隱患和麻煩可謂心知肚明。想當年,自己也曾深受其害,一度受到各方諸侯的掣肘與限製。好在經過一番努力和權謀鬥爭,如今總算擺脫了他們的束縛,使得局麵得到了控製。但即便如此,那段經曆依舊讓劉徹刻骨銘心。
劉徹很難理解為什麽,但是他很對這個政策並不認可,隻是後麵的事情,還是要多看看為好。
秦始皇沒想到後麵的皇帝還有人去做這件事情,他記得天幕說過分封帶來的一些事情,後麵的漢朝不也是因為有明君能夠處理這件事情,而且還有自己的計策去真正的解決這件事情,所以秦始皇沒想到後麵既然知道分封的問題還是要實施分封。他很難理解。
“洪武九年,燕王朱棣與魏國公徐達的長女徐氏喜結連理。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武十三年。此時的朱棣已踏上前往北平就藩之路。按照朝廷製度,每位親王皆可擁有一支被稱為“護衛”的軍隊,人數則根據各自的情況而定,少則三千之眾,多則可達一萬五千人之數。從表麵上來看,這些親王們無權幹涉地方政務,但在特殊緊急狀況下,他們卻有權調動所屬王國境內的鎮守兵馬。每逢軍事行動展開,諸位王爺均需率領自己的護衛軍一同出征。那些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威名遠揚的將帥們,即便身擔大將軍之職,有時候亦不得不聽從親王們的調遣指揮。
然而,命運的齒輪總是無情地轉動著。洪武二十五年,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太子朱標不幸離世。這一噩耗令朝野震動,朱元璋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麵對如此變故,學士劉三吾向朱元璋進言獻策,最終朱元璋采納其議,決定立皇孫朱允炆為皇太孫,以此斷絕其他諸王之覬覦皇位之心。
歲月如梭,洪武二十八年,秦王與世長辭;而在洪武三十一年,就在朱元璋生命的最後時刻,晉王也撒手人寰。至此,朱棣已然成為諸王當中最為年長之人。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和曆練,他不僅麾下有著久經沙場、訓練有素且經驗豐富的護衛軍隊,而且其實際權力範圍早已超越了“列爵不臨民”的既定規製。
此時的朱棣,恰似那隻羽翼日益豐滿的雄鷹,渾身散發出一股令人敬畏的氣息,仿佛在默默地積蓄力量,耐心地等待著一飛衝天、翱翔九霄的最佳時刻降臨。
時光荏苒,轉眼來到了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這一天,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龍馭賓天,皇太孫朱允炆繼承大統,登基稱帝。朱元璋臨終前留下遺詔,嚴令諸位藩王留在各自的封國之中,不得入京奔喪。然而,燕王朱棣心係京城局勢,毅然決然地從北平啟程前往南京。可惜,當他行至半途時,卻收到了朱允炆的詔令,無奈之下隻得止步不前。
新帝朱允炆一即位,便采納了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決定對各地藩王實施削藩之舉。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數位藩王先後被剝奪爵位,淪為庶民。其中,周王與燕王不僅為同胞兄弟,關係最為親密無間。朱允炆身旁的那些謀臣們見狀,紛紛進言道:“陛下欲鏟除燕王勢力,理應首先拿周王開刀。如此一來,便可避免他們二人暗中勾結,聯合起兵造反。”
於是乎,建文皇帝朱允炆便捏造了一個子虛烏有的罪名,派遣曹國公李景隆率領大軍星夜兼程趕赴河南。這支軍隊猶如神兵天降一般,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迅速包圍了周王府。刹那間,喊殺聲四起,火光衝天。周王府內頓時亂作一團,府中的眾人驚慌失措,四處逃竄。最終,李景隆成功地將周王朱橚及其全家老小,包括後宮的眾多妃嬪一並擒拿。隨後,這些人皆被五花大綁,押解進京。不久之後,朱橚被貶為庶民,並連同他的家眷一起被遷往遙遠的雲南邊陲之地。除此之外的還有湘王朱柏不堪受辱,騎馬衝入火海協同家人自焚於府內。
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聽聞局勢已然變得十分緊張之後,心中暗自思忖良久,最終決定采取一係列行動來應對這一局麵。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送往應天府當作人質,試圖以此向建文帝表明自己並無反叛之心。然而,朱棣深知此舉隻是權宜之計,他本人則繼續佯裝生病,整日待在府中足不出戶。
盡管如此,建文帝並未輕易相信朱棣的這些舉動,反而派遣眾多眼線嚴密監視著朱棣的一言一行。就在眾人以為這場對峙將會持續下去的時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齊泰和黃子澄等大臣竟然建議稱,應當故意放走朱棣的三個兒子返迴北平,以此來麻痹燕王,讓其放鬆警惕。這個提議在建文帝麵前得到了通過,很快,朱棣的三個兒子便踏上了歸鄉之路。
緊接著,朱允炆下達詔令,任命張昺擔任北平布政使一職,同時又安排謝貴和張信分別掌管北平都指揮使司。這樣一來,謝貴得以憑借手中權力牢牢掌控住整個北平地區。不僅如此,朱允炆還另外指派都督宋忠、徐凱以及耿瓛率領各自所部兵馬屯駐於開平、臨清和山海關等地,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此外,他更是下令調動並檢查燕王府的護衛軍士,進一步強化了針對燕王的防範措施。
朝廷削奪朱棣王號和逮捕燕府官屬的詔書也在這時到達北平。而此時的朱棣,看似癲狂的表象下實則隱藏著深謀遠慮。他之所以佯狂,無非就是想要拖延時間,以便能夠在朝廷大軍抵達之前做好充分的應戰準備。為此,他秘密下達指令給自己的心腹護衛指揮張玉和朱能,要求他們迅速集結八百名精銳將士,悄悄潛入王城負責守衛事宜。”悠然說道。
“嘿喲,他難道不是你嗎?少給老子耍滑頭,有本事別躲在你大哥背後當縮頭烏龜啊!”朱元璋剛剛一陣猛跑,這會兒才停下腳步,微微喘著粗氣,但那股一直憋在心頭、令他幾乎喘不過氣來的悶氣倒是消散了不少。隻見他雙手叉腰,氣勢洶洶地站在朱標跟前,大聲嗬斥道。
“爹,如今這老四確實不知情,況且他也沒幹啥壞事。您就大人大量,消消氣兒吧。”朱標瞧著眼前這兩人一個追一個躲的滑稽場麵,原本沉重的心情竟也在不知不覺間輕鬆了許多。他連忙出言勸解,生怕這父子倆再鬧起來。
“罷了罷了,重八,咱們暫且先聽聽那天幕之上到底會如何言說吧。”馬皇後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不禁無奈地搖頭輕笑一聲,隨後緩緩開口勸道。
“好好好,聽妹子的便是,這次就饒過你這小兔崽子。”朱元璋聽到馬皇後發話,當即不敢再有二話,乖乖地走到馬皇後身旁的椅子上坐了下來,並示意朱標也一同落座。
眾人紛紛抬起頭,目光齊刷刷地望向那天幕,滿心期待著接下來將會發生些什麽。
悠然恰如其分地談論起有關出海的事宜,然而就在這其中,她竟意外瞥見了朱元璋留下的評論。於是,她下意識地瞄了一眼時間,發現距離此刻並沒有過去太久。略微思索一番後,她暗自思忖道:“稍等片刻,再講述一下相關情況也好。”
緊接著,悠然緩聲道來:“諸位聽我細細說來,這些便是關於出海的種種情形。自從鄭和率領龐大船隊浩浩蕩蕩地下西洋之後,時光荏苒,將近百年光陰匆匆流逝。在此期間,葡萄牙人的足跡悄然踏上了澳門這片土地。曾經,那片廣袤無垠的海洋之上,馳騁著威風凜凜的三保船;
而如今,這片海域已然被來自歐洲的人們所掌控。至此以後,在波瀾壯闊的世界曆史長河之中,航海領域的主導權逐漸落入了歐洲人的手中。眾多歐洲國家猶如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爭先恐後地駛向遠方,開啟了海外殖民擴張的征程。其中,有一個國家更是憑借其強大的實力和野心,在地球上大肆侵占他國領土,以至於其所擁有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正因如此,這個國家被譽為‘日不落帝國’,隻因無論何時何地,總有一片被它所占有的土地正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說到此處,悠然不禁微微歎息一聲,心中暗忖:她著實希望天幕之下的那些帝王們能夠審時度勢、銳意進取,從而作出變革之舉。畢竟,在華夏悠久的曆史長河中,曾湧現出無數卓越非凡的皇帝,難道以他們之能,還無法成就這般驚天動地的偉業嗎?若真能如此,那麽這“日不落帝國”的殊榮,理應歸屬華夏才最為恰當啊!
“日不落帝國?”漢武帝劉徹望著眼前的畫麵,心中滿是震撼。那所謂的日不落帝國之名,意味著太陽的光芒能夠普照其所有的土地,太陽在此處將永不西沉。
劉徹凝視著天幕,清晰地看到了這個世界的模樣。他深知,除了廣袤無垠的大漢疆土外,在遠方還存在著如此遼闊的大地。如今目睹他國竟能有這般成就,當他看到天幕之上所展現出的日不落帝國那遍布全球的領地時,劉徹的目光緊緊鎖定在那些地方,內心深處的野心如同一顆種子開始萌芽,並迅速生長,仿佛隻需一個合適的契機,便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與此同時,唐太宗李世民同樣目不轉睛地盯著天幕上的地圖,口中喃喃自語道:“你們快看,這些地方,日不落帝國!朕堅信,我大唐的威武之師亦能達成此等壯舉。”說罷,他轉頭望向台下的一眾朝臣,尤其是那些曾與他一同浴血奮戰、打下這片江山的臣子們,眼中閃爍著興奮而堅定的光芒。
然而,就在此時,魏征聽聞此言後,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直言不諱道:“陛下,當前大唐的重中之重乃是改善民生,至於海外之事,時機尚未成熟。”
下方站立著的那些武將們,目光自然而然地被遠處那片廣袤無垠的領土所吸引。他們的眼眸之中閃爍著光芒,宛如星辰般璀璨奪目,而這光芒與李世民眼中的如出一轍。對於這些武將而言,為國征戰乃是他們存在的最大意義,每當有新的疆土展現在眼前時,內心深處的熱血便不由自主地沸騰起來。
然而,就在他們欲開口表達心中所想之時,一個身影卻突兀地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正是那直言敢諫的魏征!眾人見狀,隻得紛紛閉上嘴巴,老老實實地待在原地。畢竟誰都清楚,如果此時貿然出聲,恐怕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如同指責陛下那般嚴厲的斥責。
李世民看到魏征站了出來,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下來,顯然對他此刻的舉動感到極為不滿。但盡管心中不悅,他也深知魏征所言不無道理。如今的大唐正處於最為關鍵的時期,任何決策都需謹慎對待。
“好了,朕知道了。朕不過是隨口問問你們罷了,眼下時機未到,但這不代表日後當大唐風調雨順、國力昌盛之時,我們便不能有所行動。”李世民強壓下心頭的不快,緩緩說道。
魏征聽聞此言,微微躬身行禮,迴應道:“陛下英明,臣等定當謹遵聖意。”
與此同時,遠在另一邊的秦始皇也將目光投向了天幕之上。隻見那畫麵中清晰地展示出了日不落帝國遼闊的領土範圍,與之相比,自己的大秦帝國所占有的疆域似乎顯得有些狹小。秦始皇凝視著這一切,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之中……
“朕不僅要一統六國,還要讓我大秦的旗幟飄揚於世界的每一寸土地!”秦始皇嬴政昂首挺胸地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天幕上那一片片廣袤無垠的領土。他心中的豪情壯誌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一般,熾熱而不可阻擋。
然而,若論及野心與能力,永樂年間的明成祖朱棣亦是當仁不讓。此刻,朱棣同樣凝視著天幕上方的那些疆土,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對於未來將要發生的一切,他已然心知肚明。尤其是鄭和下西洋之事,盡管此時尚未啟程,但朱棣深知其中蘊含的巨大機遇和潛力,更不用說天幕已經說出來下西洋所帶來的一些利益和影響。
遙想當年,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遠航至海外各國,引得數十個小國紛紛派遣使節前來大明覲見。然而,朱棣心中明白,這種表麵上的繁榮不過是短暫的輝煌。如今,當天幕展現出另一種可能——殖民時,朱棣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關鍵所在。
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果敢的決斷力,朱棣堅信,隻要充分利用這天幕所提供的信息和指引,大明必將迎來更為燦爛的明天。無論是拓展海外殖民地,還是徹底解決北方邊境那些屢屢犯境的韃靼部落,朱棣都有著十足的把握和信心。
不過下麵的悠然說出的一些事情,讓朱棣有點麵色大變。
“這便是我所要講述的有關海洋之上的部分事情。哦,對了!方才我偶然瞥見了洪武帝提出的那個問題。正好這個時間還比較充裕,而且這件事情我也知道一些,那麽接下來就讓我來敘說一番永樂大帝的過往曆程吧。”悠然緩聲言道,其麵上似笑非笑,流露出些許難以名狀的微妙神情。
原來啊,她內心深處藏著那麽一點兒小小的惡趣味——關於永樂帝朱棣那些深埋已久的隱秘之事,如今即將被公之於眾啦。不過呢,悠然心底裏倒也存有一份良善之意,她期望通過此番講述能令對方領悟到一個道理:不管如何,永樂大帝朱棣的豐功偉績都是無法抹去的;他那卓越非凡的才能更是舉世皆知、令人矚目;況且當初促使他走上這條道路的緣由實則情非得已。隻盼望著他可以拋下心中那份執拗與執念,安心地做好真正的自己便足矣,畢竟在悠然眼中,他永遠都是那位最為出色的永樂大帝。
就在此時,身處永樂年間的朱棣正端坐在一把雕花檀木椅上。聽聞悠然所言之後,他那張原本波瀾不驚的麵龐上瞬間閃過各種複雜難辨的神色,時而陰雲密布,時而又光芒乍現,但最終所有的情緒皆緩緩沉澱下來,化作一抹堅定不移之色。仿佛無論前方等待著他的將會是何種局麵,他都已然做好萬全之策,胸有成竹地去應對一切未知的挑戰。然而,對於自己往昔所行之事究竟能否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認可和接納,朱棣的心中卻著實沒有十足的把握……
但是他會向他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他最後的選擇是錯的。
朱棣靜靜地凝視著那片遼闊的天幕,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他迫切地想要知曉自己在後人心目中究竟會被如何評說。
思緒飄飛間,悠然的聲音在天幕上響起:“永樂帝朱棣,是洪武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降生於應天府,那時正值戰火紛飛、硝煙彌漫之際,朱元璋甚至連瞧上一眼自己剛出生的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便匆匆奔赴前線指揮作戰去了。時光荏苒,直至數年之後,當朱元璋即將登上皇位之時,方才想起給自己在渡江後所生的那幾個孩子取上名字,其中之一,便是朱棣。”
接著,悠然繼續道來:“自小,朱棣與他的兄弟們便接受著極為嚴苛的軍事訓練。畢竟,身處亂世之中,唯有具備過硬的本領方能自保並守護家國。而與此同時,由於朱元璋對文教亦是相當看重,故而朱棣與眾兄弟亦有幸得到了正統大儒們的悉心教導,研習那些流傳千古的經典之作。”
稍作停頓後,悠然的聲音再次傳來:“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諸位皇子為王,而朱棣則被冊封為燕王。朱元璋深知,元朝之所以走向覆滅,其中一條至關重要的緣由便是君主勢單力薄,臣子卻權勢滔天,以致皇帝得不到藩屬勢力的有力屏障與協助。正因如此,分封諸王之舉旨在令各藩王成為皇帝堅實的守護者,共同維係朱家皇朝千秋萬代的統治基業。”
“分封諸王?這後麵的皇帝怎會生出如此念頭!”李世民眉頭緊皺,滿臉疑惑之色。要知道,那大漢王朝因著分封之事,引發了多少亂子啊!且不說漢初的七國之亂,單是東漢末年,那些個割據一方的諸侯們就讓天下陷入了長達數百年的戰亂紛爭之中。再瞧瞧魏晉南北朝時期,又何嚐不是因著分封而導致了八王之亂等一係列禍事呢?
朱元璋竟然作出這般決定,著實令李世民難以理解。他難道就不曾顧慮過此舉會給後世子孫埋下巨大的隱患麽?倘若將來繼承皇位之人無法有效地掌控這些被分封出去的諸侯王,那麽江山社稷豈不危矣?
“陛下,興許是後來的朝代局勢有所變化吧。咱們不妨接著往下看,說不定便能明白其中緣由了。”長孫無忌見李世民一臉憂思,趕忙出言寬慰道。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所言,覺得倒也不無道理。當下點了點頭,便將目光重新移迴到書卷之上,希望能從後續的記載裏找到答案,解開心中的謎團。
“分封諸侯?這究竟是誰出的餿主意啊!簡直就是自尋煩惱嘛!”劉徹忍不住抱怨起來。他對分封諸侯所帶來的種種隱患和麻煩可謂心知肚明。想當年,自己也曾深受其害,一度受到各方諸侯的掣肘與限製。好在經過一番努力和權謀鬥爭,如今總算擺脫了他們的束縛,使得局麵得到了控製。但即便如此,那段經曆依舊讓劉徹刻骨銘心。
劉徹很難理解為什麽,但是他很對這個政策並不認可,隻是後麵的事情,還是要多看看為好。
秦始皇沒想到後麵的皇帝還有人去做這件事情,他記得天幕說過分封帶來的一些事情,後麵的漢朝不也是因為有明君能夠處理這件事情,而且還有自己的計策去真正的解決這件事情,所以秦始皇沒想到後麵既然知道分封的問題還是要實施分封。他很難理解。
“洪武九年,燕王朱棣與魏國公徐達的長女徐氏喜結連理。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武十三年。此時的朱棣已踏上前往北平就藩之路。按照朝廷製度,每位親王皆可擁有一支被稱為“護衛”的軍隊,人數則根據各自的情況而定,少則三千之眾,多則可達一萬五千人之數。從表麵上來看,這些親王們無權幹涉地方政務,但在特殊緊急狀況下,他們卻有權調動所屬王國境內的鎮守兵馬。每逢軍事行動展開,諸位王爺均需率領自己的護衛軍一同出征。那些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威名遠揚的將帥們,即便身擔大將軍之職,有時候亦不得不聽從親王們的調遣指揮。
然而,命運的齒輪總是無情地轉動著。洪武二十五年,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太子朱標不幸離世。這一噩耗令朝野震動,朱元璋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麵對如此變故,學士劉三吾向朱元璋進言獻策,最終朱元璋采納其議,決定立皇孫朱允炆為皇太孫,以此斷絕其他諸王之覬覦皇位之心。
歲月如梭,洪武二十八年,秦王與世長辭;而在洪武三十一年,就在朱元璋生命的最後時刻,晉王也撒手人寰。至此,朱棣已然成為諸王當中最為年長之人。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和曆練,他不僅麾下有著久經沙場、訓練有素且經驗豐富的護衛軍隊,而且其實際權力範圍早已超越了“列爵不臨民”的既定規製。
此時的朱棣,恰似那隻羽翼日益豐滿的雄鷹,渾身散發出一股令人敬畏的氣息,仿佛在默默地積蓄力量,耐心地等待著一飛衝天、翱翔九霄的最佳時刻降臨。
時光荏苒,轉眼來到了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這一天,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龍馭賓天,皇太孫朱允炆繼承大統,登基稱帝。朱元璋臨終前留下遺詔,嚴令諸位藩王留在各自的封國之中,不得入京奔喪。然而,燕王朱棣心係京城局勢,毅然決然地從北平啟程前往南京。可惜,當他行至半途時,卻收到了朱允炆的詔令,無奈之下隻得止步不前。
新帝朱允炆一即位,便采納了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決定對各地藩王實施削藩之舉。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數位藩王先後被剝奪爵位,淪為庶民。其中,周王與燕王不僅為同胞兄弟,關係最為親密無間。朱允炆身旁的那些謀臣們見狀,紛紛進言道:“陛下欲鏟除燕王勢力,理應首先拿周王開刀。如此一來,便可避免他們二人暗中勾結,聯合起兵造反。”
於是乎,建文皇帝朱允炆便捏造了一個子虛烏有的罪名,派遣曹國公李景隆率領大軍星夜兼程趕赴河南。這支軍隊猶如神兵天降一般,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迅速包圍了周王府。刹那間,喊殺聲四起,火光衝天。周王府內頓時亂作一團,府中的眾人驚慌失措,四處逃竄。最終,李景隆成功地將周王朱橚及其全家老小,包括後宮的眾多妃嬪一並擒拿。隨後,這些人皆被五花大綁,押解進京。不久之後,朱橚被貶為庶民,並連同他的家眷一起被遷往遙遠的雲南邊陲之地。除此之外的還有湘王朱柏不堪受辱,騎馬衝入火海協同家人自焚於府內。
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聽聞局勢已然變得十分緊張之後,心中暗自思忖良久,最終決定采取一係列行動來應對這一局麵。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送往應天府當作人質,試圖以此向建文帝表明自己並無反叛之心。然而,朱棣深知此舉隻是權宜之計,他本人則繼續佯裝生病,整日待在府中足不出戶。
盡管如此,建文帝並未輕易相信朱棣的這些舉動,反而派遣眾多眼線嚴密監視著朱棣的一言一行。就在眾人以為這場對峙將會持續下去的時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齊泰和黃子澄等大臣竟然建議稱,應當故意放走朱棣的三個兒子返迴北平,以此來麻痹燕王,讓其放鬆警惕。這個提議在建文帝麵前得到了通過,很快,朱棣的三個兒子便踏上了歸鄉之路。
緊接著,朱允炆下達詔令,任命張昺擔任北平布政使一職,同時又安排謝貴和張信分別掌管北平都指揮使司。這樣一來,謝貴得以憑借手中權力牢牢掌控住整個北平地區。不僅如此,朱允炆還另外指派都督宋忠、徐凱以及耿瓛率領各自所部兵馬屯駐於開平、臨清和山海關等地,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此外,他更是下令調動並檢查燕王府的護衛軍士,進一步強化了針對燕王的防範措施。
朝廷削奪朱棣王號和逮捕燕府官屬的詔書也在這時到達北平。而此時的朱棣,看似癲狂的表象下實則隱藏著深謀遠慮。他之所以佯狂,無非就是想要拖延時間,以便能夠在朝廷大軍抵達之前做好充分的應戰準備。為此,他秘密下達指令給自己的心腹護衛指揮張玉和朱能,要求他們迅速集結八百名精銳將士,悄悄潛入王城負責守衛事宜。”悠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