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公裏防線
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 作者:ayauki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科涅夫麾下的西方麵軍自斯摩棱斯克結束後就開始備戰,修養,挖掘戰壕。
在基輔之戰後結束這兩天,科涅夫就收到前線各路部隊傳來的消息,德軍正在大規模的集結部隊。
蘇聯高層與科涅夫推測德軍主力會從西方麵軍的正麵進攻,他們會試圖沿著斯摩棱斯克—維亞濟馬—莫斯科這個方向進攻。
因為沿著這個方向,蘇聯有一條非常棒的高速公路,同時這是通往莫斯科最近的道路。
不同於其他方向的道路充滿泥漿,寸步難行,德軍坦克可以在公路上肆意馳騁,行進速度會大大增加。
因此蘇聯最高方麵指揮部在公路上也同樣布置西方麵軍實力最強的兩支集團軍進行防守。
就是盧金中將的第19集團軍與羅科索夫斯基的第十六集團軍。
他們被部署在維亞濟馬正前方。
同時科涅夫也命人準備好了炸藥,以備不時之需,這條高速公路絕對不能為德軍所用。
而在西方麵軍後方四五十公裏的地方,就有布瓊尼元帥率領的預備方麵軍所構築的第二條防線。(此時的朱可夫已經被派到列寧格勒去救火了)
朱可夫未去列寧格勒之前,便學習瓦列裏的滾筒戰術構築多條防線,訓練部隊。
而在布瓊尼元帥接管預備方麵軍後,他同樣繼續朱可夫的決策,構築防線,訓練部隊。
因為預備方麵軍的機動力量完全不足,布瓊尼元帥明白,這支有生力量隻能通過構築防線,打陣地戰,依靠層層防線拖住德軍。
否則這群新兵蛋子與德軍裝甲部隊野戰,他們隻有戰死亦或者投降這兩個選擇。
德軍機動性太高了…將蘇軍整支部隊分割包圍,再分成一個個小塊吃掉,他們得心應手。
預備方麵軍的24集團軍與43集團軍則被調去守西方麵軍與布良斯克方麵軍之間的缺口,他們沿著傑斯納河一帶建立了防線。
他們陳列兵力,已經補上這接近一百公裏的缺口。
而從基洛夫到沃羅日巴,這345公裏長的防線,由經過兵力補充的布良斯克方麵軍與精簡後的西南方麵軍部分軍隊。
蘇聯最高方麵指揮部將諸多兵力西南方麵軍的主力調防至蘇梅到哈爾科夫一帶構築防線,防止德軍南方集軍群發動突然襲擊。
而葉夫列莫夫率領的中央集團軍群則因為主力部隊缺失被解散。
下轄的第三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與布良斯克方麵軍合兵一處,受葉廖緬科指揮。
當然,也許是被葉廖緬科的負戰績給嚇怕了,也許是別的原因,大林子特意將葉夫列莫夫重新塞到布良斯克方麵軍當中,他被任命為方麵軍副司令。
用於提防葉廖緬科又幹出什麽沒腦子的事情。
至於為何不直接將葉廖緬科撤職,一是臨陣換將,有損軍心,葉廖緬科在鼓舞士氣這方麵還是可以的,這隻大吉祥物有著buff加成。
二,是他在基輔之戰中率領部隊進行的迂迴側擊做的非常不錯,有效在布提夫方向牽製了不少德軍兵力,甚至葉廖緬科還親自上前線,帶著數支部隊一起進攻,他還險些被數發機槍子彈帶走。
大林子也是念他有點苦勞,願意給他一次機會,畢竟這麽多方麵軍將領中,誰沒有打過敗仗呢…
葉廖緬科也知道自己差點葬送西南方麵軍的全部兵力,他不是傻子,也並不想吃一顆紫蛋。
更不想自己的結局如同巴甫洛夫大將一樣的淒慘。
所以他對於大林子的安排並無意見,跟葉夫列莫夫也相處的相當不錯。
這讓不少人也就放心下來。
布良斯克方麵軍+西南方麵軍部分部隊總共30萬人,他們沿著這345公裏的防區構築了一條長長的防線。
特別對於烏別德河北岸的突出部,布良斯克方麵軍在這裏布置了重兵,用於防備古德裏安的第二裝甲集群。
由莫羅科夫斯基少將率領的第八師也駐紮在特魯布切夫斯克,作為預備隊。
打完基輔之戰後,莫羅科夫斯基也從上校升為了少將,瓦列裏的老上司謝廖緬科中校則被提拔為了上校,接任三團團長的莫裏森科則被提拔到了上尉。
參與基輔之戰的許多軍官都被向上提拔一層,也有不少老兵被提拔為軍官的。
因為現在蘇聯缺少擁有經驗,有能力的基層軍官,用來填線的士兵則並不缺。
守在突出部的蘇軍部隊也做好隨時撤退的準備,他們構築多重防線,陣地用來撤退時使用。
看起來蘇軍沿著這條800公裏的前線,所做的防禦都不能說是非常完美,至少應該可以稱得上是萬無一失,他們已經做好了提防德軍進攻的準備。
三支方麵軍加起來,負責防守的蘇軍總共擁有17個集團軍,包含90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13個坦克旅,9個騎兵師,總兵力共計140萬人。(曆史上是125萬人,且隻有16個集團軍。)
除此之外,蘇聯自從7月16號開始還在莫紮伊斯克附近修建了第三條防線,蘇聯動員了10萬莫斯科市民修建這條長長的防線,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
市民們的熱情非常高漲,八月份,莫斯科又有三萬人主動願意參加修建掩體工事的工作中。
這條防線由各種壕溝,反坦克塹壕,步兵掩體組成,蘇聯是按照長時間駐守使用的標準來修建的,所以工程量非常大。
截止到9月30號,雖然這條防線還未完成,但也已經初具規模。
雖然前線防線建立相當完善,但麵對裝備精良,擁有人數優勢的德軍,蘇軍依舊麵臨巨大的挑戰。
更嚴重的是蘇軍現在的前線嚴重缺少有經驗的指揮官與參謀,經過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輔之戰後,蘇聯整整打光了170萬的部隊。
要不是基輔之戰還成功撤出來30萬人,連褲衩子都兜不住。
這三場要命的戰役還幾乎把蘇聯的大部分老兵全都打沒了。
不少經曆過大清洗還成功活下來的具有經驗的指揮官與參謀也折在裏麵。
這也讓蘇聯前段時間不得不降低組建部隊的標準。
現在蘇軍組建部隊的標準是以少量退伍兵,或者以前線撤退下來的部隊為基礎,組建一支新的步兵師。
除去少量老兵,其餘全是剛剛動員,毫無經驗的新兵,布瓊尼元帥麾下的預備方麵軍絕大多數部隊就是這種情況。
在基輔之戰後結束這兩天,科涅夫就收到前線各路部隊傳來的消息,德軍正在大規模的集結部隊。
蘇聯高層與科涅夫推測德軍主力會從西方麵軍的正麵進攻,他們會試圖沿著斯摩棱斯克—維亞濟馬—莫斯科這個方向進攻。
因為沿著這個方向,蘇聯有一條非常棒的高速公路,同時這是通往莫斯科最近的道路。
不同於其他方向的道路充滿泥漿,寸步難行,德軍坦克可以在公路上肆意馳騁,行進速度會大大增加。
因此蘇聯最高方麵指揮部在公路上也同樣布置西方麵軍實力最強的兩支集團軍進行防守。
就是盧金中將的第19集團軍與羅科索夫斯基的第十六集團軍。
他們被部署在維亞濟馬正前方。
同時科涅夫也命人準備好了炸藥,以備不時之需,這條高速公路絕對不能為德軍所用。
而在西方麵軍後方四五十公裏的地方,就有布瓊尼元帥率領的預備方麵軍所構築的第二條防線。(此時的朱可夫已經被派到列寧格勒去救火了)
朱可夫未去列寧格勒之前,便學習瓦列裏的滾筒戰術構築多條防線,訓練部隊。
而在布瓊尼元帥接管預備方麵軍後,他同樣繼續朱可夫的決策,構築防線,訓練部隊。
因為預備方麵軍的機動力量完全不足,布瓊尼元帥明白,這支有生力量隻能通過構築防線,打陣地戰,依靠層層防線拖住德軍。
否則這群新兵蛋子與德軍裝甲部隊野戰,他們隻有戰死亦或者投降這兩個選擇。
德軍機動性太高了…將蘇軍整支部隊分割包圍,再分成一個個小塊吃掉,他們得心應手。
預備方麵軍的24集團軍與43集團軍則被調去守西方麵軍與布良斯克方麵軍之間的缺口,他們沿著傑斯納河一帶建立了防線。
他們陳列兵力,已經補上這接近一百公裏的缺口。
而從基洛夫到沃羅日巴,這345公裏長的防線,由經過兵力補充的布良斯克方麵軍與精簡後的西南方麵軍部分軍隊。
蘇聯最高方麵指揮部將諸多兵力西南方麵軍的主力調防至蘇梅到哈爾科夫一帶構築防線,防止德軍南方集軍群發動突然襲擊。
而葉夫列莫夫率領的中央集團軍群則因為主力部隊缺失被解散。
下轄的第三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與布良斯克方麵軍合兵一處,受葉廖緬科指揮。
當然,也許是被葉廖緬科的負戰績給嚇怕了,也許是別的原因,大林子特意將葉夫列莫夫重新塞到布良斯克方麵軍當中,他被任命為方麵軍副司令。
用於提防葉廖緬科又幹出什麽沒腦子的事情。
至於為何不直接將葉廖緬科撤職,一是臨陣換將,有損軍心,葉廖緬科在鼓舞士氣這方麵還是可以的,這隻大吉祥物有著buff加成。
二,是他在基輔之戰中率領部隊進行的迂迴側擊做的非常不錯,有效在布提夫方向牽製了不少德軍兵力,甚至葉廖緬科還親自上前線,帶著數支部隊一起進攻,他還險些被數發機槍子彈帶走。
大林子也是念他有點苦勞,願意給他一次機會,畢竟這麽多方麵軍將領中,誰沒有打過敗仗呢…
葉廖緬科也知道自己差點葬送西南方麵軍的全部兵力,他不是傻子,也並不想吃一顆紫蛋。
更不想自己的結局如同巴甫洛夫大將一樣的淒慘。
所以他對於大林子的安排並無意見,跟葉夫列莫夫也相處的相當不錯。
這讓不少人也就放心下來。
布良斯克方麵軍+西南方麵軍部分部隊總共30萬人,他們沿著這345公裏的防區構築了一條長長的防線。
特別對於烏別德河北岸的突出部,布良斯克方麵軍在這裏布置了重兵,用於防備古德裏安的第二裝甲集群。
由莫羅科夫斯基少將率領的第八師也駐紮在特魯布切夫斯克,作為預備隊。
打完基輔之戰後,莫羅科夫斯基也從上校升為了少將,瓦列裏的老上司謝廖緬科中校則被提拔為了上校,接任三團團長的莫裏森科則被提拔到了上尉。
參與基輔之戰的許多軍官都被向上提拔一層,也有不少老兵被提拔為軍官的。
因為現在蘇聯缺少擁有經驗,有能力的基層軍官,用來填線的士兵則並不缺。
守在突出部的蘇軍部隊也做好隨時撤退的準備,他們構築多重防線,陣地用來撤退時使用。
看起來蘇軍沿著這條800公裏的前線,所做的防禦都不能說是非常完美,至少應該可以稱得上是萬無一失,他們已經做好了提防德軍進攻的準備。
三支方麵軍加起來,負責防守的蘇軍總共擁有17個集團軍,包含90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13個坦克旅,9個騎兵師,總兵力共計140萬人。(曆史上是125萬人,且隻有16個集團軍。)
除此之外,蘇聯自從7月16號開始還在莫紮伊斯克附近修建了第三條防線,蘇聯動員了10萬莫斯科市民修建這條長長的防線,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
市民們的熱情非常高漲,八月份,莫斯科又有三萬人主動願意參加修建掩體工事的工作中。
這條防線由各種壕溝,反坦克塹壕,步兵掩體組成,蘇聯是按照長時間駐守使用的標準來修建的,所以工程量非常大。
截止到9月30號,雖然這條防線還未完成,但也已經初具規模。
雖然前線防線建立相當完善,但麵對裝備精良,擁有人數優勢的德軍,蘇軍依舊麵臨巨大的挑戰。
更嚴重的是蘇軍現在的前線嚴重缺少有經驗的指揮官與參謀,經過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輔之戰後,蘇聯整整打光了170萬的部隊。
要不是基輔之戰還成功撤出來30萬人,連褲衩子都兜不住。
這三場要命的戰役還幾乎把蘇聯的大部分老兵全都打沒了。
不少經曆過大清洗還成功活下來的具有經驗的指揮官與參謀也折在裏麵。
這也讓蘇聯前段時間不得不降低組建部隊的標準。
現在蘇軍組建部隊的標準是以少量退伍兵,或者以前線撤退下來的部隊為基礎,組建一支新的步兵師。
除去少量老兵,其餘全是剛剛動員,毫無經驗的新兵,布瓊尼元帥麾下的預備方麵軍絕大多數部隊就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