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德軍不可能拿接近190萬的兵力全線進攻,那是賭命的梭哈,德軍現階段還沒瘋到這種程度。


    整條前線集結的190萬兵力,其中隻會有130萬人拿去執行這次台風計劃...{根據俄羅斯本土的史學家估計,德軍台風行動隻拿出118萬的兵力用於進攻。}


    現在德軍進攻部隊比原曆史上整整多了十二萬人,希兒願意拿出這麽多兵力進攻,也是因為基輔之戰跑出去接近三十萬的蘇聯士兵。


    因此希兒是恨死了瓦列裏,他讓德意誌帝遭受了從未有過的大敗。


    德軍在這次基輔之戰當中傷亡接近23萬人,損失不少重裝備及物資,才包圍擊潰蘇軍僅僅40萬人。


    這讓他感覺很虧,跟原先預計的60萬人相差整整三分之一。


    雖然說到底是德軍賺了,不算蘇軍傷亡人數,就單論在包圍圈內的俘虜人數,德軍這場戰役也贏的相當光彩。


    但希兒心裏還是不舒服。


    且根據偵察機的照片來看,對麵的蘇軍借著這兩天時間在各處都構築不少防禦陣地。


    不過即使如此,希兒還是決定冒險施行台風計劃。


    德國就是一路冒險走過來的,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德奧合並,肢解捷克斯洛伐克,閃擊波蘭。


    哪次不是在刀尖上跳舞?不是在冒險挑動英法的神經?


    特別是法德戰爭,德軍也是靠冒險才成功的,成功將他們的宿敵打的七零八落,將攪屎棍逼退到對岸,完成德二未能完成之事。


    但凡英法敢強硬點,德國能不能走到現在還不一定呢。


    所以這次,愛冒險的德軍自然是義不容辭。


    隻要能在十一月中旬前拿下莫斯科,一切情況都會好起來的,那時蘇聯的任何抵抗都不攻自破。


    並且經過德軍陸軍總指揮部以及最高統帥部的計算,德軍是完全有實力突破蘇軍防線,在十一月底前撬開莫斯科的大門的。


    這讓希兒信心大增,有著專業的軍官與參謀,訓練有素的士兵,先進的精良裝備。


    德軍還缺什麽呢?這可比蘇軍強太多了.....


    隻是他們沒有將蘇聯相當惡劣的環境考慮進去,此時此刻蘇聯的泥漿期已經全麵到來...德軍一旦將戰線拉長,後勤補給的壓力將會驟增。


    就算後勤方麵再怎麽保證...缺乏火車作為運輸力量的德軍後勤也很難給前線的中央集團軍群運送大批充足的補給。


    但後勤部門的高層軍官則向元首拍胸脯保證他們會盡力供給前線部隊,讓前線部隊繼續放心進攻。


    根據最高統帥部估算,蘇軍他們在基輔之戰中撤出來接近三十萬士兵派不上太大作用。


    畢竟蘇聯的機動作戰力量很少,這三十萬人頂多填個線。


    即使有個第八師又如何,德軍裝甲部隊現在可獲得了全方麵的補充。


    古德裏安的第二裝甲集群這段日子光是修複受損坦克就有接近130輛。


    包括在斯摩棱斯克以及基輔戰役中損壞的坦克。


    第二裝甲集群整體的坦克數量整體勉強恢複至戰前63%的水平,加上補充的十幾輛坦克,用於進攻大抵是足夠的。


    第三裝甲集群由於休息了接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恢複的也算不錯。


    第四裝甲集群是狀態最好的,由於接受從巴爾幹迴來的兩支裝甲師補充,這支部隊現在一共有七支裝甲師。


    在蘇軍退迴烏別德河北岸後,德軍就為此在做準備,一批批物資通過卡車,騾馬運上前線。


    一批批飛機在附近的機場集結。


    由於德軍坦克損失的數量在基輔之戰後呈上升直線增加,各裝甲師的損失都不輕。


    陸軍總參謀部的參謀長哈爾德大將為此還管希兒索要232輛坦克,用作前線補充裝甲師消耗。


    不出意外的被希兒拒絕了....他隻能給前線提供142輛坦克,新生產的坦克都要用來組建新的裝甲師,勻出來這些已經是極限了。


    經過哈爾德等人多次請求,希兒也隻是多給了20輛坦克打發叫花子,同時表示他手中沒有多餘的坦克提供給前線了..


    匆匆忙忙,德軍在9月30號才做好進攻準備,放到原曆史中,各個德軍部隊早就已經蓄勢待發,而古德裏安麾下的第二裝甲集群在30號一大早就開始進攻了。


    現階段德軍也是剛剛做好進攻準備。


    看完前線報告後,希兒重新頒布了第35號訓令,要求中央集團軍群各支部隊做好進攻準備。


    與之對應的蘇軍這段時間也並沒有閑著。


    蘇軍的防線一直從北麵的伏爾加河上遊的奧斯塔什科夫附近到達最南邊的沃羅日巴,總長度為800公裏。


    而蘇軍在布提夫附近到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方向則形成了一塊小型的凸出部。


    由於第六集團軍已經趕來填補戰線。


    蘇軍在烏別德河南岸的部隊絕大多數都已經撤往蘇梅一帶構築防線,這讓蘇軍這塊小型的突出部在防線上相當顯眼。


    為了防止德軍從布提夫與諾夫哥羅德謝韋斯基兩個方向實行鉗部攻勢,重新經過兵力補充的布良斯克方麵軍在這兩個方向布置了重兵進行防守。


    西南方麵軍的三十萬部隊很多都重新整編。


    為了方便指揮,他們其中不少殘餘部隊都被分給布良斯克方麵軍進行兵力補充,隻有建製完好的部隊會留在西南方麵軍。


    經過篩選,西南方麵軍最後還剩下大約二十萬蘇軍士兵,他們是這支方麵軍最後的骨幹力量,同樣為了方便指揮,西南方麵軍不少部隊的編製都進行了小規模縮水。


    現在這長達800公裏的防線也被蘇軍分為三個防守區。


    第一個是從伏爾加河上遊到葉沃尼亞駐守的西方麵軍,下轄六支集團軍,包括其中戰鬥力最強的兩支集團軍,一個是盧金中將緊急重建的第19集團軍,其次是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


    防線總長度340公裏,負責指揮的科涅夫有模有樣的學習瓦列裏的滾筒戰術,在這條防線的後麵又建了兩條防線。


    但這兩條防線的戰壕與防禦陣地都相當薄弱,因為要趕時間,蘇軍所構築防線的標準也僅僅是按臨時陣地來的。


    畢竟他們隻用於防止蘇軍部隊潰退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yauki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yauki並收藏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