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永遠的皇帝陛下和夜丶淒涼yca的打賞。另外,今天會恢複三更,所以求一下票,什麽票都好!
………………
自由軍團是一支什麽樣的軍團?整支自由軍團的士兵人數大約是40萬,他們是由大量退役的士兵組成,其中也不缺乏工人和農民出身的人。因為是一支民間武裝,實際上也就是不屬於魏瑪政府控製。
民間武裝在戰敗後的德意誌並不算少,幾乎每一個政黨都有屬於的自己的武裝力量,差別就是多與少罷了。隻不過得說一句真話,那就是李奇所領導的自由軍團在數量上真的是多了一些。
“出動3萬人先參與鎮壓匈牙利正在發生的革命,然後看情況而定,看幹涉蘇俄內戰的時候應該出兵多少。”李奇不是在和人商量,是在進行通知,他說:“我們用這樣的條件換取英國、法國、美國幹涉意大利向巴伐利亞進軍。同時,我們也是在遞上一份投名狀。”
沒錯,李奇就是在遞上投名狀,那麽就沒有什麽比鎮壓社會黨人的革命更有誠意了。
“合適的。”胡戈.施珮勒點著頭:“之前為了穩定巴伐利亞,數量膨脹到40萬。等待確認意大利沒有進軍,巴伐利亞穩定下來,我們就沒有理由再保持那麽龐大的數量。”
事實上不管李奇願意還是不願意,自由軍團肯定沒有辦法保持40萬這個數量,之前是有打擊社會黨人的理由和需要在,很多人隻是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了社會黨人不再成為威脅的時候,龐大的自由軍團就該是多方勢力的威脅了,魏瑪政府第一個就不會放過自由軍團。
另外,李奇並沒有那麽大的財力去養40萬的軍隊。別說是他,又有多少國家養得起40萬的軍隊?
現在世界上的大趨勢為什麽是裁軍,就是因為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都不怎麽樣。
軍隊之所以是軍隊,那是一套多方麵的配合和後勤支持。從士兵的口糧、軍裝到步槍、火炮、子彈、炮彈,甚至還要加上必要的軍餉和各種傷亡撫恤,花費之巨大超乎想象,並且花費是長期而不是一次性的。
“我們本來打算隻保持3萬的精銳,現在能夠維持5萬。”李奇說的是協約國會提供一些資金和軍火上的支持:“至於糧食上,他們自己國內有饑荒的趨勢,除了美國沒有任何國家有餘力。”
美國現在與魏瑪政府“聊”得頗為愉快。
美國一方是想要親近推銷自己的計劃以便控製德意誌的經濟,他們提出了看似非常不錯的計劃出來,並保證會在5年內讓德意誌的經濟得到重振。魏瑪政府當然知道美國佬不會平白無故地當好人做好事,但他們現在嘛……
魏瑪政府相當清楚一個事實,他們無論怎麽樣都是注定要被剝削。讓英國和法國剝削?三方可是親自操刀上陣,有多狠就多狠地從1914年較量到1918年,稍微去查一查英國和法國有多少人死在這一次戰爭中,一想到英國和法國已經會在停戰條約上提出苛刻條件,還要讓英國和法國來控製德意誌的經濟,想想都唿吸不順外加心髒想要猝停。
美國的入侵方式一直都比較“軟”,能夠用金錢開道就不會使用子彈,隻有等到金錢都辦不了的時候才會選擇子彈。他們這樣的做法比較易於被接受,但若說是為了世界和平,共建美好人類社會什麽的,那就真的隻有傻子才會信了。
“他們現在可是一個大財主了,可惜的是我們暫時無法獲得他們的支持。”沃瑟.豐克是黨內管理財政的人,以他的專業再加上足夠的輔助人員,接手財政後一直幹得相當不錯。他看著李奇,說道:“魏瑪政府已經決定讓巴伐利亞展開選舉了,巴伐利亞很快就是我們的。到時候,我們或許能夠爭取到美國的投資。”
魏瑪政府根本就不願意來接收巴伐利亞目前的爛攤子,因為他們有著更多的爛攤子等著收拾。
現在哪怕是柏林都隨時隨地能夠聽到槍聲,基本上就是那些個黨派的武裝黨徒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爆發槍戰。柏林尚且是那樣,千萬別指望其它地方能夠好到哪去。
本來巴伐利亞成了一個蘇維埃共和國是魏瑪政府最頭疼的事情,有了自由軍團撲滅了德意誌南部最大的叛軍,他們現在苦惱的就該是漢堡這座德意誌數一數二的城市也即將落入到社會黨人手裏。
不但是漢堡,其實隻有少數的一些城市還算是穩定,但也穩定得相當有限,魏瑪政府是真的沒有餘力去管巴伐利亞。
巴伐利亞的動蕩是停止了,可是留下來的是滿目瘡痍,魏瑪政府從李奇的一係列行事作為上進行判斷,認為李奇是有一些野心,但確實沒有轉變成為軍閥的跡象。他們評估李奇大概是想要使用憲法允許內的方式來獲得政治權力,既然是憲法允許,那麽自然就沒有什麽好說的。
李奇怎麽可能在歐洲玩軍閥那一套,歐洲不是遠東、不是非洲、不是南美洲。在歐洲玩軍閥那一套,分分鍾鍾就是迎來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聯合吊打的節奏!他穿越過來可不是為了作死。
如今,巴伐利亞各處都有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黨員在進行宣傳,他們不但在宣傳,事實上也是在進行恢複社會次序的事情,人民的愛戴程度很高。
“根據最近一輪的民意調查,我們會獲得超過8成以上的選票。”阿道夫.希特勒在黨內幹的是宣傳的活。他帶著明顯的興奮:“領袖會成為巴伐利亞州的州長,我們的黨則會成為絕對的第一大黨。”
“投入那麽大,做了那麽多,要是沒有成功,隻能說巴伐利亞的人民是最忘恩負義的一群人。”赫爾曼.戈林也感到興奮,但他就是無法忍住不針對阿道夫.希特勒。他頓了頓才繼續說:“取得巴伐利亞州的統治權已經不會有意外,接下來才是考驗我們的時候。”
“是的。別看巴伐利亞的人民現在對我們感恩戴德,那是因為我們穩定了巴伐利亞的次序,維持著最基本的社會福利運行。”沃瑟.豐克辛辣地指出:“一旦他們的日子沒有變好,很快就會拋棄我們。巴伐利亞是我們走向更大舞台的基本盤,必須穩住他們。”
問題是……怎麽穩住?(未完待續。)
………………
自由軍團是一支什麽樣的軍團?整支自由軍團的士兵人數大約是40萬,他們是由大量退役的士兵組成,其中也不缺乏工人和農民出身的人。因為是一支民間武裝,實際上也就是不屬於魏瑪政府控製。
民間武裝在戰敗後的德意誌並不算少,幾乎每一個政黨都有屬於的自己的武裝力量,差別就是多與少罷了。隻不過得說一句真話,那就是李奇所領導的自由軍團在數量上真的是多了一些。
“出動3萬人先參與鎮壓匈牙利正在發生的革命,然後看情況而定,看幹涉蘇俄內戰的時候應該出兵多少。”李奇不是在和人商量,是在進行通知,他說:“我們用這樣的條件換取英國、法國、美國幹涉意大利向巴伐利亞進軍。同時,我們也是在遞上一份投名狀。”
沒錯,李奇就是在遞上投名狀,那麽就沒有什麽比鎮壓社會黨人的革命更有誠意了。
“合適的。”胡戈.施珮勒點著頭:“之前為了穩定巴伐利亞,數量膨脹到40萬。等待確認意大利沒有進軍,巴伐利亞穩定下來,我們就沒有理由再保持那麽龐大的數量。”
事實上不管李奇願意還是不願意,自由軍團肯定沒有辦法保持40萬這個數量,之前是有打擊社會黨人的理由和需要在,很多人隻是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了社會黨人不再成為威脅的時候,龐大的自由軍團就該是多方勢力的威脅了,魏瑪政府第一個就不會放過自由軍團。
另外,李奇並沒有那麽大的財力去養40萬的軍隊。別說是他,又有多少國家養得起40萬的軍隊?
現在世界上的大趨勢為什麽是裁軍,就是因為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都不怎麽樣。
軍隊之所以是軍隊,那是一套多方麵的配合和後勤支持。從士兵的口糧、軍裝到步槍、火炮、子彈、炮彈,甚至還要加上必要的軍餉和各種傷亡撫恤,花費之巨大超乎想象,並且花費是長期而不是一次性的。
“我們本來打算隻保持3萬的精銳,現在能夠維持5萬。”李奇說的是協約國會提供一些資金和軍火上的支持:“至於糧食上,他們自己國內有饑荒的趨勢,除了美國沒有任何國家有餘力。”
美國現在與魏瑪政府“聊”得頗為愉快。
美國一方是想要親近推銷自己的計劃以便控製德意誌的經濟,他們提出了看似非常不錯的計劃出來,並保證會在5年內讓德意誌的經濟得到重振。魏瑪政府當然知道美國佬不會平白無故地當好人做好事,但他們現在嘛……
魏瑪政府相當清楚一個事實,他們無論怎麽樣都是注定要被剝削。讓英國和法國剝削?三方可是親自操刀上陣,有多狠就多狠地從1914年較量到1918年,稍微去查一查英國和法國有多少人死在這一次戰爭中,一想到英國和法國已經會在停戰條約上提出苛刻條件,還要讓英國和法國來控製德意誌的經濟,想想都唿吸不順外加心髒想要猝停。
美國的入侵方式一直都比較“軟”,能夠用金錢開道就不會使用子彈,隻有等到金錢都辦不了的時候才會選擇子彈。他們這樣的做法比較易於被接受,但若說是為了世界和平,共建美好人類社會什麽的,那就真的隻有傻子才會信了。
“他們現在可是一個大財主了,可惜的是我們暫時無法獲得他們的支持。”沃瑟.豐克是黨內管理財政的人,以他的專業再加上足夠的輔助人員,接手財政後一直幹得相當不錯。他看著李奇,說道:“魏瑪政府已經決定讓巴伐利亞展開選舉了,巴伐利亞很快就是我們的。到時候,我們或許能夠爭取到美國的投資。”
魏瑪政府根本就不願意來接收巴伐利亞目前的爛攤子,因為他們有著更多的爛攤子等著收拾。
現在哪怕是柏林都隨時隨地能夠聽到槍聲,基本上就是那些個黨派的武裝黨徒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爆發槍戰。柏林尚且是那樣,千萬別指望其它地方能夠好到哪去。
本來巴伐利亞成了一個蘇維埃共和國是魏瑪政府最頭疼的事情,有了自由軍團撲滅了德意誌南部最大的叛軍,他們現在苦惱的就該是漢堡這座德意誌數一數二的城市也即將落入到社會黨人手裏。
不但是漢堡,其實隻有少數的一些城市還算是穩定,但也穩定得相當有限,魏瑪政府是真的沒有餘力去管巴伐利亞。
巴伐利亞的動蕩是停止了,可是留下來的是滿目瘡痍,魏瑪政府從李奇的一係列行事作為上進行判斷,認為李奇是有一些野心,但確實沒有轉變成為軍閥的跡象。他們評估李奇大概是想要使用憲法允許內的方式來獲得政治權力,既然是憲法允許,那麽自然就沒有什麽好說的。
李奇怎麽可能在歐洲玩軍閥那一套,歐洲不是遠東、不是非洲、不是南美洲。在歐洲玩軍閥那一套,分分鍾鍾就是迎來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聯合吊打的節奏!他穿越過來可不是為了作死。
如今,巴伐利亞各處都有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黨員在進行宣傳,他們不但在宣傳,事實上也是在進行恢複社會次序的事情,人民的愛戴程度很高。
“根據最近一輪的民意調查,我們會獲得超過8成以上的選票。”阿道夫.希特勒在黨內幹的是宣傳的活。他帶著明顯的興奮:“領袖會成為巴伐利亞州的州長,我們的黨則會成為絕對的第一大黨。”
“投入那麽大,做了那麽多,要是沒有成功,隻能說巴伐利亞的人民是最忘恩負義的一群人。”赫爾曼.戈林也感到興奮,但他就是無法忍住不針對阿道夫.希特勒。他頓了頓才繼續說:“取得巴伐利亞州的統治權已經不會有意外,接下來才是考驗我們的時候。”
“是的。別看巴伐利亞的人民現在對我們感恩戴德,那是因為我們穩定了巴伐利亞的次序,維持著最基本的社會福利運行。”沃瑟.豐克辛辣地指出:“一旦他們的日子沒有變好,很快就會拋棄我們。巴伐利亞是我們走向更大舞台的基本盤,必須穩住他們。”
問題是……怎麽穩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