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派與東線派和解了,調解紛爭的中間人是漢斯馮塞克特。
漢斯馮塞克特是身在巴黎,他親身經曆了非常多的事情,將那些經曆寫成了類似於傳記的書信,分別寄給了保羅馮興登堡和埃裏希馮法金漢等等派別的將領。
信件中充分闡述了德意誌即將麵臨的苦難,那是注定會成為事實的嚴重問題,講述完了之後,漢斯馮塞克特最後問那些軍事集團的領導人物,問他們:是要繼續內鬥坐看國家和民族的沉淪。還是要團結來共渡難關,尋找拯救國家和民族的辦法。
事情太嚴重了,嚴重到沒有任何人敢於承擔責任,哪怕是內心裏再怎麽不願意,西線派和東線派的那些軍事集團隻能放下糾葛,像是漢斯馮塞克特所說的那樣,尋找挽救危局的辦法。
“這麽說來,支援自由軍團也是有塞克特閣下提議?”李奇其實是略略懵了,他注視著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很嚴肅地說:“自由軍團本來就是致力於挽救國家的力量,無論是由誰來領導他們,隻要對國家和民族有益處,那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但是……我很懷疑他們是為了國家,還是繼續為了自己的私利。”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很明顯也是感到迷惘,可是沒有等他說點什麽,有人發飆了。
“無恥!”阿道夫希特勒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厭惡情緒:“他們將國家推向了深淵,一句想要挽救危局就能將事情推得一幹二淨?”
軍方內鬥可是一場好戲,他們想要推卸責任和在互相攻擊的時候,互相之間可是爆出了不少的“猛料”,其中就包括一些軍事集團為了達到什麽目標,導演了霍亨索倫退出權力舞台的事情。
因為太多的爆料了,連軍事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與一些軍工企業互相勾結的事情都曝光了出來。
結果是什麽?是那些社會黨人開心了,一些有意的宣傳中,德意誌之所以搞成現在這樣,根本就是軍事集團的錯。軍事集團不但是導致戰爭爆發的罪魁禍首,連帶戰敗也是因為軍事集團出工不出力,等等之類不管真的或假的,反正什麽髒水都是在往軍事集團身上潑。
軍事集團現在是猶如過街老鼠一般的存在,估計也正是麵臨這樣的困局,他們才想到應該和解?
“我們……至少是大多數的人,我們並不知道那麽多。”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是一臉的羞愧和氣憤,看上去表情無比的複雜:“我們真的不知道那麽多!實際上我們也是受害者!”
從來都是一小撮人才有資格進行什麽陰謀詭計,就好像是國家層麵的戰爭中,投降輪不到平民似得,更像是想要當帶路黨也是身份足夠的人才有資格,身份地位不夠永遠隻能是被代表的命。
的確是整個軍方被少數人所利用和蒙蔽,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有委屈和憤怒的理由,因為包括他在內的多數中層軍官和往下的軍人,他們也是受到傷害的犧牲品。
“受到傷害並不是理由。”阿道夫希特勒看上去有些咄咄逼人,他說:“發生在蘇俄的事情想必中校是了解到一點的吧?”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真的覺得太難堪了,他扭頭不去看阿道夫希特勒。
“蘇俄按照階級在殺人,已經有反抗者站出來。”阿道夫希特勒才不管什麽,他用著嘲諷的語氣,說:“協約國正在商討幹涉蘇俄革命的議題。但是這個跟德意誌沒有直接聯係,我想說的是,你們知道他們的做法是錯誤的,那麽為什麽不是選擇加入我們,是我們要被他們所控製?”
“這是中校的想法嗎?”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聽完很是震驚地看向了李奇:“你……不會不知道他們的底蘊吧?!”
李奇是有跟阿道夫希特勒說過需要拉攏更多軍隊優秀的中層軍官和基層軍官、士兵,亦是交代過阿道夫希特勒在進行宣傳的時候多多拉攏,就是沒有想到阿道夫希特勒會在這個場合表述出來。
“我知道。”李奇比較鬆了口氣的是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的態度。他說:“任何的底蘊都不能阻止人民的唿聲。”
所有人都在看埃瓦爾特馮克勞斯特,他們需要一個態度,那將注定接下來會是什麽樣的合作方式。
“我明白了。”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點著頭:“看得出來,巴伐利亞的人民非常支持你。”,他歎了一口氣,才繼續說:“或許我們需要一陣長談。在解決意大利的入侵危機之後?”
李奇應許下來,他知道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不是一個人,應該是後麵還有這一幫群體。這個群體大約會是一些中低層的軍官,他們也對目前的局勢感到困惑,對一些上級……比如那些元帥、將軍的作為感到失望什麽。李奇會需要他們的支持,正有如他需要獲得巴伐利亞人民的支持那樣。
事實上李奇並不擔憂意大利的入侵,不是單純說意大利的軍隊到底是多麽弱,是意大利退出了談判之後也退出了國際聯盟,英、法、美等國家絕對不願意意大利進軍德意誌,甚至這些國家還會逼迫意大利讓出那些占領的土地。
李奇不是在猜測,是曆史上的確那樣,同時那些國家不會允許意大利壯大起來。
事實上關於怎麽阻止意大利進軍德意誌已經在進行,英、法、美拉上了在歐洲的中國遠征軍,已經打算組建一支幹涉軍,他們要幹涉在匈牙利發生的革命。
同時,協約各國一邊談判,也一邊達成協議,他們不但要幹涉匈牙利正在進行的革命,他們還將幹涉蘇俄,那裏有數支“白俄軍隊”正在與蘇俄進行作戰。
所謂的“白俄軍隊”可不是什麽白俄羅斯人組成的軍隊,按照蘇俄的稱唿,他們就是一些忠於舊勢力的反動武裝,實際上是一些逃過蘇俄慘無人道殺戮的貴族和軍官組成的反抗軍。
因為協約各國國家在戰爭中死傷慘重,英國和法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派遣士兵,他們將會從戰敗國中挑選一批士兵組成幹涉軍團。
原本曆史上隻會從奧匈帝國那裏挑選戰俘,但是因為李奇與英法聯係,自由軍團也走入了協約各國的視野之內,同時自由軍團是在巴伐利亞與布爾什維克有作戰經驗,英國已經在會議上提出邀請自由軍團參與幹涉軍團的組建。
英國既然在戰勝國的會議上提出那一個提議,就是絕對有信心將自由軍團也拉進去,他們可以友好地商量,友好不起效果就該變臉,反正就是李奇不答應也得答應。
其實,事先的時候,李奇壓根就不知道英國佬在幹什麽,後麵知道了的時候無力拒絕。他用自由軍團出兵作為條件,希望英國能夠阻止意大利進軍巴伐利亞。英國本來也不希望意大利繼續蹦躂,自然是答應了。
身為領袖的李奇自然不能將那麽窩囊的事情明明白白說出來,是換了一種方式,改為請求英國幹涉意大利的進軍,條件是派出部隊前去俄羅斯。結果一樣,隻是真相稍微“修飾”了一下。(未完待續。)m。
漢斯馮塞克特是身在巴黎,他親身經曆了非常多的事情,將那些經曆寫成了類似於傳記的書信,分別寄給了保羅馮興登堡和埃裏希馮法金漢等等派別的將領。
信件中充分闡述了德意誌即將麵臨的苦難,那是注定會成為事實的嚴重問題,講述完了之後,漢斯馮塞克特最後問那些軍事集團的領導人物,問他們:是要繼續內鬥坐看國家和民族的沉淪。還是要團結來共渡難關,尋找拯救國家和民族的辦法。
事情太嚴重了,嚴重到沒有任何人敢於承擔責任,哪怕是內心裏再怎麽不願意,西線派和東線派的那些軍事集團隻能放下糾葛,像是漢斯馮塞克特所說的那樣,尋找挽救危局的辦法。
“這麽說來,支援自由軍團也是有塞克特閣下提議?”李奇其實是略略懵了,他注視著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很嚴肅地說:“自由軍團本來就是致力於挽救國家的力量,無論是由誰來領導他們,隻要對國家和民族有益處,那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但是……我很懷疑他們是為了國家,還是繼續為了自己的私利。”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很明顯也是感到迷惘,可是沒有等他說點什麽,有人發飆了。
“無恥!”阿道夫希特勒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厭惡情緒:“他們將國家推向了深淵,一句想要挽救危局就能將事情推得一幹二淨?”
軍方內鬥可是一場好戲,他們想要推卸責任和在互相攻擊的時候,互相之間可是爆出了不少的“猛料”,其中就包括一些軍事集團為了達到什麽目標,導演了霍亨索倫退出權力舞台的事情。
因為太多的爆料了,連軍事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與一些軍工企業互相勾結的事情都曝光了出來。
結果是什麽?是那些社會黨人開心了,一些有意的宣傳中,德意誌之所以搞成現在這樣,根本就是軍事集團的錯。軍事集團不但是導致戰爭爆發的罪魁禍首,連帶戰敗也是因為軍事集團出工不出力,等等之類不管真的或假的,反正什麽髒水都是在往軍事集團身上潑。
軍事集團現在是猶如過街老鼠一般的存在,估計也正是麵臨這樣的困局,他們才想到應該和解?
“我們……至少是大多數的人,我們並不知道那麽多。”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是一臉的羞愧和氣憤,看上去表情無比的複雜:“我們真的不知道那麽多!實際上我們也是受害者!”
從來都是一小撮人才有資格進行什麽陰謀詭計,就好像是國家層麵的戰爭中,投降輪不到平民似得,更像是想要當帶路黨也是身份足夠的人才有資格,身份地位不夠永遠隻能是被代表的命。
的確是整個軍方被少數人所利用和蒙蔽,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有委屈和憤怒的理由,因為包括他在內的多數中層軍官和往下的軍人,他們也是受到傷害的犧牲品。
“受到傷害並不是理由。”阿道夫希特勒看上去有些咄咄逼人,他說:“發生在蘇俄的事情想必中校是了解到一點的吧?”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真的覺得太難堪了,他扭頭不去看阿道夫希特勒。
“蘇俄按照階級在殺人,已經有反抗者站出來。”阿道夫希特勒才不管什麽,他用著嘲諷的語氣,說:“協約國正在商討幹涉蘇俄革命的議題。但是這個跟德意誌沒有直接聯係,我想說的是,你們知道他們的做法是錯誤的,那麽為什麽不是選擇加入我們,是我們要被他們所控製?”
“這是中校的想法嗎?”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聽完很是震驚地看向了李奇:“你……不會不知道他們的底蘊吧?!”
李奇是有跟阿道夫希特勒說過需要拉攏更多軍隊優秀的中層軍官和基層軍官、士兵,亦是交代過阿道夫希特勒在進行宣傳的時候多多拉攏,就是沒有想到阿道夫希特勒會在這個場合表述出來。
“我知道。”李奇比較鬆了口氣的是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的態度。他說:“任何的底蘊都不能阻止人民的唿聲。”
所有人都在看埃瓦爾特馮克勞斯特,他們需要一個態度,那將注定接下來會是什麽樣的合作方式。
“我明白了。”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點著頭:“看得出來,巴伐利亞的人民非常支持你。”,他歎了一口氣,才繼續說:“或許我們需要一陣長談。在解決意大利的入侵危機之後?”
李奇應許下來,他知道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不是一個人,應該是後麵還有這一幫群體。這個群體大約會是一些中低層的軍官,他們也對目前的局勢感到困惑,對一些上級……比如那些元帥、將軍的作為感到失望什麽。李奇會需要他們的支持,正有如他需要獲得巴伐利亞人民的支持那樣。
事實上李奇並不擔憂意大利的入侵,不是單純說意大利的軍隊到底是多麽弱,是意大利退出了談判之後也退出了國際聯盟,英、法、美等國家絕對不願意意大利進軍德意誌,甚至這些國家還會逼迫意大利讓出那些占領的土地。
李奇不是在猜測,是曆史上的確那樣,同時那些國家不會允許意大利壯大起來。
事實上關於怎麽阻止意大利進軍德意誌已經在進行,英、法、美拉上了在歐洲的中國遠征軍,已經打算組建一支幹涉軍,他們要幹涉在匈牙利發生的革命。
同時,協約各國一邊談判,也一邊達成協議,他們不但要幹涉匈牙利正在進行的革命,他們還將幹涉蘇俄,那裏有數支“白俄軍隊”正在與蘇俄進行作戰。
所謂的“白俄軍隊”可不是什麽白俄羅斯人組成的軍隊,按照蘇俄的稱唿,他們就是一些忠於舊勢力的反動武裝,實際上是一些逃過蘇俄慘無人道殺戮的貴族和軍官組成的反抗軍。
因為協約各國國家在戰爭中死傷慘重,英國和法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派遣士兵,他們將會從戰敗國中挑選一批士兵組成幹涉軍團。
原本曆史上隻會從奧匈帝國那裏挑選戰俘,但是因為李奇與英法聯係,自由軍團也走入了協約各國的視野之內,同時自由軍團是在巴伐利亞與布爾什維克有作戰經驗,英國已經在會議上提出邀請自由軍團參與幹涉軍團的組建。
英國既然在戰勝國的會議上提出那一個提議,就是絕對有信心將自由軍團也拉進去,他們可以友好地商量,友好不起效果就該變臉,反正就是李奇不答應也得答應。
其實,事先的時候,李奇壓根就不知道英國佬在幹什麽,後麵知道了的時候無力拒絕。他用自由軍團出兵作為條件,希望英國能夠阻止意大利進軍巴伐利亞。英國本來也不希望意大利繼續蹦躂,自然是答應了。
身為領袖的李奇自然不能將那麽窩囊的事情明明白白說出來,是換了一種方式,改為請求英國幹涉意大利的進軍,條件是派出部隊前去俄羅斯。結果一樣,隻是真相稍微“修飾”了一下。(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