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守株待兔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環水河渡口,冰天雪地,溝壕深斜,人馬皆藏身於內。
加上大雪覆地,千裏白芒,若不近觀常人很難發覺異樣!
當伊勘準備冒險一搏,帶人南下的同時,太史慈所部已經早早於此地挖溝設伏,靜等獵物上門。
坑道內,阿東頂著白色氈帽:“大哥,匈奴人可是有五萬騎兵,我等真要在此地與對方決戰?”
他不時探出視線,窺視著河對麵的動靜。
此地處環河以南,是一片平坦的雪原,若在此決戰,於地利方麵來說雙方都不占優勢!
“半渡而擊,是為地利!”
麵對兄弟的疑問,太史慈耐心的解釋了一句,從昨晚得到消息後,便馬不停蹄的帶兩萬狼騎趕了過來!
若是論地理優越,複雜的黃河渡口,無疑更加適合設伏。
但根據斥候的情報來看,伊勘所部似乎很謹慎,並沒有一開始便往美稷方向進發。
反而是派人四處搜尋打探著什麽,這就讓夏軍於黃河渡,設伏的想法落空了!
不過作為經常統軍在外的將領,審時度勢因戰利導,這點太史慈還是明白的。
在得知匈奴人沒有輕易南下後,他便直接帶人趕往黃河北部的環水區域,在就近的渡口處挖溝設伏!
九原戰事緊急,匈奴人想要快速南下,則必須從此渡河。
相對於黃河渡口的複雜,這裏地勢開闊一眼盡收,也會大大降低匈奴人的警惕心,伏擊戰則更加容易成功!
雖然變動了主公的原本計劃,但有一點太史慈卻是非常肯定的。
那就是根據匈奴人的行事作風來看,在正麵戰場上打不贏,他們就隻能從其他方麵尋找突破口。
美稷這塊充滿誘惑的果實,沒有幾個匈奴人會忽略,因為這可能是他們唯一翻盤的機會!
不得不說,信息差有時候也是影響戰爭走向的,重要因素。
匈奴人一開始,隻是想襲擊擾亂夏軍後勤,施加壓力。
而夏軍因為短時間內,沒有所謂的後勤壓力,也沒往這方麵規劃,這就導致了雙方作戰意圖的變更。
“唿唿!”冷冽的寒風唿嘯著撕扯積雪,白茫茫卷上天空,宛若一片片白色的布幔,美麗而妖嬈。
“轟隆隆!”馬蹄噔噔,大地震動,厚厚的積雪也簌簌作響!
咚咚,沉悶之聲愈近,一眼望去,白茫茫的雪地上,嗚汪汪一片,萬馬奔騰之景!
“於律律!”環水河畔,伊勘一勒韁繩,遙望河岸兩側開闊之地。
他高坐馬背,周圍雪色,一眼便觀,不過他還是不放心,又派手下斥候渡河查探一番後,才下令渡河!
北方的天冷徹骨髓,黃河渡口處尚能結冰,其支係環水亦是積冰薄發,厚達三尺,足以支撐數萬大軍踏冰而行!
“噠噠!”馬蹄與冰麵之間碰撞清脆,聲震悠遠,宛若一股動人的旋律,響徹雪原!
環水南岸,太史慈等人屏息窺伺,靜等匈奴人大部過河!
“咚鐺!”陡然間,一聲刺耳的金鳴,響徹雪原!
“殺!”喊殺聲烈,原本白茫茫的的雪原上,突然從雪地中,湧出大股騎兵。
他們兵精甲厚,黝黑的鐵甲,在陽光的折射下,閃爍著刺目的冷光...
“什麽,怎麽會?”正在指揮軍隊渡河的伊勘,被眼前一幕弄的措手不及!
“大人,有埋伏,快撤!”
驚魂未定時,一名頭人及時反應過來,立馬向伊勘建言!
此時大軍隻過了半數,若及時撤退,尚能保存部分人馬,還來得及!
“不能撤!”伊勘不愧是匈奴悍將,他一眼便看出了局勢情況。
大軍過河前擁後繼,若此時貿然撤退,必然會發生混亂,到時不戰自潰!
念及此境,伊勘迴過神來果斷下令道:“全軍加速,衝過去!”
“加速...衝陣...”
“馬上決戰...我等不懼任何人...”
命令下達,匈奴人盡管大都驚魂未定,但聞令前衝的本能,卻讓他們揮鞭打馬,發起了衝鋒!
有道是半渡而擊,怎麽擊是有講究的,講的是前部未穩,後繼不赴,陣型散亂,首尾力量分散不能兼顧,這才是半渡而擊的優勢。
但此刻匈奴人踏著厚厚的冰麵過河,前赴後繼,根本不存在上述問題。
所以,他們還有著一戰之力,勝負如何隻有戰過,才能知曉.....
隻不過半道遇伏,是真的把他們,嚇的心髒發緊!
“來的好,看來匈奴人也不是一無是處!”
絕影神駒背鞍上,太史慈目光幽幽,也沒想到敵人如此果斷。
不過他也是戰場悍將,什麽場麵沒見過,當兩軍接近箭地之時。
他手中雪亮的銀槍,猛然一引:“彎弓,放!”
“嗖嗖!”萬箭齊發,流矢穿空,直入敵陣!
“盾,舉盾!”
“噗嗤剁!”利箭入肉,一波箭矢下,匈奴衝鋒的勇士,便倒了八百多人,死傷慘重。
所幸前排騎兵,大都配有圓盾護身,在經過一輪箭矢洗禮後,他們終於看清了敵人的麵容!
“長矛,平刺!”伊勘猛然下令,前排三千騎兵聞令放矛。
一杆杆森寒的矛尖平端,要與敵人貼身肉搏!
高速行駛的馬背上,騎兵們熱血上湧,緊握木矛,他們不懼生死!
“散!”太史慈眼神一眯,旋即側馬,騎兵由直線變斜向...
“轟隆隆!”挾風急轉,想象中的碰撞衝鋒並沒有發生。
在雙方將要靠近之時,夏軍騎兵宛如鴉群般,向四周散開,從匈奴人兩翼劃過。
萬馬奔騰,沿著河道迴旋彎弓,繼續發揚騎射精神。
“什麽!”伊勘神色發寒,本已熱血沸騰,欲正麵廝殺大戰一場。
卻沒想到敵人竟然如此無恥,隻會彎弓射箭,這種奮力之下卻摸不到敵人的感覺真憋屈!
一眾熱血上頭的勇士,也發自己可能想當然了,雖然早知夏軍難纏,但沒想到真正戰鬥時,卻這麽無恥!
騎射沒有多麽複雜,無非是雙馬蹬輔助而已,但雙方騎兵對衝之下,想要側麵劃過卻沒那麽容易。
真正實施起來,隻有戰場猛將,才知道其中有多困難。
以騎兵的速度,即使是兩輛馬車相行,都未必能夠及時轉彎避讓。
更何況是兩支萬人軍隊作戰,這裏麵一個不慎,就會演變成正麵衝擊決戰。
想要發揚騎射優勢,並不是說會在馬背上射箭就行的,雙方都是騎兵,很少有人會像靶子一樣,呆在原地任由你彎弓!
機動中彎弓射箭,不但要時刻保持雙方的箭距,還要時刻關注敵軍的動向意圖。
這其中不能有絲毫馬虎,不然被敵軍摸到屁股,短兵相接,那騎射優勢也就不複存在。
目前夏軍中,能完美的發揮出騎射優勢的,也就太史慈、陳東、臧霸、昌豨等寥寥幾位將軍,絕不超過五指之數...
作為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從來沒有如此憋屈過,他們實在弄不明白,這些南蠻子為何會如此精通騎射,簡直比鮮卑騎兵還要難對付...
“轟隆隆!”馬蹄陣陣,箭矢不停,一波又一波的傾泄在匈奴人的頭上,隻能被動挨打!
這就是弓箭的優勢,除非匈奴人人配弓,且願意下接陣,否則摸不到敵人,空有一腔熱血,也隻能飲恨!
“可惡,有膽與我等決一死戰!”穀裏此時也感憋屈。
他帶著三千輕騎突進,想要衝上去與敵人貼身血戰,可惜太史慈身後狼騎身經百戰,始終與匈奴人保持箭距。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來迴反複,始終吊著距離,不給其絲毫機會!
眼見戰場形勢如此,伊勘已經沒了與敵人決戰的心思:“撤,快撤退!”
“莫要與他們糾纏,速撤!”
他是看出來了,敵人騷擾打擊的戰術,根本不會輕易與己方接戰。
與其被動挨打,活活被對方耗死,不如斷尾求生盡快擺脫。
“撤,快撤!”
戰場上,得到命令的各部頭人,迅速帶領部卒轉身撤離!
“想跑,哪有那麽容易!”
眼見匈奴人要轉身撤離,太史慈這名戰場宿將,瞬間抓住時機:“狼騎,抽刀!”
“全軍,衝鋒!”
“抽刀,殺啊!”
轟隆隆,萬馬奔騰,宛若悶雷,震顫冰雪!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匈奴人雖然沒敗,但在兩軍交戰的過程中,當伊勘下達撤退命令時,局勢便已明了。
此時的環水河畔,四萬八千人,前後擁擠在狹窄的渡口河灘,各部頭人正拚命的帶領部族打馬撤退!
戰場多變,數萬人的隊伍怎麽可能說撤就撤,總有命令不及處,前衝與後撤各自不同,混亂在所難免!
狼騎最擅長的,還是於高速奔騰的戰馬上,揮刀砍殺。
麵對混亂不堪的敵陣,他們手中的鋼刀宛若奪命利器,順勢掩殺屠戮。
“噗嗤哧!”鮮血四濺,人聲慘嚎,戰馬悲鳴,戰場上就是你死我活!
“狗日的,老子跟你們拚了!”
一名匈奴頭人眼見撤退不及,遂帶著六百餘名部族勇士轉身怒戰:“長生天的子民們,漢人沒有什麽好怕的!”
“今日就用我們手中的長矛,讓他們血債血償!”
“殺上去!”
“殺啊”戰場混亂,有人想要決死反擊,有人想要盡快撤離,不做無謂犧牲。
整個匈奴大軍因為前後衝突的軍令,亂做一團。
戰事慘烈,敵我雙方擁擠在狹小的渡口冰麵上,血戰不休。
匈奴大軍雖然混亂,但人數眾多,加上擁擠在一起,一時間夏軍想要鑿穿卻有些困難。
這也就給了伊勘後陣,及時脫離戰場的機會,此刻他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帶著八千多嫡係族兵,從渡口西側撤出後,頭也不迴的帶人向西北陰山地區逃竄。
當太史慈帶人鑿穿匈奴殘部之時,伊勘已經帶人跑出一大段距離。
他目光冷厲,遙望北方風雪:“阿東,你帶三千人馬咬住他們,今日吾要全殲這夥騎兵,讓他們有來無迴…”
“諾!”剛從敵陣殺出來的陳東,果斷領命!
環水戰場雖然仍在廝殺,但敵軍統帥撤離,此戰已成定局...
.........
加上大雪覆地,千裏白芒,若不近觀常人很難發覺異樣!
當伊勘準備冒險一搏,帶人南下的同時,太史慈所部已經早早於此地挖溝設伏,靜等獵物上門。
坑道內,阿東頂著白色氈帽:“大哥,匈奴人可是有五萬騎兵,我等真要在此地與對方決戰?”
他不時探出視線,窺視著河對麵的動靜。
此地處環河以南,是一片平坦的雪原,若在此決戰,於地利方麵來說雙方都不占優勢!
“半渡而擊,是為地利!”
麵對兄弟的疑問,太史慈耐心的解釋了一句,從昨晚得到消息後,便馬不停蹄的帶兩萬狼騎趕了過來!
若是論地理優越,複雜的黃河渡口,無疑更加適合設伏。
但根據斥候的情報來看,伊勘所部似乎很謹慎,並沒有一開始便往美稷方向進發。
反而是派人四處搜尋打探著什麽,這就讓夏軍於黃河渡,設伏的想法落空了!
不過作為經常統軍在外的將領,審時度勢因戰利導,這點太史慈還是明白的。
在得知匈奴人沒有輕易南下後,他便直接帶人趕往黃河北部的環水區域,在就近的渡口處挖溝設伏!
九原戰事緊急,匈奴人想要快速南下,則必須從此渡河。
相對於黃河渡口的複雜,這裏地勢開闊一眼盡收,也會大大降低匈奴人的警惕心,伏擊戰則更加容易成功!
雖然變動了主公的原本計劃,但有一點太史慈卻是非常肯定的。
那就是根據匈奴人的行事作風來看,在正麵戰場上打不贏,他們就隻能從其他方麵尋找突破口。
美稷這塊充滿誘惑的果實,沒有幾個匈奴人會忽略,因為這可能是他們唯一翻盤的機會!
不得不說,信息差有時候也是影響戰爭走向的,重要因素。
匈奴人一開始,隻是想襲擊擾亂夏軍後勤,施加壓力。
而夏軍因為短時間內,沒有所謂的後勤壓力,也沒往這方麵規劃,這就導致了雙方作戰意圖的變更。
“唿唿!”冷冽的寒風唿嘯著撕扯積雪,白茫茫卷上天空,宛若一片片白色的布幔,美麗而妖嬈。
“轟隆隆!”馬蹄噔噔,大地震動,厚厚的積雪也簌簌作響!
咚咚,沉悶之聲愈近,一眼望去,白茫茫的雪地上,嗚汪汪一片,萬馬奔騰之景!
“於律律!”環水河畔,伊勘一勒韁繩,遙望河岸兩側開闊之地。
他高坐馬背,周圍雪色,一眼便觀,不過他還是不放心,又派手下斥候渡河查探一番後,才下令渡河!
北方的天冷徹骨髓,黃河渡口處尚能結冰,其支係環水亦是積冰薄發,厚達三尺,足以支撐數萬大軍踏冰而行!
“噠噠!”馬蹄與冰麵之間碰撞清脆,聲震悠遠,宛若一股動人的旋律,響徹雪原!
環水南岸,太史慈等人屏息窺伺,靜等匈奴人大部過河!
“咚鐺!”陡然間,一聲刺耳的金鳴,響徹雪原!
“殺!”喊殺聲烈,原本白茫茫的的雪原上,突然從雪地中,湧出大股騎兵。
他們兵精甲厚,黝黑的鐵甲,在陽光的折射下,閃爍著刺目的冷光...
“什麽,怎麽會?”正在指揮軍隊渡河的伊勘,被眼前一幕弄的措手不及!
“大人,有埋伏,快撤!”
驚魂未定時,一名頭人及時反應過來,立馬向伊勘建言!
此時大軍隻過了半數,若及時撤退,尚能保存部分人馬,還來得及!
“不能撤!”伊勘不愧是匈奴悍將,他一眼便看出了局勢情況。
大軍過河前擁後繼,若此時貿然撤退,必然會發生混亂,到時不戰自潰!
念及此境,伊勘迴過神來果斷下令道:“全軍加速,衝過去!”
“加速...衝陣...”
“馬上決戰...我等不懼任何人...”
命令下達,匈奴人盡管大都驚魂未定,但聞令前衝的本能,卻讓他們揮鞭打馬,發起了衝鋒!
有道是半渡而擊,怎麽擊是有講究的,講的是前部未穩,後繼不赴,陣型散亂,首尾力量分散不能兼顧,這才是半渡而擊的優勢。
但此刻匈奴人踏著厚厚的冰麵過河,前赴後繼,根本不存在上述問題。
所以,他們還有著一戰之力,勝負如何隻有戰過,才能知曉.....
隻不過半道遇伏,是真的把他們,嚇的心髒發緊!
“來的好,看來匈奴人也不是一無是處!”
絕影神駒背鞍上,太史慈目光幽幽,也沒想到敵人如此果斷。
不過他也是戰場悍將,什麽場麵沒見過,當兩軍接近箭地之時。
他手中雪亮的銀槍,猛然一引:“彎弓,放!”
“嗖嗖!”萬箭齊發,流矢穿空,直入敵陣!
“盾,舉盾!”
“噗嗤剁!”利箭入肉,一波箭矢下,匈奴衝鋒的勇士,便倒了八百多人,死傷慘重。
所幸前排騎兵,大都配有圓盾護身,在經過一輪箭矢洗禮後,他們終於看清了敵人的麵容!
“長矛,平刺!”伊勘猛然下令,前排三千騎兵聞令放矛。
一杆杆森寒的矛尖平端,要與敵人貼身肉搏!
高速行駛的馬背上,騎兵們熱血上湧,緊握木矛,他們不懼生死!
“散!”太史慈眼神一眯,旋即側馬,騎兵由直線變斜向...
“轟隆隆!”挾風急轉,想象中的碰撞衝鋒並沒有發生。
在雙方將要靠近之時,夏軍騎兵宛如鴉群般,向四周散開,從匈奴人兩翼劃過。
萬馬奔騰,沿著河道迴旋彎弓,繼續發揚騎射精神。
“什麽!”伊勘神色發寒,本已熱血沸騰,欲正麵廝殺大戰一場。
卻沒想到敵人竟然如此無恥,隻會彎弓射箭,這種奮力之下卻摸不到敵人的感覺真憋屈!
一眾熱血上頭的勇士,也發自己可能想當然了,雖然早知夏軍難纏,但沒想到真正戰鬥時,卻這麽無恥!
騎射沒有多麽複雜,無非是雙馬蹬輔助而已,但雙方騎兵對衝之下,想要側麵劃過卻沒那麽容易。
真正實施起來,隻有戰場猛將,才知道其中有多困難。
以騎兵的速度,即使是兩輛馬車相行,都未必能夠及時轉彎避讓。
更何況是兩支萬人軍隊作戰,這裏麵一個不慎,就會演變成正麵衝擊決戰。
想要發揚騎射優勢,並不是說會在馬背上射箭就行的,雙方都是騎兵,很少有人會像靶子一樣,呆在原地任由你彎弓!
機動中彎弓射箭,不但要時刻保持雙方的箭距,還要時刻關注敵軍的動向意圖。
這其中不能有絲毫馬虎,不然被敵軍摸到屁股,短兵相接,那騎射優勢也就不複存在。
目前夏軍中,能完美的發揮出騎射優勢的,也就太史慈、陳東、臧霸、昌豨等寥寥幾位將軍,絕不超過五指之數...
作為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從來沒有如此憋屈過,他們實在弄不明白,這些南蠻子為何會如此精通騎射,簡直比鮮卑騎兵還要難對付...
“轟隆隆!”馬蹄陣陣,箭矢不停,一波又一波的傾泄在匈奴人的頭上,隻能被動挨打!
這就是弓箭的優勢,除非匈奴人人配弓,且願意下接陣,否則摸不到敵人,空有一腔熱血,也隻能飲恨!
“可惡,有膽與我等決一死戰!”穀裏此時也感憋屈。
他帶著三千輕騎突進,想要衝上去與敵人貼身血戰,可惜太史慈身後狼騎身經百戰,始終與匈奴人保持箭距。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來迴反複,始終吊著距離,不給其絲毫機會!
眼見戰場形勢如此,伊勘已經沒了與敵人決戰的心思:“撤,快撤退!”
“莫要與他們糾纏,速撤!”
他是看出來了,敵人騷擾打擊的戰術,根本不會輕易與己方接戰。
與其被動挨打,活活被對方耗死,不如斷尾求生盡快擺脫。
“撤,快撤!”
戰場上,得到命令的各部頭人,迅速帶領部卒轉身撤離!
“想跑,哪有那麽容易!”
眼見匈奴人要轉身撤離,太史慈這名戰場宿將,瞬間抓住時機:“狼騎,抽刀!”
“全軍,衝鋒!”
“抽刀,殺啊!”
轟隆隆,萬馬奔騰,宛若悶雷,震顫冰雪!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匈奴人雖然沒敗,但在兩軍交戰的過程中,當伊勘下達撤退命令時,局勢便已明了。
此時的環水河畔,四萬八千人,前後擁擠在狹窄的渡口河灘,各部頭人正拚命的帶領部族打馬撤退!
戰場多變,數萬人的隊伍怎麽可能說撤就撤,總有命令不及處,前衝與後撤各自不同,混亂在所難免!
狼騎最擅長的,還是於高速奔騰的戰馬上,揮刀砍殺。
麵對混亂不堪的敵陣,他們手中的鋼刀宛若奪命利器,順勢掩殺屠戮。
“噗嗤哧!”鮮血四濺,人聲慘嚎,戰馬悲鳴,戰場上就是你死我活!
“狗日的,老子跟你們拚了!”
一名匈奴頭人眼見撤退不及,遂帶著六百餘名部族勇士轉身怒戰:“長生天的子民們,漢人沒有什麽好怕的!”
“今日就用我們手中的長矛,讓他們血債血償!”
“殺上去!”
“殺啊”戰場混亂,有人想要決死反擊,有人想要盡快撤離,不做無謂犧牲。
整個匈奴大軍因為前後衝突的軍令,亂做一團。
戰事慘烈,敵我雙方擁擠在狹小的渡口冰麵上,血戰不休。
匈奴大軍雖然混亂,但人數眾多,加上擁擠在一起,一時間夏軍想要鑿穿卻有些困難。
這也就給了伊勘後陣,及時脫離戰場的機會,此刻他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帶著八千多嫡係族兵,從渡口西側撤出後,頭也不迴的帶人向西北陰山地區逃竄。
當太史慈帶人鑿穿匈奴殘部之時,伊勘已經帶人跑出一大段距離。
他目光冷厲,遙望北方風雪:“阿東,你帶三千人馬咬住他們,今日吾要全殲這夥騎兵,讓他們有來無迴…”
“諾!”剛從敵陣殺出來的陳東,果斷領命!
環水戰場雖然仍在廝殺,但敵軍統帥撤離,此戰已成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