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自有打算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穀沮陽,這裏是並州東門駐地,也是夏軍以後進軍幽州的橋頭堡!
然而此刻,整個沮陽城池氣氛沉重,壓抑人心。
郡府內,黃紹不斷踱著步子,他轉身迴問:“劉虞老匹夫果真要對我們動手?”
“屬下敢用項上人頭擔保,此事千真萬確!”
一名情報頭目,小心翼翼抬頭看了一眼,接著道:“漁陽城內,這些時日,不斷有士兵進出,粗略估計不下六萬人…”
“再加上廣陽涿郡等各郡士兵,皆在北上的路上,源源不斷的往漁陽匯聚…”
“如此大動幹戈,這北地除了對付我們....”
黃紹經過一番分析,不由感歎一聲:“多事之秋啊!”
思慮良久,他不由對著身邊幾名頭領吩咐道:“上穀各地加強警戒,另外在幽州多安插些探子!”
“若是漁陽方向有什麽動靜,立即來報!”
“令,再征三萬預備役,以防萬一!”
“將軍,難道我們不向晉陽求援嗎?”
“不用,上穀兩萬大軍,足以應對十倍敵…”
“哪怕幽州全力來攻,吾等也沒什麽好怕的…”
頓了頓黃紹又吩咐道:“將幽州的情報稟報大帥即可,其他的我等自行解決!”
如今並州的頭號大敵,已經轉變成了河套匈奴人,以黃紹對大帥的了解,夏軍暫時是不會再對幽州用兵。
不徹底滅了匈奴這頭臥榻側虎,李信絕不會善罷甘休,哪怕舍棄上穀和代郡,也在所不惜。
匈奴人三番五次羞辱,可以說是已經完全觸怒了夏軍上下,若不是大帥在上麵壓製,這些驕兵悍將能忍受到現在已經是奇跡了。
如此情況下,黃紹自然不會向晉陽求援,也不想因為上穀之事,而壞了夏軍戰略大計!
而且沮陽城高池深,再加上經過這段時間不斷加固,他有信心守住上穀不失...
...
事實上也確如黃紹所料,當李信收到幽州異動,劉虞欲要對上穀用兵的訊息時。
他狠狠罵了一句:“劉虞匹夫,這是在玩火自焚!”
若非關鍵時刻,有匈奴在後麵拖自己後腿,他劉虞墳頭草都冒芽了。
如今老子不去找你麻煩,你特娘的反而自己在墳頭前,蹦噠起來了…
不過此事在有些人看來是麻煩,到了智者眼中,卻能轉變形勢。
軍師賈詡看著在殿中踱步氣悶的李信,不由上前開解道:“主公,劉虞此番異動,未嚐不是好事!”
“哦,何解!”
李信聞言,神色一震,便知道老狐狸有了破局之法!
賈詡理了理胡須,開口道:“主公,吾軍若想征伐河套,大軍調動,必瞞不過匈奴人耳目,為其所警覺…”
“但是如今,幽州軍的異動,卻給了我等一個光明正大調兵的機會…”
他說著,附在李信耳邊,低聲道:“我等隻需這般,這般...”
“善,大善!”
最終李信采納了軍師之言,依計行事。
不得不感歎,這時代的智者無雙,有些困難在他們眼中,不過爾爾。
為了配合賈詡計策,李信從帥府下令,開始大規模的調兵遣將,裝作欲要再次征伐幽州的模樣。
而當匈奴耳目,探到並州徭役、糧草、青壯、及軍隊頻繁調動時,起先還有些警惕,以為是夏軍忍無可忍,要不自量力動手的征兆。
不過後續從上穀傳來的新消息,讓匈奴高層得知不過虛驚一場,漢人還是和以前一樣,熱衷於內鬥的不亦樂乎!
如此也好,匈奴人暫時打算先坐山觀虎鬥,等到關鍵時刻再次出兵,來個漁翁得利。
而賈詡逢紀等人經過情報分析,也猜透了匈奴人的心思,打算將計就計,並州四處動員士兵,散播出兵幽州的消息!
李信更是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等到年後處理完瑣事,便率領大軍征伐幽州,要畢功於一役,取劉虞狗頭。
這個消息也很快傳到了幽州劉虞的耳中,嚇得他急忙把漁陽的六萬人馬,抽調出半數,駐守在廣陽右北等郡。
吸收了之前的教訓,他更是從各縣調集士兵,雲集薊縣,並且讓人把城牆加固,以防夏軍再次突襲薊縣。
此時的劉虞,已經不再想著怎麽攻略上穀,而是憂慮怎麽應對李屠夫接下來的大軍,上一次有烏桓和匈奴人幫忙,這一次可就懸了。
畢竟,烏桓人現在被打殘了三條腿,隻剩下半條命苟活。
甚至,若非他劉虞積極援助,說不得,現在的遼東之狼,就真的凍斃在冰天雪地中了。
畢竟,遼東之地,諸胡雜居,想落井下石,趁人之危的胡種可不在少數…
而遠在雁門駐守的的郭藴等人,得知李信欲再次攻伐幽州時,不由氣的破口大罵。
匈奴之禍還未撫平,不思休養生息,並州各郡稍有好轉,便又開始瞎折騰起來,怎能不讓他們氣憤。
“並州早晚要毀於李屠夫之手!”
這句話不知怎麽的從雁門流傳了出來,據說當晉陽城收到這個消息時,李屠夫當場暴怒,甚至不顧眾人的勸阻,欲要提兵先滅了雁門這夥叛賊。
一時間整個並州風起雲湧,消息混亂複雜,其中轉變讓人應接不暇。
看雙方調兵方向來看,此次不像是開玩笑,因為夏軍悍將太史慈,真的率兵北上雁門,準備給雁門眾將一個教訓。
關鍵時刻郭藴親自前往晉陽,向李信澄清請罪,才讓事情有了迴旋的餘地,沒有釀成更大的悲劇。
太史慈的大軍,也就順理成章的駐紮在了雁門,似乎是對並州一係邊將不大放心。
匈奴人是過足了看戲的癮,直唿雙方為什麽不打起來,若是並州內亂,他們還能趁機分一杯羹。
如今卻隻能等李信再次出征幽州,他們才可能有機會。
欒提於夫羅等人在看戲的同時,卻不知道某人早已對其起了殺心,而匈奴人依然沉寖在漁翁得利的美夢裏,不能自拔。
不怪他們如此,實在是已經做過一迴漁翁,那滋味別提有多爽了,內心自然有所期盼。
可以說賈詡一計,不但消弭了幽州兵禍,迫使劉虞不得不轉攻為守,還為李信光明正大調兵遣將,找到了合適的理由。
更是抵消了匈奴人的戒心,畢竟若攻略河套,大規模調兵遣將,根本瞞不過探子耳目,此番算是解了一個難題...
然而此刻,整個沮陽城池氣氛沉重,壓抑人心。
郡府內,黃紹不斷踱著步子,他轉身迴問:“劉虞老匹夫果真要對我們動手?”
“屬下敢用項上人頭擔保,此事千真萬確!”
一名情報頭目,小心翼翼抬頭看了一眼,接著道:“漁陽城內,這些時日,不斷有士兵進出,粗略估計不下六萬人…”
“再加上廣陽涿郡等各郡士兵,皆在北上的路上,源源不斷的往漁陽匯聚…”
“如此大動幹戈,這北地除了對付我們....”
黃紹經過一番分析,不由感歎一聲:“多事之秋啊!”
思慮良久,他不由對著身邊幾名頭領吩咐道:“上穀各地加強警戒,另外在幽州多安插些探子!”
“若是漁陽方向有什麽動靜,立即來報!”
“令,再征三萬預備役,以防萬一!”
“將軍,難道我們不向晉陽求援嗎?”
“不用,上穀兩萬大軍,足以應對十倍敵…”
“哪怕幽州全力來攻,吾等也沒什麽好怕的…”
頓了頓黃紹又吩咐道:“將幽州的情報稟報大帥即可,其他的我等自行解決!”
如今並州的頭號大敵,已經轉變成了河套匈奴人,以黃紹對大帥的了解,夏軍暫時是不會再對幽州用兵。
不徹底滅了匈奴這頭臥榻側虎,李信絕不會善罷甘休,哪怕舍棄上穀和代郡,也在所不惜。
匈奴人三番五次羞辱,可以說是已經完全觸怒了夏軍上下,若不是大帥在上麵壓製,這些驕兵悍將能忍受到現在已經是奇跡了。
如此情況下,黃紹自然不會向晉陽求援,也不想因為上穀之事,而壞了夏軍戰略大計!
而且沮陽城高池深,再加上經過這段時間不斷加固,他有信心守住上穀不失...
...
事實上也確如黃紹所料,當李信收到幽州異動,劉虞欲要對上穀用兵的訊息時。
他狠狠罵了一句:“劉虞匹夫,這是在玩火自焚!”
若非關鍵時刻,有匈奴在後麵拖自己後腿,他劉虞墳頭草都冒芽了。
如今老子不去找你麻煩,你特娘的反而自己在墳頭前,蹦噠起來了…
不過此事在有些人看來是麻煩,到了智者眼中,卻能轉變形勢。
軍師賈詡看著在殿中踱步氣悶的李信,不由上前開解道:“主公,劉虞此番異動,未嚐不是好事!”
“哦,何解!”
李信聞言,神色一震,便知道老狐狸有了破局之法!
賈詡理了理胡須,開口道:“主公,吾軍若想征伐河套,大軍調動,必瞞不過匈奴人耳目,為其所警覺…”
“但是如今,幽州軍的異動,卻給了我等一個光明正大調兵的機會…”
他說著,附在李信耳邊,低聲道:“我等隻需這般,這般...”
“善,大善!”
最終李信采納了軍師之言,依計行事。
不得不感歎,這時代的智者無雙,有些困難在他們眼中,不過爾爾。
為了配合賈詡計策,李信從帥府下令,開始大規模的調兵遣將,裝作欲要再次征伐幽州的模樣。
而當匈奴耳目,探到並州徭役、糧草、青壯、及軍隊頻繁調動時,起先還有些警惕,以為是夏軍忍無可忍,要不自量力動手的征兆。
不過後續從上穀傳來的新消息,讓匈奴高層得知不過虛驚一場,漢人還是和以前一樣,熱衷於內鬥的不亦樂乎!
如此也好,匈奴人暫時打算先坐山觀虎鬥,等到關鍵時刻再次出兵,來個漁翁得利。
而賈詡逢紀等人經過情報分析,也猜透了匈奴人的心思,打算將計就計,並州四處動員士兵,散播出兵幽州的消息!
李信更是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等到年後處理完瑣事,便率領大軍征伐幽州,要畢功於一役,取劉虞狗頭。
這個消息也很快傳到了幽州劉虞的耳中,嚇得他急忙把漁陽的六萬人馬,抽調出半數,駐守在廣陽右北等郡。
吸收了之前的教訓,他更是從各縣調集士兵,雲集薊縣,並且讓人把城牆加固,以防夏軍再次突襲薊縣。
此時的劉虞,已經不再想著怎麽攻略上穀,而是憂慮怎麽應對李屠夫接下來的大軍,上一次有烏桓和匈奴人幫忙,這一次可就懸了。
畢竟,烏桓人現在被打殘了三條腿,隻剩下半條命苟活。
甚至,若非他劉虞積極援助,說不得,現在的遼東之狼,就真的凍斃在冰天雪地中了。
畢竟,遼東之地,諸胡雜居,想落井下石,趁人之危的胡種可不在少數…
而遠在雁門駐守的的郭藴等人,得知李信欲再次攻伐幽州時,不由氣的破口大罵。
匈奴之禍還未撫平,不思休養生息,並州各郡稍有好轉,便又開始瞎折騰起來,怎能不讓他們氣憤。
“並州早晚要毀於李屠夫之手!”
這句話不知怎麽的從雁門流傳了出來,據說當晉陽城收到這個消息時,李屠夫當場暴怒,甚至不顧眾人的勸阻,欲要提兵先滅了雁門這夥叛賊。
一時間整個並州風起雲湧,消息混亂複雜,其中轉變讓人應接不暇。
看雙方調兵方向來看,此次不像是開玩笑,因為夏軍悍將太史慈,真的率兵北上雁門,準備給雁門眾將一個教訓。
關鍵時刻郭藴親自前往晉陽,向李信澄清請罪,才讓事情有了迴旋的餘地,沒有釀成更大的悲劇。
太史慈的大軍,也就順理成章的駐紮在了雁門,似乎是對並州一係邊將不大放心。
匈奴人是過足了看戲的癮,直唿雙方為什麽不打起來,若是並州內亂,他們還能趁機分一杯羹。
如今卻隻能等李信再次出征幽州,他們才可能有機會。
欒提於夫羅等人在看戲的同時,卻不知道某人早已對其起了殺心,而匈奴人依然沉寖在漁翁得利的美夢裏,不能自拔。
不怪他們如此,實在是已經做過一迴漁翁,那滋味別提有多爽了,內心自然有所期盼。
可以說賈詡一計,不但消弭了幽州兵禍,迫使劉虞不得不轉攻為守,還為李信光明正大調兵遣將,找到了合適的理由。
更是抵消了匈奴人的戒心,畢竟若攻略河套,大規模調兵遣將,根本瞞不過探子耳目,此番算是解了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