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樂恢弘,燎火蒼茫,沉沉的鍾鼓之下,大邦氣象明明而彰。
明燎立於諸王公之首,身畔就是襄王。煌煌正殿裏寂寂無聲,皇帝高坐於九階之上。
四下無言,惟有明燎唇角噙著三分笑,稍稍側過頭看向身旁:“襄王今日,沉默得不像你。”
明瀾輕聲問道:“依殿下之見,臣當如何?”
這話問得太過生硬,不像君子如玉的襄王。
然而明燎竟毫不介意地答了:“外使將謁於庭,這大殿,太靜了。”
皇帝聞言朗聲而笑:“太子此言有理。”
他深刻的目光環視過群臣,拊掌說道:“西戎使團將至,泱泱大國當顯氣量。兩國盟好,固大雍之幸,生民之幸。然,更應是西戎之幸。眾卿不必如此凝重,這殿中,太靜了。”
原來如此。眾人皆恍然大悟,難怪太子和襄王忽然毫無理由地說起閑話。
有他二人拋磚引玉,皇帝放緩神色,慢慢抬起手向下一壓:“寅正入朝,至今足足一個時辰,諸卿且放鬆些。”
殿中響起些許議論,群臣從善如流,自與鄰近之人抒發感慨,道陛下氣度雄遠,道大雍禮義昭昭。
皇帝雖聽不真切,但這些人能說什麽,他自然是心中有數。見狀,他又笑了笑:“今日這殿上,缺了一人。”
眾人齊齊看向他。
皇帝說道:“若有此人在,則能氣清神正,自成和樂之景。”
明燎與明瀾對視一眼,眸中皆見了然,其他人也三言兩語地猜測著皇帝之意。
皇帝又道:“看來太子和襄王,已經知道了。”
明燎躬身迴答:“陛下所指,是徐太傅。”
周圍隱隱傳來驚愕之聲,這個名字在朝中消失太久,然而他們至今仍未忘懷。
皇帝歎問:“徐師去朝多久了?”
明燎道:“徐太傅致仕迴鄉已有十一年。”
皇帝意味不明地“嗯”了一聲。這一聲極長,直叫所有人應聲正色,臉上的談笑之意在一瞬間裏收斂幹淨。可見能走到這大殿的,沒有一個是庸人。
無人敢窺視皇帝,也無人分心觀察明燎。即使他們都知道,這幾句深沉的對答必將引起大變。陛下究竟是告誡,還是安撫?
不等他們盤算出結果,殿外傳來一聲清亮的奏報。
“啟奏陛下,西戎使者黎渥王子已至含光門——”
來了。群臣歸於正位,把方才之事忘得徹徹底底。
不多時,西戎使團依次入內,帶來一陣與大雍截然不同的新風。領頭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將將二十歲的他,看上去鋒芒未斂,意氣飛揚。
“外臣須蘭黎渥,拜見大雍皇帝陛下。”
皇帝居高臨下,揚眉道:“外使遠道而來,不必多禮。”
見他意有彈壓,明燎會意上前:“兩國為盟二十載,順天應人,以撫黎庶。今貴使遠赴大雍,其心見善,其善乃彰。”
明瀾也道:“昔者太平未圓,百姓積苦於戰亂。今兩國各安其政,生民和順,萬象更新。尊王與貴使,誠仁善也。”
皇帝淡淡頷首:“此言正是。”
須蘭黎渥舒眉俯身:“我王命外臣轉告陛下,願與大雍永結盟好。”
皇帝正容笑道:“貴邦至誠,朕將永記今日。黎渥王子與朕親緣不淺,此番前來,不必拘束。”
須蘭黎渥對答如流:“王後思念故土,特遣外臣代她向皇帝陛下致意。母親膝下有位公主,受她影響極深,喜愛上邦文化。我王有意效仿上邦,將她送至長輩身旁,代王後敬孝尊長。”
和親。
明燎眸色幽深,明瀾也有幾不可查的一頓。他雖未直言,還留了三分餘地,但一國公主豈有長居外邦之理。即使一時無意婚嫁,太後也會留意安排。
但令二人在意的是,此等大事,他們竟沒有得到消息。
皇帝微微揚頜:“長樂有心了。”
卻不提意下如何。
須蘭黎渥又道:“金顏公主傾慕大雍,也隨外臣一道而來。”
“哦?”皇帝像是來了興致,“既是長樂的女兒,便請黎渥王子帶她入宮,給太後見一見。”
須蘭黎渥躬身道:“是。”
此事告一段落。自天子到臣工,殿上之人各懷心思。
有外使前來,自然備了盛大的接風宴。西戎人借口迎接公主,以須蘭黎渥為首當先告退。皇帝起身離開,諸臣在明燎的帶領下,依次退到殿外。
明瀾隻與他錯了半步,他們身側空空蕩蕩,群臣有意慢了一些。
明燎睨他一眼:“何事?”
明瀾笑答:“殿下心中所想之事。”
明燎嗤道:“故弄玄虛。”
明瀾笑意更深。明燎譏意明顯,他倒是全無在意。畢竟,此言指的不是他,而是西戎人。
若意在和親修好,便該早早遞上國書。將一個公主的行蹤深深瞞住,到了京城才肯直言,焉知他存了什麽心?
歌宴方興,有女奉迎。明燎遊目看向對席,薑雲迴他一道溫柔的笑。
按理來講,薑雲該坐在明燎身旁,但這位金顏公主來得突然,明燎就索性交待下去,把她和薑雲都安排在太後身邊。
既然對方以長樂長公主作柄,那論及身份和來曆,這個安排十分妥帖。
薑雲和太後攀談幾句,隨意地看向另一方:“兩國風俗截然不同,不知公主初入京城,可還習慣?”
金顏盈盈一笑:“太子妃姐姐不必擔憂,我母親一應用度皆仿大雍習俗,不瞞您說,這些呀,我自小就見慣了。”
她側著頭想了想,又露出些微讚歎:“大雍不愧為上邦,親眼看過才知道,以前見的那些歌舞,器物,不過是徒有其形罷了。”
這女子稚氣未脫,也不失草原人的大方。她眼裏的驚豔幾乎滿溢,任誰見了都要誇一聲直率。
薑雲失笑搖頭,轉向太後:“祖母您瞧,西戎王待長公主甚好,金顏公主也出落得如此漂亮。”
金顏三言兩語,說盡了太後想聽的話。既告訴她,她的女兒處境極佳,也飽含對上國的敬意,分寸拿捏得正好。
須蘭黎渥挑中她,未必隻因為身份。
明燎立於諸王公之首,身畔就是襄王。煌煌正殿裏寂寂無聲,皇帝高坐於九階之上。
四下無言,惟有明燎唇角噙著三分笑,稍稍側過頭看向身旁:“襄王今日,沉默得不像你。”
明瀾輕聲問道:“依殿下之見,臣當如何?”
這話問得太過生硬,不像君子如玉的襄王。
然而明燎竟毫不介意地答了:“外使將謁於庭,這大殿,太靜了。”
皇帝聞言朗聲而笑:“太子此言有理。”
他深刻的目光環視過群臣,拊掌說道:“西戎使團將至,泱泱大國當顯氣量。兩國盟好,固大雍之幸,生民之幸。然,更應是西戎之幸。眾卿不必如此凝重,這殿中,太靜了。”
原來如此。眾人皆恍然大悟,難怪太子和襄王忽然毫無理由地說起閑話。
有他二人拋磚引玉,皇帝放緩神色,慢慢抬起手向下一壓:“寅正入朝,至今足足一個時辰,諸卿且放鬆些。”
殿中響起些許議論,群臣從善如流,自與鄰近之人抒發感慨,道陛下氣度雄遠,道大雍禮義昭昭。
皇帝雖聽不真切,但這些人能說什麽,他自然是心中有數。見狀,他又笑了笑:“今日這殿上,缺了一人。”
眾人齊齊看向他。
皇帝說道:“若有此人在,則能氣清神正,自成和樂之景。”
明燎與明瀾對視一眼,眸中皆見了然,其他人也三言兩語地猜測著皇帝之意。
皇帝又道:“看來太子和襄王,已經知道了。”
明燎躬身迴答:“陛下所指,是徐太傅。”
周圍隱隱傳來驚愕之聲,這個名字在朝中消失太久,然而他們至今仍未忘懷。
皇帝歎問:“徐師去朝多久了?”
明燎道:“徐太傅致仕迴鄉已有十一年。”
皇帝意味不明地“嗯”了一聲。這一聲極長,直叫所有人應聲正色,臉上的談笑之意在一瞬間裏收斂幹淨。可見能走到這大殿的,沒有一個是庸人。
無人敢窺視皇帝,也無人分心觀察明燎。即使他們都知道,這幾句深沉的對答必將引起大變。陛下究竟是告誡,還是安撫?
不等他們盤算出結果,殿外傳來一聲清亮的奏報。
“啟奏陛下,西戎使者黎渥王子已至含光門——”
來了。群臣歸於正位,把方才之事忘得徹徹底底。
不多時,西戎使團依次入內,帶來一陣與大雍截然不同的新風。領頭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將將二十歲的他,看上去鋒芒未斂,意氣飛揚。
“外臣須蘭黎渥,拜見大雍皇帝陛下。”
皇帝居高臨下,揚眉道:“外使遠道而來,不必多禮。”
見他意有彈壓,明燎會意上前:“兩國為盟二十載,順天應人,以撫黎庶。今貴使遠赴大雍,其心見善,其善乃彰。”
明瀾也道:“昔者太平未圓,百姓積苦於戰亂。今兩國各安其政,生民和順,萬象更新。尊王與貴使,誠仁善也。”
皇帝淡淡頷首:“此言正是。”
須蘭黎渥舒眉俯身:“我王命外臣轉告陛下,願與大雍永結盟好。”
皇帝正容笑道:“貴邦至誠,朕將永記今日。黎渥王子與朕親緣不淺,此番前來,不必拘束。”
須蘭黎渥對答如流:“王後思念故土,特遣外臣代她向皇帝陛下致意。母親膝下有位公主,受她影響極深,喜愛上邦文化。我王有意效仿上邦,將她送至長輩身旁,代王後敬孝尊長。”
和親。
明燎眸色幽深,明瀾也有幾不可查的一頓。他雖未直言,還留了三分餘地,但一國公主豈有長居外邦之理。即使一時無意婚嫁,太後也會留意安排。
但令二人在意的是,此等大事,他們竟沒有得到消息。
皇帝微微揚頜:“長樂有心了。”
卻不提意下如何。
須蘭黎渥又道:“金顏公主傾慕大雍,也隨外臣一道而來。”
“哦?”皇帝像是來了興致,“既是長樂的女兒,便請黎渥王子帶她入宮,給太後見一見。”
須蘭黎渥躬身道:“是。”
此事告一段落。自天子到臣工,殿上之人各懷心思。
有外使前來,自然備了盛大的接風宴。西戎人借口迎接公主,以須蘭黎渥為首當先告退。皇帝起身離開,諸臣在明燎的帶領下,依次退到殿外。
明瀾隻與他錯了半步,他們身側空空蕩蕩,群臣有意慢了一些。
明燎睨他一眼:“何事?”
明瀾笑答:“殿下心中所想之事。”
明燎嗤道:“故弄玄虛。”
明瀾笑意更深。明燎譏意明顯,他倒是全無在意。畢竟,此言指的不是他,而是西戎人。
若意在和親修好,便該早早遞上國書。將一個公主的行蹤深深瞞住,到了京城才肯直言,焉知他存了什麽心?
歌宴方興,有女奉迎。明燎遊目看向對席,薑雲迴他一道溫柔的笑。
按理來講,薑雲該坐在明燎身旁,但這位金顏公主來得突然,明燎就索性交待下去,把她和薑雲都安排在太後身邊。
既然對方以長樂長公主作柄,那論及身份和來曆,這個安排十分妥帖。
薑雲和太後攀談幾句,隨意地看向另一方:“兩國風俗截然不同,不知公主初入京城,可還習慣?”
金顏盈盈一笑:“太子妃姐姐不必擔憂,我母親一應用度皆仿大雍習俗,不瞞您說,這些呀,我自小就見慣了。”
她側著頭想了想,又露出些微讚歎:“大雍不愧為上邦,親眼看過才知道,以前見的那些歌舞,器物,不過是徒有其形罷了。”
這女子稚氣未脫,也不失草原人的大方。她眼裏的驚豔幾乎滿溢,任誰見了都要誇一聲直率。
薑雲失笑搖頭,轉向太後:“祖母您瞧,西戎王待長公主甚好,金顏公主也出落得如此漂亮。”
金顏三言兩語,說盡了太後想聽的話。既告訴她,她的女兒處境極佳,也飽含對上國的敬意,分寸拿捏得正好。
須蘭黎渥挑中她,未必隻因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