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起始者,有一種氣質,而這種氣質會遺傳給整個部族的人民。


    袁華喊出向著美洲航行時,開始不遠萬裏楊帆遠洋大海。各個不奴族的船隻和商隊,也沿著天然水路一路向前,探索未知的世界。


    公元117年四月,額爾齊斯河畔的大地迎來了春天的氣息。冰消雪融,萬物複蘇,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群四河城勇敢的不奴族船員,他們一百人,駕駛著兩條五十噸的風帆小船,從西域下水,沿著額爾齊斯河一路北上,開啟了他們的未知旅途。


    這群人帶著開發新商路的使命,風帆和蒸汽發動機帶著他們去了解世界,鎧甲和武器給他們安全感,滿船的食物和煤礦是他們的底氣。


    額爾齊斯河發源於阿爾泰山南坡,它從山脈中奔流而出,衝向北方的平原和丘陵。


    四月初,河流剛剛從冬季的沉睡中蘇醒,冰層逐漸消融,河水湍急而清澈。不奴族船員們在這樣的季節啟程,既是為了利用春季融雪帶來的充沛水量,也是為了避開冬季的嚴寒和冰封。


    他們中有礦產匠師,有白馬少年,有貿易代表,有醫生,有專門記錄曆史的女官,有戰士,也有動植物學者。


    他們登上兩條遭重五十噸的小型船隻,從西域下水,沿著額爾齊斯河一路向北。沿途,他們經曆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河流在阿爾泰山的峽穀中奔騰,兩岸是陡峭的山峰和崎嶇的岩石。船員們需要小心翼翼地駕駛船隻,躲避暗礁和湍急的水流。在進入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境內後,額爾齊斯河的水流逐漸變得平緩,但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他們需要麵對變幻莫測的天氣,以及陌生的地理環境。


    沿路曲折,在淺灘地帶,他們差一點放棄,可倔強的船員將人員和貨物一點點搬下船隻,等船隻越過淺灘,再用隨船的馬匹運迴船隻。


    不奴族的開拓法令,讓這些人充滿了幹勁,因為他們可以優先建立貿易點,並從所有貿易中獲得終生百分之一的提成。


    但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由於凍土地帶的河流在春季解凍時,上遊的水流會衝向尚未解凍的下遊,形成淩汛,河水漫出河道,形成大片沼澤。這些沼澤地區深淺要一點點試探,他們是新航道的開拓者,地形完全不知道,水深情況也完全未知,極為不便。船員們不得不一邊測試水深,一邊駕駛船隻慢慢向前,在無數紛紜複雜的小河道間中艱難前行。


    很多次,要掉頭,要沿原路返迴,重新尋找新的河道向前。


    艦隊主船長,叫做不奴瀚,他是一名阿蘭族人的水手,在那個幹旱的季節加入的不奴族,他在伏爾加河上已經航行了五年,他對凍土的河流非常了解。


    不奴瀚對船員說道:“我不知道糧食到底夠不夠,我們在凍土之上,麵臨著諸多生存挑戰。由於氣候寒冷,不會再有食物和燃料的供應。我們隻能盡量少消耗幹糧,必須沿途捕獲的魚類和狩獵野獸來維持生存”。


    此外,船員們還需要應對極端的天氣變化,如暴風雪和寒潮。


    在四月的北方大地,依然寒冷。


    夜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隻能擠在狹小的船艙中,依靠導氣的煤火爐來取暖。


    在浮冰漂浮的河道之上,船員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然,兩塊巨大的浮冰有可能壓碎陷入其中的船隻,落入河流的人體,會飛快失去溫度,然後凍僵。


    他們白日航行,夜晚就靠岸停泊,時常要麵對無盡的凍土荒原。


    日複一日的航行,除了身體上的折磨,船員們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長時間的航行和惡劣的環境讓他們身心疲憊,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時刻麵臨著生命危險,但又無法迴頭,隻能堅持前行。這種心理上的煎熬,讓他們的旅程更加艱難。


    他們每次到分岔河道,就會立下一塊石碑,如果走錯了,迴頭時,他們會把石碑移動去另一條河道入口,為後來人留下醒目的標記。


    四月的凍土地帶,大地依舊被厚厚的積雪覆蓋。遠處的山巒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銀白色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水晶藝術品。雖然氣溫已經開始迴升,但夜晚的溫度仍然很低,常常降至零下。清晨,空氣中彌漫著清冷的氣息,唿出的氣息瞬間凝結成白色的霧氣,仿佛是大自然在唿吸。


    航行了二十五天,他們最後被冰層堵死在河道中途。


    人類實在是太了不起了!即便是在如此嚴寒惡劣的北地環境之中,他們竟然還能沿著漫長的路途陸續發現足足三個原始部落。每個部落大概都有三百多人聚居在一起,共同麵對著大自然的嚴酷考驗。


    這裏的人們身上裹著一層又一層厚厚的皮毛衣物,用以抵禦那刺骨的寒冷。他們手中緊握著粗糙簡陋的石器,勇敢地踏上這片廣袤無垠的荒原去追捕獵物。有時,他們需要費力地鑿開堅硬如鐵的冰層,隻為了能夠從冰冷的河水中捕獲到足夠果腹的魚兒。他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與天鬥、與地爭,頑強不屈地為自己爭取著那一絲寶貴的生存權利。


    當來自遠方的不奴族人帶著充足的食物以及各式各樣精巧實用的工具前來進行交易的時候,這些原始部落的居民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毫不吝嗇地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動物皮毛來作為交換之物。要知道,北地的動物皮毛質地極佳,不僅柔軟舒適,而且保暖性能更是一流。而對於不奴族人帶來的那些鋒利無比的小刀和堅實耐用的斧頭,這群生活在北地的人們則是喜愛至極。因為這些先進的工具將會大大提高他們日常勞作和狩獵的效率,從而讓他們在這艱苦的環境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當地人告訴他們,向北還有部落,他們之間通婚和交易,而這條大河要到五月底,才會全麵解凍。


    他們對不奴族的船隻,非常好奇,有的部落甚至指了指船隻,又指了指皮毛,想要交易。


    船長微笑,他用手語告訴部落人,大船不賣!


    可不奴族船員,依然教導北地的部落,如何用斧頭砍倒樹木,用草繩捆綁,製作大木筏。


    這讓部落人,無比興奮!


    因為每年都有人在冰層裂開時落水,他們在岸邊悲哭,可無能為力。


    有了木筏,就能試著救起自己的族人,他們跪拜感謝。


    不奴族人告訴他們一個方法,那就是用木筏推行到冰麵之上,人們站在木筏上鑿開冰層捕魚,這樣可以分攤重量,也不怕冰層裂開。就算有人落水,木筏上的其他人也能救助。


    他們在大河封凍處待了一個月,周邊的部落從百裏之外趕來,和他們交易斧頭和小刀,這是他們可以麵對惡劣自然的真正武器。


    女史官們與他們交流,發現北地的原始部落並不好戰,她們寫下這樣的文字,“北地部落人口都不多,大約就是三百人左右,惡劣的環境讓他們無法承載更多的人口。而他們內心裏懼怕殺戮,一旦失去足夠的男人,北地的寒冷會奪走部族裏所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的生命。所有人,都在努力的活著!看來,真正的戰爭來源於食物真的充足,人口足夠強大的族群,而不是小部落時代。


    小部落之間,他們知道保持和平和交易,因為他們知道部落必須交換人口和血脈,否則同血脈繁衍的部落會在幾代人之後就迅速消亡,這其實就是幾十年的時間。”


    這個描述非常特別,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北方民族彪悍善武,比如匈奴。


    可再往北,一旦部族變小,他們反而會和平很多,從這樣看來隻有部族或者文明到達一種程度,戰爭和殺戮隨著文明和物產繁盛才應運而生。


    她們得出一個結論,“隻有文明進化到一定程度,能夠從部落進化的部族,產生族群認同,並形成足夠人口繁衍的基礎,戰爭才會被釋放!”


    這看上去多麽可笑?


    文明帶來戰爭!


    可這就是她們的研究結果,不是窮山惡水出刁民,而是刁民要大規模聚集,形成共同認知,形成真正的強迫性統治群體,殺戮才會隨之而生。


    所以,不奴族要盡快收攏周邊零散的部落,盡快形成民族認同,不然隨著文明的光照進這片大地,隨著他們漸漸能夠養活更多人口,他們會變成下一個匈奴。


    六月,他們繼續向北,向北。


    沿途發現了至少二十個部落,人類從遠古就依偎著河流而生,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七月,他們進入了一個海洋,有冰山漂浮在海麵之上,他們結束了自己的旅程,開始返迴。


    九月,四河城開始擴建船廠,因為袁華看過他們的緯度數據,說道:“那裏是北冰洋,夏季的四河草原可以和所有大海聯通。往西可以進入大西洋,向東可以進入太平洋,我們要開始沿途建立據點,並開始沿兩邊的陸地探索。”


    從此,四河草原,伊犁和落日城開始依靠這個船廠,開始不斷的開拓北邊的航路,人們在淺水地帶用蒸汽發動機帶動輪轉挖鬥,不斷將河道挖深,並沿途建造貿易點。


    不奴族的北方,開始被一點點開拓,世界地圖的北方也漸漸清晰,不再是模糊的輪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