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在挖掘地道,通過牛皮大缸,黑海城能聽到羅馬人越挖越近。
不奴族就是一個妖孽民族,他們城牆上的熱吻炮,能夠射擊遠到六百米,這導致羅馬人的坑道要從六百五十米外開始挖掘。
這個時代,沒有火藥,在地下挖掘坑道,碰到大石頭就會極其麻煩,所以進度非常的慢。
羅馬人,在按照他們的認知挖掘坑道,在他們看來三米深的護城河已經變態了,所以他們的坑道大約是深度在五米左右。
可他們確實碰到了變態,羅馬人一共開挖了三條坑道,可前麵的兩條全都被不奴族的護城河淹沒,數百挖掘坑道的羅馬士兵全部被淹死在坑道之中。
最後一條,隻能半途再次向下挖掘三米,可這樣巨大的工程量,在這個時代,慢的簡直可以讓人抓狂。
老阿拉什在七月初卻動手了。
這老貨,不動手則已,一動手就直接觸碰到了黑海的核心利益點,那就是拜占庭城。
黑海的海軍現在有戰船七十五條,繳獲的各種羅馬貨船共六十五條。
共擁有船隻一百四十條,滿載的話,一次性可以運送一萬四千人。
老阿拉什在七月一日,淩晨,站在黑海城以北三十裏的海灘碼頭上,下令道:“今日,三萬大軍啟程,隨我征戰拜占庭城。讓我們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搶占達達尼爾海峽,將所有敵人全部埋葬。讓我不奴族海軍直接前出地中海,在地中海沿岸,全力打擊所有羅馬海軍的運輸線,打到羅馬人乞求和平為止。”
一百四十條海船,展開風帆,甲板上全是出征的戰士,他們將要航行三天,直接抵達黑海的西南角。
海軍部隊將連續運送三次,第一批是一萬披甲部族民,三千輕騎兵;第二批是,一萬披甲部族民,大車和投石機部隊;第三批,是最後的一萬披甲部族民和三千工匠的後隊。
此次西征羅馬,共三萬披甲部族民,三千輕騎兵,一千輛大車,兩百架投石車,外加三千工匠。
他們第一階段將沿著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東側前進,一路向南,徹底打通黑海的出海口,並被圍攻拜占庭。
在公元116年七月的拜占庭,陽光灑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波光粼粼的水麵上,這座古老的城市在羅馬帝國的庇護下展現出獨特的魅力。拜占庭位於歐亞大陸的交匯點,三麵環海,北靠金角灣,南臨馬爾馬拉海,其天然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羅馬帝國東部的重要軍事和商業中心。
城市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希臘和羅馬的元素,宏偉的城牆和高聳的塔樓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安寧。沿著海岸線,繁忙的港口內停泊著來自地中海各地的船隻,商人們在這裏交易著香料、絲綢和寶石,熱鬧非凡。城內的街道兩旁,是典型的羅馬式建築,石板路在陽光下反射出柔和的光芒,偶爾還能看到希臘風格的柱廊和雕塑,彰顯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羅馬駐軍是拜占庭的重要組成部分。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強大,駐紮在拜占庭的一個羅馬軍團,肩負著保衛帝國東部邊疆的重任。他們駐紮在城市的要塞和軍營中,隨時準備應對來自東方的威脅。羅馬士兵們身著傳統的羅馬軍裝,頭戴青銅頭盔,手持短劍和盾牌,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在城市的高處,可以看到羅馬士兵們巡邏的身影,他們警惕地注視著四周,確保城市的安寧。
羅馬駐軍的存在不僅為拜占庭提供了軍事保障,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士兵們的消費帶動了城市的商業活動,許多商人和手工業者依賴軍隊的訂單生存。此外,羅馬軍隊的建築技術也對拜占庭的城市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城牆和軍事設施都是在羅馬士兵的參與下修建的。
羅馬駐軍與當地居民共同生活在這座古老而繁華的城市中。他們在這裏守護著羅馬帝國的榮耀,同時也見證著拜占庭這座城市的繁榮與發展。
同一天,第比利斯的城牆,終於被重型投石車轟塌,可彥下令:“命令重步兵進城,立刻攻占倉庫和軍營,投降者送去山海城,抵抗者殺之!輕騎兵向東偵察,準備進攻巴統。”
第比利斯再次易手。
是的,阿拉什和可彥。
一個進攻拜占庭,徹底打通黑海和地中海的聯係,威脅羅馬的海運體係。
一個進攻巴統,切斷黑海城外羅馬大軍的糧道。
這就像兩把並行的刀!
老阿拉什在四萬不奴族的披甲部族民中,選出了三萬披甲兵,這些人能忍受暈船。
不奴族對於參軍有一種天生的追求,因為戰爭所得的一半屬於全體參戰的軍人。那次跟著老阿拉什西征羅馬的不奴族士兵,個個肥的流油。
所以,這一次要跟著老阿拉什去賺錢的唿聲,響徹了黑海城北麵的營地。
一條條不奴族的海船,停泊在黑海的西南角,一個個士兵順著繩網爬進登陸的救生艇。
然後,水手劃動小船,帶著一船的披甲兵向著海岸而去。
放眼望去,現在整個海麵上,全是白色風帆的不奴族海船。
大牛,泥鰍,牛虻子,老爹,細聲是不奴族的一個最小的軍事單位,這是一個伍。
大牛和牛虻子,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力氣大的,所以他們應該是什麽兵?
嗯,你猜對了!
他們倆個是弓弩手,大牛是重弩手,牛虻子是弓手。
老爹和泥鰍是盾斧手,細聲是長槍手。
不奴族就是這麽奇怪,力氣最大的用遠程武器,力氣最小的用長矛,中間的用盾牌和斧頭。
為啥?
呃,隻有長槍手用一把武器,其餘兵種都是多把武器。
重弩手和弓手,除了弓和弩,還都背有一把棹刀,那玩意死沉。。。,身體弱的還背不動。
長槍的訓練,也最簡單!刺,刺,刺,絕對沒有什麽其他的花招,直刺,斜刺,下刺,以及人體拒馬,就四招而已!
千萬不要以為是武俠片,長槍還要格擋,格擋個屁啊!長槍手作戰,就是你死我活,刺就對了!
這個伍的伍長,是泥鰍,滑不溜手的那種!
他們今天走運了,跟著百夫長,去清理一個海峽東側村落裏的羅馬士兵。
泥鰍在小聲的罵:“沒有馬,走他娘兩裏地去清理一個村子,會要了細聲的老命了!”
細聲是個十七歲女孩,她說道:“我可不老!老爹最老,會要了他的老命”。
老爹說:“小娃,你瞧不起誰?老爹我當年。。。”
“嗯!當年跟著行者大人縱橫草原,被匈奴人追著屁股揍。。。”,大牛特別實誠,嘴巴還毒,特別不會說話。
牛虻子從不和這群人屁話,就叫著細聲,“細聲,把長槍拿來,我和大牛挑著,這棹刀背在背後,還不如綁在長槍上扛著。”
於是,這群半吊子披甲部族民,那行軍簡直了,像是一群難民,挑著,扛著,五個一群,亂哄哄的前進,毫無羅馬軍團的嚴謹。
老阿拉什現在就帶著這群家夥們去打拜占庭,他也是腦殼疼,征召士兵也就這樣了。
他下的軍令也很簡單,“把羅馬人從海峽兩岸驅趕到拜占庭城裏,就可以,不用硬拚。”
十名輕騎兵,從他們身邊掠過,馬蹄將沙子帶起,糊了他們一臉,趕去前麵偵察。
泥鰍這個伍長,也是混,大罵道:“孫子們,騎馬不會溫柔點。。。”
輕騎兵轉身哈哈大笑:“跟著吃灰吧!小爬爬蟲們。”
不奴族把步行的重步兵稱為“小爬爬蟲”,把騎上馬的重步兵,叫做“大爬爬蟲”,反正都是慢的不行的那種。
穿著劄甲走兩裏地,也確實有些累人。
百夫長每次走三百米,就讓部隊停一下,休息五分鍾再繼續前進。
第二次休息後,輕騎兵迴報百夫長,“有一百羅馬士兵,他們在村口列陣!”
百夫長下令道:“全部給老子把武器拿好,排列隊伍,我們每一百部休息一下,讓羅馬人慢慢等吧!”
按照不奴族重步兵的說法,在與敵人接觸前,要保持充足的體力。
拜占庭的羅馬重步兵,還真的沒有和不奴族的重步兵接觸過,在他們印象裏不奴族厲害的是騎兵。
今天,羅馬百人隊,在村落的高處防守,沒有羅馬軍令,羅馬任何地區的守軍都不能輕易撤退。違背命令的部隊,其最高軍事長官,斬。士兵十抽一,斬。
所以,羅馬士兵的眼前,出現了荒唐的一幕。。。
不奴族的重步兵,穿的像是一個鐵罐頭,每百步就休息一會。
羅馬士兵也不輕易移動,他們就列陣在高地之上,陣型嚴密。
可他們遇到了一群流氓,不奴族的重步兵戰術極其坑羅馬人的爹,簡直讓羅馬人無語。
重步兵的第一要務是什麽?
是能夠扛線,並且勇武無雙,可以以一敵百,這是羅馬人的訓練。
可不奴族的披甲部族民,天天練得,都是另外一種樣子。。。前所未有!
隔著兩百步,不奴族的重弩就開始咆哮,他們不停的用重弩搞事,可羅馬士兵的標槍根本夠不到,這群不奴族的膽小鬼們。
羅馬士兵被重弩射的痛不欲生,不時有人倒下,羅馬軍官大喊:“前進,前進!”
不奴族百夫長在喊:“後退,後退!”
大家都是重甲,羅馬士兵追的像一條狗,吐著舌頭喘氣。
不奴族也累的像條狗,累的不停的吐舌頭。
但羅馬重步兵就是死活追不上,移動過程中,重弩上弦困難。所以射擊的任務交給了弓箭手,他們可以邊撤邊射,也不瞄準,就往人群裏麵吊射,極其沒有人性。。。
羅馬士兵往迴撤退,他們就跟上來,毫無重步兵的榮耀和正確定位!
牛虻子說道:“去你的重步兵!百夫長是對的,我們是披甲部族民,我們的責任不是衝鋒,是驅趕羅馬士兵,玩不死他們!”
大牛卻喘著氣說:“我會不會死在羅馬人的前麵?”
牛虻子很真摯的說:“大牛,我會記得你的”。。。。
老爹也喘氣說:“大牛,俺是木工,撫恤金足夠買最好的木材,俺保管你的棺材做工優良。”
談笑間,來迴拉鋸,不奴族的弓箭手先累趴下,當然重弩手還能持續攻擊,羅馬重步兵最後終於崩潰了。。。
好險。。。不奴族披甲民也快被跑死了。。。
不奴族就是一個妖孽民族,他們城牆上的熱吻炮,能夠射擊遠到六百米,這導致羅馬人的坑道要從六百五十米外開始挖掘。
這個時代,沒有火藥,在地下挖掘坑道,碰到大石頭就會極其麻煩,所以進度非常的慢。
羅馬人,在按照他們的認知挖掘坑道,在他們看來三米深的護城河已經變態了,所以他們的坑道大約是深度在五米左右。
可他們確實碰到了變態,羅馬人一共開挖了三條坑道,可前麵的兩條全都被不奴族的護城河淹沒,數百挖掘坑道的羅馬士兵全部被淹死在坑道之中。
最後一條,隻能半途再次向下挖掘三米,可這樣巨大的工程量,在這個時代,慢的簡直可以讓人抓狂。
老阿拉什在七月初卻動手了。
這老貨,不動手則已,一動手就直接觸碰到了黑海的核心利益點,那就是拜占庭城。
黑海的海軍現在有戰船七十五條,繳獲的各種羅馬貨船共六十五條。
共擁有船隻一百四十條,滿載的話,一次性可以運送一萬四千人。
老阿拉什在七月一日,淩晨,站在黑海城以北三十裏的海灘碼頭上,下令道:“今日,三萬大軍啟程,隨我征戰拜占庭城。讓我們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搶占達達尼爾海峽,將所有敵人全部埋葬。讓我不奴族海軍直接前出地中海,在地中海沿岸,全力打擊所有羅馬海軍的運輸線,打到羅馬人乞求和平為止。”
一百四十條海船,展開風帆,甲板上全是出征的戰士,他們將要航行三天,直接抵達黑海的西南角。
海軍部隊將連續運送三次,第一批是一萬披甲部族民,三千輕騎兵;第二批是,一萬披甲部族民,大車和投石機部隊;第三批,是最後的一萬披甲部族民和三千工匠的後隊。
此次西征羅馬,共三萬披甲部族民,三千輕騎兵,一千輛大車,兩百架投石車,外加三千工匠。
他們第一階段將沿著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東側前進,一路向南,徹底打通黑海的出海口,並被圍攻拜占庭。
在公元116年七月的拜占庭,陽光灑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波光粼粼的水麵上,這座古老的城市在羅馬帝國的庇護下展現出獨特的魅力。拜占庭位於歐亞大陸的交匯點,三麵環海,北靠金角灣,南臨馬爾馬拉海,其天然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羅馬帝國東部的重要軍事和商業中心。
城市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希臘和羅馬的元素,宏偉的城牆和高聳的塔樓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安寧。沿著海岸線,繁忙的港口內停泊著來自地中海各地的船隻,商人們在這裏交易著香料、絲綢和寶石,熱鬧非凡。城內的街道兩旁,是典型的羅馬式建築,石板路在陽光下反射出柔和的光芒,偶爾還能看到希臘風格的柱廊和雕塑,彰顯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羅馬駐軍是拜占庭的重要組成部分。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強大,駐紮在拜占庭的一個羅馬軍團,肩負著保衛帝國東部邊疆的重任。他們駐紮在城市的要塞和軍營中,隨時準備應對來自東方的威脅。羅馬士兵們身著傳統的羅馬軍裝,頭戴青銅頭盔,手持短劍和盾牌,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在城市的高處,可以看到羅馬士兵們巡邏的身影,他們警惕地注視著四周,確保城市的安寧。
羅馬駐軍的存在不僅為拜占庭提供了軍事保障,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士兵們的消費帶動了城市的商業活動,許多商人和手工業者依賴軍隊的訂單生存。此外,羅馬軍隊的建築技術也對拜占庭的城市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城牆和軍事設施都是在羅馬士兵的參與下修建的。
羅馬駐軍與當地居民共同生活在這座古老而繁華的城市中。他們在這裏守護著羅馬帝國的榮耀,同時也見證著拜占庭這座城市的繁榮與發展。
同一天,第比利斯的城牆,終於被重型投石車轟塌,可彥下令:“命令重步兵進城,立刻攻占倉庫和軍營,投降者送去山海城,抵抗者殺之!輕騎兵向東偵察,準備進攻巴統。”
第比利斯再次易手。
是的,阿拉什和可彥。
一個進攻拜占庭,徹底打通黑海和地中海的聯係,威脅羅馬的海運體係。
一個進攻巴統,切斷黑海城外羅馬大軍的糧道。
這就像兩把並行的刀!
老阿拉什在四萬不奴族的披甲部族民中,選出了三萬披甲兵,這些人能忍受暈船。
不奴族對於參軍有一種天生的追求,因為戰爭所得的一半屬於全體參戰的軍人。那次跟著老阿拉什西征羅馬的不奴族士兵,個個肥的流油。
所以,這一次要跟著老阿拉什去賺錢的唿聲,響徹了黑海城北麵的營地。
一條條不奴族的海船,停泊在黑海的西南角,一個個士兵順著繩網爬進登陸的救生艇。
然後,水手劃動小船,帶著一船的披甲兵向著海岸而去。
放眼望去,現在整個海麵上,全是白色風帆的不奴族海船。
大牛,泥鰍,牛虻子,老爹,細聲是不奴族的一個最小的軍事單位,這是一個伍。
大牛和牛虻子,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力氣大的,所以他們應該是什麽兵?
嗯,你猜對了!
他們倆個是弓弩手,大牛是重弩手,牛虻子是弓手。
老爹和泥鰍是盾斧手,細聲是長槍手。
不奴族就是這麽奇怪,力氣最大的用遠程武器,力氣最小的用長矛,中間的用盾牌和斧頭。
為啥?
呃,隻有長槍手用一把武器,其餘兵種都是多把武器。
重弩手和弓手,除了弓和弩,還都背有一把棹刀,那玩意死沉。。。,身體弱的還背不動。
長槍的訓練,也最簡單!刺,刺,刺,絕對沒有什麽其他的花招,直刺,斜刺,下刺,以及人體拒馬,就四招而已!
千萬不要以為是武俠片,長槍還要格擋,格擋個屁啊!長槍手作戰,就是你死我活,刺就對了!
這個伍的伍長,是泥鰍,滑不溜手的那種!
他們今天走運了,跟著百夫長,去清理一個海峽東側村落裏的羅馬士兵。
泥鰍在小聲的罵:“沒有馬,走他娘兩裏地去清理一個村子,會要了細聲的老命了!”
細聲是個十七歲女孩,她說道:“我可不老!老爹最老,會要了他的老命”。
老爹說:“小娃,你瞧不起誰?老爹我當年。。。”
“嗯!當年跟著行者大人縱橫草原,被匈奴人追著屁股揍。。。”,大牛特別實誠,嘴巴還毒,特別不會說話。
牛虻子從不和這群人屁話,就叫著細聲,“細聲,把長槍拿來,我和大牛挑著,這棹刀背在背後,還不如綁在長槍上扛著。”
於是,這群半吊子披甲部族民,那行軍簡直了,像是一群難民,挑著,扛著,五個一群,亂哄哄的前進,毫無羅馬軍團的嚴謹。
老阿拉什現在就帶著這群家夥們去打拜占庭,他也是腦殼疼,征召士兵也就這樣了。
他下的軍令也很簡單,“把羅馬人從海峽兩岸驅趕到拜占庭城裏,就可以,不用硬拚。”
十名輕騎兵,從他們身邊掠過,馬蹄將沙子帶起,糊了他們一臉,趕去前麵偵察。
泥鰍這個伍長,也是混,大罵道:“孫子們,騎馬不會溫柔點。。。”
輕騎兵轉身哈哈大笑:“跟著吃灰吧!小爬爬蟲們。”
不奴族把步行的重步兵稱為“小爬爬蟲”,把騎上馬的重步兵,叫做“大爬爬蟲”,反正都是慢的不行的那種。
穿著劄甲走兩裏地,也確實有些累人。
百夫長每次走三百米,就讓部隊停一下,休息五分鍾再繼續前進。
第二次休息後,輕騎兵迴報百夫長,“有一百羅馬士兵,他們在村口列陣!”
百夫長下令道:“全部給老子把武器拿好,排列隊伍,我們每一百部休息一下,讓羅馬人慢慢等吧!”
按照不奴族重步兵的說法,在與敵人接觸前,要保持充足的體力。
拜占庭的羅馬重步兵,還真的沒有和不奴族的重步兵接觸過,在他們印象裏不奴族厲害的是騎兵。
今天,羅馬百人隊,在村落的高處防守,沒有羅馬軍令,羅馬任何地區的守軍都不能輕易撤退。違背命令的部隊,其最高軍事長官,斬。士兵十抽一,斬。
所以,羅馬士兵的眼前,出現了荒唐的一幕。。。
不奴族的重步兵,穿的像是一個鐵罐頭,每百步就休息一會。
羅馬士兵也不輕易移動,他們就列陣在高地之上,陣型嚴密。
可他們遇到了一群流氓,不奴族的重步兵戰術極其坑羅馬人的爹,簡直讓羅馬人無語。
重步兵的第一要務是什麽?
是能夠扛線,並且勇武無雙,可以以一敵百,這是羅馬人的訓練。
可不奴族的披甲部族民,天天練得,都是另外一種樣子。。。前所未有!
隔著兩百步,不奴族的重弩就開始咆哮,他們不停的用重弩搞事,可羅馬士兵的標槍根本夠不到,這群不奴族的膽小鬼們。
羅馬士兵被重弩射的痛不欲生,不時有人倒下,羅馬軍官大喊:“前進,前進!”
不奴族百夫長在喊:“後退,後退!”
大家都是重甲,羅馬士兵追的像一條狗,吐著舌頭喘氣。
不奴族也累的像條狗,累的不停的吐舌頭。
但羅馬重步兵就是死活追不上,移動過程中,重弩上弦困難。所以射擊的任務交給了弓箭手,他們可以邊撤邊射,也不瞄準,就往人群裏麵吊射,極其沒有人性。。。
羅馬士兵往迴撤退,他們就跟上來,毫無重步兵的榮耀和正確定位!
牛虻子說道:“去你的重步兵!百夫長是對的,我們是披甲部族民,我們的責任不是衝鋒,是驅趕羅馬士兵,玩不死他們!”
大牛卻喘著氣說:“我會不會死在羅馬人的前麵?”
牛虻子很真摯的說:“大牛,我會記得你的”。。。。
老爹也喘氣說:“大牛,俺是木工,撫恤金足夠買最好的木材,俺保管你的棺材做工優良。”
談笑間,來迴拉鋸,不奴族的弓箭手先累趴下,當然重弩手還能持續攻擊,羅馬重步兵最後終於崩潰了。。。
好險。。。不奴族披甲民也快被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