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和六月,天下太平,不奴部在裏海沿岸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伏爾加河中遊的貿易站點,已經再次向前,開始向著上遊延伸。他們在上遊的中段建立起一個臨時的貿易據點。從六月初開始,他們每七天會過來一次,每次當船隻靠岸的時候,很多部族都趕著牛羊等在河灘邊,交換著各種物資。
慢慢的這片河灘,開始變成了一個小小市集。附近的遊牧部落,每七天就會過來一次,他們先是把各種各樣的產物,就那麽擺在河灘邊的草地上,等待其他人的挑選。
後來,不奴部的戰士在河灘邊開始搭建涼棚,作為自己固定的位置。其他的部落也跟著有樣學樣。在六月底,這裏已經有了三十七個涼棚,居然就這麽形成了一個很有些規模的市場。
這個市場,在三個阿蘭部落交界的地方,不奴部選在這裏,也是因為這裏是各個部落的邊界交匯點,離所有人的距離都算適中。
現在,不奴部一共擁有五個市場,在裏海周邊有三個全年營業的市場,分別在伏爾加河的入海口,第一次過冬的那片營地,以及和可彥部在裏海東北角的市場。
而沿著伏爾加河流域,有一個中部的長期市場和一個上遊的周期性市場。
這些市場,將阿蘭族,烏孫部,不奴部三方的經濟,大量的牛羊,皮革,麻料,陶土,鐵礦石,煤礦,木材,銅礦石,羊皮,甚至糧食,在沿著裏海和伏爾加河流域,開始進行循環流動。
三個勢力之間,在形成一種經濟互生關係。袁華和劉玉在六月中旬有過一次大概的計算,他們發現依托這個貿易,他們所調動的外包人口已經達到至少五千人。
隻要能夠維持整個體係的持續運轉,不奴部就能不斷通過自己的工業體係,不斷的捆綁越來越多的人力加入,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裏海的東北麵,可彥部和解憂部已經將營地移動過來,他們麵臨著兩個巨大的難題:
一是這裏的草場並不肥美,無法依托畜牧業養活全部的族人。而一旦開始遷徙,貿易口岸就有可能失去。烏孫部很多部落都眼紅他們的交易,知道兩個部族在交易中都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二是匈奴人和貴霜人在不斷向烏孫部施壓,雙方都已經露出了獠牙,烏孫成了這兩個龐大勢力下一個目標。整個烏孫草原,隨時都可能爆發大戰。
袁華和劉玉拜訪了可彥萬夫長和解憂部的希耳族長,在走訪過兩個部落的領地以後,雙方進行了一次為期三天的會議。
接著兩位部落領袖,也乘船去到不奴部,在這裏走訪整個不奴部的運作,以及走訪不奴部的家庭。
在六月底,三個部落簽訂了第一份《三族裏海經濟和軍事協議》。
在乘坐海船迴程的路上,可彥對希耳說,“協議已經簽署,接下來我們兩族將開始全新的定居生活。希耳,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嗎?”
四十歲希耳,身材高大,他手扶著海船的欄杆,遙望著裏海遼闊的海麵,迴答道:“可彥,你比我更清楚,我們已經沒有退路。烏孫的人口太少,部落聯盟本身也無比脆弱。我們靠遊牧根本無法抵禦強大的匈奴和貴霜帝國。我們隻能修建起城牆來保護族人,然後,用物資和不奴部交換產品,靠貿易和耕種來獲得發展。除了這條路,我們已經無路可走了。”
可彥轉身看著他,說道,“我們沒有時間去建造兩座城,我甚至擔心接下來,匈奴和貴霜也不會給我們留下兩年建造城市的時間,我們要思考接下來該怎麽做了,兩個部族要合力了。”
兩人最後商議,在今天圖帕卡拉幹區旁邊的一處島嶼上建立附屬營地,將一部分族人先遷移上去,儲存起足夠三個月可以吃的糧食和肉幹,他們將在那裏平整土地,等來年再進行耕種。並在沿岸用煤火熬製海鹽來和不奴山穀做交易。
然後,向不奴族購買大量二十人的小型海船,這樣平時可以捕魚,來補充食物消耗,就算戰爭來臨,他們兩族人口也可以順利撤退到海島之上。
七月初,海島上建立起第一個營地,大量的糧食開始進入,兩族也派出兩千人的隊伍,一邊建設營地,一邊熬煮海鹽換取物資。
八月初的時候,炎熱的陽光灑落在廣袤的大地上,但這並沒有阻止貴霜人的行動。他們開始悄悄地策劃著一場重大的軍事行動,目標直指烏孫部。
在裏海東南部那片遼闊的土地上,可以看到源源不斷的貴霜士兵從四麵八方趕來集結。這些精銳之師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迅速地匯聚成一支龐大的軍隊。
與此同時,後方的營地也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大量的糧草被源源不斷地運送到這裏,堆積如山。工匠們日夜不停地忙碌著,鍛造著鋒利無比的武器,火花四濺、叮當聲不絕於耳。而那些負責采購戰馬的人員,則奔波於各個牧場之間,精心挑選著強壯而敏捷的良駒,以確保軍隊能夠擁有足夠的機動性。
整個貴霜陣營都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興奮的氣氛,每個人都深知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將會決定他們國家的命運。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隻待時機成熟,便會如雷霆萬鈞之勢向烏孫部發起猛烈的攻擊。
最早知道這個情報的居然還是不奴部的商船,他們在和貴霜帝國沿海居民交易的時候,才知道貴霜帝國在集結隊伍。
隻要不是蠢貨,就知道貴霜人到底要幹什麽?向北,匈奴在烏孫以北,除了烏孫還有何人?
貴霜帝國的核心區域位於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以及塔吉克斯坦部分地區。這個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古中國、古印度和古羅馬三大文明古國的橋梁,他們貿易發達,也在貿易中學會了很多技能和知識。
東邊的大漢和高原,貴霜帝國的東邊是強大的漢朝,漢朝在極盛時期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國土麵積廣闊,人口眾多。同時,高原地帶的自然環境惡劣,不利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和領土擴張,這限製了貴霜帝國向東的擴張。
西邊的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同樣也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其疆域西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帕提亞帝國與貴霜帝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同時也有貿易往來,但並沒有形成軍事同盟。因此,貴霜帝國向西的擴張也受到了帕提亞帝國的製約。
由於東邊是強大的漢朝和難以逾越的高原,西邊是帕提亞帝國,貴霜帝國不得不選擇向北和向南擴張。向北,貴霜帝國擴展至中亞的部分地區,向南則進入了印度次大陸,占領了今印度的旁遮普、信德、卡提阿瓦和馬爾瓦等地,使得整個印度河流域處於貴霜的控製之下。
公元110年四月,貴霜帝國的皇帝是閻膏珍在朝議時提出了他的國策,“帝國往東是大漢,往西是帕提亞,與大國交戰耗損國力。我們唯有向北和向南,經過深思熟慮,我要求你們向北,去征服所有可以看的見的草原部落。然後利用他們的戰馬和勇士,驅使他們不斷向南攻伐南麵的土地,把他們人口變為奴隸建造我貴霜的浩大城市。帝國需要土地,資源和人口。北伐南征,此為未來之國策!”
貴霜源於大月氏,他們的祖先是東方帝國的草原部落,千百年的習俗,讓他們依然保持著草原的禮節。在奢華的貴霜帝國大帳之內,所有貴霜帝國的官員皆撫胸說道,“遵王命!北伐南征,天佑我貴霜。”
消息先是被商船用最快的速度送,去不奴族山穀,然後再次出發,風帆全部展開,如同一支破開海浪的利箭,向著裏海東岸的烏孫部而去。
烏孫部落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與草原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連。當得知貴霜人將要進攻時,烏孫部落大會也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派出偵察騎兵,騎馬穿越草原和荒漠,收集關於貴霜軍隊動向的情報,包括他們的人數、裝備、行軍路線和預計到達時間。
部落首領會召集部落中的戰士,準備武器和馬匹。他們會迅速集結,準備迎戰或者撤退。
加強他們的營地防禦,設置陷阱和障礙物,如挖掘壕溝、設置尖樁等,以減緩敵軍的進攻速度。
為了保護部落的牲畜,烏孫人會將牛羊等牲畜轉移向北到更安全的地方。
各個部落開始儲備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以備長期圍困或撤退時使用。
烏孫部落可能會尋求與其他部落或國家結盟,共同抵抗貴霜人的進攻。這片土地上還有成百的分散部落,他們或許能夠成為合力。
如果敵軍力量過於強大,烏孫部落大會製定撤退計劃,帶領老弱婦孺和重要物資向草原深處或其他安全地帶撤退。
薩滿或精神領袖會舉行儀式,祈求神靈的庇護和戰鬥的勝利。
這片土地,仿佛沒有安全,戰爭總是時不時會降臨,烏孫人極其困苦和疲憊。
老人們坐在火堆旁祈禱,祈禱部族的延續,可神真的會迴應他們嗎?
不奴族也按照三族協議,開始進行戰爭準備,水利鐵錘的鍛造之聲,徹夜響起。
伏爾加河中遊的貿易站點,已經再次向前,開始向著上遊延伸。他們在上遊的中段建立起一個臨時的貿易據點。從六月初開始,他們每七天會過來一次,每次當船隻靠岸的時候,很多部族都趕著牛羊等在河灘邊,交換著各種物資。
慢慢的這片河灘,開始變成了一個小小市集。附近的遊牧部落,每七天就會過來一次,他們先是把各種各樣的產物,就那麽擺在河灘邊的草地上,等待其他人的挑選。
後來,不奴部的戰士在河灘邊開始搭建涼棚,作為自己固定的位置。其他的部落也跟著有樣學樣。在六月底,這裏已經有了三十七個涼棚,居然就這麽形成了一個很有些規模的市場。
這個市場,在三個阿蘭部落交界的地方,不奴部選在這裏,也是因為這裏是各個部落的邊界交匯點,離所有人的距離都算適中。
現在,不奴部一共擁有五個市場,在裏海周邊有三個全年營業的市場,分別在伏爾加河的入海口,第一次過冬的那片營地,以及和可彥部在裏海東北角的市場。
而沿著伏爾加河流域,有一個中部的長期市場和一個上遊的周期性市場。
這些市場,將阿蘭族,烏孫部,不奴部三方的經濟,大量的牛羊,皮革,麻料,陶土,鐵礦石,煤礦,木材,銅礦石,羊皮,甚至糧食,在沿著裏海和伏爾加河流域,開始進行循環流動。
三個勢力之間,在形成一種經濟互生關係。袁華和劉玉在六月中旬有過一次大概的計算,他們發現依托這個貿易,他們所調動的外包人口已經達到至少五千人。
隻要能夠維持整個體係的持續運轉,不奴部就能不斷通過自己的工業體係,不斷的捆綁越來越多的人力加入,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裏海的東北麵,可彥部和解憂部已經將營地移動過來,他們麵臨著兩個巨大的難題:
一是這裏的草場並不肥美,無法依托畜牧業養活全部的族人。而一旦開始遷徙,貿易口岸就有可能失去。烏孫部很多部落都眼紅他們的交易,知道兩個部族在交易中都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二是匈奴人和貴霜人在不斷向烏孫部施壓,雙方都已經露出了獠牙,烏孫成了這兩個龐大勢力下一個目標。整個烏孫草原,隨時都可能爆發大戰。
袁華和劉玉拜訪了可彥萬夫長和解憂部的希耳族長,在走訪過兩個部落的領地以後,雙方進行了一次為期三天的會議。
接著兩位部落領袖,也乘船去到不奴部,在這裏走訪整個不奴部的運作,以及走訪不奴部的家庭。
在六月底,三個部落簽訂了第一份《三族裏海經濟和軍事協議》。
在乘坐海船迴程的路上,可彥對希耳說,“協議已經簽署,接下來我們兩族將開始全新的定居生活。希耳,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嗎?”
四十歲希耳,身材高大,他手扶著海船的欄杆,遙望著裏海遼闊的海麵,迴答道:“可彥,你比我更清楚,我們已經沒有退路。烏孫的人口太少,部落聯盟本身也無比脆弱。我們靠遊牧根本無法抵禦強大的匈奴和貴霜帝國。我們隻能修建起城牆來保護族人,然後,用物資和不奴部交換產品,靠貿易和耕種來獲得發展。除了這條路,我們已經無路可走了。”
可彥轉身看著他,說道,“我們沒有時間去建造兩座城,我甚至擔心接下來,匈奴和貴霜也不會給我們留下兩年建造城市的時間,我們要思考接下來該怎麽做了,兩個部族要合力了。”
兩人最後商議,在今天圖帕卡拉幹區旁邊的一處島嶼上建立附屬營地,將一部分族人先遷移上去,儲存起足夠三個月可以吃的糧食和肉幹,他們將在那裏平整土地,等來年再進行耕種。並在沿岸用煤火熬製海鹽來和不奴山穀做交易。
然後,向不奴族購買大量二十人的小型海船,這樣平時可以捕魚,來補充食物消耗,就算戰爭來臨,他們兩族人口也可以順利撤退到海島之上。
七月初,海島上建立起第一個營地,大量的糧食開始進入,兩族也派出兩千人的隊伍,一邊建設營地,一邊熬煮海鹽換取物資。
八月初的時候,炎熱的陽光灑落在廣袤的大地上,但這並沒有阻止貴霜人的行動。他們開始悄悄地策劃著一場重大的軍事行動,目標直指烏孫部。
在裏海東南部那片遼闊的土地上,可以看到源源不斷的貴霜士兵從四麵八方趕來集結。這些精銳之師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迅速地匯聚成一支龐大的軍隊。
與此同時,後方的營地也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大量的糧草被源源不斷地運送到這裏,堆積如山。工匠們日夜不停地忙碌著,鍛造著鋒利無比的武器,火花四濺、叮當聲不絕於耳。而那些負責采購戰馬的人員,則奔波於各個牧場之間,精心挑選著強壯而敏捷的良駒,以確保軍隊能夠擁有足夠的機動性。
整個貴霜陣營都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興奮的氣氛,每個人都深知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將會決定他們國家的命運。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隻待時機成熟,便會如雷霆萬鈞之勢向烏孫部發起猛烈的攻擊。
最早知道這個情報的居然還是不奴部的商船,他們在和貴霜帝國沿海居民交易的時候,才知道貴霜帝國在集結隊伍。
隻要不是蠢貨,就知道貴霜人到底要幹什麽?向北,匈奴在烏孫以北,除了烏孫還有何人?
貴霜帝國的核心區域位於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以及塔吉克斯坦部分地區。這個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古中國、古印度和古羅馬三大文明古國的橋梁,他們貿易發達,也在貿易中學會了很多技能和知識。
東邊的大漢和高原,貴霜帝國的東邊是強大的漢朝,漢朝在極盛時期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國土麵積廣闊,人口眾多。同時,高原地帶的自然環境惡劣,不利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和領土擴張,這限製了貴霜帝國向東的擴張。
西邊的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同樣也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其疆域西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帕提亞帝國與貴霜帝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同時也有貿易往來,但並沒有形成軍事同盟。因此,貴霜帝國向西的擴張也受到了帕提亞帝國的製約。
由於東邊是強大的漢朝和難以逾越的高原,西邊是帕提亞帝國,貴霜帝國不得不選擇向北和向南擴張。向北,貴霜帝國擴展至中亞的部分地區,向南則進入了印度次大陸,占領了今印度的旁遮普、信德、卡提阿瓦和馬爾瓦等地,使得整個印度河流域處於貴霜的控製之下。
公元110年四月,貴霜帝國的皇帝是閻膏珍在朝議時提出了他的國策,“帝國往東是大漢,往西是帕提亞,與大國交戰耗損國力。我們唯有向北和向南,經過深思熟慮,我要求你們向北,去征服所有可以看的見的草原部落。然後利用他們的戰馬和勇士,驅使他們不斷向南攻伐南麵的土地,把他們人口變為奴隸建造我貴霜的浩大城市。帝國需要土地,資源和人口。北伐南征,此為未來之國策!”
貴霜源於大月氏,他們的祖先是東方帝國的草原部落,千百年的習俗,讓他們依然保持著草原的禮節。在奢華的貴霜帝國大帳之內,所有貴霜帝國的官員皆撫胸說道,“遵王命!北伐南征,天佑我貴霜。”
消息先是被商船用最快的速度送,去不奴族山穀,然後再次出發,風帆全部展開,如同一支破開海浪的利箭,向著裏海東岸的烏孫部而去。
烏孫部落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與草原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連。當得知貴霜人將要進攻時,烏孫部落大會也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派出偵察騎兵,騎馬穿越草原和荒漠,收集關於貴霜軍隊動向的情報,包括他們的人數、裝備、行軍路線和預計到達時間。
部落首領會召集部落中的戰士,準備武器和馬匹。他們會迅速集結,準備迎戰或者撤退。
加強他們的營地防禦,設置陷阱和障礙物,如挖掘壕溝、設置尖樁等,以減緩敵軍的進攻速度。
為了保護部落的牲畜,烏孫人會將牛羊等牲畜轉移向北到更安全的地方。
各個部落開始儲備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以備長期圍困或撤退時使用。
烏孫部落可能會尋求與其他部落或國家結盟,共同抵抗貴霜人的進攻。這片土地上還有成百的分散部落,他們或許能夠成為合力。
如果敵軍力量過於強大,烏孫部落大會製定撤退計劃,帶領老弱婦孺和重要物資向草原深處或其他安全地帶撤退。
薩滿或精神領袖會舉行儀式,祈求神靈的庇護和戰鬥的勝利。
這片土地,仿佛沒有安全,戰爭總是時不時會降臨,烏孫人極其困苦和疲憊。
老人們坐在火堆旁祈禱,祈禱部族的延續,可神真的會迴應他們嗎?
不奴族也按照三族協議,開始進行戰爭準備,水利鐵錘的鍛造之聲,徹夜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