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奴部總共也就幾千人,這放到現代,一個中學就能有他們的規模。


    所以,在袁華看來這幾千人隻能進行分工協作,以流水線來完成所有事情才能極度高效。


    對必須高效,否則他們這幾千人,雖然有兩道城牆防護,可古代人也有重型投石機,真的不要命了,他們依然岌岌可危。


    袁華是在工匠裏,最先提出了流水化的概念,這種東西是一種生產方法的改革,就算是古代人也能很快的理解。


    比如,以前製造一架曲轅犁,是一個木工從頭幹到尾,可在不奴部,他們將這架曲轅犁拆開來,分成不同的工序,每個組負責一道,然後再由一群人合起來組裝完成。


    看上去和現代工業流程沒有區別,但現代大工業可以幾萬人參與,分工嚴謹,部門眾多,他們可沒有這麽多人手。


    劉玉他們在看過工業流水化以後,都為這樣的高產出而震驚。他們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伐木,開礦,種田,打漁是否也能流水化作業?


    袁華以前從未想過萬事萬物全部流水化,比如打漁,該怎麽流水化作業?


    於是,他們開始分析,漁民隻負責打漁,他們不要修理船隻,船隻由船廠的匠人直接負責維護。


    同樣,漁民也不再負責醃製魚和分割魚肉,他們安排了七個人,每天就負責將每天漁民送來的海魚,切分,醃製,晾曬。


    而這些漁民,以前需要多花一天的時間處理魚獲,現在則能夠利用這些節省出來的時間,再次出海。


    農業也一樣,在大春耕的時候全民參與,可一旦春耕結束,那麽也會進入流水化,肥料有十五人專門負責收集和製作,施肥和除草是另外一批人,農田水利和農田灌溉還有一批人負責建設。


    專門從事一項工作,這些人的效率會非常高,比如殺魚這件事,袁華算是開了眼界了,那速度,十個他也趕不上!


    一眨眼,魚骨,魚肉,內髒全部分割完成,然後再一眨眼,已經抹完鹽,掛出去了。


    這速度,簡直駭人聽聞。


    劉玉帶著女官部人,每天都在各個領域裏行走,她們記錄所有的流程,再不斷進行分工,以加快效率。


    不奴部在一點點改變,這種改變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其他的國家或者勢力,牧民就是牧民,農民就是農民,可在不奴山穀裏,你已經無法區分。


    整個係統環環相扣,大家其實都是流水線上的一個環節,就好像在一份工作。


    這帶來的可不僅僅是生產方式的改變,這帶來的是原本的階級劃分在不奴族並不存在。


    從公元110年開始,每個月,不奴族都有一次大會,所有分工的隊長和軍事主官都會參與,他們會一起討論接下來該如何配合進行生產分工,以及關於政治,經濟和軍事,所有的國家大事。


    這是一種工人和軍人為一體的政權,袁華笑稱這是“軍工專政”。


    這種專政的有好處,那就是解決問題非常快速,目前而言,還看不出有什麽問題。


    同樣,他們也一起分享所有的產出,現在開始,任何產出都將進行分配。


    政府留存所有物資的百分之二十用於部族建設,新移民的安置,戰爭開銷。然後剩餘的部分,他們在用一種不奴族自己做的鐵錢來進行部落內部的自由交易。


    工作,沒有貴賤!他們按照勞動產出來計算,各個工頭們都會報出相應的人天,比如打一百斤魚需要多少人天,比如砍一個碗口大的樹需要多少人天,大家商議好之後,然後按照物品產出,和人天投入,來負責給各個生產環節的小隊結算鐵錢。


    這些鐵錢可以購買,領地裏所有的產出,這樣就能繁榮市場,也能按照族人的需要進行分配。


    早期,為了繁榮經濟,袁華想出了一個坑爹的招數,鐵錢每年會換一個模具,每年必須用完,不然第二年作廢。


    於是,沒有人會存錢,隻要有了錢就去買東西,就算有人存錢,也會在年底用完,不然那就是蠢貨。


    這就像消費習慣,袁華希望所有人都把貨幣換成實物,無論是糧食,陶器還是牛羊,錢隻有流動起來,才有意義,不然埋進地下,那就是浪費資源,是對生產力的極大浪費。


    這麽做,帶來了一個袁華也想不到的奇怪效果,那就是在那些俘虜看來,不奴族的族人每個月都能購買大量物資,每家每戶都過的很好,這讓他們羨慕不已。


    在這個寧靜祥和的小鎮裏,家家戶戶的屋簷下都懸掛著一條條色澤金黃、香氣撲鼻的鹹魚。這些鹹魚經過精心醃製和晾曬,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不僅如此,許多家庭還養著可愛溫順的羊羔,它們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歡快地奔跑嬉戲。有些較為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共同出資購買強壯俊美的馬匹,用於日常出行或者運輸貨物。


    在這裏,糧食充足且供應穩定,居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時前往指定地點領取。因此,這片土地仿佛被上天眷顧一般,看不到絲毫貧窮與饑餓的影子。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個個精神抖擻、麵色紅潤,他們邁著輕快的步伐,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孩子們在街頭巷尾追逐打鬧,老人們則坐在門口曬著太陽,悠閑地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整個小鎮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宛如一幅美好的田園畫卷。


    身體不好的人,殘疾的人,也被分配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產出雖然不多,但部族會適當補助,生活其實也很好。


    這些人趕不上羅馬和帕提亞的貴族,可對比起來,普通人擁有的物資,已經遠遠超過了羅馬和帕提亞的平民,更不要說一無所有的奴隸。


    同樣地,伴隨著海上貿易如火如荼地開展,高效率的生產力猶如一台強大的引擎,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大量琳琅滿目的商品。這些商品不僅種類繁多、品質優良,而且數量驚人。它們通過商船的運輸,漂洋過海抵達各個港口和城市,然後在熱鬧非凡的市場裏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換迴的物資更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其中一部分物資直接進入市場,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或奢侈品;另一部分則被不奴部直接用來購置原材料,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生產需求。如此循環往複,整個經濟體係就像一個精密運轉的巨大機器,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共同推動著社會的繁榮與發展。


    如今,通過交易這種方式,他們輕而易舉地獲取到了數量極其可觀的煤炭以及鐵礦石資源。如此龐大的量完全可以充分滿足他們當下的各種需求。然而,出於對未來長遠發展的考量,為了避免出現開采技術中斷傳承、後繼無人的局麵,袁華毅然決然地下達命令,要求那兩支負責相關工作的分工隊伍持續不斷地開展采集作業。不僅如此,他還特別授予了這兩個團隊更大程度的工具定製權限,目的就是要借助先進且適宜的工具,使得他們僅需投入相對較少的人力資源,就能夠生產出與以往同等規模甚至更為豐盛的原材料產量。這樣一來,既能確保當前的供應穩定無虞,又能為將來可能麵臨的挑戰提前做好充足準備。


    兩個工頭還就答應了,他們經過討論,一致認為工具定製權,其實比人力更重要,比如利用風車來提取井口下的煤礦,比人搬運要快的多。而且,袁華向他們介紹了鐵軌,隻要有鐵軌和鐵軌小車,一次性能拉上的煤礦,十倍於人力。


    這兩個部門多出來的人口,被釋放去其他的生產部門。


    說起那些毫無技術含量的活兒,比如挖土這種獲取製作陶器與磚頭所需原材料的工作,由於其需求量龐大,並且極度消耗人力資源,所以他們往往采取直接交易的方式來解決。之所以如此行事,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調動外部的人力資源供不奴部加以利用。通過這種策略,可以將那些雖然耗費大量人力,但並不能創造出最大價值的工作,從阿蘭族內部剝離出去,並以瓷器和鐵器作為交換條件,外包給其他族群或個人去完成。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減輕阿蘭族自身的勞動負擔,還能集中精力從事更具附加值、對部落發展更為關鍵的生產活動,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效益的最大化。


    這種交易,沿著裏海周邊的部落都搶著著做,泥巴換瓷器和鐵器,誰不願意?


    劉玉在四月底做過統計,如果按照他們的工業使用量,開采這些煤,鐵和泥土,不奴族需要動用一千五百的人力,這也就是說,不奴族已經調動了外界至少1500人在參與勞動循環,這還是按照不奴族的人力來計算的,普通阿蘭族的部落,他們沒有那麽多生產工具,他們的生產力,可能還遠遠不止這點人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