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裏?


    袁華,崔力,老阿拉什,劉玉,劉行,他們都不知道。


    現在,他們的身後可能有匈奴人的追兵,而身前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大地。


    白天的氣溫很高,在這片被烈日炙烤、風沙肆虐的七月大地之上,這個千人的小部落,仿佛滄海中迷航的孤舟。


    在荒原與草原的無情交織中艱難前行。他們的心中,不僅承載著對惡劣環境的恐懼與無奈,更深刻地體驗著一種對未知命運的深深憂慮與迷茫。


    男人們緊握著韁繩,目光堅毅卻難掩內心的動蕩。他們深知,每一次前行都是對未知的探索,每一次選擇都可能決定部落的生死存亡。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身後故土的懷念,對過去的溫暖記憶如同荒漠中的綠洲,給予他們片刻的慰藉,卻又在轉眼間被現實的殘酷所吞噬。他們渴望找到一片新的土地,讓不奴部得以繁衍生息,但這份渴望卻又如同海市蜃樓,遙不可及,讓人心生絕望。


    女人們則用她們特有的溫柔與堅韌,守護著部落的脆弱與希望。她們的心中充滿了對家人的擔憂與不舍,每一次離別都可能意味著永別,每一次重逢都如同恩賜。她們用歌聲與故事,試圖安撫孩子們心中的恐懼,卻也在不經意間,將自己的不安與迷茫,融入了那些悠揚的旋律之中。


    孩子們的眼神裏,既有對世界的無限好奇,也有對未知旅途的深深恐懼。他們或許還不明白,為何家園要遠離,為何要在這一片茫茫大地上漂泊。但他們的心中,卻已經感受到了那份來自大人世界的沉重與無奈。他們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但那份稚嫩與純真,卻讓他們在迷茫中更加無助。


    老人們圍坐在篝火旁,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對過往的迴憶與對未來的憂慮。他們深知,部落的未來,掌握在這些年輕人的手中。他們試圖用古老的故事與智慧,為部落指引方向,卻也在內心深處,感受到了那份無法言喻的無力與迷茫。他們知道,無論前路如何,部落都必須前行,因為生存,是他們唯一的信仰。


    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部落人民的心理狀態如同一幅複雜的畫卷,交織著恐懼、憂慮、希望與迷茫。


    找來阿蘭部曾經的族人,他們也對現在這片土地茫然無知,他們全是的更北麵的部落長大,他們對於這片土地和自己的部族並不了解,但他們都說,“近二十年,匈奴人在不斷劫掠我們的土地,殺死我們的男人,搶走我們的妻女,我們族人絕不會把不奴部交給匈奴。阿蘭人都知道一句話:不能和匈奴做交易,匈奴人是永遠喂不飽的狼。”


    走了大約三天,七月九日,他們在一個小湖邊,遇到了一個烏孫部的小部落,人數不多,隻有不到五百人。


    用十匹馬與他們交換糧食和一些羊皮,部落老人告訴他們再往前是荒漠,荒漠的西邊是一片鹹水的大海,要跨過這片荒漠才能遇上阿蘭人的部落。


    劉玉問,“這片荒漠要走多久?”


    老人看了看他們的隊伍,說道,“你們需要至少走四天,如果拋棄大車,三天吧!”


    袁華他們還剩下一個月的糧食,可已經沒有草料,於是他們再次用十匹馬來交換割草的權力,小部族同意了。


    這一天傍晚,乞力帶三百一十人找到了不奴部,他們帶來了兩個消息。


    首先,烏孫部再次和匈奴開戰,這一次烏孫人不再議和,要用刀來拿迴自己的土地。


    其次,他們在路上已經遇到匈奴人的斥候,三千匈奴最精銳的狼兵,正在後麵追逐不奴部,距離這裏也最多三天。


    乞力非常細心,他觀察過匈奴人的足跡,說道,“匈奴人帶了大車,他們最快一天也隻能走八十裏路,要你們要想擺脫他們就要也日行八十裏才行。”


    袁華立刻去把這個小部族的首領找來,告訴他匈奴人的騎兵過來了,人數有三千,三天內就會到達。


    讓他們立刻遷徙,向著附近有草場的地方遷徙,要快。


    然後,今夜所有人都不睡覺,連夜割草,今夜每個人都要準備好,至少供四匹馬吃四天的草料和充足的水。


    可老阿拉什看著天空,搖著頭說道,“今夜,要下雨了”。


    草原的天氣,白天熱,夜晚冷,一旦在夜晚被雨淋濕,人非常容易生病,而這個時代人口不多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藥。


    雖然,匈奴貴族的奴隸裏有藥奴,可這個時代的藥,效果並不好,聊勝於無而已。


    劉行站起來下令道,“把馬車蓋上茅草,趕到草原上去,下雨人就直接躲進車裏,不下雨就割草”


    可有老人說道,“帶雨的草料,會漚壞的,牛馬吃了會生病。”


    劉行說,“那就分兩輛車,一輛是下雨前割的,一輛是下雨後割的,我們明天在路途上晾曬,先吃晾曬好的。”


    於是,所有人都不遲疑,趕著馬車去到草場裏,分好各個馬車的區塊,開始拚命割草。


    隻留下三十個女人做飯,她會騎馬送到各個馬車處。


    他們隻忙到月上中天,雨就落下了,然後就不再停歇。


    老阿拉什看著外麵的雨水,想了想,說道,“下過雨的草原,行進會更加困難,而我們將要進入荒漠,那裏留不住雨水,明日上午如果雨還不停,溫度隻要起來了,我們再割半天,就立刻出發。”


    七月十日,清晨,雨停了。


    小部族的首領送來六隻羊,兩公四母,然後打馬離去。草原上的民族,就是如此,有時會如寒冬,有時又如豔陽。


    但袁華他們很高興,古爾麗抱著羊說道,“我們部落也有羊了”


    劉玉也笑著說,“沒有羊的部落,看上去確實很奇怪。”


    將這些羊拴在車旁,眾人頂著烈日不停勞作,到中午時分,婦女們做好早飯,也不停歇,立刻出發。


    早飯是直接在馬背上吃的,人們各自騎著戰馬,排著長隊到那些堆滿廚具和陶罐的馬車旁,領取自己的食物。


    可又有一個難題出現了,劉玉帶來的鹽不多了,最多還能用七天,鹽就沒有了。


    牧民對鹽的需求,比耕種的農戶更大,因為牲口也需要吃鹽,沒有鹽,這些牲口兩天後就會乏力。


    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麽辦?


    這時,袁華站起來,手指著西麵說道,“先沿著草原往西,隻要看見大海就有鹽”。


    沒有人反對,隊伍開始轉向,而斥候部隊派出七支,三支在後麵警戒,四支在前方探路。


    這一天,乞力發現,這個隊伍之所以一天隻能走五十裏,是因為一直用牛拉大車。大牛也會累,下半天的速度快不起來。


    於是中午休息過後,人們將牛卸下來,用多匹馬匹來替換拉車,速度立刻就上來了。


    這天他們走了七十裏,夜裏人們聚在一起,開始仔細規劃,如何更合理的分配畜力。


    又走了三天,七月十三日傍晚,遠處的天邊出現了一片大海,無邊無際,碧濤翻滾。


    夜裏,袁華讓所有人拿出陶罐,將附近的灌木,森林,雜草全部取來,他們不停的接著海水開始熬煮海水,他已經管不了海水的鹽分裏是不是有什麽奇怪的物質,先要解決有無的問題。


    而一直跟在他們後麵的匈奴,這是已經抵達他住宿過的小部落,其靡也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糧食。


    這個時代的草原人口稀少,其靡這一路都沒有碰到可以劫掠的部落。他雖然帶來了三十天的糧食,可現在已經過了七天。也就是說,他最多還能追七天,就必須返程,否則糧食不夠。


    當晚,他一人坐在火堆前思索,接下來該怎麽辦?


    第二天,七月十四日,清晨,其靡帶著兩千五百人的騎兵,一人雙馬,先行出發。後隊的五百騎兵,保護著兩千奴隸和輜重,跟著他們的足跡在後麵行進。


    而此時,經過一夜的休整,取鹽和割取草料,不奴族也沿著裏海的東北邊,一路向北。


    這樣做是因為反正要向北,那麽不如靠著大海,一邊走,一邊可以在夜晚取鹽,這樣接下來他們可以擁有大量的鹽,一舉兩得。


    接下來的路,就漸漸成了荒漠,草越來越少,沿途人們都在盡量收集草,隻要有一把,他們也割掉帶走。


    又走了三天,後隊有斥候迴報,匈奴斥候上來了。


    前隊也有斥候迴報,要離開這片荒漠還需要兩天。


    是夜,上百人以一個半圓撒出去,搜尋附近是否有可以利用的高地和樹林,但看著一片荒涼,大家都知道,希望不大。


    阿拉什站在寒冷的夜風裏說道,“匈奴軍隊的斥候一般突前三十裏,而我們的斥候也是在三十裏外發現的他們,也就是說我們兩邊相距應該是六十裏”


    他指著北方說道,“你們帶著馬匹和一切能夠由馬匹攜帶的東西,沿著大海一路向北,兩天後你們就能進入草原。”


    袁華站起來說,“那你呢?”


    老阿拉什笑了,他說道,“給我一百人,一人三馬,所有的牛車,以及十天的幹糧,我帶著馬隊轉道向著東北前進!”


    他又看向乞力,說道,“乞力,我看的出來,你是一個最好的戰士,答應我,用生命保護他們!”


    乞力撫胸說道,“我死之前,不奴族會永遠存在。”


    他再次看向袁華,他拍了拍袁華的肩膀,“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訴了你,如果我沒有迴來,那就帶著我的知識活下去。”


    再然後,阿拉什找到劉行和劉玉說道,“撤退的部隊,要沿著一條直線前進,一個接一個,不要散開來亂跑,這樣敵人會分辨出你們的馬蹄印和人數。”


    劉行點點頭,他也是斥候老兵,他知道了。


    再一次分離,一百個不奴族男人騎上戰馬,帶著三百匹戰馬和所有的牛車,開始向東北出發。


    夜風裏,孩子們抱著綿羊,老人們和女人們唱起了歌謠,袁華和崔力淚流滿麵。


    這一去,何時才能再見?


    公元一零八年七月十七日夜,不奴部的人數是一千五百一十九人,可一百名勇士離開,他們負責吸引敵人。


    袁華他們這帶著剩下的一千四百一十九人,在黑夜裏排著整齊的隊列,如一條長龍般,沿著裏海的東岸一路背北上。


    風裏有哭聲,可袁華第一次生出極度的怒火,總有一天,總有一天,老子要殺迴來,把匈奴人給予的一切,還給匈奴。


    一旦這個思想開始發芽,他就不再是一個遊蕩在世間的人,他需要力量,需要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才能殺迴去。


    匈奴人太強大了,動輒幾萬的大軍,可以逼迫所有的部落,而且根據阿蘭人說的,匈奴在北邊不斷的蠶食著阿蘭人東部的土地。


    袁華已經開始知道,隨著大漢的強大,匈奴人被迫已經開始向著西邊移動,阿蘭人和匈奴終有決戰。


    而結果是,阿蘭人打不贏匈奴,匈奴人越過了阿蘭人的廣闊領地進入了歐洲。


    留給不奴部的時間到底有多少?


    他很憂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