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帶著人馬,迴到了海參崴。


    大軍還沒到,老村長帶著兒子和村民們,遠遠出村迎接。當村民們看到連綿不絕的隊伍,垂頭喪氣的李朝戰俘時,所有人張大的嘴都能吞下一顆雞蛋。


    到了海參崴,才算是真正到了家。朱祁鎮終於鬆了口氣,眼下,終於有時間,來處理各種庶務了。


    第一件事便是戰俘安置問題。不同戰俘,要區別對待。


    首先是家破人亡的三千野人女真,這些人和李朝是生死大仇,自己又是他們的救命恩人。朱祁鎮決定結合大明原有框架,並吸收奧斯曼帝國的速檀親兵之長,重建三千營,日後,這將是他戰力最強,忠誠度最高的部隊。


    其次是其他的野人俘虜,朱祁鎮對他們沒什麽感情,也不怕他們的仇恨。這些人將留在海參崴繼續建設。


    眼下,海參崴附近又發現了煤礦,有煤有鐵,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另外,港口需要不斷建設和維護,城市眼下隻是大框架,距離全部落成還早得很。造船廠的產能也有極大提升空間。


    即便這些活都幹完了,附近有的是森林沒有開發,有的是沼澤可以建設成良田,活是永遠幹不完的,能把活幹完,隻能說明你沒有發現問題的眼睛。


    野人的力氣也是力氣,不能白白浪費。


    第三,則是李朝的俘虜了。


    這些俘虜絕對不能大批留在海參崴,這是底線。


    李朝俘虜被仔細篩選,讀過書的,會漢語漢字的,大概有100餘人,全是將官或基層小軍官。


    會漢字的,倒是更多,不過既然不會漢語,在朱祁鎮看來也沒有利用價值。


    這一百餘人,朱祁鎮決定分給海參崴和老趙家各十來個,作為這些地方文盲們的啟蒙先生。主要任務是幫助徽宗欽宗的後代重新變成漢人,以及給白紙狀態的野人士兵啟迪文化。


    其餘的則要帶迴和林,讓他們教瓦剌孩童讀書識字。


    瓦剌缺少老師,朱祁鎮本想從關內搜羅一群落地酸秀才,眼下卻不用再忙活了。


    老師隻能教學生識字,讀四書五經,灌輸理學以及忠君觀念,倘若敢說些有的沒的,甚至暗戳戳攛掇學生造反,朱祁鎮警告他們,一旦發現,立刻淩遲。


    想必這些軟骨頭是不敢的。


    李朝的其他俘虜,則是帶到和林附近的礦山上修路。就在這幾天,朱祁鎮接到袁彬來信,說和林的鐵礦率先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東西,工匠們管它叫做鐵軌。


    這種東西很神奇,兩根細長軌道平行排列,下麵是一排排枕木,再下麵則是夯實的泥土。


    這玩意可了不得,鐵輪小車在上麵非常省力,哪怕七八歲雉童,也能拉起上千斤貨物!


    朱祁鎮十分高興,這不就是鐵路的雛形嗎?當初工業革命之前,鐵路也是最先在煤礦、鐵礦被發明的。


    於是,朱祁鎮當即決定,這些李朝戰俘迴去之後,除了下礦井,還可以修鐵路。


    首先是和林到庫倫,在這兩個主要城市之間試試水。接下來,就可以嚐試和林到宣府薊鎮,直接便利草原與中原的溝通。


    再之後嘛,自然是修道京師的。就算蒸汽機沒發明出來也沒關係,用牛、用馬,總比眼前的牛車馬車以及駱駝要強得多。


    在海參崴休整幾日,大軍滿載收獲,押送俘虜,開始班師。


    大軍班師耗日持久,朱祁鎮仍舊是最後一批,他先後去鹽場和造船廠看了看,鹽場的鹽已經曬出了十幾萬斤,而在造船廠,第一批10艘船已經僅剩下內艙作業,很快便能下水。第二批30艘船也開始了建造。


    “老村長,我這次要走了,先給你留下2萬兩銀子,以備不時之需。”


    老村長帶著朱祁鎮逛造船廠,一遍逛著,朱祁鎮一邊踱步,和老村長聊著天。


    “公子,大可不必。”老村長嚴詞拒絕,“眼下原料和勞動力都不缺,公子又運來了這麽多糧食,這麽多錢,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


    “聽我把話說完。”朱祁鎮說道,“這邊方方麵麵需要你操心,給你錢,一是做生意不可能沒有本錢,二是讓你幫忙做一件事。”


    “什麽事啊?”老村長好奇道,“但凡公子吩咐,上山下海,老朽無所不當!”


    “很簡單,海船很快便能下水,以後留意一些,從李朝、還有大明北部的沿海州縣,往這裏搜羅漢人。”


    “什麽?”老村長愣住。


    “搜羅漢人,把這些同胞移民到這裏。”


    “眼下,海參崴人口太少,這麽大的城,難道給野人建的嗎?”


    “我建這座城,當然不可能給人做嫁衣。讓那些吃不上飯的漢人來到這裏,他們做生意也好,種田也好,悉聽尊便。”


    “在城裏租房三年免租金,在城外開墾就是永業田,十年內不收一文地租!”


    “李朝不少漢人。大明北方沿海州縣多有貧民,等雙桅縱帆船造好之後,即便去黃海渤海,半月也可往返。”


    “積水成淵,聚沙成塔,哪怕每次隻帶迴一個漢人。”


    老者驚喜,他沒想到,公子竟有這番義舉。


    “公子義薄雲天,老朽佩服。”


    “老朽拚上這把老骨頭,五年之內,一定讓這座城住滿!”


    “哈哈,君子一言。即日起,你為城守。”


    朱祁鎮頓了頓,繼續說道:“此次我留下自己的3000野人親兵,名為三千營!”


    “我此次出行收獲巨大,三千營戰馬不缺,但甲胄武器卻有很大缺口,李朝那些破銅爛鐵,我懶得要。”


    “我會留下圖紙,跟船的圖紙一樣,鐵礦上照本宣科製作兵器鎧甲。還是老生常談,注意保密。”


    “三千營和李朝有血海深仇,雖然是野人,你不必擔心。另外我再留下兩千具裝騎兵,他們訓練有素,作戰勇猛,是眼下全天下數一數二的強軍!”


    “這些人,平時你可持我印信節製他們。但軍事行動,必須由五位千夫長親自決定並一致同意。有了這些人,哪怕李朝傾國來攻,海參崴也會巋然不動!”


    “謝公子大恩!”


    “老朽縱使粉身碎骨,也要為公子守護好這座堅城!”


    老村長激動得無以複加,深深拜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麥島小螃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麥島小螃蟹並收藏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