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有困難嗎?”


    朱祁鎮笑眯眯地問道。


    “公子博學,倒是讓老朽汗顏。”


    “公子,不瞞您說,論造船,全村沒人比我在行。”


    “隻是,我們這小漁村人太少,又缺乏技術,很難造大船啊!”


    “老朽知道,公子是有出海之心,但像閩粵那上千料的大船,縱使有圖紙,一時半會恐怕也造不了……”


    老村長一陣解釋,朱祁鎮明白了。


    不奇怪,300多人的村子,怎麽可能造大船呢?


    不過,誰說自己要造大船呢?


    一番思量,朱祁鎮又是一副人畜無害的笑容,對著老村長解釋:“老丈有所不知,在下並非造千料大船,隻是比眼下的漁船大一點的雙桅帆船。”


    “原來是這樣啊。”老村長也放下心來,自信地說道,“那自然是沒問題,公子出圖紙,老朽幫你督造。”


    “一言為定!”


    朱祁鎮帶其木格在海邊玩了一下午,順便看了一場海上日落。


    直到天色漸暗,意猶未盡的朱祁鎮才迴到了村裏。


    朱祁鎮就住在了村長家,反正他家四合院夠大,住房子總比住帳篷有儀式感。


    既然朱祁鎮住這裏,其木格自然也在這裏住下,她此次出行也沒帶侍女,隻有幾個瓦剌士兵在她房門外不間斷站崗。


    為了朱祁鎮的安全,哈銘自然也是住家的,他帶了30個從軍中選出的憨厚淳樸、孔武有力的士兵,行軍過程中一邊傳授他們中原武功,一邊對他們灌輸忠君觀念。


    目前來看,不論是練武還是洗腦都很成功,這些人與其木格的侍衛一樣,在朱祁鎮房門外不間斷站崗。


    老村長的四合院因此也熱鬧了起來,看到這架勢,老村長夫婦目瞪口呆,城會玩啊!


    老村長有三個兒子,沒有女兒,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年,雖然還在家中居住,卻都出海捕魚去了。


    漁村,出海捕魚很常見,當天往返的很少,大多數人家出海短則兩三天,長則半月、月餘。


    朱祁鎮一迴去,就開始了熬夜畫圖紙。


    雙桅縱帆船,這是朱祁鎮的答案。


    雙桅縱帆船,17世紀由荷蘭人設計,這種船兩個或多個船首斜帆,前桅較主桅小,前桅可張掛一麵或多麵方形頂帆,兩根桅杆上均掛縱帆,一般是斜桁帆。


    這種船優點很明顯,桅杆高、帆布多,因此吃風較大,航速非常快,順風情況下能達到每小時13節,也就是23公裏的時速,比福船將近快了一倍。


    而且,這種船製造簡單,在有技術的前提下,海邊漁民完全可以自行建造,在曆史上,這種船被大量用作漁船和探險船,以及運奴船。


    更重要的是,這種船十分靈活,操縱起來非常方便,整個船務組可以控製在10人以內,節省大量人力成本,不算水手,普通的雙桅縱帆船在裝滿貨物的前提下還能運輸三十餘名客人不論是對海參崴今後的捕魚,還是朱祁鎮心心念念探險,都是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當第二天老村長起床,招待朱祁鎮吃早飯時,被眼前這個雙眼布滿血絲的年輕人激動的模樣嚇了一跳。


    老者充滿好奇的接過他手中厚厚一遝圖,隻見這圖和他老祖宗傳下來的完全不一樣,線條之清晰,構圖之簡潔,簡直讓他聞所未聞。


    朱祁鎮不光畫了船的草圖、三視圖,標注了比例尺,還對船的各個主要部件畫出了三視圖。


    老者激動地眼裏放光,他顫抖著雙手,激動地說:“感謝公子傳道授業!”


    “老丈不必多禮,這種船結構並不複雜,以後村裏的漁船完全可以考慮用這種船來替換。”


    “隻是,不知村裏現成的造船原料多不多,放心,我會出錢購買。”


    老村長早就不擔心朱祁鎮出不出錢的問題了,他自信地說:“無妨,公子也知奴兒幹都司森林遍地,造船的杉木、橡木、鬆木等遍地都是,村裏有很多晾曬兩三年的參天巨木。”


    “另外,村裏有個小鐵礦,雖然鐵器質量比不上中原,但自給自足,是沒太大問題的。”


    “我擦!村裏有鐵礦?”朱祁鎮頓時激動了起來。


    “有的公子,在離這裏十多裏外的山上,我等根據祖先傳授的技術,用木炭煉鐵,因此鐵釘什麽的都能自己製作。”


    老村長笑笑,繼續說道:“要不然,即便船山上不用釘子,我們種地,砍柴,這些就都沒法做了……”


    朱祁鎮了然,他決定抽空去指導一下那個小鐵礦,幫老村長提升鐵器冶煉技術。


    同時,從和林的礦上抽幾個人,在附近探查其他的煤礦鐵礦。


    如此一來,這個天然良港,就可以既當貿易中心,又當生產基地了!


    朱祁鎮在這裏住了半個月,每天帶著其木格,去海邊轉轉,去山上走走順便看一眼鐵礦,再去工地督促下進度,然後迴到村長家裏蹭吃蹭喝。


    這半個月,根據老村長的情報,瓦剌騎兵掃平了距離海參崴150裏內的野人部落,抓獲一萬四千多名男婦和兒童。


    其中,男丁九千餘,婦女4000餘,孩子800餘。


    縱是村裏人習慣了他們存在,眼見俘虜與日俱增,村民們也不由得駭然。


    這群人到底是什麽人啊!還好,他們在村裏一直是很講理的……


    這些日子,老丈的三個兒子也迴來了,老大李守仁,老二李守義,老三李守禮,可惜沒有老四老五。


    他們一迴來,醃上鹹魚,便被老爹叫到了剛剛擴大的船廠。


    野人俘虜們繼續被物盡其用,這次朱祁鎮發現了女人孩子的用途了,女人可以做飯、洗衣,還可以獎賞給忠誠賣力的男人,這樣青壯年男子就可以不被世俗事物所幹擾,安心幹活了。


    孩子機靈,身材小巧,可以在一些狹窄的地方幹活,比如船的水密艙,船頭船尾。也可以輔助女人做飯洗衣,幹些雜活。


    另外,婦女兒童一樣能幹重活,隻是效率不如成年男子,除了老弱和反抗者,這次朱祁鎮對俘虜應收盡收。


    朱祁鎮在迴憶19世紀的英倫童工,他在考慮,一旦紡織廠建立,以及煤礦礦井建立,這些婦女兒童,就都能派上大用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麥島小螃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麥島小螃蟹並收藏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