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海參崴的漁民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 作者:麥島小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帶著幾個老趙部落的向導,一路上,朱祁鎮又剿滅了幾個小型部落,帶著所繳獲的物資和兩千餘俘虜,終於來到了此行計劃中的終點站——海參崴。
海參崴,肅慎語原意是海邊的小漁村。在漢語中,崴字多用於地名,指的是山水彎曲的地方。因這裏海岸蜿蜒曲折,又盛產海參,故名海參崴。
漢人稱之為在唐朝時,這裏屬於渤海國,後渤海國被契丹所滅,契丹又被金朝取代,此後元滅金,明滅元,此時這裏屬於大明的奴兒幹都司,雖然終年到頭,等不到幾個大明官吏巡視。
明初,朝廷對奴兒幹都司控製力還是比較強的,永樂年間宦官亦失哈數十次巡視包括外興安嶺和庫頁島在內的奴兒幹都司,並在黑龍江入海口奴兒幹都司衙署駐地廟街,也就是後來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修建規模宏大的永寧寺,勒石記碑,宣誓主權。
永寧寺對當地土著有著重大的影響,一直到19世紀60年代,西方學者考察發現,當地土著仍將這裏當做神聖的地方,《阿穆爾河紀行》對此有詳細描述。
當然,後來廟街被割讓,被占領,永寧寺遺址被毀,“敕修永寧寺碑”和“重修永寧寺碑”兩塊石碑也被移除,這都是後話了。
海參崴,在這時還是小漁村。當朱祁鎮帶著軍隊與俘虜,浩浩蕩蕩抵近海參崴時,當地漁民差點嚇傻了。
大軍在村外荒地上停住,從老趙家部落帶來的向導前往村裏交涉,不一會,一個村長模樣的人,戰戰巍巍走了出來。
村長漢姓姓李,祖上是幽燕人士,周太宗柴榮北伐時期受戰亂影響北遷,舉家來到上京臨潢府,後輾轉來到這個小漁村,如今已有兩三百年。
村裏大概有五十多戶,三百來人,有漢人,也有熟女真,漢人主要是逃避戰亂而來的華北百姓,以及渤海國、遼、金遺民;女真人是幾百年陸續從部落搬來的,主要是一些被部落拋棄的人。
朱祁鎮再次恢複了他人畜無害的麵孔,他下馬拱手,甜甜的喊了聲老伯,接著就是一個塞滿玻璃球的錦囊送上。
老者不經意間朝著錦囊口瞥了一眼,一下子不淡定了,他連忙拉著朱祁鎮的手,歡迎他們進村,並招唿村民們前來迎接。
朱祁鎮讓大軍就地紮營,然後帶著哈銘、其木格以及二十來個護衛,坦蕩地走進了村子。
老者招唿朱祁鎮來到了自己家,這是一個磚木結構的四合院,華北建築風格,稍微有點鹹鏡道建築的味道。
“公子,您的厚禮,老朽無以為報,些許迴贈,還望公子收下。”
老者走進內宅,片刻也拿出一個布袋,朱祁鎮推辭幾下,接了過來,眼睛一下子亮了!
滿滿一大袋東珠!
東珠,東北地區產的野生珍珠,因其質地圓潤碩大,色澤晶瑩透澈,所以一直被當做貢品,十分珍貴。
老村長的東珠,是他這些年攢下的,其實這些還不是他的全部藏貨。
海參崴區域地廣人稀,物產豐富,倒也能自給自足,除了幾年來一次收取土產的朝廷內宦,基本沒人打擾。
“老伯這些珍珠,可謂價值不菲,小子受之有愧啊!”
朱祁鎮表麵不情不願,實則內心歡喜地接了過來,客套道。
“哪裏哪裏,公子的琉璃珠,也是價值不菲。”老村長不以為意,說道,“這種珍珠或許在中原很是貴重,但在這裏並不稀罕。”
“而且,此處到京師足足數千裏,平日又少有商隊。況且即便偶有商隊,也會被嚴重壓價。”
“這裏到李朝倒是近,距離鹹鏡道隻有不到百裏,但到李朝的王京也有一兩千裏。”
“再說,李朝不許平民入境,這個番邦屬國又窮得叮當響,也沒人來此收購珍珠等土產……”
老村長解釋道。
朱祁鎮這才明白,也是,商品若不能流通,不能換取貨幣或者其他商品,那確實十分雞肋。
鹹鏡道?聽到老者這番話,朱祁鎮眼前一亮,或許,有個備選項可以試一下。
“老丈,這裏到鹹鏡道很近?”
朱祁鎮不著痕跡地問道。
“很近啊!”老者迴答道,“不過是按他們畫的邊界。”
“要我說,這些棒子雖然是大明屬國,嘴上一口一個忠心耿耿,父母之邦,實際上,反骨不小啊!”
“怎麽說?”不光是朱祁鎮,就連哈銘,神色也一下子嚴肅了起來。
“鹹鏡北道本來沒這麽大,鹹鏡北道北部西部,生活著一些野人女真。鹹鏡道南部,還有些建州女真。”
“李朝是大明的屬國,女真部落是大明天子的屬地,李朝那些兵丁們對倭奴、倭寇畏之如虎,對起這些野人女真,倒是霸氣十足!”
“他們不但不斷征伐野人部落,而且不斷悄悄擴大領地,將大明的直屬領地變更為自己的行政區劃……”
“其實,那些野人戰力比李朝的士兵強多了,奈何沒有鐵器,連銅器都沒有。”
“而李朝的軍隊雖然孱弱,卻有鐵甲,有鐵刀,野人用骨箭和石器,無論如何也是打不贏的……”
老者喋喋不休說了一大堆,朱祁鎮大概明白了,李朝太不做人,表麵恭順實際上卻日拱一卒,不斷蠶食大明疆域。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祁鎮深吸口氣,說道:“天子領地,豈容番邦指染,老丈,我明白了。”
“感謝老丈好心提醒,老丈放心,他們的爪牙不會伸到這裏的。”
似是看出了朱祁鎮的憤怒,老者一下子聯想起了朱祁鎮的帶來的軍隊,那叫一個盔明甲亮,殺氣騰騰啊。
“公子,莫非你要尋李朝棒子晦氣?”
老者試探問了一句。
“哈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朱祁鎮打了個哈哈,實則內心早有計量。
漁村的村民們紛紛帶著食材出村,為朱祁鎮的軍隊做飯。
鮮魚、幹魚、生蠔、海參、各種海螺,這些菜肴搭配蔥薑蒜、醬油等調味品簡單一烹飪,所有瓦剌士兵都嘖嘖稱奇。
對他們絕大多數人來說,這還是第一次吃海鮮呢。
除了海鮮,還有雪白的大米,這麽長時間,除了在老趙家的部落,這是朱祁鎮第二次遇到的以米飯為主食的人。
朱祁鎮也不小氣,令人送上從野人那裏繳獲的獸肉幹、獸皮、木耳、蘑菇幹、榛子、鬆子等土產,贈給了海參崴的漁民一些。
這一次接觸,賓主雙方均是十分滿意。
海參崴,肅慎語原意是海邊的小漁村。在漢語中,崴字多用於地名,指的是山水彎曲的地方。因這裏海岸蜿蜒曲折,又盛產海參,故名海參崴。
漢人稱之為在唐朝時,這裏屬於渤海國,後渤海國被契丹所滅,契丹又被金朝取代,此後元滅金,明滅元,此時這裏屬於大明的奴兒幹都司,雖然終年到頭,等不到幾個大明官吏巡視。
明初,朝廷對奴兒幹都司控製力還是比較強的,永樂年間宦官亦失哈數十次巡視包括外興安嶺和庫頁島在內的奴兒幹都司,並在黑龍江入海口奴兒幹都司衙署駐地廟街,也就是後來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修建規模宏大的永寧寺,勒石記碑,宣誓主權。
永寧寺對當地土著有著重大的影響,一直到19世紀60年代,西方學者考察發現,當地土著仍將這裏當做神聖的地方,《阿穆爾河紀行》對此有詳細描述。
當然,後來廟街被割讓,被占領,永寧寺遺址被毀,“敕修永寧寺碑”和“重修永寧寺碑”兩塊石碑也被移除,這都是後話了。
海參崴,在這時還是小漁村。當朱祁鎮帶著軍隊與俘虜,浩浩蕩蕩抵近海參崴時,當地漁民差點嚇傻了。
大軍在村外荒地上停住,從老趙家部落帶來的向導前往村裏交涉,不一會,一個村長模樣的人,戰戰巍巍走了出來。
村長漢姓姓李,祖上是幽燕人士,周太宗柴榮北伐時期受戰亂影響北遷,舉家來到上京臨潢府,後輾轉來到這個小漁村,如今已有兩三百年。
村裏大概有五十多戶,三百來人,有漢人,也有熟女真,漢人主要是逃避戰亂而來的華北百姓,以及渤海國、遼、金遺民;女真人是幾百年陸續從部落搬來的,主要是一些被部落拋棄的人。
朱祁鎮再次恢複了他人畜無害的麵孔,他下馬拱手,甜甜的喊了聲老伯,接著就是一個塞滿玻璃球的錦囊送上。
老者不經意間朝著錦囊口瞥了一眼,一下子不淡定了,他連忙拉著朱祁鎮的手,歡迎他們進村,並招唿村民們前來迎接。
朱祁鎮讓大軍就地紮營,然後帶著哈銘、其木格以及二十來個護衛,坦蕩地走進了村子。
老者招唿朱祁鎮來到了自己家,這是一個磚木結構的四合院,華北建築風格,稍微有點鹹鏡道建築的味道。
“公子,您的厚禮,老朽無以為報,些許迴贈,還望公子收下。”
老者走進內宅,片刻也拿出一個布袋,朱祁鎮推辭幾下,接了過來,眼睛一下子亮了!
滿滿一大袋東珠!
東珠,東北地區產的野生珍珠,因其質地圓潤碩大,色澤晶瑩透澈,所以一直被當做貢品,十分珍貴。
老村長的東珠,是他這些年攢下的,其實這些還不是他的全部藏貨。
海參崴區域地廣人稀,物產豐富,倒也能自給自足,除了幾年來一次收取土產的朝廷內宦,基本沒人打擾。
“老伯這些珍珠,可謂價值不菲,小子受之有愧啊!”
朱祁鎮表麵不情不願,實則內心歡喜地接了過來,客套道。
“哪裏哪裏,公子的琉璃珠,也是價值不菲。”老村長不以為意,說道,“這種珍珠或許在中原很是貴重,但在這裏並不稀罕。”
“而且,此處到京師足足數千裏,平日又少有商隊。況且即便偶有商隊,也會被嚴重壓價。”
“這裏到李朝倒是近,距離鹹鏡道隻有不到百裏,但到李朝的王京也有一兩千裏。”
“再說,李朝不許平民入境,這個番邦屬國又窮得叮當響,也沒人來此收購珍珠等土產……”
老村長解釋道。
朱祁鎮這才明白,也是,商品若不能流通,不能換取貨幣或者其他商品,那確實十分雞肋。
鹹鏡道?聽到老者這番話,朱祁鎮眼前一亮,或許,有個備選項可以試一下。
“老丈,這裏到鹹鏡道很近?”
朱祁鎮不著痕跡地問道。
“很近啊!”老者迴答道,“不過是按他們畫的邊界。”
“要我說,這些棒子雖然是大明屬國,嘴上一口一個忠心耿耿,父母之邦,實際上,反骨不小啊!”
“怎麽說?”不光是朱祁鎮,就連哈銘,神色也一下子嚴肅了起來。
“鹹鏡北道本來沒這麽大,鹹鏡北道北部西部,生活著一些野人女真。鹹鏡道南部,還有些建州女真。”
“李朝是大明的屬國,女真部落是大明天子的屬地,李朝那些兵丁們對倭奴、倭寇畏之如虎,對起這些野人女真,倒是霸氣十足!”
“他們不但不斷征伐野人部落,而且不斷悄悄擴大領地,將大明的直屬領地變更為自己的行政區劃……”
“其實,那些野人戰力比李朝的士兵強多了,奈何沒有鐵器,連銅器都沒有。”
“而李朝的軍隊雖然孱弱,卻有鐵甲,有鐵刀,野人用骨箭和石器,無論如何也是打不贏的……”
老者喋喋不休說了一大堆,朱祁鎮大概明白了,李朝太不做人,表麵恭順實際上卻日拱一卒,不斷蠶食大明疆域。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祁鎮深吸口氣,說道:“天子領地,豈容番邦指染,老丈,我明白了。”
“感謝老丈好心提醒,老丈放心,他們的爪牙不會伸到這裏的。”
似是看出了朱祁鎮的憤怒,老者一下子聯想起了朱祁鎮的帶來的軍隊,那叫一個盔明甲亮,殺氣騰騰啊。
“公子,莫非你要尋李朝棒子晦氣?”
老者試探問了一句。
“哈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朱祁鎮打了個哈哈,實則內心早有計量。
漁村的村民們紛紛帶著食材出村,為朱祁鎮的軍隊做飯。
鮮魚、幹魚、生蠔、海參、各種海螺,這些菜肴搭配蔥薑蒜、醬油等調味品簡單一烹飪,所有瓦剌士兵都嘖嘖稱奇。
對他們絕大多數人來說,這還是第一次吃海鮮呢。
除了海鮮,還有雪白的大米,這麽長時間,除了在老趙家的部落,這是朱祁鎮第二次遇到的以米飯為主食的人。
朱祁鎮也不小氣,令人送上從野人那裏繳獲的獸肉幹、獸皮、木耳、蘑菇幹、榛子、鬆子等土產,贈給了海參崴的漁民一些。
這一次接觸,賓主雙方均是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