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兒人生活在木蘭北部山區蒙古山區,是蒙古族的一個部落。
在蒙古山有蒙古兒王城,蒙古兒王城其實就是一座山寨,寬200多米,長1100米依山而建,易守難攻。
蒙古兒部落有3000之眾,在木蘭、巴彥、慶安、鐵力附近遊牧,有控弦勇士800人,人人能夠騎射,是鬆花江中遊沿岸最重要的力量。
原來索倫人遊牧的時候,都悄悄的躲避著蒙古兒部落,如果一旦被蒙古人發現索倫張部的人,就難免出現搶劫與屠殺,所以索倫人一直躲避著蒙古兒人。
當下這些腰跨短刀、手持長矛、頭戴青銅盔的索倫人變得勇敢而無畏,在遊牧的時候,沒有以前那樣小心,終於不幸撞到蒙古兒騎士身上,一場戰鬥,雖然索倫人更加勇猛,但是終於寡不敵眾。
從駱駝部了解到蒙古兒部落的情況後,五人委員會決定全力以赴討伐蒙古兒王寨
以少敵眾、以寡克多,就必須動員一切戰爭的力量。
索倫人用月亮來計算時間,一個完整的月圓就是一個月,一年12個月,按照索倫人的月計時,現在已經是6月了。
抽調青壯年進行軍事訓練,以前也是一直訓練的,隻是忙於生產,訓練的時間很少,這次,集中抽調280人進行全天候訓練。
青銅頭盔每人都是可以配備的,鹿皮拉鎖夾克上衣、野豬皮拉鏈皮鞋,長矛人手一隻、短矛配置5隻,鄂倫春作為漁獵民族,把使用魚叉的技術應用到投擲短矛上是及其精準的,助跑投擲可以在80米以上殺傷敵人,原地投擲也可以達到50米,而在30米以內幾乎百發百中。
護身甲胄采用青銅板甲,青銅較鋼鐵比重略高,導致青銅戰甲更加沉重,而希臘人就是依靠這些青銅盔甲,以5萬的人口、幾千的戰士就稱霸古代地中海。
水利頭盔鍛錘改成水利板甲鍛錘,需要新的模具與段錘頭,而板甲有與人的身體契合,就必須打造不同的規格,也不要求全身板甲,隻要有板甲中的胸甲、護臂、護腿就成,到索倫年6月10日才打出三個規格的模具與錘頭。
6月11日第一具板甲胸甲砸出來後,發現根本就無法穿在身上,於是就從板甲胸甲兩麵斷開,然後手工打磨後,又以鹿皮連接兩片板甲勉強穿在身上。一邊打製這樣的分體板甲胸甲,一邊改進磨具,幾天後在新磨具的使用後,才得到整體的青銅板甲胸甲
為減輕負重、盔甲采用正麵厚度4mm的青銅板、後麵采用2mm青銅板頭盔有麵罩,作戰時僅僅露出雙眼,手臂配備青銅護臂、雙腿有青銅護腿,盔甲內襯鹿皮,這樣戰士全服武裝負重42公斤。
這樣裝備的戰士正麵對敵,渾身的青銅板甲散發金屬威嚴的光芒,絕對碾壓對手,對付無甲胄的敵人,就完全是屠殺,隻是負重沉重,不宜長期作戰。三人配置大盾牌一麵,盾牌采用青銅框架厚木組合,1.5米高,50cm寬,數個盾牌手組合,就能形成盾牆。盾牌手不配置長矛,這樣負重增加不多。
依靠冷兵器戰爭,即使勝利,那麽依舊會代價沉重,部落人口太少,是經不起犧牲的,必須有熱武器。
而黑火藥是最簡單的熱武器,必須有黑火藥的。
280人每天高強度訓練著,訓練耐力,訓練協調作戰的戰陣,訓練統一前進、後退的步伐一致,就是投擲短矛不用訓練,長期使用魚叉,投擲短矛的技術各個精湛
黑火藥三樣成分中,木炭最好解決,黑火藥木炭以柳木碳最佳,而鬆花江、白楊木河邊就到處是參天古柳。
硝石已經解決,鹽堿村每天都出產大量硝
硫磺就采用硫鐵礦石加熱製備,大青山鬆江銅礦就有伴生的硫鐵礦石,現在就可以利用這些硫鐵礦石。用粘土磚修建一座沸騰爐,沸騰爐分上下兩層,上層堆積硫鐵礦石,下層燃燒煤炭,爐頂用青銅導管收集蒸騰物,並用水冷卻導管,加熱到800度,硫鐵礦石中的硫磺沸騰蒸發,進入導管後冷卻就收集到硫磺。
6月底為增加硝石產量,派譚嗣同管理鹽堿村,又一批馴鹿也送迴了硝、食鹽,。馴鹿送迴硝同時繼續帶去生活物資,並命令在黑龍江中部地區,尋找硝土豐富地方,建立永久性鹽硝基地,並將基地人數增加到150人,其中配置部分戰士,有足夠的自保能力。
黑火藥就是三種材料的混合,大約的比例是75:15;10,在具體了就不知道了,而這個比例適合發射火藥,而爆炸火藥要增加硫磺的比例,最佳的爆炸黑火藥硫磺的比例高達70%。傳統黑火藥之所以用硫磺比較少,是為了減少火藥燃燒後的硫化物殘留,而做爆炸用藥就完全不在乎硫化物的殘留,所以高硫磺黑火藥有更猛烈的爆炸效果。配比就反複試驗,用試驗的笨辦法找到最佳配方,為提高燃燒,一般加工成顆粒火藥,抗日戰爭時期,就是這樣的黑火藥依舊發揮著巨大作用,就用青銅做磨具,把火藥加水,做成細小柱狀靠顆粒後陰幹,點燃實驗,威力是一點也不差的,絕對大殺器老譚決定製造手榴彈,鄂倫春人拋擲的那麽遠、那麽準,有手榴彈就絕對是無敵的。
在蒙古山有蒙古兒王城,蒙古兒王城其實就是一座山寨,寬200多米,長1100米依山而建,易守難攻。
蒙古兒部落有3000之眾,在木蘭、巴彥、慶安、鐵力附近遊牧,有控弦勇士800人,人人能夠騎射,是鬆花江中遊沿岸最重要的力量。
原來索倫人遊牧的時候,都悄悄的躲避著蒙古兒部落,如果一旦被蒙古人發現索倫張部的人,就難免出現搶劫與屠殺,所以索倫人一直躲避著蒙古兒人。
當下這些腰跨短刀、手持長矛、頭戴青銅盔的索倫人變得勇敢而無畏,在遊牧的時候,沒有以前那樣小心,終於不幸撞到蒙古兒騎士身上,一場戰鬥,雖然索倫人更加勇猛,但是終於寡不敵眾。
從駱駝部了解到蒙古兒部落的情況後,五人委員會決定全力以赴討伐蒙古兒王寨
以少敵眾、以寡克多,就必須動員一切戰爭的力量。
索倫人用月亮來計算時間,一個完整的月圓就是一個月,一年12個月,按照索倫人的月計時,現在已經是6月了。
抽調青壯年進行軍事訓練,以前也是一直訓練的,隻是忙於生產,訓練的時間很少,這次,集中抽調280人進行全天候訓練。
青銅頭盔每人都是可以配備的,鹿皮拉鎖夾克上衣、野豬皮拉鏈皮鞋,長矛人手一隻、短矛配置5隻,鄂倫春作為漁獵民族,把使用魚叉的技術應用到投擲短矛上是及其精準的,助跑投擲可以在80米以上殺傷敵人,原地投擲也可以達到50米,而在30米以內幾乎百發百中。
護身甲胄采用青銅板甲,青銅較鋼鐵比重略高,導致青銅戰甲更加沉重,而希臘人就是依靠這些青銅盔甲,以5萬的人口、幾千的戰士就稱霸古代地中海。
水利頭盔鍛錘改成水利板甲鍛錘,需要新的模具與段錘頭,而板甲有與人的身體契合,就必須打造不同的規格,也不要求全身板甲,隻要有板甲中的胸甲、護臂、護腿就成,到索倫年6月10日才打出三個規格的模具與錘頭。
6月11日第一具板甲胸甲砸出來後,發現根本就無法穿在身上,於是就從板甲胸甲兩麵斷開,然後手工打磨後,又以鹿皮連接兩片板甲勉強穿在身上。一邊打製這樣的分體板甲胸甲,一邊改進磨具,幾天後在新磨具的使用後,才得到整體的青銅板甲胸甲
為減輕負重、盔甲采用正麵厚度4mm的青銅板、後麵采用2mm青銅板頭盔有麵罩,作戰時僅僅露出雙眼,手臂配備青銅護臂、雙腿有青銅護腿,盔甲內襯鹿皮,這樣戰士全服武裝負重42公斤。
這樣裝備的戰士正麵對敵,渾身的青銅板甲散發金屬威嚴的光芒,絕對碾壓對手,對付無甲胄的敵人,就完全是屠殺,隻是負重沉重,不宜長期作戰。三人配置大盾牌一麵,盾牌采用青銅框架厚木組合,1.5米高,50cm寬,數個盾牌手組合,就能形成盾牆。盾牌手不配置長矛,這樣負重增加不多。
依靠冷兵器戰爭,即使勝利,那麽依舊會代價沉重,部落人口太少,是經不起犧牲的,必須有熱武器。
而黑火藥是最簡單的熱武器,必須有黑火藥的。
280人每天高強度訓練著,訓練耐力,訓練協調作戰的戰陣,訓練統一前進、後退的步伐一致,就是投擲短矛不用訓練,長期使用魚叉,投擲短矛的技術各個精湛
黑火藥三樣成分中,木炭最好解決,黑火藥木炭以柳木碳最佳,而鬆花江、白楊木河邊就到處是參天古柳。
硝石已經解決,鹽堿村每天都出產大量硝
硫磺就采用硫鐵礦石加熱製備,大青山鬆江銅礦就有伴生的硫鐵礦石,現在就可以利用這些硫鐵礦石。用粘土磚修建一座沸騰爐,沸騰爐分上下兩層,上層堆積硫鐵礦石,下層燃燒煤炭,爐頂用青銅導管收集蒸騰物,並用水冷卻導管,加熱到800度,硫鐵礦石中的硫磺沸騰蒸發,進入導管後冷卻就收集到硫磺。
6月底為增加硝石產量,派譚嗣同管理鹽堿村,又一批馴鹿也送迴了硝、食鹽,。馴鹿送迴硝同時繼續帶去生活物資,並命令在黑龍江中部地區,尋找硝土豐富地方,建立永久性鹽硝基地,並將基地人數增加到150人,其中配置部分戰士,有足夠的自保能力。
黑火藥就是三種材料的混合,大約的比例是75:15;10,在具體了就不知道了,而這個比例適合發射火藥,而爆炸火藥要增加硫磺的比例,最佳的爆炸黑火藥硫磺的比例高達70%。傳統黑火藥之所以用硫磺比較少,是為了減少火藥燃燒後的硫化物殘留,而做爆炸用藥就完全不在乎硫化物的殘留,所以高硫磺黑火藥有更猛烈的爆炸效果。配比就反複試驗,用試驗的笨辦法找到最佳配方,為提高燃燒,一般加工成顆粒火藥,抗日戰爭時期,就是這樣的黑火藥依舊發揮著巨大作用,就用青銅做磨具,把火藥加水,做成細小柱狀靠顆粒後陰幹,點燃實驗,威力是一點也不差的,絕對大殺器老譚決定製造手榴彈,鄂倫春人拋擲的那麽遠、那麽準,有手榴彈就絕對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