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國鼎盛時期東西三千裏,南北四千六百裏,乃是我大漢南方一大強國。當年孝武皇帝時期,朝廷曾派人開通西南夷,希望打通前往天竺的道路,於元封二年(前109年)派兵渡過蘭滄水,攻打哀牢,“置雟唐、不韋二縣“。這次征伐使得哀牢國全盛時期結束,國勢開始衰落……”
“哀牢國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氣候宜人,礦產豐富,林木茂盛,動植物種類繁多,發展農、林、牧、礦產和各種手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其國宜五穀蠶桑,出銅、鐵、鉛、錫……,尤多珍奇寶貨和黃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瑪瑙……,並有孔雀、犀、象等珍禽異獸。”
“……哀牢國百姓能歌善舞,富於創造,是很好的勞動力……”
“驃國也是我大漢南方的一大強國,其都城為卑謬,在永昌郡南二千餘裏,其國境東西三千裏,南北三千五百裏。驃國農業發達,種植稻穀和甘蔗等作物,已經使用名叫“登伽陀“的錢幣。據說驃王外出近則坐金繩床由奴隸抬著走,遠則乘大象,有妃嬪宮女數百人隨行……”
天子劉洵說完驃國和哀牢的情況之後,便命中常侍耿國展開了一副嶄新的輿圖,一旁的陸軍部尚書史曾的臉上掛滿了驚駭,沒想到在西南高原大戰將起的時候,天子劉洵還準備出兵哀牢、驃國!
“眼下國中商賈的躁動、各地工坊的種種問題,都是因為生產資料不足、民間勞動力不足、市場不大造成的,以至於許多商賈眼見擴大生產無法增加收益,索性將手中錢財投入到建築業中,這對於我大漢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朕為國中的商賈準備了一頓大餐:哀牢和驃國!”
此時天子劉洵的臉上掛著一絲興奮,這可是大漢帝國邁向對外擴張的開始,從這一步以後,大漢帝國將不再將目光局限於固有的勢力範圍內,而是將要逐步擴張,開始在整個世界上展開自己的臂膀!
“哀牢國和驃國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有著大量的礦產、眾多的人口,可以為國內的商賈供應大量的生產資料,提供海量的免費勞動力,可以讓國內的商賈大賺特賺,同時也可以讓我大漢子民獲得巨大的利益!”
陸軍部尚書史曾微微皺眉,說道:“天家此舉的確可以解決眼下國內的各種問題。可是哀牢國和驃國並無過錯,我大漢突然出兵兩國,並且允許國內商賈衝入哀牢國和驃國一番馳騁,會讓周邊各國為之側目,也會讓國內上下為之嘩然的!”
天子劉洵笑了笑,以往華夏帝國出兵周邊都要師出有名,幾乎不會為了爭搶什麽而無故出兵,就是擔心自己會落人話柄。
可是如今卻不一樣,天子劉洵肯定此番出兵可以讓大漢帝國收獲頗豐,連帶可以讓國內的商賈、豪族一同獲利。在巨額的利益麵前,朝野上下、民間商賈會出來反對出兵嗎?
天子劉洵可以非常肯定,這些人隻會埋怨朝廷出兵太慢、太晚,而絕不會站出來反對的,畢竟沒有人會和錢財為難!
於是天子劉洵說道:“周邊各國?眼下周邊有誰能與我大漢對抗?國內嘩然?朕可以保證,隻要朝廷將拿下驃國、哀牢國的好處講清楚,國內的那些商賈、大族沒有人會反對,這些人反而會急著催促朝廷立即出兵!”
陸軍部尚書史曾也不是迂腐之人,天子劉洵如此一說,便立即明白過來,拱手說道:“諾!臣今日迴去之後,便召集陸軍部上下製定出兵南下的方略。”
“嗯!”
天子劉洵對陸軍部尚書史曾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項,比如調集的兵馬要以南方兵卒為主,以步兵為主、兼顧騎兵等等。
陸軍部尚書史曾也是一一記下。
商議了一番之後,陸軍部尚書史曾便辭別天子劉洵,急匆匆的返迴陸軍部府衙部署具體事務。
而後,天子劉洵又召集了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閣臣兼財政部尚書耿壽昌、戶部尚書史玄三人議事。
天子劉洵先將準備出兵向南的決定通報給了三人,而後說道:“陸軍部的南下方略提交內閣之後,內閣要立即審議、完善,並且財政部要製定相應的後勤供應方略!”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還想要勸阻一下,畢竟朝廷已經征調大軍雲集西南,大戰已經一觸即發,在這個時候再出兵向南,是不是真的合適呢?
可是此時天子劉洵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直接對內閣下達詔令,這讓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無法出言勸阻,也覺得如今的天子劉洵已經是大權在握的帝王,已經不是當年的劉病已了。
雖然這樣的覺悟早就有了,可是如今整個朝廷已經在新政的加持下高速運轉,朝中大臣無論大小都已經無法左右朝局,每個人都隻是朝廷的一個組件而已。唯一能夠指揮朝政的隻有天子劉洵一人而已,這樣的權勢、這樣的手腕,估計也隻有前朝始皇帝和本朝孝武皇帝能夠與之相提並論了!
就在天子劉洵詳細說明一些事項的時候,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微微一歎,便放棄了勸阻的打算。
“戶部這邊也要提前動起來。”
天子劉洵布置完財政部和內閣的事務之後,便對戶部尚書史玄說道:“驃國和哀牢國都是化外異族,朝廷大軍一旦將這兩國拿下之後,其國的疆域如何化為郡縣,土地如何分配,人口如何管理,戶部都要準備一套完善、可行的方略出來!”
戶部尚書史玄頓時覺得頭大,這樣的事務可以說不亞於建國了,可以說戶部接下來肯定都要忙瘋了。
“天家的意思是說,朝廷準備兼並驃國和哀牢國,並且對這兩國進行編戶齊民?”
“沒錯!”
天子劉洵看著戶部尚書史玄有些為難的樣子,問道:“怎麽,戶部有困難?”
戶部尚書史玄微微皺眉,說道:“啟奏天家,雖然朝廷有建立北庭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瀚海都護府、安東都護府的數次經驗,對於將異族編戶齊民已經並不陌生了,可是驃國和哀牢國與西域諸國、東北和草原不同!”
“有何不同?”
“不管是西域諸國還是東北、草原各部,都已經與我大漢交往密切,對於我大漢的典章製度、風土人情已經很是熟悉,反之朝廷對於西域諸國、東北、草原各部的認識也是一樣的。”
“可是哀牢國和驃國卻是不一樣。這兩國之人很是封閉,即便都與我大漢接壤,可是不管是民間還是兩國官方,與我大漢的接觸都很少。所以臣以為我漢軍即便擊敗了兩國兵馬,後續的首尾之事也會非常麻煩,朝廷的編戶齊民以及一些惠民政策,肯定會被這兩國的原住民所抵製,因為這兩國的百姓不見得就能明白其中的好處!”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這就是俗話說的好歹不知吧。並不是說驃國和哀牢國的百姓生性壞,而是這兩國的百姓沒有見識,所以看不出善政的意義。
可是大漢帝國的向南戰略勢在必行,哀牢國和驃國將作為大漢帝國新政的一個宣泄口,是防止大漢帝國在新政的推動下經濟過熱的保護閥,必須盡快拿下!
天子劉洵將這些道理講給戶部尚書史玄,而後說道:“愛卿這些應該明白哀牢國和驃國的重要性了吧?關於對這兩國編戶齊民的方略,戶部必須要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而且必須盡快,三個月內必須拿出來遞交內閣審議!”
戶部尚書史玄深唿一口氣,而後拱手說道:“臣領旨!”
此後一個月內,陸軍部和戶部都開始忙碌起來,這兩部的大小官吏幾乎日日吃住在府衙內,都在為大漢帝國的向南戰略日夜忙碌著。
期間,天子劉洵還召見了陸軍部尚書史曾以及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二人。
“眼下三大營和北軍已經部署到西海以西,南下戰略肯定是無法調動的了。如此陸軍部準備調集哪支兵馬南下?”
陸軍部尚書史曾拱手說道:“啟奏天家,經過陸軍部的研判,南下戰略的實施,準備征調南軍和河南郡、司隸部的郡國兵出征!”
“出動南軍?”
按照大漢帝國的慣例,一般是北軍出征四方、討伐四夷,南軍駐守長安、司隸,輕易不會調動外出的。
如今在陸軍部的方略中,將南軍作為南下作戰的主力來使用,讓天子劉洵有些遲疑。
“啟奏天家,眼下朝中可用的機動兵力不多,四大都護府都要駐紮重兵鎮守一方,而幽州兵馬也不可輕動,再加上駐紮在西海方向的兵馬,朝廷能夠調動的精銳兵馬也隻有眼下的南軍、河南郡以及司隸部的兵馬了。”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說道:“就按照陸軍部的方略辦吧!”
“那南下大軍的統帥?”
天子劉洵笑著說道:“自然是左將軍劉宏了!”
陸軍部尚書史曾微微皺眉,說道:“左將軍自然有統帥大軍出征的資格,隻是左將軍雖然身經百戰,可是卻從未有統領大軍獨立作戰的經驗,此番任命是否……”
陸軍部尚書史曾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不相信左將軍劉宏有獨自領軍出征的本事,將十餘萬將士交給左將軍劉宏,陸軍部尚書史曾的心中很顯然是沒有底氣的。
天子劉洵沉默了一會兒,而後說道:“朕相信左將軍,就這麽辦吧!”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
“哀牢國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氣候宜人,礦產豐富,林木茂盛,動植物種類繁多,發展農、林、牧、礦產和各種手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其國宜五穀蠶桑,出銅、鐵、鉛、錫……,尤多珍奇寶貨和黃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瑪瑙……,並有孔雀、犀、象等珍禽異獸。”
“……哀牢國百姓能歌善舞,富於創造,是很好的勞動力……”
“驃國也是我大漢南方的一大強國,其都城為卑謬,在永昌郡南二千餘裏,其國境東西三千裏,南北三千五百裏。驃國農業發達,種植稻穀和甘蔗等作物,已經使用名叫“登伽陀“的錢幣。據說驃王外出近則坐金繩床由奴隸抬著走,遠則乘大象,有妃嬪宮女數百人隨行……”
天子劉洵說完驃國和哀牢的情況之後,便命中常侍耿國展開了一副嶄新的輿圖,一旁的陸軍部尚書史曾的臉上掛滿了驚駭,沒想到在西南高原大戰將起的時候,天子劉洵還準備出兵哀牢、驃國!
“眼下國中商賈的躁動、各地工坊的種種問題,都是因為生產資料不足、民間勞動力不足、市場不大造成的,以至於許多商賈眼見擴大生產無法增加收益,索性將手中錢財投入到建築業中,這對於我大漢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朕為國中的商賈準備了一頓大餐:哀牢和驃國!”
此時天子劉洵的臉上掛著一絲興奮,這可是大漢帝國邁向對外擴張的開始,從這一步以後,大漢帝國將不再將目光局限於固有的勢力範圍內,而是將要逐步擴張,開始在整個世界上展開自己的臂膀!
“哀牢國和驃國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有著大量的礦產、眾多的人口,可以為國內的商賈供應大量的生產資料,提供海量的免費勞動力,可以讓國內的商賈大賺特賺,同時也可以讓我大漢子民獲得巨大的利益!”
陸軍部尚書史曾微微皺眉,說道:“天家此舉的確可以解決眼下國內的各種問題。可是哀牢國和驃國並無過錯,我大漢突然出兵兩國,並且允許國內商賈衝入哀牢國和驃國一番馳騁,會讓周邊各國為之側目,也會讓國內上下為之嘩然的!”
天子劉洵笑了笑,以往華夏帝國出兵周邊都要師出有名,幾乎不會為了爭搶什麽而無故出兵,就是擔心自己會落人話柄。
可是如今卻不一樣,天子劉洵肯定此番出兵可以讓大漢帝國收獲頗豐,連帶可以讓國內的商賈、豪族一同獲利。在巨額的利益麵前,朝野上下、民間商賈會出來反對出兵嗎?
天子劉洵可以非常肯定,這些人隻會埋怨朝廷出兵太慢、太晚,而絕不會站出來反對的,畢竟沒有人會和錢財為難!
於是天子劉洵說道:“周邊各國?眼下周邊有誰能與我大漢對抗?國內嘩然?朕可以保證,隻要朝廷將拿下驃國、哀牢國的好處講清楚,國內的那些商賈、大族沒有人會反對,這些人反而會急著催促朝廷立即出兵!”
陸軍部尚書史曾也不是迂腐之人,天子劉洵如此一說,便立即明白過來,拱手說道:“諾!臣今日迴去之後,便召集陸軍部上下製定出兵南下的方略。”
“嗯!”
天子劉洵對陸軍部尚書史曾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項,比如調集的兵馬要以南方兵卒為主,以步兵為主、兼顧騎兵等等。
陸軍部尚書史曾也是一一記下。
商議了一番之後,陸軍部尚書史曾便辭別天子劉洵,急匆匆的返迴陸軍部府衙部署具體事務。
而後,天子劉洵又召集了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閣臣兼財政部尚書耿壽昌、戶部尚書史玄三人議事。
天子劉洵先將準備出兵向南的決定通報給了三人,而後說道:“陸軍部的南下方略提交內閣之後,內閣要立即審議、完善,並且財政部要製定相應的後勤供應方略!”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還想要勸阻一下,畢竟朝廷已經征調大軍雲集西南,大戰已經一觸即發,在這個時候再出兵向南,是不是真的合適呢?
可是此時天子劉洵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直接對內閣下達詔令,這讓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無法出言勸阻,也覺得如今的天子劉洵已經是大權在握的帝王,已經不是當年的劉病已了。
雖然這樣的覺悟早就有了,可是如今整個朝廷已經在新政的加持下高速運轉,朝中大臣無論大小都已經無法左右朝局,每個人都隻是朝廷的一個組件而已。唯一能夠指揮朝政的隻有天子劉洵一人而已,這樣的權勢、這樣的手腕,估計也隻有前朝始皇帝和本朝孝武皇帝能夠與之相提並論了!
就在天子劉洵詳細說明一些事項的時候,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微微一歎,便放棄了勸阻的打算。
“戶部這邊也要提前動起來。”
天子劉洵布置完財政部和內閣的事務之後,便對戶部尚書史玄說道:“驃國和哀牢國都是化外異族,朝廷大軍一旦將這兩國拿下之後,其國的疆域如何化為郡縣,土地如何分配,人口如何管理,戶部都要準備一套完善、可行的方略出來!”
戶部尚書史玄頓時覺得頭大,這樣的事務可以說不亞於建國了,可以說戶部接下來肯定都要忙瘋了。
“天家的意思是說,朝廷準備兼並驃國和哀牢國,並且對這兩國進行編戶齊民?”
“沒錯!”
天子劉洵看著戶部尚書史玄有些為難的樣子,問道:“怎麽,戶部有困難?”
戶部尚書史玄微微皺眉,說道:“啟奏天家,雖然朝廷有建立北庭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瀚海都護府、安東都護府的數次經驗,對於將異族編戶齊民已經並不陌生了,可是驃國和哀牢國與西域諸國、東北和草原不同!”
“有何不同?”
“不管是西域諸國還是東北、草原各部,都已經與我大漢交往密切,對於我大漢的典章製度、風土人情已經很是熟悉,反之朝廷對於西域諸國、東北、草原各部的認識也是一樣的。”
“可是哀牢國和驃國卻是不一樣。這兩國之人很是封閉,即便都與我大漢接壤,可是不管是民間還是兩國官方,與我大漢的接觸都很少。所以臣以為我漢軍即便擊敗了兩國兵馬,後續的首尾之事也會非常麻煩,朝廷的編戶齊民以及一些惠民政策,肯定會被這兩國的原住民所抵製,因為這兩國的百姓不見得就能明白其中的好處!”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這就是俗話說的好歹不知吧。並不是說驃國和哀牢國的百姓生性壞,而是這兩國的百姓沒有見識,所以看不出善政的意義。
可是大漢帝國的向南戰略勢在必行,哀牢國和驃國將作為大漢帝國新政的一個宣泄口,是防止大漢帝國在新政的推動下經濟過熱的保護閥,必須盡快拿下!
天子劉洵將這些道理講給戶部尚書史玄,而後說道:“愛卿這些應該明白哀牢國和驃國的重要性了吧?關於對這兩國編戶齊民的方略,戶部必須要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而且必須盡快,三個月內必須拿出來遞交內閣審議!”
戶部尚書史玄深唿一口氣,而後拱手說道:“臣領旨!”
此後一個月內,陸軍部和戶部都開始忙碌起來,這兩部的大小官吏幾乎日日吃住在府衙內,都在為大漢帝國的向南戰略日夜忙碌著。
期間,天子劉洵還召見了陸軍部尚書史曾以及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二人。
“眼下三大營和北軍已經部署到西海以西,南下戰略肯定是無法調動的了。如此陸軍部準備調集哪支兵馬南下?”
陸軍部尚書史曾拱手說道:“啟奏天家,經過陸軍部的研判,南下戰略的實施,準備征調南軍和河南郡、司隸部的郡國兵出征!”
“出動南軍?”
按照大漢帝國的慣例,一般是北軍出征四方、討伐四夷,南軍駐守長安、司隸,輕易不會調動外出的。
如今在陸軍部的方略中,將南軍作為南下作戰的主力來使用,讓天子劉洵有些遲疑。
“啟奏天家,眼下朝中可用的機動兵力不多,四大都護府都要駐紮重兵鎮守一方,而幽州兵馬也不可輕動,再加上駐紮在西海方向的兵馬,朝廷能夠調動的精銳兵馬也隻有眼下的南軍、河南郡以及司隸部的兵馬了。”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說道:“就按照陸軍部的方略辦吧!”
“那南下大軍的統帥?”
天子劉洵笑著說道:“自然是左將軍劉宏了!”
陸軍部尚書史曾微微皺眉,說道:“左將軍自然有統帥大軍出征的資格,隻是左將軍雖然身經百戰,可是卻從未有統領大軍獨立作戰的經驗,此番任命是否……”
陸軍部尚書史曾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不相信左將軍劉宏有獨自領軍出征的本事,將十餘萬將士交給左將軍劉宏,陸軍部尚書史曾的心中很顯然是沒有底氣的。
天子劉洵沉默了一會兒,而後說道:“朕相信左將軍,就這麽辦吧!”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