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未央宮。


    “哦?”


    天子劉洵微微一笑,說道:“這個陳家還真是有頭腦,竟然能夠想到集中耕種、統一管理的主意!”


    戶部尚書史玄拱手說道:“這陳家在上郡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大商賈了,以往朝廷推行各項新政,陳家都是積極響應,甚至不惜拚上全部身家投入其中,確實是天家所說的開明商賈!”


    天子劉洵將手中的奏章放下,而後說道:“既然陳家如此開明,朝廷就要大力支持一番。土地隻是歸屬於戶部,愛卿這個戶部尚書可要忙上一陣了。”


    戶部尚書史玄自然明白其中意思,拱手說道:“臣明白!按照陳家的方案,如此大規模集中耕種土地的辦法最缺人手,臣準備向陸軍部發函協調,希望陸軍部能夠向陳家出售一些胡族俘虜……”


    天子劉洵聽完大笑起來,說道:“這個辦法是愛卿想到的嗎?”


    “天家自然知道,這個辦法的確不是臣想到的,是陳家家主陳勳向臣提議的。”


    “恩。這個陳勳的確是個人才!”


    說完,天子劉洵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好!反正那些胡族俘虜閑著也是閑著,還要耗費朝廷的糧食,就出售給陳家當做農~奴吧!”


    “諾!”


    “不過戶部要提醒陳家,陳家怎麽使用這些農~奴朕不管,但是陳家決不能擅自釋放這些胡族俘虜,更不能將這些胡族俘虜收歸己用,戶部每季度要核對清點人數,人數減少的話,陳家要出具詳細的說明,明白嗎!”


    戶部尚書史玄心中一震,當即說道:“請天家放心,臣明白!”


    數日之後,通過戶部的運作,陸軍部向上郡陳家出售了七百餘烏桓族俘虜,以及兩千三百餘匈奴俘虜。


    這些胡族俘虜先是被轉到了戶部,經過戶部進行登記,給這些俘虜編上號碼並且記錄在案。而後戶部以每人三百銖的價格出售給上郡陳家。


    消息一出舉國嘩然!


    隨後,琅琊郡魏家等十幾個大商賈紛紛醒悟過來,開始派人趕到長安城與戶部進行協商,想要效仿上郡陳家進行農墾之事。


    戶部尚書史玄也按照對上郡陳家的要求,逐一進行篩選,最終選出了七家有實力、信得過的大商賈,開始進行出售胡族俘虜的流程。


    上郡,陳家府邸。


    第一批共計一百七十名胡族俘虜被送了過來,陳勳和管家一同查看了一番。


    隻見這一百七十名胡族俘虜的胸前、背後前部被烙印上編號,方便管理和登記。


    負責運送胡族俘虜的南軍屯長過來辦理交接手續,陳勳滿臉笑容的迎了上去。


    “陳員外看好了,這些一共是一百七十名俘虜,全都是匈奴人,編號從一號到一百七十號無誤。自今日起,每季度戶部會派人前來核查胡族俘虜人數。如果在耕作過程中有俘虜死亡,陳家必須要有仵作出具的證明,以及你陳員外親自手書的經過說明,而且戶部還要查看屍體進行核對……”


    對於朝廷的要求,陳勳自然是一一答應下來,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畢竟購買胡族俘虜一事雖然是為了做生意,但是卻非常的忌諱,如果稍有不慎便會被小人利用,告一個聚眾謀反的罪名雖然夠不上,但是圖謀不軌的罪名還是差不多的!


    所以陳勳的心中一直警醒著,生怕自己哪裏做得不合規,此時讓管家將朝廷的所有要求記錄下來,而後在南軍屯長出具的十幾份文件上一一簽字畫押。


    “好了!”


    南軍屯長將簽好字的文件收好,而後拱手說道:“如此,這些胡族俘虜便交給陳員外了,在下這就告辭了!”


    “將軍長途跋涉而來,我在陋室內設下了一些酒肉,將軍和眾將士住上兩日,也好讓我盡一些地主之誼啊!”


    南軍屯長笑著說道:“在下謝過了,不過酒肉就免了!天家讓陸軍部發布了《新軍紀》,凡是大漢將士均不可收取百姓財物、酒肉,否則便要受到處罰!”


    說完,南軍屯長拱手行禮便告辭而去。


    陳勳和管家等一眾陳家下人都是吃了一驚,沒想到如今朝廷對漢軍的管理如此嚴苛。


    “如此一來,官軍真乃是天兵了!”


    不去理會管家的感慨,陳勳便上前兩步查看起眼前的胡族俘虜。


    忽然陳勳發現這一百七十名俘虜的雙手大拇指都被削掉了,所有人都隻剩下八根手指!


    “啊!”


    管家也注意到這個細節,急忙對陳勳說道:“家主!如此一來,這些俘虜如何耕種幹活啊!”


    陳勳微微皺眉想了一下,而後便釋然了:“對咱們來說,這樣的俘虜才是最安全的!”


    陳勳看了管家一眼,隻見管家的臉上還是很疑惑,便說道:“這些俘虜沒有了大拇指,手上的力氣至少減少一半,他們幹活時用不上力氣,拿起刀劍的話同樣如此!,明白嗎”


    管家猛然反應了過來,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當日,在管家的安排下,這第一批一百七十名胡族俘虜被安頓在上郡各處的農場內,由陳家的子弟以及當地的衙役負責看管。


    隨後戶部陸續將剩餘的胡族俘虜送到了上郡,陳勳將這些俘虜分派下去之後,陳家在各地的農場開始運轉了起來。


    與此同時,天子劉洵正在為眼下的漕運而發愁。


    大漢立國初期經濟凋敝、人口銳減,加上地方封國的大量存在,當年朝廷的財稅來源十分有限,因此漕運的規模不大。


    再加上當年大漢朝廷堅持“量入為出”,奉行節儉財政,用於水利方麵的開支較少,所以水利的發展也相對緩慢。


    天子劉洵這幾年對於漕運很是關注,知道自秦代以後,黃河常通漕運。當年楚漢戰爭期間,漢軍沒有糧食,當時是通過漕運的形式將糧食轉至關中的,也由此確立了長安的漕運中樞地位。


    當大漢帝國建立之後,在沿用秦朝郡縣製的同時,大封功臣、子弟為諸侯王,各個諸葛王各自管轄封地。因此,漢初漕糧征集區域十分有限,對於黃河漕運的需求並不大。


    大漢初年,河渭漕運總體規模不大,財政積累的程度不高,因此政府用於水利興建方麵的開支不多,直到高後時期,這一狀況仍未見明顯改觀。孝文皇帝時期,為了加強對封國的控製,對諸侯王實行“再分封”政策。文帝勵精圖治,倡行節儉之風,還屢次下詔勸農,督促農民發展生產。因此,文帝時期國家財政逐漸好轉.水利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


    到了孝武皇帝即位之後,奉行“量出為入,積極有為”的理財觀,開漕運以濟軍,變水患為水利。元朔二年隨著推恩令的實行,大漢朝廷徹底解決了王國問題,漕運的發展更為顯著,水利工程的興建也頓繁起來。


    元光六年,孝武皇帝開始大規模北伐匈奴,漕糧物資成倍地增加,因此,京師長安對漕運的依賴日益加重。而渭河曲折水淺及黃河三門砥柱之險等嚴重影響了漕運的順利進行,為此孝武皇帝開始大力整頓河清漕運線。據史料記載,孝武皇帝調集數萬人,在渭河南岸開渠,經過三年的艱苦施工才完成。漕渠的開鑿還滿足了兩岸農田灌溉的需要,上萬頃的土地因此受益。


    為了滿足長安的糧食需求,大漢朝廷不得不加大河渭漕運的供給。為此,孝武皇帝開始重視水利灌溉,提高關中的糧食自給。約在元狩元年,孝武皇帝采納莊熊羆的建議,征調一萬多民工從征縣引洛水向南開渠,直到臨晉。因挖渠時出土了龍骨,故取名“龍首渠”。經過十餘年的施工,約於元鼎六年建成井渠通水後,由於黃土遇水坍塌,導致工程失敗。


    元鼎六年,孝武皇帝又接受左內史兒寬的建議,在鄭國渠旁興建六條小渠,以解決地勢高不能澆灌之弊,故稱六輔渠。六輔渠的開鑿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大大促進了農業增收,直到後世唐代仍然在發揮作用。


    孝武皇帝元封元年,桑弘羊任治粟都尉,開始主管財政大權。桑弘羊調整了運輸政策,加強漕運補給。隨著西漢漕運的蓬勃發展,水利興修更加頻繁。桑弘羊的運糧政策實行後,財政效益極好,“雖征斂苛煩,取之無藝,亦由河渠疏利致之有道也”。可見,河渭漕運物流的規模之大,隨之國家財力日漸富足。


    漢昭帝宣帝時期,西漢處於恢複性穩定與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大漢朝廷多次減免田租利口賦,以及鹽鐵官營被廢除後又有限地恢複等,都不利於政府財力的持續振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漕運與水利的發展。到了宣帝年間,隨著奢侈消費開支的增長,河渭漕運量也隨之上升。


    可是到了眼下,河渭漕運的運量已經到了極限,而且每年為了漕運,朝廷需要征發大量的民夫,雇傭大量的車船,耗費巨大。


    僅僅是從關東向長安城運送的糧食就高達四百萬斛,每年就需用六萬人的勞力。


    天子劉洵已經意識到,大漢漕運已經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否則假以時日,漕運肯定會成為大漢帝國的一大累贅。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漢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