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尚冠裏。
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身穿便服走在街上,幾名緹騎將士同樣身穿便服,步行在十餘步之後跟隨著。
“大人,如今長安城內不少地方都自發形成了書市,不少儒生都聚集在各處書市內,應征抄寫竹簡書籍,而後書販再將這些抄寫好的紙張書籍加價賣出去,生意很是火爆!”
少府卿霍利聞言笑著說道:“真是沒想到,天家改進的紙張不但增加了少府和戶部的收入,而且還為民間百姓創造了這麽多的生計,真是一大善政啊!”
二人正說話間,便走到了一處不太大的書市,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便走上前去,隻見十幾名書販正在售賣紙張版書籍,還有三、四名儒生在一旁等候生意。
商貿令王炆隨手拿起兩本書籍翻看了起來,隻見一本是手抄本的《淮南子》,另一本是《道德經》。
不過隻看了一眼,商貿令王炆便微微皺眉。
雖然商貿令王炆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學問,但是也是讀過書、認過字的,手中的《淮南子》、《道德經》不但字跡潦草,而且還多有錯字、塗改,整體上顯得非常雜亂。
旁邊的少府卿霍利也注意到這些,接過這兩本書看了看,甚至還在《淮南子》中發現了一大段隨意胡寫的內容,與《淮南子》一書沒有任何關係!
眼見如此,少府卿霍利便看向跟前的書販,問道:“不知這兩本書是什麽價格?”
書販笑著說道:“這位大人好眼力!這可是精抄版的《淮南子》,賣價一百七十銖!另一本《道德經》賣價一百五十銖!”
“什麽?”
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大吃一驚,就這種隨意糊弄事的書籍,竟然還要一百幾十銖的高價,這些錢財差不多已經是數口之家幾個月的花銷了!
此時,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的臉色有些不好,如果紙張書籍的價格如此昂貴,那就意味著即便紙張的價格大降,也無法讓書籍在民間快速普及開來,天子劉洵的意圖也無法在短期內實現。
於是,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當即買下了這兩本書,而後匆匆前往了未央宮。
當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趕到宣室殿,呈上手抄本的《淮南子》、《道德經》之後,天子劉洵的臉色也變得很難看,沉聲說道:“像這樣的書籍,在書市上多嗎?”
少府卿霍利點頭說道:“啟奏天家,長安城內的大小書市應該都有這樣的粗製紙張書籍,而且數量大、價格高。想必司隸各處的情況也都差不多!”
商貿令王炆拱手說道:“天家,臣今日便調集商貿司的人手,前往司隸各處查勘情況,盡快將具體的情況報上來!”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吩咐商貿令王炆即刻前去辦理,而後讓少府卿霍利也一同協助,盡快摸清楚司隸各地的情況。
當少府卿霍利、商貿令王炆奉旨離開後,天子劉洵不禁苦笑了起來:“看來這些商人還真是逐利而為啊,為了利益最大化,竟然用這種類似於盜版的書籍來抬高行情!”
天子劉洵感歎了一番後,便開始沉思對策。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麵打擊手抄本書籍,全麵壓低紙張書籍的價格。
可是天子劉洵非常清楚這是不可能的!
如今紙張書籍之所以價格昂貴,一方麵是那些書販有意抬高價格,另一方麵,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眼下的紙張書籍全都是人工抄寫,而且還是那些儒生、甚至是太學學子抄寫的,這些人的“潤筆費”可是不少,極大的推高了紙張書籍的價格!
想到這裏,天子劉洵猛然一拍桌案,自言自語道:“既然如此,那朕便動一動金手指,讓這些書販知道什麽叫做批量生產!”
旁邊的中常侍耿國頓時愣住了,不明白什麽叫做金手指。
就在中常侍耿國發愣出神的時候,天子劉洵吩咐道:“去找些黏土來,再弄一個小高爐來。對了,找幾名可靠的小黃門給朕打下手,快些!”
中常侍耿國下意識的拱手稱諾,而後轉身出去準備。
此番,天子劉洵準備研發活字印刷術,這對於見慣了後世印刷產業的劉洵來說,並不是什麽高深的技術,活字印刷術的原理劉洵都知道,現在唯一需要準備的,便是實際操作和試驗而已。
此時眼下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書籍傳播的需要。所以天子劉洵便在等候材料和人手的時候,開始迴憶起來,想到後世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便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活字印刷術嚴格說起來開始於唐朝的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麵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麵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麵,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有鑒於此,天子劉洵決定越過雕版印刷的階段,直接上活字印刷術這個大招!
後世宋仁宗時代的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總結了曆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複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製隨用。
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裏,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麵敷一層用鬆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融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麵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隻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迴原來木格裏,以備下次再用
此外,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不過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製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最終沒有采用。
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隻印二、三本書籍,其實並不算省事,可是如果印成百上千份書籍,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同時也可以將書籍的製作成本大幅打壓下來!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隻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拚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
天子劉洵整理了一下活字印刷術的細節,又列出了一些需要的材料,比如鬆脂、蠟和紙灰等等,讓一旁的小黃門趕快去準備。
而後,天子劉洵便坐下來等候了。
此時,天子劉洵心中暗道:“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我記得很早就有了,當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詔書,便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活字排印的開始,不過他雖已發明,未能廣泛應用。古代的印章對活字印刷應該也有一定啟示作用。”
接著,天子劉洵又想到畢升發明泥活字,其實隻是活字的開端。以後又發展出了錫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等,活字使用的材料可謂是五花八門。其中木活字對後世影響較大,僅次於雕版。朝鮮古代曾有過鐵活字。
就在這時,中常侍耿國帶著幾名小黃門趕來,天子劉洵檢查了一番,隻見各種材料已經基本上齊備了,便笑著對中常侍耿國說道:“朕要在這裏準備一些東西,兩個時辰之後,召集少府卿霍利、商貿令王炆入宮覲見!”
中常侍耿國急忙拱手稱諾。
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身穿便服走在街上,幾名緹騎將士同樣身穿便服,步行在十餘步之後跟隨著。
“大人,如今長安城內不少地方都自發形成了書市,不少儒生都聚集在各處書市內,應征抄寫竹簡書籍,而後書販再將這些抄寫好的紙張書籍加價賣出去,生意很是火爆!”
少府卿霍利聞言笑著說道:“真是沒想到,天家改進的紙張不但增加了少府和戶部的收入,而且還為民間百姓創造了這麽多的生計,真是一大善政啊!”
二人正說話間,便走到了一處不太大的書市,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便走上前去,隻見十幾名書販正在售賣紙張版書籍,還有三、四名儒生在一旁等候生意。
商貿令王炆隨手拿起兩本書籍翻看了起來,隻見一本是手抄本的《淮南子》,另一本是《道德經》。
不過隻看了一眼,商貿令王炆便微微皺眉。
雖然商貿令王炆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學問,但是也是讀過書、認過字的,手中的《淮南子》、《道德經》不但字跡潦草,而且還多有錯字、塗改,整體上顯得非常雜亂。
旁邊的少府卿霍利也注意到這些,接過這兩本書看了看,甚至還在《淮南子》中發現了一大段隨意胡寫的內容,與《淮南子》一書沒有任何關係!
眼見如此,少府卿霍利便看向跟前的書販,問道:“不知這兩本書是什麽價格?”
書販笑著說道:“這位大人好眼力!這可是精抄版的《淮南子》,賣價一百七十銖!另一本《道德經》賣價一百五十銖!”
“什麽?”
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大吃一驚,就這種隨意糊弄事的書籍,竟然還要一百幾十銖的高價,這些錢財差不多已經是數口之家幾個月的花銷了!
此時,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的臉色有些不好,如果紙張書籍的價格如此昂貴,那就意味著即便紙張的價格大降,也無法讓書籍在民間快速普及開來,天子劉洵的意圖也無法在短期內實現。
於是,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當即買下了這兩本書,而後匆匆前往了未央宮。
當少府卿霍利和商貿令王炆趕到宣室殿,呈上手抄本的《淮南子》、《道德經》之後,天子劉洵的臉色也變得很難看,沉聲說道:“像這樣的書籍,在書市上多嗎?”
少府卿霍利點頭說道:“啟奏天家,長安城內的大小書市應該都有這樣的粗製紙張書籍,而且數量大、價格高。想必司隸各處的情況也都差不多!”
商貿令王炆拱手說道:“天家,臣今日便調集商貿司的人手,前往司隸各處查勘情況,盡快將具體的情況報上來!”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吩咐商貿令王炆即刻前去辦理,而後讓少府卿霍利也一同協助,盡快摸清楚司隸各地的情況。
當少府卿霍利、商貿令王炆奉旨離開後,天子劉洵不禁苦笑了起來:“看來這些商人還真是逐利而為啊,為了利益最大化,竟然用這種類似於盜版的書籍來抬高行情!”
天子劉洵感歎了一番後,便開始沉思對策。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麵打擊手抄本書籍,全麵壓低紙張書籍的價格。
可是天子劉洵非常清楚這是不可能的!
如今紙張書籍之所以價格昂貴,一方麵是那些書販有意抬高價格,另一方麵,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眼下的紙張書籍全都是人工抄寫,而且還是那些儒生、甚至是太學學子抄寫的,這些人的“潤筆費”可是不少,極大的推高了紙張書籍的價格!
想到這裏,天子劉洵猛然一拍桌案,自言自語道:“既然如此,那朕便動一動金手指,讓這些書販知道什麽叫做批量生產!”
旁邊的中常侍耿國頓時愣住了,不明白什麽叫做金手指。
就在中常侍耿國發愣出神的時候,天子劉洵吩咐道:“去找些黏土來,再弄一個小高爐來。對了,找幾名可靠的小黃門給朕打下手,快些!”
中常侍耿國下意識的拱手稱諾,而後轉身出去準備。
此番,天子劉洵準備研發活字印刷術,這對於見慣了後世印刷產業的劉洵來說,並不是什麽高深的技術,活字印刷術的原理劉洵都知道,現在唯一需要準備的,便是實際操作和試驗而已。
此時眼下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書籍傳播的需要。所以天子劉洵便在等候材料和人手的時候,開始迴憶起來,想到後世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便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活字印刷術嚴格說起來開始於唐朝的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麵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麵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麵,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有鑒於此,天子劉洵決定越過雕版印刷的階段,直接上活字印刷術這個大招!
後世宋仁宗時代的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總結了曆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複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製隨用。
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裏,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麵敷一層用鬆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融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麵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隻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迴原來木格裏,以備下次再用
此外,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不過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製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最終沒有采用。
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隻印二、三本書籍,其實並不算省事,可是如果印成百上千份書籍,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同時也可以將書籍的製作成本大幅打壓下來!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隻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拚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
天子劉洵整理了一下活字印刷術的細節,又列出了一些需要的材料,比如鬆脂、蠟和紙灰等等,讓一旁的小黃門趕快去準備。
而後,天子劉洵便坐下來等候了。
此時,天子劉洵心中暗道:“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我記得很早就有了,當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詔書,便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活字排印的開始,不過他雖已發明,未能廣泛應用。古代的印章對活字印刷應該也有一定啟示作用。”
接著,天子劉洵又想到畢升發明泥活字,其實隻是活字的開端。以後又發展出了錫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等,活字使用的材料可謂是五花八門。其中木活字對後世影響較大,僅次於雕版。朝鮮古代曾有過鐵活字。
就在這時,中常侍耿國帶著幾名小黃門趕來,天子劉洵檢查了一番,隻見各種材料已經基本上齊備了,便笑著對中常侍耿國說道:“朕要在這裏準備一些東西,兩個時辰之後,召集少府卿霍利、商貿令王炆入宮覲見!”
中常侍耿國急忙拱手稱諾。